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旧滴灌带再加工节本增效助农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11月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农民李如启开着抓机,将棉田回收的旧滴灌带从车上卸下,这是该团农民群众回收利用废旧农资再生产增收的一个场面。图1李如启开着抓机将回收的旧滴灌带从车上卸下八十九团是以种植棉花为主的团场,耕地面积10 000 hm~2(15万余亩)全部采用了节水滴灌技术,每年使用滴灌带2 250多t。针对全团节水滴灌2011  相似文献   

2.
图为八十九团农工正在使用刚刚安装的滴灌设备灌溉棉田.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在全团9万余亩棉田100%全部使用了喷灌、滴灌、耕层地埋式渗灌、常压软管微灌等节水技术的基础上,还不断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档次,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对原有喷灌、软管微灌等棉田进行滴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3.
本月要闻     
<正>华中科大取得痕量灌溉技术多项突破日前从新疆水利厅与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联合召开的"痕量灌溉在极端干旱地区适宜性研讨会"上获悉,华中科技大学痕量灌溉研究中心与北京普泉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明的痕灌节水技术,在新疆哈密420亩示范基地使用验证,解决了滴灌等微灌技术低流量下灌水器容易堵塞的世界性难题。在此次由新疆水利厅实施的节水示范项目中,痕量灌溉技术实现了多项突破:实现了规模化应用超低流量灌溉技术,流量小于200毫升/小时,而之前滴灌0.1兆帕下流量不能小于1.36升/小时;单方水控制面积首次大于6亩,而滴灌轮灌条件下要小于3亩,漫灌则小于0.5亩;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美国节水灌溉技术,灌溉测板和自动化管理,滴灌和地面灌技术及废水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美国节水灌溉技术,灌溉测板和自动化管理,滴灌和地在灌技术及废水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6.
滴灌作为一种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全球多个国家具有广泛的应用。文章通过对滴灌技术全球专利申请进行分析,梳理滴灌技术的发展脉络,挖掘关键技术,为促进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棚温室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新技术,新设施广泛地应用到大棚温室生产中,为生产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内的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湿润,无积水且水分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直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了配合该项技术的发展,现将大棚温室双上忆软管滴灌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对我国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措施研究发展现状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后,从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滴灌,雨水汇集综合利用,节水型地面等方面,对农村节水灌溉常见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节水70%,亩产量提高1000多公斤,加上节省的肥料、化肥、人工等,一亩地能增收近千元……”膜下滴灌节水技术的推广让尚义县的菜农们获益匪浅,而风力提水灌溉的引入又为风能充沛的尚义提出了新的思路:如果将“风力提水”和“膜下滴灌”结合起来,是否会掀起尚义这个全国节水灌溉重点示范县新一轮的节水革命?  相似文献   

10.
疆农业滴灌技术发展迅速,但同时存在大田滴灌系统低压运行问题。低压严重影响滴灌正常运行,导致滴水、节水效果不良,长久下来会造成灌溉不均匀,导致水资源的浪费。文章针对兵团滴灌运行现状,探讨在正常滴灌过程中导致出现低压运行的成因,并给出解决低压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国旗  马慧琴 《啤酒科技》2003,(10):19-19,21
啤酒花是喜水又怕涝的作物,使用滴灌方式灌水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1 节水滴灌避免了传统灌溉存在的渠系渗漏、水面蒸发、深层渗漏等方面的水损失,通过压力管道直接把水输送到作物根部,真正做到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壤。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采用节水、节能的灌水方法已成为全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推广节水灌溉也已成为世界各国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节水灌溉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有效保护利用淡水资源,合理开发新的灌溉水源已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但南于观念、机制的相对滞后,节水灌溉新技术的推广普及还不够深入,农民自主投入建设的积极性不大,部分技术仅应用于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中,无法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加以推广应用。如在西部地区,节水设施老化严重,建设资金不足,节水意识不强,节水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因而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存在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滴灌对烤烟生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山东省安丘市烟草上市公司进行了滴灌、沟灌与不灌比较试验得出:滴灌比沟灌节水50%~82.5%;花叶病、赤星病、马铃薯Y病毒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均以滴灌最低,均灌较高、不灌最高;滴灌比沟灌增收2成、均价提高2成,产值增加3~4成,滴灌、沟灌比不上灌增效近1倍与3成,烟草质量滴灌最好、沟灌次之、不灌最差。充分显示了滴灌在烟草上节水、增产、增效、提高品质的效果与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河套灌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高产、节水、高效的灌溉制度,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分析了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的耗水量规律,用Jensen模型建立了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并对玉米的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在苗期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弱,此时期缺水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在拔节—抽雄、抽雄—花期和花期—灌浆期对水分的敏感性较强,此时期亏水将会减产。 对玉米膜下滴灌灌溉制度优化得出:灌溉定额为275~325 mm,玉米的产量较高;对灌水量的分配为苗期—拔节灌水量为20~40 mm,拔节—抽穗的灌水量为40~60 mm,抽雄—开花的灌水量为115 mm,开花—灌浆的灌水量为80 mm,灌浆—乳熟的灌水量为20~40 mm,较本地常规地面灌每公顷节水2 546.25~3 296.25 mm,节水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赤霞珠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统灌溉方式沟灌为对照,以10年生赤霞珠为试材,研究了在西北干旱区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单管滴灌、双管滴灌、覆草灌溉和膜下滴灌对赤霞珠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筛选出适于河西地区葡萄生长的最优灌水组合。通过在不同时期对赤霞珠的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赤霞珠的新梢生长、果粒大小和穗重没有显著影响。覆草、覆膜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的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等各项品质指标,单滴和双滴仅能对部分指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实现节水37.5%,4种灌水处理比较,覆草灌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不同节水灌溉形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不同形式进行节水灌溉,通过连续3年的试验、示范验证,结果表明,垄台平铺式滴灌节水效果显著,每公顷可节水1200~1350m^3;经济效益明显,每公顷可增收3750~4500元。且易操作,易被农民接受。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经济步伐的推进,我国的农业建设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中,微喷灌溉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具有节能、适应性强以及节水等特点,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民使用肥料,对促进作物优质高产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文章中,将微喷灌溉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传统灌溉方式沟灌为对照,以10年生赤霞珠为试材,研究了在西北干旱区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单管滴灌、双管滴灌、覆草灌溉和膜下滴灌对赤霞珠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筛选出适于河西地区葡萄生长的最优灌水组合。通过在不同时期对赤霞珠的生长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赤霞珠的新梢生长、果粒大小和穗重没有显著影响。覆草、覆膜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的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等各项品质指标,单滴和双滴仅能对部分指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实现节水37.5%,4种灌水处理比较,覆草灌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正>水肥一体化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借助管道灌溉系统,灌溉与施肥同时进行,适时适量地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多年、多地、多作物推广应用效果明显。增产增收增效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玉米亩增产200~300千克,马铃薯亩增产1500千克。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应用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冬小麦亩增产100千克,玉米亩增产150千克,马铃薯亩增产1000千克,增产幅度在  相似文献   

20.
滴灌技术在甜菜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滴灌就是滴水灌溉,它是利用低压滴水管道,使滴灌的水缓慢地、均匀而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的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实行滴水灌溉,既可起到最佳的灌溉、施肥、防病虫等多项作用,又能实现增加产量、节水、省工、省地的目的。一六三团地处新疆塔额盆地的西北边缘,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表水源较少,农业灌溉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达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喷灌的基础上,我们利用国家扶贫资金,引进新疆天业集团生产的滴灌设备,于1999~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