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某制曲车间提供的培养了22 d的浓香型中高温大曲为原料,在不同培养温度下,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多次筛选,并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两株耐高温真菌。通过形态学及真菌ITS、18s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确定分别为微小根毛酶、布氏横梗霉,两株真菌分别标记为Q1、M1。该菌在45℃条件下正常生长繁殖。通过发酵对筛选到的两株耐高温霉菌进行产酶特性比较。以小麦为发酵底物,模拟曲房发酵条件,对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原料经过润粮、粉碎和灭菌后进行接种、发酵。分别设置发酵温度为25℃、45℃:发酵湿度为40%、70%、95%。研究发现Q1菌株产糖化酶的能力受湿度影响较大,M1菌株产糖化酶的能力受温度影响较大,Q1、M1菌株所产糖化酶酶活最高分别为126 U/g、122 U/g:Q1菌株在高湿较高温度条件下有很好的产酶能力,蛋白酶活最高达到83.59U/g,M1菌株产蛋白酶的能力受温度影响较小,受湿度影响大。Q1、M1菌株所产蛋白酶酶活最高分别为83.240 U/g、91.662 U/g。最高糖化酶、蛋白酶酶活均在发酵条件为45℃、95%的湿度下获得。  相似文献   

2.
任大亚 《酿酒》1994,(6):16-18
清香型白酒生产采用大曲和麸曲的几点体会任大亚(黑龙江双鸭山市白酒厂)清香型白酒是以山西杏花村汾酒为典型而名扬四海。就气候条件而言基本适合于黑龙江省的气候,如一年四季的气温、湿度、风力等。下面谈一下我厂在几年的实践中对大曲和麸曲生香酵母应用对入缸的温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提高霉菌麸曲糖化酶活力和产酒性能等目的,以本企业从中温大曲中筛选的高产糖化酶霉菌Mxzd-001作为生产菌种,制备霉菌麸曲,并以麸曲糖化酶活力作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霉菌麸曲制备的原料配比和培养工艺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霉菌Mxzd-001作为生产菌种,其霉菌麸曲制备的最佳条件为:稻壳添加量10%,培养时间84 h,培养温度35℃,水分含量55%,接种量10%;优化后的霉菌麸曲糖化力达到1032 U,将该麸曲应用到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中,平均可提高出酒率4.9%左右。该研究为霉菌麸曲的培养、浓香型白酒传统酿造工艺的改进以及提高出酒率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栗永清  赵玉培 《酿酒》1993,(2):38-39,45
传统的大曲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耗粮高,对自然气候条件要求奇刻。北方省份由于气候条件上的差异,很难生产出具有茅台水平的酱香型白酒。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麸曲酱香型酒生产新工艺,具有简化工艺、降低消耗、缩短周期、对自然条件要求比较宽等优点,但产品质量与大曲酒比还有一定差距。“九九计划”在黑龙江省几十年学习、实践酱香型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到北方的气候及原料特点及市场消费状况,提出了一条大曲、麸曲结合生产酱香型酒的新工艺路线。这条路线经参加的12个厂所3年应用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它产生的突出效果有3  相似文献   

5.
为针对性控制曲坯表面霉菌的生长,该研究在原有制曲工艺的基础上,对大曲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进行合理调整,从曲坯表面分离出霉菌菌株并进行鉴定,同时通过研究安曲间距、覆盖物、一次翻曲时间以及霉菌擦拭等对曲坯表面霉菌生长情况以及曲坯感官和理化指标等的影响,摸索出控制冬春季中高温大曲表面霉菌生长的措施。结果表明,从曲坯表面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霉菌菌株L1,经鉴定为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在原有制曲工艺的基础上,保持安曲间距为2.0~2.5 cm、选择厚度为12~15 cm稻草作为覆盖物、调整一次翻曲时间为安曲后第3天,在此控制条件下,曲坯表面霉菌生长面积可降至50%,长度控制约为2 mm。一次翻曲时进行霉菌擦拭操作结果表明,断面菌丝更为明显和饱满,糖化力和酯化力指标略有提高,分别为783.3 mg/(g·h)、643 mg/(25 g·7 d),该研究对中高温大曲质量稳定和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中温大曲中分离了一株能在60-62℃生长良好的耐高温霉菌。经测定,该菌产生孢囊孢子,形成与孢囊梗对生的假根;同化纤维二糖等15种碳源,硝酸钾等氮源;耐46%的葡萄糖、12%的NaCl;在PH1.8-9.2间均能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7.
从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几株霉菌,通过研究形态、理化特性并结合感官评定及挥发性物质的检测,从而确定该霉菌菌株可产酱味,为研究霉菌代谢物质与酱香味生成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麸曲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麸曲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选取桔粉添加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麸曲含水率作为影响因素,先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进行正交试验分析找到麸曲制备工艺的最优组合为:桔粉添加量17.5%、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3d、麸曲含水率55%。在此基础上测定成品麸曲的各项指标:麸曲含水率13.86%,酸度3.50,糖化酶的活力940.8U/g,淀粉酶的活力4243U/g,残糖含量0.375%。  相似文献   

9.
据了解,麸曲糖化酶活车的测定大多数厂家都使用“快速廉-爱农法”测定,其原理是是用较稀的费林溶液。与样品作用完全后,用标准葡萄糖液滴定剩余的二价铜,在一定的pH及温度下,催化水解为葡萄糖。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和给生产提供准确数据,糖化酶活力的试验过程各个环节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传统分离纯化技术对不同储存期(4~7个月)的宋河中高温大曲中的霉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霉菌进行鉴定,结合其理化指标检测结果确定宋河中高温大曲的最佳储存时间。结果表明,从不同储存期的宋河中高温大曲中共分离得到22株霉菌,其中,储存期为4、5、6个月的宋河中高温大曲分别获得6株、4株、12株霉菌,经鉴定为5个属的14种霉菌,其中,枝孢菌属(Cladosporium)和横梗霉属(Lichtheimia)存在于储存4、5、6个月的宋河中高温大曲中,储存期为6个月的宋河中高温大曲中霉菌种类最多,且糖化力、发酵力和酯化力最高,分别为717.5 mg/(g·h)、1.97 g/(0.5 g·72 h)、13.04 mg/(50 g·7 d),确定宋河中高温大曲的最佳储存时间为6个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Illumin公司Miseq 2×300 bp测序平台对浓香型白酒中温曲和高温曲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以丰度0.01%为阈值,中温曲中细菌共得到7个门,高温曲15个门,中温曲共得到19个属,高温曲26个属。首次从中温曲中检测出的类群有Pediococcus(小球菌属),Pantoea(泛菌属),Melghirimyces。高温曲中检测出的类群有Streptophyta,Brevibacterium(短杆菌属),Thermus(栖热菌属),Saccharopolyspora,Citrobacter(柠檬酸杆菌属),Streptococcus(链球菌),Brevundimonas(短波单胞菌属),Allobacillus。此外研究发现高温曲中的细菌较中温曲的细菌相比Bacillus(芽孢杆菌属)和Thermoactinomyces(高温放线菌属)显著上升,而Kroppenstedtia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显著下降,可能是与张弓酒独特的制曲工艺有关。本研究建立了一套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浓香型白酒大曲细菌群落结构的方法,为建立浓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信息数据库,优化大曲发酵工艺和提升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湖北咸宁浓香型黄鹤楼酒霉菌和放线菌的类型和特点,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夏季和冬季车间样品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及形态鉴别。结果表明,夏季车间空气中分离到15株霉菌,大曲中10株霉菌(104~105 CFU/g),窖泥中1株霉菌和1株放线菌(102~103 CFU/g)。冬季车间空气中分离到9株霉菌,大曲中9株霉菌(104~105 CFU/g),窖泥中7株霉菌(103~104 CFU/g);窖泥霉菌菌落的气丝少,形态与空气及大曲中的主要霉菌差异显著。比较冬季和夏季样品,仅从冬季大曲的曲心和曲皮中分离到青霉,从夏季底泥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冬季的空气霉菌少于夏季,而冬季窖泥中的霉菌多于夏季。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耐高温的酵母菌,本实验利用传统微生物学分离培养方法,从张弓老酒中高温大曲中共初筛分离出100株酵母菌,进行复筛得到一株能在45 ℃下生长的酵母菌,编号为ZG-3,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并结合2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ZG-3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用常规方法对其耐高温和耐乙醇性以及乙醇发酵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菌株ZG-3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最高生长温度为45 ℃,乙醇耐受性可达12%,在40 ℃条件下发酵72 h,产酒精4.7% vol。对菌株ZG-3发酵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在最佳发酵下条件,即接种量12%、发酵温度40 ℃、pH为5、葡萄糖浓度140 g/L,发酵72 h,酒精度为5.2% vol。由此可见ZG-3是一株很有应用开发潜力的耐高温耐乙醇的酵母菌。  相似文献   

14.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高温大曲中分离筛选得到10株耐高温细菌,经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1株淀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BGG4,其酶活为99.0U/g,以及1株酸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菌株BGG1,其酶活为:1270.1U/g。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大曲的生产压力,以大曲为种曲制备强化多微麸曲,减少陈醋生产中的大曲用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糖化力及发酵力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强化多微麸曲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考察其在陈醋酒精发酵阶段的应用。结果表明,强化多微麸曲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水量51.0%、种曲用量2.0%、培养温度34.5 ℃、培养时间42.0 h。在陈醋酿造酒精发酵阶段的应用证明该强化多微麸曲可替代部分大曲及麸曲用量。在此优化条件下,强化麸曲糖化力为615.9 mg/(g·h),发酵力为1.14 g/(0.5 g·72 h)。  相似文献   

16.
从中温大曲中分离98株霉菌进行纯培养,通过形态和培养特征初步分析后得到6个不同的类群,从各类群中随机选取1个代表菌株进行5.8S-ITS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分布在Monascus属、Eurotium属、Rhizopus属、Cladosporium属、Penicillium属、Absidia属等6个已知真菌属,揭示了中温大曲中霉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在清香型中温大曲的前期培养中,常出现“水毛”和“干皮”病害,造成大曲质量下降。“水毛”主要发生在上霉阶段和晾霉阶段,因曲坯水分过大造成,可通过调整工艺,提高制曲强度,及时排潮加以克服。夏秋季,延长晾曲时间为10-12h;冬春季,人工增加室温,控制水分。“干皮”主要形成于晾霉期间,影响感官质量,降低曲利用率,影响曲坯的后期培养。造成“干皮”的原因一是上霉不好,二是晾霉期间的排潮太快;三是晾霉与潮火之间升温过猛。克服办法:上霉期间控制好培养温度和湿度,保证曲子上霉良好;晾霉期间,先揭席,缓开窗,减缓排潮速度;曲子入房后前8d内控制品温在38℃以下,可减少“干皮”现象。  相似文献   

18.
大曲中酵母菌的分离及其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军  罗惠波  崔德宝  李浩 《酿酒》2008,35(3):95-97
本试验对大曲中酵母菌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8株酵母菌。从形态学和生化鉴定两方面对其进行属的鉴定。将其归入4个属,分别是汉逊酵母属、假丝酵母属、酒香酵母属和德克酵母属。  相似文献   

19.
对酱香型大曲中高产蛋白酶的放线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产酶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稀释涂布划线法和平皿生化反应法对目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形态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对目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目的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经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得出的最佳发酵条件为pH值9.0,发酵温度35 ℃,转速180 r/min,此时酶活力最高为28.62 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