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7株实验室保存的优良乳酸菌在酸乳发酵过程中的酸化能力、产香能力以及酸乳质构进行测定,并通过抑菌、胃肠液耐受性以及抗生素敏感性等实验探究菌株的益生特性,筛选其中性能较优良的菌株进行组合复配,以获得最优的复合发酵菌株组合方案。单菌株发酵实验结果表明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 XKN1-5、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BSTS6-4凝乳时间短(7 h左右),酸乳酸度可达96°T,酸化能力较其他菌株好;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BSTS6-3、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XSXN1-2发酵制得的酸奶质构特性较好;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BSTS6-1、S. thermophilus XSXN1-1产香性能最优,其中菌株XSXN1-1双乙酰质量浓度达到2.02 mg/L,乙醛质量浓度可达16 mg/L,能够明显改善酸奶的风味。益生实验结果表明,乳杆菌菌株Lactobacillus fermentum BST2-3、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BSTS6-1、BSTS6-3、BSTS6-4)能够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L. fermentum BST2-3、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BSTS6-1、BSTS6-4)的黏附性较好;L. fermentum BST2-3在模拟胃肠液处理9 h后活菌数仍可达10~6 CFU/mL;且7株乳酸菌对大部分所试抗生素表现出敏感,安全性较高。最后按照产酸、产香、质构以及益生特性将菌株分类并进行酸乳复合发酵,获得复合发酵的最优菌株组合为菌株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BSTS6-4、BSTS6-3)、S. thermophilus XSXN1-1、L. fermentum BST2-3。  相似文献   

2.
从新疆地区采集的46份传统乳制品中分离获得的612株乳酸菌,根据菌株来源、培养条件,形态特征、凝乳状态和产酸特性,选择其中20株乳酸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酸奶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中3株为链球菌,4株为乳球菌,13株为乳杆菌,平均发酵产酸速率在8.11~12.43oT/h,不同菌株在酸乳冷藏期间表现出不同的后酸化活性,冷藏15d滴定酸度提高了6.3%~55.7%。不同菌株凝乳时黏度在272~1085cp,多数菌株发酵乳在冷藏期间黏度呈上升趋势,球菌的产黏能力普遍低于杆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发酵乳中丁二酮在3.51~68.74mg/L,乙醛在3.51~68.74mg/L,丙酮在0.87~48.35mg/L,乙酸乙酯在0~103.68mg/L,异戊醇都未检出。经过混合菌株发酵生产酸乳比较,发现以S.thermophilusX1、S.thermophilusX5、L.plantarumY5和L.delbrueckii bulgaricussubsp.Y10按1∶1∶1∶1比例组合作为发酵剂,生产的酸乳组织状态较好、风味独特、后酸化弱。  相似文献   

3.
从东北酸菜中分离出97株乳杆茵菌株,并筛选出两株产酸快、产胞外多糖(EPS)的乳杆茵2号菌株和9号菌株.初步鉴定前者为干酪乳杆茵,后者为植物乳杆茵.在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茵,LS)中混入等量的菌株2或9培养物(脱脂乳),所制备的酸乳中EPS质量浓度达34 mg/L.活茵总数可迭2×108mL-1以上.酸乳物性测定结果显示,产EPS菌株发酵的酸乳弹性好,相对粘度高,持水力强,乳清析出少.感官评定结果显示,与没有添加产EPS茵株发酵的酸乳相比,产EPS茵株LS+2与LS+9组合发酵酸乳风味分值较高,组织状态的分值差别较大,而酸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与物性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通过感官评定和酸度测定,从川西高原自然发酵牦牛奶酸乳中分离的109株乳酸菌中筛选出6株发酵酸乳感官品质良好的乳杆菌,进一步研究这6株乳杆菌的生长曲线、产酸特性、产黏特性、产乙醛特性,并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研究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在42℃条件下,6株乳杆菌在MRS培养基中培养14h、在10%的脱脂乳中培养8h时,达到最高生长量;6株乳杆菌发酵10%脱脂乳凝乳时酸度都达到GB2746—1999的要求,凝乳黏度为1050~4900mPa·s,乙醛产量为15.11~26.64μg/mL。冷藏中菌株E-1、E-5产酸量小,后酸化能力弱。6株乳杆菌单株凝乳冷藏中黏度在第5天达最高,其中菌株E-1、E-5的凝乳黏度变化小;菌株J-2、E-5发酵乳冷藏乙醛含量在第3天达到最高,其余菌株在第2天达到最高。16S rD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表明,菌株4-7、E-1、E-5之间的相似度达到99%以上,这些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与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处于发育树的同一分支;菌株J-2与副干酪乳杆菌(L.paracasei)处于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与代表菌株L.paracaseiSM63的相似度为97...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具有益生功效的乳酸菌,采用钙溶圈法从自然发酵五彩椒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乳酸菌,测定其耐酸能力,并对耐酸能力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32株疑似乳酸菌,其中5株菌(编号为CA1-1,CA1-4,CA3-4,CA4-2,CA6-2)具有较强的耐酸能力。根据16S r RNA测序结果,菌株CA1-1、CA3-4、CA6-2分别被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类肠膜魏斯氏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菌株CA1-4、CA4-2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CA1-1和CA4-2的产酸量(9.43 g/L和9.86 g/L)和胆盐处理4 h后的存活率(108.1%和96.51%)均高于其余菌株。此外,菌株CA1-1和CA4-2的耐胃肠道消化能力(胃液处理3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2.4%和88.89%,肠液处理3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38.4%和41.88%)、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6.84...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酸乳发酵中与保加利亚乳杆菌优良共生的酵母菌。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单菌发酵酸乳为对照,将前期从新疆、西藏和青海等地区传统自制乳制品中分离的27株酵母菌株分别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菌发酵制备酸乳,通过比较凝乳时间、感官特性、质地特性、后酸度、粘度、持水力、乙醛和双乙酰含量等特征,筛选酸乳发酵中与保加利亚乳杆菌优良共生的酵母菌株;基于26S D1/D2区和ITS1序列鉴定菌株。结果显示:27株酵母菌株均没有明显促进凝乳作用,9株菌混菌发酵酸乳在感官评价得分较高(80分以上),其中菌株"XS1"混菌发酵的酸乳质地特性表现优良,后酸度为4°T、持水力为100%、双乙酰含量12.65μg/m L、乙醛含量7.19%,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XS1"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结论:菌株"XS1"可以为开发新型酸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优良“老酸奶”发酵剂组合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优良的酸奶发酵剂,根据菌株的稳定性、发酵活力、凝乳时间等指标对23菌株(其中有13株球菌与10株杆菌)进行初步筛选,获得13株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菌株(其中有7株球菌与6株杆菌)。根据单菌株发酵实验结果,按菌种性能互补原则将各球菌与杆菌复配,进行28个组合发酵实验,测定发酵速度、质构、乳清析出以及后酸化等指标。最终筛选出球菌S1、S4与杆菌L2,此组合与目前商业化直投发酵剂比具有发酵前期产酸速度快、发酵时间短的优点,而且具有天然的发酵香气,乳清析出量很少,适用于直投式发酵剂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从健康婴儿的新鲜粪便中分离纯化的10株乳杆菌,用嗜酸乳杆菌l6S rDNA的特异性引物和建立的PCR方法对乳杆菌分离株进行分子水平上的鉴定。结果表明,有3株菌和嗜酸乳杆菌参考菌株扩增出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证明此3株菌为嗜酸乳杆菌。测序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株与标准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5%以上,进一步说明了3株菌为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9.
对嗜热链球菌株st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株iv-3,按照不同比例组成酸乳发酵剂zh1,zh2,zh3和zh4。结果表明,两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互配共生性,是可利用的酸乳发酵剂组合菌株,4个发酵剂的发酵酸乳在凝乳时间、产酸速度、黏度、发酵乳活菌数和感官评价等方面均好于单菌株发酵乳。4个发酵剂适合酸乳生产,发酵乳在比较长的货架期内品质保持稳定,其中发酵剂zh3的综合表现最好,发酵凝乳时间短,产酸速度快,酸乳冷藏期间黏度好,乳酸活菌含量多,香味物质比例最协调,感官评定最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从商业乳酸菌发酵剂分离纯化的11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11株嗜热链球菌在发酵羊奶中的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L.b-346和L.b-124菌株、嗜热链球菌S.t-883菌株和S.t-124菌株的耐热性较好;当L.b-346菌株、L.b-124菌株与S.t-883菌株、S.t-124菌株按杆菌和球菌以不同比例配合时,L.b-346菌株与S.t-124菌株以1∶2比例配合,可获得较高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