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细绒棉与长绒棉不同混和方式对精梳细号纱质量的影响.分别采用清棉棉箱混和、预并条搭条混和及精梳后并条搭条混和方式纺制精梳细号纱,对比了不同混和方式下半制品质量及成纱质量.指出:在三种混和方式中,清棉棉箱混和方式的混和效果最好,但难以兼顾各纤维纺纱工艺特点;精梳后并条搭条混和方式有利于按不同纤维性能设置纺纱工艺,但其混和效果略差;预并条搭条混和方式的混和效果处于前两种混和方式之间.在精梳细号纱生产中应根据后道产品要求和生产设备配置选择细绒棉和长绒棉的混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新疆长绒棉精梳/细绒精梳混纺集聚纺纱的性能,分析了长绒棉精梳/细绒精梳混纺纱的混合路线和纺纱工艺流程。长绒棉和细绒棉生条分别经过预并工序,在条并卷联合机上按比例混和,纺制了50%长绒棉与50%细绒棉和15%长绒棉与85%细绒棉集聚纺精梳纱,并与同工艺的100%长绒棉的集聚纺精梳纱进行成纱质量对比。研究认为:随着长绒棉含量的降低,成纱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根据成纱质量的要求合理确定长绒棉的比例,能够降低原料成本。  相似文献   

3.
长绒棉含量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长绒棉是品质优异的棉纤维,用长绒棉纺纱不但可纺特细号纱、细号纱,适宜制作高档次的产品,而且还可改善成纱质量.原料成本在纺织厂占有很大的份额,同时也是确定成纱质量的基础,长绒棉的价格较细绒棉为高.纺织品的用途不同,对成纱质量的要求也不同,纺织厂必须首先了解纱的用途,然后据此预计纱的质量要求,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和相适应的原料混配比例,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原料成本.近年来,我公司先后开发了多种含不同比例长绒棉的精梳纱,满足了多个用户的各种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探索长绒棉含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现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进口长绒棉的品质特征,针对进口长绒棉色泽黄、包与包之间差异大、有害疵点偏高、细小杂质多等特点,在预并工序采用条混的工艺取代原有的棉包混和工艺,同时,将长绒棉逐包分拣,分成黄、白、中间色三类,进行分箱配棉,在清梳工序尽可能多排除带纤维籽屑和短绒,减少棉结的产生,从而保证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新疆机采棉的成纱质量与价值,介绍机采棉的发展、价格优势及质量缺陷,阐述新疆机采棉与手采棉的区别;比较分析新疆机采棉与手采棉在生产普梳棉纱、精梳棉纱,以及机采长绒棉与手采长绒棉在生产精梳细号纱时的生产成本和棉纱价格.指出:尽管新疆机采细绒棉和长绒棉的价格分别比手采细绒棉和长绒棉低1000元/t和6000元/t以上,但机采棉短绒率和含杂量偏高,用棉系数大,质量难以控制,棉纱品质相对较差,棉纱售价远低于手采棉纱;必须总结经验,完善技术,提高新疆机采棉的质量和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进口美棉、印度棉的特性.测试了美棉A、美棉C以及印度棉的物理性能指标,认为印度棉的综合物理性能最好,其次是关棉A,而美棉C最差.通过单唛试纺普梳纱和精梳纱,并测试棉卷、生条、精梳条、头并、末并、粗纱的棉结和短绒率以及成纱的条干CV、粗节、细节、棉结、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等性能指标,认为无论是普梳纱还是精梳纱,印度棉纺出的成纱质量都要好于美棉,且美棉A又好于美棉C,纱线质量是原棉性能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色纺纱产品附加值,利用再用棉生产彩点纱。在3个品种采用不同再用棉种类和混用比例进行纺纱试验,并对成纱性能和布面再用棉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再用棉比例的增加,成纱条干变差,强力降低,布面横档逐渐增加;再用棉的种类和混用比例是影响彩点纱质量和面料风格的关键因素;纱号越粗,再用棉对布面横档的影响越明显。认为:利用本色再用棉生产的色纺彩点纱具有风格独特、彩点粘附牢度好、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可纺制出质量满足要求的色纺彩点纱。  相似文献   

8.
我公司在纺制细号纱时一般都选配一定数量的长绒棉,但对用途广泛的CJ 14.5 tex尚未混用.为了纺制出符合市场要求,又能为公司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优质产品,在纺制CJ 14.5 tex纱时,混入了一定比例的长绒棉,为此,对不同比例含量长绒棉与成纱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9.
探讨精梳纯棉细号强捻纱生产工艺。针对细号强捻纱强力低、纺纱难度大的特点,通过选用优质长绒棉、细绒棉;优选工艺配置,清棉采取"多松少打、渐进开松",梳棉采用"轻定量、紧隔距、低速度、强分梳、少损伤、好转移"的工艺原则;采用长绒棉与细绒棉精梳条在并条两道混和,确保混和均匀;设计好细纱后区牵伸、前罗拉速度、锭速等工艺,控制细纱断头;络筒控制筒纱黏连、捻接失误率及捻接头质量。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保证了JC 9.7 tex强捻纱的顺利生产,成纱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长绒棉Tencel羊绒混纺纱的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长绒棉Tencel羊绒混纺纱的纺纱工艺。通过合理选择原料混和方式、工艺流程、原料的预处理方法、正确配置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及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认为长绒棉与羊绒手工混和制成预并条,再与Tencel预并条和长绒棉精梳条进行混并的混和方式比较合理,可以确保混纺比例准确,使纺纱顺利进行,半制品和成纱质量都有所提高,生产的长绒棉Tencel羊绒15.4 tex混纺机织纱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精梳棉纽代尔纤维混纺纱的开发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开发高质量的精梳棉/组代尔纤维混纺纱,针对纽代尔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较接近的特性,采用了棉纤维、纽代尔纤维分别制条、再在并条机上混并后纺纱的工艺路线,并对各工序工艺参数进行合理配置,使精梳棉/纽代尔纤维混纺纱成纱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优等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收获期原棉的物理性能及纺纱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分析测试了早、中、 晚期棉的物理性能 指标和不同配比早、中、晚 期棉的成纱质量指标。指出:早、 中期棉的怀能指标优于晚期棉;不同配比早、中、晚期棉的成纱质量、织物布面纱疵及染色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中应根据品种合理配棉。  相似文献   

13.
探讨精梳棉、彩色棉、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的纺纱工艺.通过采用本白棉、棕色棉、大豆蛋白纤维分别制条,在并条机混和、纺纱的工艺流程,优化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解决了大豆蛋白纤维纯纺纱梳棉成网困难的问题,使成纱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海藻纤维彩棉纤维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开发出抗菌混纺针织纱,利用海藻纤维所具有的抗菌性,将其与彩棉纤维、牛奶蛋白纤维进行混纺,通过优化设计混纺比保证了混纺纱的抗菌性、强力及可纺性,并采用汉密尔顿转移指数分析了混纺比和细纱捻度对成纱结构的影响.纺出的海藻纤维精梳彩棉牛奶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纱质量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探讨HSR1000型并条机的自调匀整效果.通过在普梳、精梳纯棉、化纤纯纺及混纺、针织品种上进行HSR1000型自调匀整并条机应用效果试验,同时进行自调匀整并条机对并条重量检测试验频次的影响试验,认为:纯棉普梳和纯化纤品种仍采用两道并合,末道采用自调匀整并条;纯棉精梳品种可采用单道自调匀整并条;采用自调匀整并条可减少重量检测次数.  相似文献   

16.
棉Modal锦纶赛络纺包芯纱的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外包纤维为精梳棉、Modal,芯纱为锦纶长丝的赛络纺包芯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锦纶丝、澳洲棉和Modal纤维的性能特点及纺纱工艺流程,通过纺纱工艺试验,针对原料性能,各工序优化配置了纺纱工艺并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粗纱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重加压、大隔距、较小后区牵伸和较大粗纱捻系数的工艺,细纱工序减小后区牵伸倍数,放大后区罗拉中心距.实践表明,纺制的精梳棉Modal锦纶丝赛络纺包芯纱为低弹纱,成纱质量良好.在纺制锦纶丝包芯纱时,选用的外包纤维细长、长度整齐度高,可以改善成纱条干和包覆效果,保证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研制原棉(96.5%)与黑色涤纶短纤维(3.5%)混记精梳针织用纱的有关原料选配、各工序工艺原则、主要工艺参数、质量控制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等关键性议题。  相似文献   

18.
探讨HXFA299型精梳机工艺性能.通过分析HXFA299型精梳机机构特点,对细绒棉CJ 9.7 tex 及长绒棉CJ 7.3 tex两类品种在SXFA289型精梳机上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HXFA299型精梳机表现出较好的工艺性能,在保证精梳及成纱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精梳落棉率1.5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加工细绒棉时能在400钳次/min下稳定运行,加工长绒棉时能在380钳次/min下稳定运行,精梳条质量无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9.
探讨吸湿排汗涤纶纤维与精梳棉、有色涤纶混纺纱的纺纱技术.分析了吸湿排汗涤纶纤维混纺色纱的性能特点、用途及纱线规格设计要点.以CJ/T湿/T色蓝50/40/10 13 tex品种为例,介绍了在棉纺设备上生产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色纱的关键工艺及技术措施.生产中通过合理选择混和方式,并针对容易产生的缠绕、挂花堵塞、断头及棉结、毛羽控制等问题优化配置工艺参数,采取技术措施,纺制的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色纱条干好,毛羽少,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0.
小批量、多种纤维混纺是当前成品纱的需求趋势。适用于小批量的棉箱混棉混纺比的控制,成为影响混纺纱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分析了影响棉箱混棉混纺比质量的各种因素,并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