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盐性乳酸菌的生理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酱醅中分离筛选出的耐高渗嗜盐性乳酸细菌, 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 结果如下: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过氧化氢酶反应呈阴性,可以在pH 5.0下生长, 在18%或更高的NaCl浓度中能够正常生长代谢, 从葡萄糖主要产L(+)乳酸,属于四联球菌属的嗜盐性乳酸球菌. 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得菌株的16S rRNA序列与GenBank登记号为FSB201的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ilus)具有99%的同源性.再将该16S rRNA序列与乳酸菌分类中17个模式菌株的16S rRNA序列共同创建进化树,发现筛选菌与GenBank登记号为AB106344、AB106343的嗜盐四联球菌亲缘关系最近,证明筛选菌应属四联球菌属中嗜盐四联球菌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对分离自运城盐湖黑泥中的一株产类胡萝卜素嗜盐菌G14进行分离鉴定,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 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隶属于盐盒菌属(Haloarcula sp.)。 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菌株G14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菌株G14 最佳培养条件为NaCl质量浓度0.23 g/mL,初始pH值为7.0,43 ℃光照培养。 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的菌液OD600 nm值达2.24,类胡萝卜素 产量为0.65 mg/L。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腌制牛蒡盐卤中嗜盐菌群物种组成,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对腌制牛蒡盐卤进行多次逐级梯度稀释后涂布,最后通过划线纯化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形态;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获得16S rRNA基因序列,进而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对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从腌制牛蒡盐卤中筛选分离获得2株嗜盐细菌菌株,编号为X1和X2,其中X1菌株与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模式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9.81%;X2菌株与人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ominis)模式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为100%。腌制牛蒡盐卤中的优势菌株为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和人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ominis)。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泡菜中分离出一株耐盐的酸菌,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其种属地位;并初步研究相容性溶质甘氨酸甜菜碱在高渗透压环境下对所筛菌株的生长曲线和发酵糖耗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出的乳酸菌中有一株符合乳杆菌属植物乳杆菌的鉴别特征,与16S rRNA序列鉴定和发育树分析结果一致。在含有1.2mol/L NaCl和1.5mol/L NaCl的化学合成培养基中,该植物乳杆菌的生长受到完全的抑制。在培养基中添加0.80mmol/L的甘氨酸甜菜碱对植物乳杆菌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减弱高渗胁迫,有效缩短迟滞期,提高耐盐能力。发酵中糖耗速率测定结果表明添加0.80mmol/L的甘氨酸甜菜碱能有效保持细菌活性。因此,在高渗环境发酵过程添加甘氨酸甜菜碱也许能有效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如传统的酿制酱油以及腌制泡菜等。  相似文献   

5.
以传统发酵牛干巴作为乳酸菌筛选源,分离出18株乳酸菌,通过OPA法测定降胆固醇能力,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菌株NR7对胆固醇的清除率是22.61%,培养12 h和24 h亚硝酸盐分别降解了34.177μg/m L和95.82μg/m L,在p H3.0的环境中活菌率达99.50%,对0.3%的胆盐耐受性强。因此,选择NR7作为目的菌株,进一步研究其生产适应性,能够在发酵4 h后使p H迅速降低,能够在15~40℃环境条件下生长,能够耐受8%的Na Cl和200 mg/kg的Na NO_2,且真空冷冻干燥后活菌率93.62%,4℃条件下保藏30 d后活菌率可达89.99%。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NR7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6.
以豆瓣酱为材料筛选出86株产酯菌,以期从中得到1株耐高温高盐生香酵母菌。通过耐高温、耐高盐和产酯能力试验,获得1株耐高温高盐生香酵母菌PX-8,其在温度高达40℃和Na Cl质量浓度高达180 g/L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经过26S r DNA鉴定,确定菌株PX-8为鲁氏结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经过产酯发酵条件优化试验,菌株PX-8的最佳产酯培养条件为:葡萄糖80 g/L,酵母粉40 g/L,KH_2PO_41 g/L,Mg SO_40.5g/L,p H 6.0,32℃,150 r/min,发酵培养6 d,总酯产量高达2.615 g/L;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发酵培养温度为40℃,盐质量浓度为180 g/L),发酵培养21 d,总酯产量可达1.518 g/L。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包头尾矿库区、白云鄂博采矿区重金属污染严重区域土壤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筛选,共得到62株乳酸菌,并对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进行耐受铅离子的测定,62株乳酸菌对铅离子均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不同菌株对铅离子的耐受能力有所不同;铅离子浓度为1200~9600 mg/L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菌株对耐受铅离子的修复能力逐渐增强;30℃下分离得到的菌株对铅离子的修复能力明显优于37℃下分离得到的菌株;菌株BY-Fa4、BG-5b3、BG-8b2等13株菌可在铅离子浓度为7200 mg/L的环境下生长,菌株BY-Fa1、BY-Fc2、BG-6b1可在铅离子浓度为8400 mg/L的环境下生长。实验结果得出筛选得到的13株乳酸菌对铅离子不仅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而且还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对筛选出13株高耐受铅离子的菌株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为戊糖片球菌2株、清酒乳杆菌1株、食窦魏斯氏菌5株、戊糖乳杆菌2株、植物乳杆菌3株。  相似文献   

8.
以西沙诺尼发酵果原浆中分离到的优势菌株CICC 10881为研究对象,对该菌株的分类地位及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形态学描述、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和16S23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东方醋杆菌(Acetobacter orientalis),该菌首次在诺尼果原浆中分离获得,也是我国首次分离获得此菌种。液态培养条件(培养基、p H、培养温度)对菌株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其最适培养条件为,MRS培养基、温度30℃、p H 5.5。  相似文献   

9.
目的:有效弥补传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的缺陷。方法:针对GB 8538—2022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基因pcrL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保守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该方法可以有效扩增常见标准储备菌株的16S rRNA基因,且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储备菌株的毒力基因pcrL的检测效果良好,观察到明显的“S”型扩增曲线,但对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无扩增曲线。当菌液浓度<10 CFU/mL时,pcrL基因仍有扩增曲线,其检测范围为10~107 CFU/mL,检测限为10 CFU/mL;不同菌液浓度下毒力基因pcrL的Ct平均值为18.0~38.6。对近3年湖南省14个县、市抽查检验(瓶)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样品进行进一步检测,符合率达到100%。结论:该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携带毒力因子pcrL检测的灵敏度较高;且操作简便、特异性强,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肉类研究》2017,(6):19-23
为获得适合肉制品发酵的优良乳酸菌菌株,对来源于自然发酵肉制品中的25株乳酸菌进行筛选,其中19株在6 g/100 mL NaCl和150 mg/kg NaNO_2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好,结合其他发酵特性实验,13株乳酸菌符合肉制品发酵剂标准,挑选其中3株进行产酸能力、生长曲线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3株菌均具有较强的增殖及产酸能力;培养12 h时菌株即进入稳定生长期,培养24 h时培养基pH值降到4左右;在肉制品的发酵温度范围内能较好地生长。经形态学和16S rRNA序列分析,3株菌均为弯曲乳杆菌,它们均可作为潜在的开发肉制品发酵剂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1.
从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秸秆处理厂土壤中分离到1株兼有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聚磷菌株,编号为YYF02;菌株YYF02经过48 h发酵后,培养基上清液中游离态磷含量达到130.5μg/m L,β-甘露聚糖酶活性达到8.9 U/m L,确定YYF02具有β-甘露聚糖酶和聚磷的双重活性;对菌株YYF02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是26~36℃,最适pH5.5~7.5,适宜在低盐环境中生长。通过形态特征、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的综合分析,确定菌株YYF02为沙雷氏菌属的嗜线虫沙雷氏菌Serratia nematodiphila,暂命名为Serratia nematodiphila YYF02。菌株YYF02对后期的诱变育种、全基因组育种和烟草专用菌肥开发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腐烂的蔬菜中筛选到1株能发酵转化赤藓糖醇生产L-赤藓酮糖的菌株。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的分析,确定该菌属于醋酸杆菌科(Acetobacteraceae)葡萄糖酸杆菌属(Gluconobacter)kondonii,将其命名为HD385。进行初步发酵实验,该菌能以10%浓度的赤藓糖醇为底物发酵产生L-赤藓酮糖,产量达到82.9 g/L。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到一株橙黄色细菌,编号TH-22,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归属于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菌株TH-22的培养条件,并初步研究其利用多种糖类物质产油脂和色素的潜力。结果表明,在10 g/L葡萄糖作为碳源、培养温度35 ℃、摇床转速150 r/min、初始pH为7.5和NaCl含量为1%的条件下发酵5 d,油脂和色素的产量最高,分别为(2.87±0.15) g/L和(3.89±0.28) mg/L。菌株TH-22能够利用多种糖类物质产油脂和色素,为进一步开发研究红球菌利用木质纤维素等生物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素食者产雌马酚肠道菌生长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笑梅  贾尧 《食品科学》2014,35(23):199-203
以菌落数和光密度值以及雌马酚含量为评价指标,测定两株肠道菌的生长曲线,考察金属盐MnSO4、ZnSO4、CaCl2、Na2CO3、KNO3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筛查其对不同碳源(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果糖、乳糖)的利用情况。其次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J-G1 和LJ-Q2两株菌的生长规律为在37 ℃厌氧条件下,培养6 h后进入指数期、21 h后进入生长平稳期、39 h后为衰亡期。金属盐对菌株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作用最强的为MnSO4;葡萄糖对肠道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生长最优条件为:培养基中葡萄糖质量浓度7 g/L、pH 7.2、NaCl质量浓度2 g/L,雌马酚的产量较高为11.89 μg/mL。  相似文献   

15.
传统四川泡菜在发酵过程中由于部分微生物代谢作用而产生的生物胺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为探究泡菜中主要产胺微生物种类及其产胺特性,以自然发酵和卤水发酵豇豆泡菜为原料,在不同发酵时期进行取样,以氨基酸肉汤培养基作为选择培养基对产胺菌株进行筛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产胺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挑选出高产胺菌株,探究其在不同环境(pH、盐度、温度)下的产胺能力。共筛得26株产胺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鉴定为8个属,包括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勒克氏菌属、假柠檬酸盐杆菌属、莱略特菌属、泛菌属、魏斯氏菌属和乳杆菌属,其中肠杆菌科菌株具有很强的产胺能力,总产胺量最高为7 400.13 mg/L,主要产胺种类为腐胺和尸胺。温度对于菌株产胺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而pH和盐度对菌株产胺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当pH值低至3.5、盐度高达80 g/L时,菌株的产胺能力受到强烈抑制。研究结果可为控制泡菜中产胺微生物生长,降低生物胺积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对乌梁素海水中高效萘降解菌进行筛选并分析了降解特性。筛选出8株以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萘降解菌,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8株菌分别属于细杆菌属(Microbacterium)、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红球菌属(Rhodococcus)、迪茨氏菌属(Dietz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中,菌株S2、S8、C4和C8在培养10 d内可降解88%、64%、65%和76%的质量浓度为3.5 g/L的萘。当以硝态氮为唯一氮源时,可不同程度地增加萘的降解率,微量元素和混合维生素对萘降解菌的生长及萘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最适pH条件下萘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食品谷物发酵液中筛选出1株乳杆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与菌落和菌株形态观察以及16S rRNA测序鉴定为清酒乳杆菌。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活菌数为指标,改变基础培养基组成的成分及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组成为鱼蛋白胨14.50 g/L、酵母浸粉6.50 g/L、葡萄糖28.00 g/L、柠檬酸三铵1.50 g/L、磷酸二氢钾2.00 g/L、硫酸镁0.20 g/L、硫酸锰0.12 g/L、吐温-80 1.20 mL/L,此条件下,活菌数达到3.125×109 CFU/mL,相比MRS发酵培养基活菌数(1.980×108 CFU/mL)提高了1 478.28%。该优化培养基具有活菌数高和经济方便的特点,为清酒乳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增殖浓度,分别测定菌株在添加不同氮源、不同缓冲盐、不同浓度的MnSO4和不同促生长物质时菌株的生长浓度。结果表明,酵母类氮源是植物乳杆菌的最适氮源,缓冲盐在恒pH培养时对菌株生长无促进作用,锰浓度与最高活菌数呈正相关,在以酵母浸粉为氮源时植物乳杆菌培养不需要添加其他生长因子。进一步优化菌株的最适pH值和碳氮比,基于可耐受渗透压,优化恒pH培养和恒pH自动反馈补料培养基和培养工艺,得到各菌株的最适培养策略。3株菌的最适氮源添加量为40~45 g/L,MnSO4的最适添加量为0. 25 g/L,最适碳氮比为对数生长期生长速率被抑制时的碳氮消耗比。恒pH 5. 5自动反馈补料培养植物乳杆菌X1,活菌数达到4. 1×10^10CFU/mL;恒pH 5. 5分批培养植物乳杆菌N8,活菌数达到2. 9×10^10CFU/m L;恒pH 6. 0分批培养植物乳杆菌N9,活菌数达到6. 2×10^10CFU/mL。该研究结果的应用将显著提高植物乳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海鲈鱼腌制过程中产胺菌的分离筛选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海鲈腌制加工过程生物胺产生菌的菌相,通过生物胺对培养基进行初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以,并通过VITEK 2菌种鉴定系统,对海鲈腌制加工过程中的产胺菌进行分离鉴定,研究了温度、p H和Na Cl浓度对产胺量较高的菌株生长和产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海鲈腌制加工过程中不仅存在假单胞菌(Pseudomonas)、弧菌(Vibrio)以及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等常见的产胺菌,而且还分离到新的产胺菌——麻疹孪生球菌(Gemella morbillorum)、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皮氏罗尔斯顿菌(Ralstonia pickettii)和格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这些生物胺产生菌生长和产胺的最适温度是30℃,p H值对其影响不大,具有较高的耐盐性,100~200 g/L的食盐质量浓度可以抑制产胺菌的生长,100 g/L的食盐质量浓度下可以抑制组胺的产生,但200 g/L的食盐才可以抑制腐胺、尸胺和酪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烧鸡中产芽孢菌的分离鉴定及耐受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烧鸡中筛选出产芽孢菌,探究高温巴氏杀菌后烧鸡腐败的主要原因。利用划线纯化法、革兰氏染色法结合芽孢染色法从烧鸡及其卤汤中筛选出产芽孢菌,然后对菌株进行16S rRNA分析及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菌株的种属,并对菌株的生长曲线及耐盐、耐酸和耐热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烧鸡及其卤汤中共筛选分离出4 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分别为海水芽孢杆菌(Bacillus aquimaris)、黄海芽孢杆菌(Bacillus marisflavi)、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中,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至6 h就基本进入生长稳定期;海水芽孢杆菌和黄海芽孢杆菌的耐盐性最强,在NaCl质量浓度达到12 g/100 mL时仍然有部分存活;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的耐酸性最强,在pH值4.5条件下培养6 h后菌落数能够达到约8(lg(CFU/mL));在4 株产芽孢菌中,地衣芽孢杆菌的耐热性最强,且不受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