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4株不同大小的酵母菌进行啤酒发酵,在比较不同大小酵母菌发酵性能的基础上,考察了相应酿造参数和理化指标的变化;另外,还对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大小对啤酒风味物质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大小的酵母菌对啤酒发酵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细胞较小的酵母发酵性能较好,生产的啤酒高级醇含量相对较高、物理性能好;而细胞偏大的酵母产醋酸酯较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大豆蛋白水解产物用于部分替代麦汁进行啤酒发酵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发酵液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实验证明酵母在添加了大豆蛋白酶解液中的发酵液里可以正常发酵,所得啤酒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利用固定化酵母进行啤酒连续主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为酵母固定化的载体,研究了固定化酵母进行啤酒连续主发酵的影响因素(温度、停留时间和麦汁原浓),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啤酒连续主发酵的工艺,确定了啤酒连续主发酵的温度15℃,停留时间12h,麦汁原浓12°P。连续主发酵与传统分批发酵所产的嫩啤酒的理化指标以及主要风味物质差别并不大,都处于下面发酵(Lager)啤酒含量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以谷子替代啤酒大麦发酵啤酒,所得到的啤酒理化指标与普通优质啤酒指标相当,谷子啤酒双乙酰明显低于啤酒大麦发酵的啤酒,因而谷子可作为发酵啤酒的替代原料,缓解啤酒大麦原料进口的压力,延长谷子消费链条。  相似文献   

5.
于11°P富硒麦汁中接入啤酒酵母进行常规啤酒发酵,同时以空白麦芽汁发酵作为对照。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跟踪检测酵母生长情况;并测定发酵14天后发酵液的pH、外观糖度、双乙酰、高级醇含量、后酵结束各理化指标,发现添加Na2SeO3含量为200mg/L的富硒麦芽制成的麦汁经酵母发酵14天后,双乙酰含量为0.07mg/L,高级醇含量为63.2mg/L,酒精度为5.95%,真正发酵度达74.5%,啤酒风味基本不变,缩短了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6.
高小波  邵旭 《啤酒科技》2012,(2):48-48,51
为了验证锌离子在啤酒生产中的作用,对添加硫酸锌及不加硫酸锌的啤酒、回收酵母、后代酵母指标及发酵过程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泡沫陶瓷固定化酵母细胞啤酒连续主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泡沫陶瓷固定化酵母细胞,并对其应用于啤酒连续主发酵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取了优化的工艺条件:发酵温度16℃,稀释率0.044h-1。在此工艺条件下,实际测得浓度降低为7.09%,嫩啤酒双乙酰含量为0.144mg/L。嫩啤酒主要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啤酒主发酵工艺不会对啤酒质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板栗花浸提液和大麦芽为主要原料,研究板栗花啤酒发酵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对板栗花啤酒的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合传统大麦芽啤酒发酵工艺酿造板栗花啤酒。结果表明,板栗花啤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5%板栗花浸提液添加量10.0 mL、接种阶段投入板栗花浸提液,主发酵温度15℃。在该条件下发酵的板栗花啤酒风味和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9.
从构建的乙醇脱氢酶(ADH)工程菌株中筛选到ADH活性最强的菌株HD34-1,以其为发酵菌株进行1吨发酵罐发酵实验,经过生产性发酵实验与理化指标的测定,证明HD34-1菌株的发酵酒精度低于1%(W/W),满足无醇啤酒的要求,并确定了该菌株啤酒发酵的发酵条件为1吨发酵罐密闭发酵,温度选择11℃,接种量为2%,糖度降为5%时终止发酵,降温至4℃封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啤酒的抗氧化力及改善其风味稳定性,系统研究了麦汁发酵过程中抗氧化力的变化及发酵工艺参数包括麦汁浓度、酵母接种量、酵母代数与发酵温度对嫩啤酒抗氧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汁发酵过程中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和还原力分别提高了6.27%、3.46%和31.38%。麦汁浓度从6°P增加到12°P,嫩啤酒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与还原力升高显著,浓度超过12°P后,抗氧化指标增速减缓或略有下降。酵母接种量在800~3200万个/mL之间的嫩啤酒抗氧化力随酵母接种量的增加而升高。1、2、4和5代酵母发酵嫩啤酒的抗氧化力随酵母代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9、12和15℃发酵嫩啤酒的抗氧化力随发酵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优化发酵工艺参数是提高啤酒抗氧化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邵铠  李红  张五九 《中国酿造》2012,31(4):154-157
研究了在啤酒大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抗氧化指标的变化,发现在麦汁制备过程中,糖化和麦汁煮沸是啤酒老化物质大量生成的阶段,同时这两个阶段的还原力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发酵过程中,酵母可大量还原发酵液中的老化物质,同时提高最终发酵液的还原力。不同的酵母对最终发酵液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源头控制下面发酵啤酒的发酵生产并提高其品质,通过啤酒发酵模拟体系,系统评价英国麦芽(Eng)、加拿大麦芽(Can)和德国麦芽(Ger)对下面发酵啤酒酿造风味的影响。分别测定了3种麦芽的品质指标及所酿啤酒的理化指标;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检测了所酿啤酒中风味物质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加拿大麦芽的库尔巴哈值(45%)、浸出率(≥77%)、糖化力(414 WK)和α-氨基酸态氮(118 mg/L)等品质指标和酒精度(2.97%vol)、原麦汁浓度(8.63 °P)、实际浓度(2.76%)、外观浓度(1.17%)、实际发酵度(67.97%)和外观发酵度(86.41%)等所酿啤酒的理化指标适中,啤酒中风味物质种类多样(75种)、相对含量丰富(271.82%)、比例协调,是最适合酿造Lager啤酒的麦芽种类。该结果可为高品质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选育到的低产高级醇啤酒酵母MS-11进行应用发酵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比出发菌株SC-2和工业生产菌株DAB,MS-11菌株在保持原啤酒风味的基础上,不仅提高发酵速度,缩短发酵时间5d,降低能耗近10%,增加设备周转率20%左右,降低生产成本;而且生产的成品啤酒防老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以菱角汁和麦芽汁为原料,接种啤酒酵母,研究了菱角啤酒的发酵条件。在发酵过程中定时取样,测定了酒精度和还原糖的变化,并进行感官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0.5%、菱角汁添加量20%、主发酵时间6d、后酵时间13d。在此条件下,酿制的啤酒酒精度为3.52%vol,还原糖含量为1.63g/100mL,口感清爽,风味俱佳,适合大众化口味。  相似文献   

15.
以F718,R719为引物,以质粒pFA6a—kanMX4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采用基因转化法获得1株乙醇脱氢酶Ⅱ基因突变型工业酿酒酵母。驯养后的突变株啤酒生产小试表明,突变株乙醛含量为5.386mg/L,比原菌株乙醛含量7.932mg/L有所降低;发酵液发酵结束时,双乙酰含量为0.058mg/L,比原菌株双乙酰含量0.034mg/L有所升高;突变株发酵度为63%,比原菌株66%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青岛酵母为出发菌株,进行单细胞分离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大小测定、低温发酵能力测定、凝聚力测定、EBC发酵测定和死灭温度测定,得出12#为啤酒发酵的优良菌株;该菌株用于大生产,性能良好,可提高啤酒发酵度和啤酒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类型的酵母对精酿啤酒的化学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选取5株酿酒酵母(4株上面发酵酵母、1株下面发酵酵母)进行酿造发酵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以及离子色谱(IC)法提取并鉴定分析啤酒中的香气成分和有机酸成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定量与鉴别,并用电子舌对成品酒进行滋味评价。结果表明,4株上面啤酒酵母(A1-A4)与下面啤酒酵母L5相比,上面啤酒酵母的起发速度更快,发酵度更高,发酵液风味物质含量较高,酯香醇厚。综合发酵性能指标可以看出,菌株A2的发酵速度较快,最早达到发酵峰值,发酵液感官风味协调,是一株发酵性能优良的精酿啤酒酵母;菌株A3具有较高的发酵度为80.87%,乙酸乙酯的产量高达45.64 mg/L,是一株具有高发酵度的啤酒酵母。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种不同酵母菌种,对其进行了发酵性能比较。测定了热死灭温度、凝聚性、死亡率、双乙酰还原能力、发酵速度、高级醇与酯及发酵终了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综合指标。结果显示菌种JB的综合性能最佳,具有应用于啤酒生产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生产,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了酵母对啤酒风味物质的影响,包括酵母代数、批次、品种、接种量、扩培条件、凝聚性及发酵条件等分析结果表明,接种量对啤酒风味的影响不显著;酵母代数、批次、品种及凝聚性等对啤酒风味物质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对乙醛风味的影响最为显著酵母的品种直接决定了产品的风味特征优化酵母的扩培条件及添加硫酸锌有利于酵母性能的稳定及啤酒风味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紫外诱变及苯黄隆抗性处理选育低双乙酰啤酒酵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APV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后筛出苯黄隆抗性菌株,经实验室菌种分离、筛选、发酵及双乙酰驯养等步骤,筛选育出一株2#菌株,发酵双乙酰峰值为0.36mg/L,成品啤酒双乙酰含量为0.07 mg/L,真正发酵度为6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