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风味导向技术的中国白酒微生物及其代谢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岩 《酿酒科技》2015,(2):1-11,16
介绍了以风味导向技术为学术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中国白酒微生物发酵特征解析及代谢风味物质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对中国白酒风味化合物的鉴定、特征风味化合物的判定;白酒酿造过程重要功能微生物及其代谢特征研究;发酵过程重要功能微生物对白酒香气物质代谢调控的应用研究;白酒中非挥发性组分与挥发性风味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系统地将白酒的微量组分研究从分析化学层面提升到风味化合物的认识层面;从传统微生物学研究深入到分子微生物学层面;从经验型的操作应用提升到风味导向下的微生物定向代谢风味品质调控的微生物代谢组学层面。建立在风味导向学术理论下所获得的白酒酿造微生物重要风味物质形成途径和机理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我国白酒风味化学研究、固态发酵微生物维度研究、功能微生物风味定向代谢发酵调控的研究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推动中国白酒新一轮的技术跨越和产业发展将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以风味导向技术为学术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中国白酒酿造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包括中国白酒中重要风味物质的形成机理、微生物群体组合发酵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的相关研究的情况.系统地将白酒酿造的研究从传统微生物学层面提升到分子微生物学的层面,从个体微生物层面提升到群体微生物学层面,从经验性的应用工作延伸到探索中国白酒自身酿造规律以及科学提升酿造技术水平的应用基础研究层面.建立的群体微生物学应用技术对于丰富我国白酒酿造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风味分析定向中国白酒技术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最新以风味定向技术对中国白酒进行研究的进展,包括对中国白酒的风味化合物、特征风味化合物、功能微生物等相关研究的情况,首次系统地将白酒的微量组分的研究从分析化学层面提升到风味化学的层面.建立的风味定向分析技术对于丰富我国白酒风味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价值,这无疑将推动中国白酒新一轮的技术跨越和进步.  相似文献   

4.
史静霞 《酿酒》2009,36(4):83-84
运用最新的研究技术在提高汾酒微量组分分析体系水平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以风味化学理论为基础的中国清香型代表—汾酒的特征风味剖析技术体系,确定汾酒中关键风味化合物、重要风味化合物与特征风味化合物,为发展清香型白酒的酿造理论,推动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白酒风味化合物及其风味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白酒风味化合物的检测技术及香型进行了概述,着重介绍了风味化合物及风味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白酒风味化合物与风味微生物关系的重要性,为白酒酿造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白酒风味物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范文来  徐岩 《酿酒》2007,34(4):31-37
简要回顾了中国白酒微量成分分析的历史与现状.从微量成分的种类上看,中国白酒中已经检测到的微量成分达300种以上,包括醇类、酸类、酯类、氨基酸类、羟基化合物、缩醛、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呋喃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醚类等.近年来,真空浓缩技术、液液萃取、正相色谱分离技术、固相微萃取、GC/O和AEDA技术已经开始被用于白酒香味成分的研究.应用GC/O和固相微萃取技术,在中国白酒中已经发现了近90种的香味化合物.这些技术的应用,必将对中国白酒风味物质以及特征香味成分的研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馥郁香型白酒作为国标香型白酒之一,酒体中除了水分和乙醇外,还有其特有风味物质,其中酯类主要起贡献香气作用,酸类主要起贡献口感作用,醛酮类起平衡和协调香气和口感的作用,醇类是呈香和呈味的桥梁,此外还有酚类、含氮类等风味化合物,这些微量风味组分对馥郁香型白酒的质量、风格有着重要的影响。馥郁香型白酒的微量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酿造过程微生物发酵代谢及酿酒原辅料结合态风味组分,另外还有在陈酿老熟过程中,某些微量风味发生化学变化转化而来。该文通过分析馥郁香酒体中微量风味物质组分在酒体中呈香、呈味的作用,剖析馥郁香型白酒风味与质量关系及其风味来源,科学阐释馥郁香型白酒独特风格,以期为馥郁香型酒体质量控制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白酒风味与品质差异形成的关键因素——微量化合物,是当前白酒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吡嗪类化合物是一类对白酒风味形成有重要贡献的微量化合物,也是白酒中重要的功能性成分。该文详细综述了高温大曲白酒中已知吡嗪类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及其常用检测方法,并对其来源(微生物合成和美拉德反应)、香气和功能活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作为高温大曲白酒中兼具风味和功能活性,又与白酒微生物发酵和酿造工艺密切相关的吡嗪类化合物,其在白酒生产、质量控制和掺假鉴别等领域将有广阔应用,该文可为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岩  范文来  吴群 《酿酒》2012,39(1):107-112
采用风味化学和生物技术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我国白酒最主要的清香典型代表以及重要的清香类型的白酒(汾酒、宝丰酒、衡水老白干酒、牛栏山二锅头酒和劲酒的)原酒等微量成分、重要和特征香气成分及其相互间的配伍比例关系的比较分析,诠释了构成我国清香类型白酒原酒的共同特征、典型特征的的物质基础;首次发现并提出萜烯类物质对清香类型白酒风味贡献的重要性,指出从微量组分的含量上看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是清香型白酒的重要微量成分,但是,β-DMST等萜烯类化合物在构成清香型白酒的风味特征上具有重要的风味贡献度。同时,还阐述了重要特征风味化合物产生的功能微生物、代谢途径机制和发酵调节控制等理论;以及形成了风味导向的最新生产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传统白酒利用富含淀粉质(糖质)的粮谷类为原料,以中国酒曲为糖化发酵剂,经发酵后蒸馏而得,其酿造过程的本质是白酒酿造微生物利用酿酒原料代谢发酵的过程。白酒中的微量物质白酒中,98%是乙醇和水,2%是一些微量物质,而白酒的独特风味主要来源于这些微量物质。2%的微量物质主要有酸类、酯类、醇类、醛酮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等,酸类和醇类物质主要在白酒酿造前期生成,在中后期适当的温度条件下,酸和醇在  相似文献   

11.
自建国以来,我国白酒业在产量,质量和技术进步方面可谓硕果累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对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烟台酿酒操作法”,“四川糯高粱小曲酒操作法”及“代用原料”的应用,对提高出酒率,节约粮食效果显著,糖化发酵剂的商品化生产及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机械化,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茅台,汾酒传统工艺的总结,微生物的分离应用,酒曲,窖泥微生物的研究,大大促进了白酒产业的技术进步,产质量不断提高,分析手段的不断完善,对微量香味成分的解剖和认识,促进了新工艺的白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白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映月  胡萍  谢和 《酿酒科技》2011,(11):100-105
对我国白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比了不同酿造区系、地域环境、香型种类以及不同检测技术中酿酒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消长规律的差异,总结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对进一步研究微生物代谢机制与酒体风味形成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制曲环境微生物调控技术、复合香特殊调味酒生产工艺、提高窖泥质量的窖泥功能菌培养与应用技术、不同等级浓香型大曲基础酒陈酿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技术攻关,开发的丰谷墨渊在主要风味物质构成上具有独特性,对以浓香型为主的复合香白酒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谈白酒勾调技术的进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白酒勾调是现代白酒生产的必需工序,品酒是其先决条件,要求勾调员有专业基础知识,并掌握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勾调技术已逐步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随着酿酒工艺、微生物的技术进步、消费者的嗜好、口感变化、文化背景等个性化的消费变化而不断进步与提高。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社会的消费心理在不断变化,因此,勾调技术亦要随之跟进。今后,企业要有一批白酒勾调核心人才,用好酸的调味作用;调味酒要多样化,突破酒勾酒的范围,广泛应用其他调味物,创造口感多样化;加强白酒香味成分的剖析,运用好白酒“指纹”指导勾调;加强贮存机理研究和陈味剂的研究等。(小雨)  相似文献   

15.
对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方向等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白酒科技的进步,新思维和新观点不断产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方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的企业为生产工艺方向思索探讨;有的企业跟风效仿;有的企业坚持走自己的路线。必须全面、准确、客观地认识中国白酒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浓香型纯粮白酒不添加外加香的目标;解决基酒中的怪杂味;坚持走以增加己酸乙酯的自然生成量为主的质量之路:正确对待白酒的酿造与勾调工作,才能把握和发展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全面推进白酒业的进步。(孙悟)  相似文献   

16.
太白酒典型风格与微量香味成分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凤型白酒典型代表之一的太白酒,是国家优质酒和中国驰名商标产品,具有醇香幽雅、甘润爽洌、香味谐调、尾净悠长的典型风格。其微量芳香成分特征是总酸总酯含量较低,总醇含量较高,香味组分构成总体上介于清香型酒和浓香型酒之间,各主要微量香味成分之间有恰当的量比关系和较为固定的含量范围。太白酒典型风格形成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酿酒微生物区系,酿造用水为太白山雪融矿泉水,中高温制曲,采用土暗老窖池发酵和传统老五甑生产工艺,荆条老酒海陈酿原浆酒,精心勾兑等。  相似文献   

17.
白酒香型与香味成分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不同的酿酒工艺决定了不同香型白酒的独特香味成分。5种香型酒中酸含量最高的是酱香型、药香型酒,清香型酒酸含量最低;酯含量最高的是浓香型酒,最低的是米香型酒;醇类含量最高的是药香型酒,最低的是清香型酒;羰基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是酱香型酒,最低的是米香型酒。(陶然)  相似文献   

18.
不同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相互融合、多种酿酒原料及用曲的使用等,在丰富白酒香型与提高酒体品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白酒多香型组合的发展方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明确馥香白酒与浓香白酒的本质差异,并建立感官评价指纹图谱,以期为保证产品质量及其品质稳定性、酿酒工艺调整与质量控制等提供依据。研究采用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建立感官评价指纹图谱等方法,对金种子馥香白酒的主要风味成分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金种子馥香白酒中醇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浓香白酒,为浓香白酒的2?4倍;其中,β-苯乙醇在馥香白酒中被检出,且含量丰富;有机酸的相对含量较低,明显区别于浓香白酒;馥香白酒中还检测到含硫化合物、呋喃类、吡嗪类等风味成分,可以作为区别于浓香白酒的显著特征。感官评价指纹图谱分析表明,“多粮香、焦香、醇厚感、回味”等感官特征凸显了馥香白酒的“多粮酿造、一口三香”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三大香型白酒的研究(三)清香·杏花村篇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从制曲、酿酒及成品等各方面对汾酒的传统生产工艺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摸清了汾酒的生产规律,制订了汾酒传统操作法,建立了汾酒的尝评方法及化学分析法。从汾酒大曲和酒醅中分离出的菌株,经初步鉴定已确定的有20个属31个种。分析了汾酒的香味成分,确定了主体香为乙酸乙酯的复合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