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烟草炼苗期采用纱网罩、病毒抑制剂,大田期采用病毒抑制剂和推迟移栽期来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结果表明,正确使用病毒抑制剂防治效果可达到60%左右,随移栽期推迟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病显著减轻.炼苗期烟草苗床是传毒介体有翅蚜着落的靶子中心,此时正值有翅蚜迁飞第一高峰期,蚜虫带毒率较高,造成苗床大量未显症的带毒苗,是烟田蚜传病毒病的主要初侵染源,为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关键时期.用纱网罩烟苗能阻止传毒介体与烟草接触交叉传染,移栽前后适时喷施病毒抑制剂,能有效地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同时能有效地保护环境和介体天敌.  相似文献   

2.
针对烟草蚜传病毒病的避蚜与防病关系研究再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苗床不同避蚜措施在移栽后病毒病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避蚜时期及设施与病毒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40目防虫网避蚜防病效果最佳,悬挂塑料条带和苗床四周平铺薄膜也有较好的避蚜防病效果。网室栽培条件下,对照的烟苗带毒率都在30%以上,防虫网等避蚜防病效果显著。大田地膜栽培条件下,移栽后25d,防虫网等处理对蚜传病毒病有显著的预防效果。移栽后30d-40d,所有处理同对照无显著差异。移栽后45d-60d,防虫网处理的发病情况显著轻于对照。因此,苗期避蚜结合大田地膜覆盖对预防病毒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研究,明确了安徽省烟草蚜传病毒毒源主要为烟田及田边杂草,以及烟田周边菜地、中草药田等;明确了安徽省烟田发生的主要病毒病为PVY、CMV,其次为TMV、TEV、TRSV和PVX;探索了防治烟草蚜传病毒病的较为有效的方法,通过物理阻断蚜虫法基本可以控制烟草病毒病的为害。研究开发了烟草病毒病抑制药剂。  相似文献   

4.
BP神经网络在烟草蚜传病毒病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0~1998年在山东青州调查的数据资料,结合相关气象因子及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病情指数,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烟草蚜传病毒病的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1999~2002年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预测准确度较高。BP神经网络为烟草蚜传病毒病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烟草蚜传病毒病的避蚜与防病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苗床不同措施的避蚜效果及移栽后病毒病发生情况的对比,研究避蚜时期及设施与烟草病毒病发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0目防虫网蚜效果最佳,悬挂塑料条和苗床四周铺薄膜也有较好的避蚜效果,薄膜揭开取走及常规对照的避蚜效果较差,网室栽培条件下,病毒病发生情况与移栽烟草所用避蚜设施的防效明显相关,避蚜效果越好,发病越轻,;大田条件下,不同为源的烟草发病情况几乎没有差异,地膜栽培相对裸地栽培有较好的避蚜防病作用,防效在50%左右,河南省许昌地区烟草病毒病的传播以蚜传为主,从移栽到6月27日期间的蚜虫传毒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陕西烟田蚜传病毒病的侵染源主要为油菜田,蚜传病毒病的发生程度与第一次迁入烟田的蚜虫量显著相关,以后烟田发病缓慢上升或维持一定水平,第二次迁入烟田蚜虫量与病毒病发生程度相关不大。预测模拟结果表明,第一次蚜虫迁飞高峰时百株烟草上有翅蚜量(X12)、2~4月份降水量(X4)、4月份平均气温(X13)与烟草蚜传病毒病的病株率极显著相关,模拟所得方程为;Y=1.5973-0.0014X4+0.6084X12-0.1079X13,回归检测结果历史符合率为98.5%以上。   相似文献   

7.
烟草病毒病已成为影响中国烟草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而以PVY和CMV为主的蚜传病毒已成为最主要病毒类群,控制有翅迁飞蚜进入烟田是防治该类病毒的有效途径,我们据此研制了防虫传病毒病微孔膜以防治该类病毒。  相似文献   

8.
陕西烟草病毒病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陕西烟草病毒病的发生种类及初侵染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蚜传病毒病(CMV、TEV、PVY)为陕西烟草病毒病发生主要种类。初侵染源主要来自于越冬油菜田,第一次有翅蚜迁飞高峰有翅蚜量与病毒病发生程度有很大相关性,越冬毒原量不是影响次年烟田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因子。同时作了几种病毒防治剂对病毒病防效试验,500倍3.85%病毒必克防效最佳,达到82.1%。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捕杀特黄板烟田药效试验和使用技术的研究,分析捕杀特黄板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并通过2007、2008年连续2年调查捕杀特黄板防治蚜虫及烟田蚜传病毒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捕杀特黄板治蚜对病毒病的减退率。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捕杀特黄板具有较好的持效杀虫性,悬挂7 d具有优于对照药剂防治0.05水平差异显著性,20 d后治蚜效果均具优于对照药剂的差异显著性,捕杀特黄板在烟田0~300范围内,高出烟株5~10 cm,诱虫、杀虫效果最好达86.1%和89.2%,连续2年的研究发现,捕杀特黄板的使用可明显降低田间CMV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烟草病毒病介体昆虫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
烟草病毒感染机理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烟草病毒病对烟草生产的危害甚大,所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烟草病毒病感染机理及其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就,该文就此方面给予概述。   相似文献   

12.
从烟草抗真菌病害防卫反应、几丁质酶与β - 1,3-葡聚糖酶、烟草抗毒素基因、RIP基因、过氧化物酶基因的研究、应用、问题与展望等方面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豫中烟区烟草病毒病种类鉴定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2000年河南中部烟区病毒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别用间接ELISA和直接ELISA法检测了从河南省的郏县和襄城采集到的65个病毒病样品。结果表明,CMV的检出率为61.54%,PVY的检出率为58.46%,PVX的检出率为15.38%,TMV的检出率为10.77%。其中受PVY单独侵染的有21个样品,受CMV单独侵染的有16个样品,受PVX或TMV单独侵染的各1个样品;其余样品均为2种或3种病毒复合侵染。PVY和CMV是河南烟草病毒病的主要种类。在充分分析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病毒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烟草病虫害防治研究策略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烟草病虫危害是烟叶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在对我国烟草病虫害发生现状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烟草病虫害防治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烟草病毒病种类的检测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查清福建省烟草病毒病种类情况和筛选防效较好的药剂,于2001~2002年用4%"博联生物菌素"400倍液、3%"Messenger"1%~2%溶液、22%"金叶宝"400倍液、3.95%"病毒必克"500倍液、5%"反病毒"500倍液(喷清水为对照)进行了药剂小区防治试验,用4%"博联生物菌素"400倍液进行了小面积防治示范,采用ELISA法检测了109个烟草样品,并对该省3个主要烟区烟草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①检出感染TMV的样品104个,检出率95.4%;CMV样品35个,检出率32.1%PVY样品9个,检出率8.3%;TEV样品6个,检出率5.5%;从侵染方式看,TMV单独侵染样品73个,占67.0%,CMV单独侵染2个,占1.8%,复合侵染34个,占31.2%;②品种感病性的表现为K326>云烟85>翠碧1号;③"博联生物菌素"、"病毒必克"、"金叶宝"、"Messenger"、"反病毒"小区试验防效分别为57.7%~73.0%,41.1%~60.2%、36.6%~44.4%、22.7%~54.2%、33.1%~38.4%;"博联生物菌素"小面积示范防效为67.5%~96.3%.  相似文献   

16.
影响烟草根系发育的几个因素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盆栽试验、田间试验、田间调查等形式,对影响烟草根系发育的诸多因素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盆栽条件下,至打顶时,深栽的烟草根系总干重比浅栽的烟草根系总干重增重45.7%,表现出深栽的促根效应,而且这种促根效应主要是极大地促进了不定根的发育,不定根与主根 侧根部分的比值最大达到将近5倍,而且不定根在烟碱合成上或运输上与主根 侧根部分也有所不同,重视不定根将对调控根系及叶片烟碱含量起到积极作用。在深栽情况下,施用的氮肥总量对不定根的影响比较大,并最终表现出明显的促根效应;磷肥的施用对主根 侧根部分的发育虽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但是却减少了不定根的发育,使最终的根系总量有所减少。所以,从促进根系发育的角度来看,烟草的前期追肥应以氮肥为主。除了深栽、氮肥具有良好的促根效果外,地膜覆盖、拓展根系伸展空间、选用根系发育良好的品种对解决生产中根系发育不良的问题也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一起群体性诺沃克病毒性胃肠炎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诺沃克病毒的感染是成人和大龄儿童流行性非细菌性肠炎的主要病因 ,但由于检验方法尚不普及 ,临床上确诊的较为少见。 2 0 0 3年 10月广州市越秀区某小学学生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人数达 82人 (其中 1名老师 ) ,经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复多次详细的现场调查 ,并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支持下 ,利用RT PCR方法在病人粪便标本中检测到诺沃克类病毒。首次在广州市证实该事件的病因是诺沃克类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