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玉米芯为原料,在固液比1:10,NaOH 质量浓度4%,50℃条件下处理24h,木聚糖提取率为91.0%。利用木聚糖酶降解木聚糖制备低聚木糖,确立了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50℃,pH 4.8,木聚糖底物质量浓度 3.0%,每克底物的木聚糖酶用量为50IU,反应时间0.5h。在上述反应条件下,产品平均聚合度为3.61,低聚木糖得率为91.2%。该研究结果在可再生半纤维素资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豆秸秆木聚糖碱法提取及酶解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秸秆是木聚糖含量较高的一种农业纤维废弃物,采用碱法考察了不同前处理条件(包括预煮温度,氢氧化钠浓度,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等)对大豆秸秆中不溶性木聚糖的提取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预煮温度80℃,碱液浓度15%,料液比1∶20,浸提时间4 h时,大豆秸杆中不溶性木聚糖的提取率最高,为34.3%。低聚木糖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低聚糖,嗜热踝节菌木聚糖酶为低聚木糖水解用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在嗜热踝节菌木聚糖酶的催化作用下,大豆秸秆木聚糖水解的最佳条件,大豆秸秆在此方面研究尚属空白。实验结果显示:底物浓度为1.0%,酶添加量为30 U/m L,温度设定为60℃,水解时间为240 min的条件下低聚木糖的得率最高,为24.2%,在工业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蔗渣中木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 8设计了响应面试验,研究了NaOH浓度、水解时间、液料比对木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蔗渣木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8.86%,水解时间205min,液料比66:1。在此最优水解条件下,模型预测木聚糖得率为28.10%,验证实际得率为27.94%。  相似文献   

4.
以小麦为原料,研究了小麦麸皮、小麦次粉和小麦粉中阿糖基木聚糖的得率、单糖组成、阿拉伯糖与木糖质量比、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等性质。结果表明:小麦麸皮、小麦次粉和小麦粉的阿糖基木聚糖得率分别为8.99%、7.28%和1.12%,其单糖组成主要为阿拉伯糖和木糖。小麦麸皮中的阿糖基木聚糖具有较低的阿拉伯糖与木糖比,表明其直链较少。HPSEC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粉阿糖基木聚糖分子量最高,而麸皮阿糖基木聚糖分子量最低。动态光散射分析得出三种阿糖基木聚糖水溶液的粒度大于其碱性溶液粒度,表明阿糖基木聚糖在不同的溶液中具有不同的聚合度。对三种阿糖基木聚糖进行回收率分析显示,1.0 M NaOH溶液可作为阿糖基木聚糖的良好溶剂,而水作为溶剂效果较差。综上所述,小麦麸皮、小麦次粉可作为阿糖基木聚糖的有效资源。  相似文献   

5.
以木聚糖提取得率和平均聚合度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稀硫酸预浸辅助蒸汽闪爆法提取玉米芯木聚糖的工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预浸用稀硫酸浓度0.1%(w/v),蒸汽压力1.8MPa,维压时间3min。在此条件下木聚糖提取得率达22.33%(对玉米芯重)。同时产生了一部分低聚木糖,其含量为可溶性总糖的39.96%;经内切木聚糖酶初步酶解,所得酶解液的低聚木糖含量达到65.08%(对可溶性总糖)。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辅助提取小麦麸皮酚基木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麸皮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碱液质量分数、碱提时间、碱提温度对小麦麸皮中水溶性酚基木聚糖和总酚基木聚糖得率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小麦麸皮水溶性酚基木聚糖的抗氧化特性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小麦麸皮中酚基木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30 min,碱液质量分数2%,碱提时间2h,碱提温度55℃,在此条件下,酚基木聚糖得率为38.73%,水溶性酚基木聚糖得率为29.05%.对提取的麸皮水溶性酚基木聚糖的抗氧化性的研究表明,水溶性酚基木聚糖对羟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水溶性酚基木聚糖的总酚含量为12.27mg/g.  相似文献   

7.
碱法提取木聚糖的酶法水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进行碱法提取木聚糖的酶法水解时,采用3%~4%的底物浓度和20U/g底物的加酶量比较合适。在优化的条件下,产品的低聚木糖含量达到79.1%(对总糖),得率达到66.8%。以去除阿拉伯糖侧链为目的,稀酸预水解对随后的碱法提取木聚糖的酶水解作用不大。这表明在木聚糖的酶水解过程中,阿拉伯糖侧链与整个木聚糖的水解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小麦麸皮木聚糖的制备,借助高速粉碎处理的方法分离麸皮中淀粉,再采用胶体磨与纤维素酶处理及碱浸泡处理,回收蛋白质,最后通过优化确定最佳低聚糖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显示粉碎时间2 min,试验原料的粒径范围为125μm,淀粉得率72.43%;纤维素酶和碱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0 m L/hg,碱处理温度为60℃,碱处理p H为9.5,在此条件下木聚糖质量分数为35.5%,蛋白质提取率为74.9%,水洗的最佳水洗次数为4次,此时木聚糖质量分数为36.5%。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阿拉伯木聚糖的得率,使用三种方法对麸皮进行预处理,包括粉碎、粉碎后超微粉碎和粉碎后发酵。结果表明:对照样品、粉碎样品、粉碎后超微粉碎样品及粉碎后发酵样品的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得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粉碎样品和粉碎后发酵样品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的得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青稞麸皮阿拉伯木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中香  胡浩  李季楠  吴艳 《食品科学》2018,39(8):191-197
以青稞麸皮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优化Na OH溶液提取阿拉伯木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Na OH质量浓度为自变量,以青稞麸皮阿拉伯木聚糖得率为响应值,作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g/m L)、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 h、Na OH质量浓度15 g/L,在此条件下阿拉伯木聚糖得率为14.31%,与理论值14.27%无显著差异。因此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到的青稞麸皮阿拉伯木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对提取的多糖进行纯度鉴定及初步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青稞麸皮阿拉伯木聚糖均一性较好;多糖中含有微量蛋白质,不含核酸,并且含有α、β-糖苷键结构;其主要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各单糖对应物质的量比为11.61∶1∶3.62∶18,阿拉伯糖与木糖物质的量比值为0.645。  相似文献   

11.
As a rich source of polysaccharides, pumpkin pulp wa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oligosaccharides. To investigate the prebiotic potential of the oligosaccharides, prepared by acid hydrolysi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pumpkin pulp, the effect of the oligosaccharides on lactobacilli growth was studied. The oligosaccharides were composed of galactose (99.03%) and glucose (0.97%).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the oligosaccharides showed a larger part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fraction in a range from 5000 to 324 Da than the polysaccharides, which gave the oligosaccharides higher solubility. The oligosaccharides showed good resistance to hydrolysis by artificial human gastric juice and α‐amylase, 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prebiotic inulin, and considerable capability to stimulate the growth of lactobacilli. In vitro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lactobacilli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medium when they were cultured in th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the oligosaccharides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oligosaccharides group and the inulin group (P < 0.05).  相似文献   

12.
蓝航莲  施悦  张丽娜  周鹏 《食品科学》2022,43(13):370-378
低聚糖是乳中的一类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益生元、抗病毒、抗炎及免疫调节等功能,可作为一种新型食品组分添加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功能性食品中,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哺乳动物乳是低聚糖的主要来源,前人围绕哺乳动物的初乳及成熟乳中的低聚糖种类及含量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不同物种间低聚糖种类和含量的对比还鲜有报道。本文对4 种哺乳动物乳(山羊、牛、猪、骆驼)中的低聚糖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总结及对比,旨在为动物乳源低聚糖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洋多糖研究的日益广泛,人们对海洋寡糖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海洋寡糖是由海洋生物多糖经不同方法降解得到的小分子聚合物,具有来源广泛、分子量小、结构独特等特点。经降解后的海洋寡糖较多糖表现出更强的生物活性,具有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免疫调节活性、抗炎活性、调节肠道微生物及许多其他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医学等领域。目前,海洋寡糖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降解法、物理降解法和酶降解法。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海洋寡糖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海洋寡糖的研究与开发,本文重点对海洋寡糖的制备方法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海洋寡糖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豆低聚糖胀气现象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大豆低聚糖、改性大豆低聚糖、代聚果糖选择3种剂量高、中、低,分别进行小白鼠试验,观察3种低聚糖的胀气现象。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大豆低聚糖无胀气现象;低聚果糖在给人实际用量30倍剂量下有轻度的胀气现象;大豆低聚糖的情况与代聚果糖相似,但胀气作用较低聚果糖轻。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分析壳寡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采用酶法制备工艺获取组分清晰的壳寡糖,优化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4 h、加酶量120 U/g,结合乙醇沉淀、超滤和纳滤联用的工艺获得聚合度2~4的壳寡糖。比较评价壳寡糖及其与阿霉素联用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其中作用最为明显的人乳腺癌MDA-MB-231的细胞生存率降低20%。利用细胞迁移实验和激光共聚焦分析机制,得出壳寡糖可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并促进阿霉素入核。由此说明,壳寡糖可增强MDA-MB-231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低聚糖的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低聚糖的结构,讨论了功能性低聚糖的双歧因子、低热量、抗龋齿等主要功能,对低聚糖的开发应用作了探讨及展望,提出低聚糖将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基料在功能性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开发应用功能性低聚糖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地论述了人乳中存在的低聚糖(包括游离低聚糖及糖基结合体)的种类、组成、结构以及低聚糖的生理意义。同时.系统地阐述了乳基婴儿配方食品中低聚糖的来源、组成及种类,以及低聚糖作为婴儿食品组成的必要性。最后,对一些将来有可能用于婴儿配方食品的低聚糖及特性简要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程云辉  贾振宝 《食品与机械》2004,20(6):57-59,60
大豆低聚糖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因而在食品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文章论述了大豆低聚糖的分布、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生理功能和理化性质,并从提取、纯化方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大豆低聚糖制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寻找高效且安全的天然抑菌剂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有研究表明低聚糖类物质如果胶低聚糖、低聚壳聚糖、褐藻胶低聚糖等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并且低聚糖大多来源于植物胶、甲壳动物,天然海藻多糖等自然物质,对环境污染较小;因此低聚糖能够作为潜在的天然抑菌剂被广泛应用在食品行业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已经逐渐成为食品行业新的研究热点。该研究综述了几种低聚糖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并分析总结了其抑菌机制:一是低聚糖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二是渗入细胞内部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物质;同时展望了低聚糖在涂膜保鲜和作为食品添加剂两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低聚糖的作用和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藻寡糖的生理活性与酶法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海藻资源极其丰富,但目前其利用主要集中于食品、饲料和保健品生产等少数方面,海藻资源的高值化利用途径有待进一步开发。海藻多糖是海藻细胞壁重要组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但因其聚合度高、黏度大、溶解性差,很难被机体吸收利用。海藻多糖经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可降解为海藻寡糖,其溶解性和生理学活性显著提升,更适合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饲料、农业等诸多领域。基于酶法开发海藻寡糖绿色制备技术,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少。作者综述了褐藻寡糖、琼胶寡糖、卡拉胶寡糖、岩藻寡糖等海洋寡糖的生理活性及酶法转化的研究进展,为海藻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