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构建进口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物质风险分级指标体系,为我国进口食品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步拟定16个风险分级指标,应用改进的德尔菲(Delphi)法将风险分级指标编制成问卷对专家进行咨询,对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分。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7.0软件计算指标权重。结果经过两轮德尔菲咨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确定7个指标构建风险分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2项为危害性、可能性;二级指标3项为毒理学急性毒性、毒理学长期毒性,进口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物质不合格批次检出率;三级指标2项分别为大鼠经口LD_(50)和健康指导值或致癌性、致突变性、生殖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和慢性毒性等,权重分别为:0.52、0.48、0.37、0.30、0.33、0.54和0.46。结论筛选得到的7个指标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食品微生物风险分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风险分级研究,筛选高危食品和微生物危害进行重点监管是国际上控制食品微生物危害的通行策略,但是目前尚无国际通用的食品微生物风险分级模型。本研究对国际上已经开展的食品微生物风险分级研究进行回顾,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风险监测的定量风险分级模型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辣椒中危害物的风险等级,并结合时空视角剖析辣椒中危害物的不合格情况,得出辣椒中风险等级高的危害物,对高效监管辣椒安全提出意见。方法:为评估辣椒中风险物风险值,本文采用熵值法计算风险大小,并利用二八原则,对风险大小进行等级排序。为对辣椒风险物进行时空分析,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利用全局与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辣椒中危害物风险等级高以及较高风险物的全国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辣椒中镉、铅、铬、硫丹、克百威和久效磷是高风险物质。2016—2020年,全国辣椒不合格率变化趋势稳定,其中湖北省辣椒不合格率最高,抽样场所中辣椒不合格主要发生在超市和农贸市场。结论:辣椒风险物分级结果,可提高政府监管效率,同时为企业自我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食品风险分级是风险评估的形式之一,主要通过综合分析污染物浓度水平、消费者的膳食暴露量以及公众健康危害程度等因素,对风险危害进行量化分级排序,以达到快速识别和筛选高危食品和化学物危害组合的目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风险矩阵、优先指数、半定量食品风险分级模型等食品风险分级方法,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指标,旨在为建立食品中化学物危害风险管理的优先次序提供方法学参考,协助监管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挂面中潜在危害物质风险进行分析,对最相关的危害物质进行危害程度排序。方法基于全国2015~2017年的挂面危害物检测数据,利用决策树法将挂面潜在危害物质进行排序。建立了3个决策树,分别对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和生物毒素进行排序。将监测物质分为高、中、低优先级,以利于在风险评估时确定优先考虑的次序。结果根据对挂面抽检结果的风险分析,铅、铝、二氧化钛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黄曲霉毒素B_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为高优先级检测物质,而柠檬黄、日落黄、诱惑红和亮蓝、苋菜红、胭脂红为中优先级检测物质。结论决策树方法有助于对挂面中潜在危害物质的风险优先级排序,可以作为建立基于风险的监测计划的工具。该方法具有可拓展性,可以利用最新监测数据,对其他类型粮食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得到其潜在危害物质的优先次序物质清单。  相似文献   

6.
研究利用2016-2020年全国茶叶监督抽检数据,分析茶叶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风险并进行分级排序,同时对数据进行时空分析。采用熵值法计算茶叶产业链中关键环节风险物大小,并利用二八原则,对风险进行分级排序;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茶叶数据进行时空分析;利用全局与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茶叶中风险等级高以及较高风险物的全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茶叶风险物在不同环节风险级别不同: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高风险物质是氟、砷、铜、镉、铬和铅,餐饮环节高风险物质是氟、铅、联苯菊酯、多菌灵、啶虫脒和吡虫啉;2016-2020年,茶叶不合格率总体变化稳定,内蒙古茶叶不合格率最高,抽样环节中流通环节不合格率最高,抽样场所中生产环节茶叶不合格主要发生在成品库已检区、流通环节茶叶不合格主要发生在超市;全国各省茶叶中高及较高风险物合格率只有柠檬黄存在全局空间相关性,局部自相关分析时,只有氟、铅和草甘膦有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现象。结合研究结果,对茶叶监管和企业自律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我国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方法以食品消费量数据为基础,利用专家启发法获得交叉污染和烹调行为相关参数,以2010年我国某省食品中致病菌监测结果为例,通过确定性风险分级模型和风险矩阵,对多种致病菌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进行分级。结果通过分级模型,发现该省的婴幼儿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污染、生畜肉、生禽肉和熟肉制品中的沙门菌污染存在高或较高的健康风险,89.2%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由沙门菌引起,87.0%的食源性病例的病因食品可以归因于生畜肉和生禽肉,研究提出了生畜肉-沙门菌组合等应当优先开展风险评估的目录和以交叉污染为重点暴露途径的评估内容。结论初步构建了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但仍需进一步验证和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吉林省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并进一步验证。方法 利用食物消费量、交叉污染和烹调行为等相关数据,以2014年吉林省食品微生物监测数据为例,通过风险矩阵对不同致病菌污染所致人群健康风险进行风险分级并利用Risk Ranger进一步验证。结果 通过分级模型发现调理生猪肉中存在沙门菌污染,乳与乳制品和三明治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存在中风险;发现41.67%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由沙门菌引起;中式凉拌素菜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人数最多,占所有病例的69.06%;75.22%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是由于不完全烹调所致;经Risk Ranger进一步验证提出应对“调理生猪肉-沙门菌”组合优先进行风险评估,不完全烹调及其干预措施是评估的重点环节;根据年发病率推算,吉林省2 700万人中,每年约有3.6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结论 吉林省食品微生物定量风险分级模型初步建立,但需要进一步修正模型参数,更加准确的估算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油炸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家庭烹饪与食品工业.油炸过程复杂且剧烈,若控制不当则极易产生一些加工危害物,从而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介绍油炸食品中几类典型危害物,包括反式脂肪酸、丙烯酰胺、多环芳烃、杂环胺的生成途径、影响因素、潜在危害及减控措施,以期为消费者饮食结构的合理调整、油炸食品工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适用于大量风险监测数据快速分级研判的风险分级评价方法。方法基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理论,结合数据分析、文献综述、专家判断等方法,设定涉及食品污染特征、危害物毒性特征、人群食物消费特征以及超标率的分级指标体系、运算关系和赋值标准,并以实际监测数据进行验证应用。结果建立水产品中重金属风险分级模型,总风险分值=毒性校正含量评分×超标率评分×消费量评分。应用此模型对我国水产品中砷、镉、汞、铅四种重金属进行风险分级,结果显示海蟹、肉食鱼类、非肉食鱼类中镉、甲基汞风险评分较高,可与传统风险评估结果相互验证。结论该模型可较好地对水产品中重金属进行风险排序,为监管部门提供优先监管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生物碱(alkaloids)是植物中较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在临床用药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然而,大部分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并可经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新兴潜在风险因子。本文对食品中的具有潜在危害的高风险生物碱的种类、来源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此类生物碱的检测研究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警示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清安  范学辉 《食品科学》2005,26(5):265-268
介绍了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的理化特性,分析了它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对人体和国民经济所造成的危害,同时又综述了动物肌肉组织中残留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的各种分析检测方法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基于风险矩阵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食品安全监督检验体系积累的大量分析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体系与流程,并对引起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的风险可能性及其风险损失度进行综合评估,建立起以风险可能性与风险损失度为二维矩阵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某城市大型农副批发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监测,可有效地对市场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把握和控制,保障市场食品供应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构建肉类食品安全风险评级模型。方法 依据2020—2023年肉类监督抽查数据、食品召回数据、实验室管理系统数据和行政处罚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分析肉类食品的全链安全风险因素类别。通过数据治理手段,使用基于决策树的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肉类食品安全风险评级模型。结果 肉类食品安全风险评级模型的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基于模型分析发现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指标的风险程度要高于其他类别,其中山梨酸、亚硝酸盐和胭脂红这3类食品添加剂具有较高风险,菌落总数在微生物指标中具有较高风险,在流通环节的菌落总数的不合格率要高于生产和餐饮环节。结论 基于随机森林的肉类食品安全风险评级模型可以推断肉类安全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该模型可以为政府和监管机构提供风险管理方面的数据支持,并为监督抽检方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风险获益评估最初起源于经济学,是以专业评估方法评价某一事件中风险与获益的可能性大小.食品行业中最先引进的是风险评估模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食物风险评估在国内外已逐步成型,然而,食物获益评估起步相对较晚.本文概述了食物获益风险评估的起源、模型构建的理论与方法,介绍食物获益风险评估在国内外的典型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趋...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危险性信息交流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有关国际食品安全危险性信息交流策略的可行性,提出建立中国食品安全危险性信息交流的思考模式。方法以资料分析为主的描述性对比。结果由于危险性信息交流在食品安全实际工作中存在种种误区,使之常常没有发挥应有的强大作用。就危险性信息交流的一般策略、食品安全紧急(突发)事件期间的危险性信息交流策略进行了归纳总结。结论建立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危险性信息交流系统应转变传统模式,将之纳入危险性分析整体框架中;注重公开、民主、多向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7.
重组抗体作为新一代基因工程抗体,以其结构简单、易表达和修饰改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危害物的免疫快速检测。然而,重组抗体制备技术的非定向性和非精准性导致抗体的亲和力不高,严重影响并限制了重组抗体的应用,因此,当前研究亟需提升重组抗体亲和力。本文概述食品危害物重组抗体的制备技术,分别从重组抗体突变进化、突变库筛选、常规多价抗体制备、抗体融合蛋白的自组装等方面阐述重组抗体的亲和力提升策略,并探讨该领域目前的技术瓶颈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明玥  梁志宏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4):323-328,336
香辛料从种植到加工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化学性、生物性的污染,不仅会造成其品质下降,各种污染物质的摄入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香辛料的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分别为真菌毒素和微生物的污染、重金属污染、塑化剂污染以及农药残留,各种风险因子的消减成为香辛料质量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从香辛料中主要风险因子的种类、产生途径、污染状况、毒性以及监控手段等方面进行概述,对香辛料的风险防控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Cellulose is the most abundant and a low‐cost biodegradable by‐product in the food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Electrospun cellulosic nanofibers have remarkabl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hat make them attractive for many applications in the food sector. In this review, electrospinning is investigated as an easy method for producing nanofibers from polymers. Moreover, the most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cellulosic nanofibers in food science are presented. These applications are (a) immobilization of bioactive substances such as enzymes, vitamins, and antimicrobials; (b) nutraceutical delivery systems and controlled release of materials; (c) as biosensors; (d) filtration; and (e) for reinforcing composites and in films. Finally, some potential risks of using electrospinning in food science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