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时代下,以新媒体艺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非遗文化数字化传播设计大势所趋。本文以传播印刷文化历史、技术工艺为本,以新媒体艺术独特视角为切入点,结合具体创新设计实践案例,阐述了如何借助新媒体艺术赋能活字印刷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 自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活字的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和排版工艺等,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进。时至明代,虽然雕版印刷仍占主导地位,但要活字、铜活字印刷也日益普遍。江苏无锡自明代起逐渐成为江南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之一,比木活字印刷昂贵的铜活字印刷业在明代中期蓬勃兴起,在我国印刷史上写  相似文献   

3.
荆咪 《中国皮革》2021,(12):87-89
为了了解皮影戏作品在陕西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作用,针对陕西文化历史底蕴进行分析,结合皮影戏作品的文化价值,得出皮影戏作品传播陕西文化的主要路径。通过对皮影戏作品传播陕西文化的主要路径进行分析可知,皮影戏作品对于陕西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可吸引更多的人了解陕西文化的特点,为陕西文化的传播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4.
李朗  陈卓  文铭生 《盐业史研究》2012,(1):60-64,F0003
近年来,国内的专家学者主要运用历史文化学、历史人类学、人类文化学、社会文化学、民俗文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盐文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未涉及盐文化传播领域。在盐文化研究与传播研究的广阔领域里,盐文化传播研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分支,是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产物。该文以传播学的视角来审视盐文化和盐文化传播现象,探询盐文化传播丰富的传播主体和多样化的传播途径及传播策略,希望能够为盐文化研究的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为繁荣发展盐文化的研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那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那文化的传播推动广西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作为展示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民族博物馆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媒介和技术,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博物馆的设计中,使观众在既能身处现实的空间营造,又能通过多方位的互动体验沉浸中民族文化故事的叙述中,真正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人们在交流和信息共享中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促销外国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营销渠道在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着文化。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对于营销渠道中一些可能影响国民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负面因素,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同时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营销渠道能够发挥促进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档案作为信息的重要记录途径,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文化特点,档案所承载的信息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如今档案文化的开发与传播受到广泛关注,其开发途径与传播方式成为行业人员研究的重点内容。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地文化传播速度更快,档案文化的传播与开发也面临新的挑战。文章简述了档案文化的内涵,分析了档案文化开发与传播的价值,并且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档案文化传播的方式,对档案文化的开发与传播的创新与实践进行了分析,以便进一步促进档案文化产生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传承优秀文化、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理论为己任的出版业,在历史上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先进科学技术应用的直接结果。从古代造纸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发明.到现代机器印刷和照排制版的广泛应用.以至今天数字出版技术的出现,先进科学技术一次又一次为出版业带来了革命。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历史和传统都十分悠久的国家,正是因为历史的包袱过重,所以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过于拘泥和死板,导致文化传播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新时期,要想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广泛承认和接受,就必须借助新型网络技术的优势,如网络游戏,走新时代青年所乐意接受的路线,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商朝的甲骨刻字,从西汉蔡伦的造纸术到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承载中华古代文明的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与中华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绵长。1200多年前,凝结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造纸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阿拉伯和欧洲,推动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播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到了近现代时期我们被远远落在了后面,中国造纸技术却  相似文献   

11.
汉语言文学教育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文科类专业,包含古代汉语、中国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以及古代文学史等多门课程,承载着弘扬传播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使命.同时,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练着诸多优秀的文化元素.面对当前文化强国发展战略,汉语言文学教育应充分发挥载体作用,将饮食文化融入其中,并促进其更好地传...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民间手工艺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将民间手工艺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相结合,不仅能满足现代人对产品艺术性的追求,同时也传播和发扬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文章通过对泥塑、茶具、苗银等民间手工艺进行分析研究,领悟匠心精神,提炼设计元素,探讨民间手工艺与文化创意产品相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艳红 《丝绸》2013,(1):58-62
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界定服饰文化媒介的概念及内涵,分析了服饰文化媒介的特点,阐述服饰文化的功能,对服饰文化媒介的传播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服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因其所具有的符号性,它也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及传播媒介。服饰承载着民俗文化、制度文化及审美文化方面的丰富内容,具有实用性、伦理性及民族性等文化特点。由于服饰文化媒介能够承载丰富的信息量,传播手段多样,传播的意义能够被多重解读,它可以达到形式直观、时空广泛、信息交流及时的传播效果。服饰媒介形成是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民族的民间舞蹈是通过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反映人民群众的心理特点、审美思想、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更加深了舞蹈的魅力。本文对其发展特征、现状与传承的主要途径进行了研究,最后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展望呈现出来,希望能够给当今舞蹈发展传播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须弥座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象征须弥山宇宙空间观,在隋唐时期从塔座延伸至殿座,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等级制度中。文章从文化传播的适应理论出发,研究隋唐丝路文化传播中须弥座作为媒介融合演进的文化表现,通过案例研究和类型分析其形制及纹饰的图像演变,进一步佐证丝路艺术呈现中国化和世俗化的融合趋势。须弥座在隋唐时期从塔座到殿座的适应表明,传播的载体和动力是影响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佛塔为其发展演变提供传播媒介基础,涅槃学说的广泛传播为其奠定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印刷活字的发明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宋代,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印刷工具,曾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体现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贵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世纪90年代,随着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排版成为印刷业主流,铅字排版失去了昔日的辉煌,铸字厂和活字排版印刷厂相继转型或歇业。印刷产业因为科技进步而转型,但铅活字印刷却并  相似文献   

17.
孙延元 《新食品》2013,(21):151-151
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和独特酿造工艺的古井贡酒,以三大独特个性享有“中国龙文化第一酒”的盛誉.在精品辈出的华夏文化名酒阵营中亦不失为一枚光芒闪耀的璀璨明珠。古井贡酒的品牌文化魅力和价值在哪里?在品牌文化定位和营销传播上,古井贡酒又是如何借势“龙文化”,成为中国白酒领域“龙文化”的领导品牌的?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地区有着丰富宝贵的红色文化,基于山东红色文化的纸质文创产品的插画设计与开发,将山东红色文化以插画形式与视觉文化产品等结合起来,多维度地进行传承与传播,挖掘山东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并赋予其时代性,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拓展纸质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思路。中国有着悠久的纸文化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纸的制作,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造纸技术不断提高、造纸原料逐步多元化、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9.
达斡尔族是黑龙江“三少”民族之一,该民族没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其文化传承和保护陷入困境。达斡尔族传统服饰纹样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生活和历史文化的演变,其设计大都来源于大自然,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对自然、天地、动植物等的崇拜和敬畏之情,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通过研究达斡尔族服饰纹样的形式特点,分析斡尔族传统服饰的纹样、色彩、图案等服饰元素,将传统纹样进行融合创新再应用到娃衣设计中,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达斡尔族的民族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同时,让人们感受到达斡尔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能够传播保护非遗文化和达斡尔族的精神内涵,促进少数民族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20.
文艺 《广西轻工业》2007,23(4):91-92
包装文化要素在时空中传播,并在一定空间中存在,即在同一社会人群相关的必然中,就产生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民族性。由于文化在一定时空内存在,即在同一定的社会历史变迁相关的必然中,就产生了包装设计文化的时代性,就构成了包装设计文化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