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粗毛纤孔菌产三萜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云  王占斌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4):206-209,214
以粗毛纤孔菌深层发酵菌丝体的总三萜产量为目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粗毛纤孔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0g/L,黄豆粉5g/L,硫酸镁1.5g/L,磷酸二氢钾3g/L和维生素B10.05g/L。后期对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3片(12mm)菌丝片,pH为6,装液量为100mL/250mL的三角瓶,转速为155r/min,27℃条件下培养11d,粗毛纤孔菌发酵菌丝生物量可达2.20g/100mL,胞内总三萜产量可达100.83mg/100mL。  相似文献   

2.
以靖州灵芝作为发酵菌种,以菌丝体干重和灵芝多糖产量为指标,研究营养因子和非营养因子对灵芝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表明,适宜靖州灵芝液体发酵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0 g/L,大豆蛋白胨20.0 g/L,磷酸氢二钾 1.0 g/L,硫酸镁 0.3 g/L.  相似文献   

3.
利用规模化生产工艺提高竹荪菌丝体胞内多糖得率,通过对竹荪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培养基组分的筛选,采用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竹荪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2.3 g/L,酵母粉4.5 g/L,磷酸二氢钾2.1 g/L,硫酸镁2.5 g/L。在此条件下竹荪胞内多糖得率的预测值为1.23 g/L,摇瓶实验验证胞内多糖得率为1.19 g/L,与预测值相当。在5、30 L和50 L发酵罐中验证胞内多糖得率分别达到1.43、1.28 g/L和1.26 g/L,分别高于预测值16.26%、4.06%和2.43%。本研究优化获得的竹荪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工艺有效促进了竹荪胞内多糖的高产,该工艺可为竹荪多糖的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鸡枞菌液体发酵的最佳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分别为葡萄糖、豆粕和维生素B1。在此试验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以提高菌株的生物量。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最佳组成配比为葡萄糖40.0 g/L,豆粕20.0 g/L,维生素B11.0 mg/L,此时鸡枞菌液体发酵的生物量为27.43 g/L。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以米糠和蔗糖为复合碳源,黄豆粉为氮源,以筛选的碳源、氮源与无机盐KH2PO4 和MgSO4·7H2O为考察因素,以菌丝干重和总三萜产量为主要指标,利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树舌灵芝菌丝体培养基配方比例,确定树舌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米糠40.0 g/L,蔗糖10.0 g/L,黄豆粉40.0 g/L,磷酸氢二钾 2.0 g/L,硫酸镁 0.5 g/L, 自然pH.于25 ℃、120 r/min振荡培养7 d,该菌菌丝体干重高达21.41 g/L,总三萜产量为69.94 g/L.  相似文献   

6.
采用热水浸提法,以发酵全液粗多糖得率作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花脸香蘑[Lepistasordida(Fr.)Sing.]菌丝体多糖发酵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花脸香蘑菌丝体多糖发酵的最佳条件为:蔗糖20 g、蛋白胨4 g、硫酸镁0.5 g、磷酸二氢钾2 g,蒸馏水1 000 mL。  相似文献   

7.
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液体发酵血红铆钉菇菌丝体产量的培养基组分进行筛选,确定影响菌丝体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蔗糖、蛋白胨和硫酸锌。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实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血红铆钉菇液体发酵培养基。确定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5g/L,蛋白胨5.62g/L,ZnSO433.34mg/L,K2HPO41g/L、KH2PO40.5g/L、MgSO40.5g/L。此条件下菌丝体预测产量为9.68g/L,实际试验产量为9.58g/L,证明模型预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以产L-乳酸光学纯度为99.3%的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HY-38作为出发菌株,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确定影响L-乳酸的产量的主要因素,筛选出3个有显著影响效应的因素,分别为葡萄糖、酵母膏及乙酸钠,最陡爬坡试验逼近影响因素最佳值区域,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L-乳酸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L-乳酸发酵培养基成分确定为葡萄糖148 g/L、酵母膏12.4 g/L、碳酸钙80 g/L、乙酸钠5.0 g/L、磷酸二氢钾1.0 g/L、硫酸镁1.2 g/L、硫酸锰0.04 g/L,在此条件下,L-乳酸的产量达到134.7g/L,比优化前(108.3 g/L)提高了24.3%。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菌丝体产三萜类化合物的能力,采用筛选试验(Plackett-Burman,PB)试验和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试验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通过PB试验对影响菌丝体产三萜类化合物的8个组分进行筛选,确定玉米粉、牛肉膏、黄豆粉为3个主要影响因素,然后依次用最陡爬坡试验、CCD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因素的最佳浓度。由此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20 g/L葡萄糖,10 g/L大豆粉,16.07 g/L玉米粉,4.5 g/L牛肉膏,31.93 g/L黄豆粉,1 g/L MgSO4,2 g/L KH2PO4,50 mg/L VB1。采用基本发酵培养基培养牛樟芝其菌丝体中总三萜含量为(12.29±0.43)mg/g,经培养基优化处理后三萜类含量为(15.40±0.15)mg/g,相比初始其产量提高了25.3%。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物量在线检测技术对谷氨酸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经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发现硫酸镁、维生素B1和玉米浆为三个影响谷氨酸产酸的主要因素。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借助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优化回归分析,探讨该工艺的最佳条件值,结果显示:谷氨酸产酸最大理论值为86.52g/L,硫酸镁最佳浓度4.26g/L,维生素B1最佳浓度18.03mg/L,玉米浆最佳浓度33.91mL/L,在10L发酵罐S9114谷氨酸棒状杆菌32℃发酵实验上验证,实测值与理论值呈现很好的一致性,在优化条件下谷氨酸产酸提高了19.7%,为谷氨酸发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