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们对于环锭纺和转杯纺纱线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过去,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试图对照环锭纱的结构和特性比较出转杯纺纱线的优缺点.毫无疑问,这一类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初步了解转杯纺纱线的结构和特性.因为没有其它标准可循,只好把环锭纺和转杯纺纱线进行比  相似文献   

2.
采用兔毛纤维和抗起球腈纶以70∶30的比例混纺的方法,在原料相同,不同温度、湿度的条件下,采用环锭纺、转杯纺和赛络纺3种不同纺纱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方法,开发新型兔毛/腈纶混纺纱。发现对混纺纱断裂强度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纺纱方法,其次为相对湿度和温度。采用赛络纺纺纱方法,相对湿度60%~70%,温度20~25℃时,兔毛/腈纶混纺纱的断裂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当比较涤纶短纤维的转杯纺纱线和摩擦纺纱线的性质时 ,作者发现 ,摩擦纺纺纱系统生产的纱线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小的伸长、较差的均匀度、较高的刚度和较好的弹性。过去的 1 70年 ,环锭纺纺纱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多方面的提高和推荐。关于纺纱产量和质量 ,现在看来环锭纺纺纱系统似乎已经到达实用极限。因此最近几十年正致力于开发新的纺纱系统。今天 ,世界范围内已经普遍采用转杯纺和摩擦纺纺纱系统生产粗号短纤纱。纺织界已意识到转杯纺纺纱系统的潜力。最近几年 ,转杯纺纺纱系统实际支配着粗号纱领域的产业前景。摩擦纺纺纱是最近才引入的 ,…  相似文献   

4.
分析研究了麻赛尔和次兔毛混纺的可纺性能,通过选择适当的纺纱工艺成功纺制了2种麻赛尔/次兔毛混纺纱线.纺纱工序中,细纱前工序使用数字式小样纺纱设备,细纱工序分别采用SDL转杯纺与数字式环锭纺2种纺纱方法进行试纺,并对2种混纺纱线的主要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比较.测试结果表明,转杯纺纱线的毛羽与条干优于环锭纺纱线.使用转杯纺有利于充分发挥麻赛尔/次兔毛混纺纱线性能,该研究既拓宽了麻赛尔纤维的使用范围,又为次兔毛的回收利用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衬衫织物是采用 6tex~ 3 0tex的纱线 ,根据最终要求织成的不同组织和结构的织物。高价值衬衫由 1 2tex较细的纱线制成 ,以上织物具有较高的经纬密度。这些纱线由环锭纺纱系统生产。尽管环锭纺纱线具有足够强度 ,但是它们的疵点水平仍然比自由端转杯纺纱线高。在转杯纺过程中生产出低水平的不太完善的纱线是可能的 ,但问题是转杯纺纱线常常是低强度 ,粗糙的手感和高的断头率 ,这在细纱转杯纺纱线的纺制过程中是要防止的。转杯纺要求纱线的横截面有 1 0 0根~ 1 2 0根纤维 ,这比环锭纺 5 0根纤维更令人满意。印度生产了单丝为 0 8…  相似文献   

6.
现在工业化的纺纱方式为环锭纺、转杯纺和喷气纺。每种纺纱技术都有其典型的纱线结构,纱线结构决定了纱线的特性及下游和最终纺织品的特性。具有更好手感的面料无疑采用精梳环锭纺纱线。为了生产柔软转杯纱,捻度设置要低,并且在织物整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的辅助措施。通过采用新一代纺纱箱和纺纱组件,转杯纺具有很大的潜力来减小捻度,这也是针织物获得柔软手感的基本先决条件。喷气纺正从100%粘胶纱向新的应用领域针织用混纺棉纱和100%精梳纱发展。这都是对传统环锭纺纱线柔软性的挑战。本研究针对转杯纺和喷气纺织物采用不同方法去实现与环锭纺纱织物相当手感的织物。该项研究在转杯纺和喷气纺高产低成本方面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影响PU革基布纬向强度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产业用布及装饰用布的发展 ,近年来市场上对PU革基布的需求亦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我公司从 1 996年开始生产不同厚度的PU革基布 ,其纬纱均为环锭纺粗号纱 ,如T/C 5 8.3tex、T/C83.3tex等 ,在纺纱织造过程中效率低 ,生产现场短绒飞花多 ,布面出现较多棉结、竹节、紧捻等难修织的疵点。 1 999年我公司改用转杯纺纬纱 ,布面光洁、平整 ,大大改善了布面效果 ,但因转杯纺成纱结构与环锭纺不同 ,同号数单纱强力明显低于环锭纺 ,导致PU革基布纬向强力为环锭纺纱的 80 % ,限制了PU革基布的品种使用。为此 ,我公司在提高转杯纺纱强力上作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纺纱方式对竹浆纤维混纺纱线性能的影响,采用竹浆纤维、棉纤维、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进行混纺,混纺比例为15/40/30/15。通过对竹浆纤维混纺纱线的条干均匀度、毛羽、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探究了纺纱方式对成纱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转杯纺、赛络纺、环锭纺、赛络紧密纺、普通紧密纺纺纱方式不同,其不同的成纱结构特点影响了纱线的内在性能。环锭纱适宜生产强力要求较高的产品,紧密纱综合性能较好,赛络纱具有良好的外观特征,转杯纱的条干CV值优于环锭纱,赛络紧密纺的成纱毛羽最低。  相似文献   

9.
Drtat.  P 《国际纺织导报》2000,(3):16-16
自转杯纺纱作为产业推广以来 ,短纤维加工技术就开始探讨“纱线结构”。现在 ,除转杯纺外已增加了更多的纱线结构 ,如集聚纺和涡流纺。下面将简要介绍由日本Kyoto的Murata机械有限公司推向市场的涡流纺纱线结构。与环锭纺或集聚纺相比 ,涡流纺可获得完全不同的纱线结构 (图1)。气流喷射处理过程 ,它能产生与环锭纺非常相似的纱线结构 ,产量首次达到了转杯纺的 2 5倍。这是个显著的改进。而集聚纺对环锭纺的冲击来自早期的质量标准。如图 2所示 ,涡流纺在纱线结构上不等同于环锭纺 ,但差异很小。Uster统计量对照值可证实本…  相似文献   

10.
摩擦纺与环锭纺和转杯纺相比,被公认为是一种经济的和多功能的纺纱方法。这种比较新的纺纱方法采用回转较慢的接触表面对纱线加捻,避免了锭子和转杯的回转速度限制。这样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德国赐来福公司对全球纺锭分布的统计资料表明:在短纤维纺纱领域,环锭纺占纱线总产量的80%,转杯纺占18%,喷气纺约占2%。在长纤维领域,环锭纺占95%以上。尽管环锭纺仍然占据着绝对的比例,但在过去的20年里,转杯纺技术在短纤维纺纱领域里得到不断发展。通过对市场的不断渗入,转杯纺最终以其优越的成本效益、广泛的应用领域而形成了与环锭纺同时并存的稳定局面。在美国转杯纺占纱线总产量的50%以上,而在欧洲也超过40%。在这方面,德国赐来福公  相似文献   

12.
针对毛纺下脚料精梳落毛采用传统环锭纺成纱难的问题,采用RFRS30转杯纺纱机进行精梳落毛转杯纱纱,经过多次试纺,最终确定纺纱工艺参数为:引纱速度54 m/min,喂纱速度123 cm/min,转杯速度44 500 r/min,左右分梳辊速度5 000 r/min,牵伸倍数43.90。为提高精梳落毛转杯纱质量,对转杯纺纱元件进行了优化,采用多目标模糊决策和聚类分析方法优选纺纱元件,得出最优纺纱元件组合为OK40分梳辊和4槽假捻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有些企业用一种纺纱方法纺色纺纱小样,在小样被接受后,用另一种纺纱方法纺批次样,然而所得批次样与小样之间的色差能否被接受的问题,本文将相同配比的有色纤维混合体,分别通过环锭纺、转杯纺以及快速纺三种不同的小样纺纱流程纺成纱线,绕在纸板上,再经过测色仪测色,比较不同纺纱流程下纱线之间的色差,并对造成色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杯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的色差均值为0.36CMC(2: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快速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95CMC(21:1)单位,环锭纺纱线与转杯纺纱线之间色差均值为0.77CMC(2:1)单位,造成色差的主要原因是成纱方法不同,引起纱线结构与纱线表面状态不同,进而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反射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涡流纺纱线的皮芯结构对原料有特定要求.如果对这些要求加以考虑,采用经济节约型的、质量介于环锭纺和转杯纺之间的喷气纺技术,纺出中等线密度纱线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我国转杯纺纱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及与环锭纺相比的技术优势,并通过调研分析了近期国内转杯纺纱企业开发的六大类新型纱线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拓展情况。结论指出:开发转杯纺新型纱线,拓展纱线应用领域是提高转杯纺企业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持续发展转杯纺产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纺杯3.5万转/分和5万转/分条件下,分别加工涤棉(65/35)和粘胶纤维时,对捻系数、假捻盘直径与孔径、分梳辊转速等因素与成纱质量的关系,进行单因子纺纱工艺试验,结合成纱质量指标,优选在加工涤棉和粘胶纤维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一步扩大气流纺纱加工化纤原料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转杯纺是各类新型纺纱中技术最成熟、使用面最广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与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相比具有纺纱工序短、生产效率高、使用原料广、劳动用工省、加工成本低等多方面优势,因此发展转杯纺技术来取代传统环锭纺部分落后产能是纺纱技术进步的方向。转杯纺纱技术将朝着高速、高产、高品质、高自动化和智能化、原料多元化和纱线品质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转杯纺技术的进步,转杯纺用纤维原料继续朝着多元化、混合型及综合合理利用方向发展,细纱号数逐步由粗号纱向  相似文献   

18.
熊伟 《纺织学报》1995,16(1):27-28,17
为了探索环锭纺与转杯纺成纱的性能,我们用同样的生条分别在环锭纺与气流纺流程上进行了不同情况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述如下。 一、纺纱流程 环锭纺:清花→梳棉→头并→贰并→粗纱→细纱(环锭)。 气流纺:清花→梳棉→头并→贰并→转杯纺。 二、质量比较1.五种不同纱特的成纱质量比较 通过以上的两条纺纱流程,纺83.7、58.5、48.6、36.4、29.2、23.3和18.2特棉纱,分别用Uster进行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环锭纺的成纱比转杯纺的成纱强力高20~40%,伸长小0.5~2.5%,单强CV值大0.5~2%,条干CV值差1.5~2.5%,粗节与细节多得很多,说明环锭纺成纱强力高,环锭纺成纱均匀。 2.改进工艺路线,进行83.7、58.3、48.6、29.2特纯棉的两种纺纱方法成纱质量比较(见表2) 工艺路线的改进如下: 环锭纺:清钢联(带自调匀整)→并条→粗纱→细纱 转杯纺:清花→梳棉→并条→转杯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发展转杯纺的经济技术优势:纺纱工艺比环锭纺短,生产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使用原料范围更广泛,多数质量指标优于环锭纺纱,可纺支数范围扩大。并探讨了进一步发展转杯纺产能相关经济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立达提供的精梳环锭纺/紧密纺、普梳环锭纺/紧密纺、转杯纺、喷气纺等4种纺纱流程中,总结介绍了立达C70高性能梳棉机纺不同原料所能达到实际产量的实践运行性能。同时简单介绍了C70棉网梳棉机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