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脂具有强烈的吸水性。水分散成细滴加入油中时,磷脂会结合相当量的水而引起膨胀,且会从单体(单个离子或分子)缔合成多分子聚集体—胶粒分散在油中。疏水基聚集在胶粒内部,亲水基朝向外部。胶粒表现为亲水性从油中析出。由卵磷脂分子缔合成的胶粒,所带正负电荷数量相等,正负电荷相互自行中和,因而不存在扩散双电层,无电斥力,水化时较易聚结。由脑磷脂及其与卵磷脂分子缔合成的胶粒表面存在扩散双电层,胶粒间有电斥力。随着磷脂吸水的增加,体积越来越大,后来胶粒周围的扩散双电层发生重叠,胶粒间引力大于斥力,胶粒逐渐聚结。在水、加热、搅拌等联合作用下,磷脂胶粒逐渐合并、长大,最后絮凝成大胶团。利用磷脂胶团与油密度的差异,可使油与磷脂分开。  相似文献   

2.
油脂水化脱胶,通常是把一定量的水或盐、碱及其它电解质溶液,在搅拌下加入热的油中。在这些电解质的作用下,使油中以磷脂为主的胶溶性物质凝聚、沉淀下来,使之与油分离开来。在这一过程中,磷脂及其它杂质分散于油中形成悬浮液或大的胶团的粗分散系统。这是一个以磷脂质点(由不同数目的分子聚合体组成)作为分散物质(分散相)分散于分散介质(油)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多相系统。在这个系统形成的进程中磷脂有那些物化变化,正是本文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大豆油脚,有效回收其中的有用成分,采用破乳剂破乳和溶剂萃取联合法处理水化大豆油脚,同时回收中性油和粉末磷脂。以Tween-60为破乳剂,破乳荆浓度0.10g/mL,在75℃下3次破乳处理,破乳剂用量分别为油脚量的2.2%、2.0%和2.0%,中性油回收率可达到82.57%,回收的中性油达到大豆原油的指标。选择丙酮作为萃取剂,剪切分离提取出粉末磷脂。试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为:油脚与丙酮的比为1:4,10℃的条件下萃取4次,每次剪切时间为1.5min,磷脂的回收率为93.77%。剪切萃取法分离提取粉末磷脂,不需经浓缩脱水制取浓缩磷脂再获取粉末磷脂。分离出的粉末磷脂性状、颜色较好,简化了大豆油脚的处理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4.
豆油和菜油中含有一定量的磷脂以及游离脂肪酸、蛋白质、粘液、色素等非甘酯成份,造成油脂在烹饪煎熬时,产生黑色沉淀,影响菜蔬色泽和口味,还会导致油脂酸败,不利于储藏保管,因此,通常酸价较低的豆油、菜油仍需加入一定数量的热水或稀盐水,进行水化脱胶处理。过去,我厂一直采用间歇式水化精炼工艺,其工艺和设备均较落后,不仅工效低,成本高,且操作不易掌握,质量难以控制,一次合格率较低。为了改变间歇式水化的落后面貌,提高油脂水化技术,为国家增产食用油脂,八○年五月根据江苏省粮食厅的有关指  相似文献   

5.
6.
水化油脚中中性油脂回收及油脚再生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化油脚中中性油脂回收及油脚再生新工艺李明山东省邹城市粮食局植物油厂(273500)目前,我们地区油厂分布较多,且大部分炼油工艺为间歇式水化工艺,水化后的油脚中含有50%~60%的水分和35%左右的干基残油。由于油脚中含水量大,不易贮存,如不及时对油...  相似文献   

7.
油脂中的非水化磷脂成因及去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对非水化磷脂的化学组成、物理化学性质及成因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控制非水化磷脂形成和除去油中非水化磷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工业》1997,(9):22-23
<正> 先进发达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其国民膳食的脂肪含量往往过高,对人体的健康造成许多不良影响,所以降低食品的脂肪含量是当务之急。油脂代替品的开发,为这些国家的食品加工业带来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10.
油脂的包装是油脂加工过程的最后一步工序.如你搞好油脂包装,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油脂包装的定义、目的、分类出发,根据油脂氧化的特性,提出对油脂包装材料的要求,同时,采取相应的油脂包装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