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的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恒宇  程建军  马莺 《食品科学》2004,25(11):401-404
豆豉、豆酱、酱油和腐乳并列为我国四大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生产历史悠久。为了实现其工业化生产,必须先了解自然发酵产品中的主要发酵微生物,然后再从中筛选出适合工业发酵的菌株进行纯种发酵。本文简单介绍了以上四种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大豆发酵食品历史悠久,食用广泛,且对人类的营养、健康十分有益.文章就国内外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分类、工业化开发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大豆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德安 《中国调味品》2001,(12):7-11,14
大豆本身营养十分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其它营养成分的搭配也较均衡。大豆经发酵制成食品后,去除了大豆的苦涩、豆腥味和一些有害物质,提高了蛋白质、矿物质的利用率,并产生了相当多的VB2、VB12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成分,产品具有医疗保健功能。但需要改进大豆发酵食品盐含量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主要功能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酵产品特色、发酵菌株的性质及其分泌的主要酶类等方面对细菌型腐乳、细菌型豆豉及纳豆中的主要功能细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大豆发酵食品:豆腐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腐乳(Sufu)又名腐乳,乳腐,也称酱豆腐,是我国传统的大豆发酵食品.优质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滋味鲜美,质构细腻柔滑,有相当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质,不含胆固醇.在东南亚家庭中常作为开胃食品和佐餐调味品,或者用作其它调味料的调配基料;在欧美则因其质构颇似软干酪而被称为中国干酪(Chinese cheese).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酶制剂的应用现状、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其产品特色的形成,阐明了日本不批量生产酶法酱油的原因。指出了酶法工艺必须与传统工艺的多酶发酵相结合,才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浅析大豆发酵食品的功能性成分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大豆发酵制品是一类传统的食品,含有大量生理活性成分,包括天然存在的一些活性成分和在发酵过程产生的一些活性成分。大豆中天然存在的活性成分包括有异黄酮类、大豆低聚糖、大豆皂甙以及磷脂等,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成分有蛋白质酶降解后的多肽类、由氨基类化合物与还原糖使用形成的蛋白黑素等。另外,发酵过程中异黄酮的存在形式也发生变化,即从配糖体形式向配基形式转换,后者的生理活性要远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8.
大豆发酵食品风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独特的风味是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受到人们喜欢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针对中国的腐乳和豆豉、日本的味增和纳豆的风味物质的提取和检测方法,以及它们的主要风味成分的研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大豆发酵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豆是一年生豆科植物黄豆、青豆、黑豆的统称。原产于我国 ,各地均有栽培 ,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是我国人民膳食中主要食品之一。用大豆发酵制成豆豉、豆酱、腐乳、酱油等食品 ,创始于我国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 ,发现殉葬品有豆豉姜 ,说明在公元前二世纪 ,大豆发酵食品已为人们十分喜爱。唐代大豆酿造技术传入朝鲜、日本 ,渐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并发展成为当地具有特色的传统食品 ,发酵豆制食品受人喜爱并广为流传 ,是因为大豆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 ,发酵成食品后 ,香…  相似文献   

10.
滕钰  周鸿翔  邱树毅  郭艳 《中国调味品》2012,37(9):11-15,21
调味品是人们所熟知的佐餐食品。文章从菌种选育、微生物菌群的研究、安全分析及传统工艺改良四个方面,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我国传统调味品腐乳、豆豉、酱油中的应用现状,并对生物技术在我国传统调味品中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纤维蛋白溶解酶是溶解血纤维蛋白凝块的药物。近年来在许多不同的亚洲传统酿造食品如日本纳豆、豆腐、泡菜、韩国大豆酱、食用磨菇酱、发酵虾酱和酱油等中均发现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并且从中分离纯化出这种酶。本文重点介绍纳豆激酶、豆豉纤溶酶和发酵虾酱等纤溶酶的生物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发酵豆制品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性成分,长期以来受到中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人民的青睐.文章就六大类传统发酵豆制品的定义、分类、功能性成分、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生理功效进行系统的综述,同时就目前传统发酵豆制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国内发酵豆制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进一步探索豆酱中微生物群体的功能,实验利用分步提取法,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建立了豆酱微生物宏蛋白质组表达谱,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出232种蛋白质,可归为糖代谢60种、核酸代谢57种,蛋白质代谢48种,能量代谢15种,脂质代谢3种,其他功能蛋白质49种。来源于细菌的蛋白质数量几乎为来源于真菌蛋白质数量的3倍,其中细菌来源以枯草芽孢杆菌、明串珠菌、粪肠球菌、肠膜明串珠菌和德氏保加利亚乳杆菌为主,真菌来源以酿酒酵母、裂殖酵母、链孢霉、白腐菌和棉阿舒囊霉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传统自然发酵豆酱酱块中微生物多样性,本文首次应用Miseq测序对采自沈阳胡台的6家传统自然发酵成熟酱块样品进行微生物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细菌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真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属水平上,主要细菌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主要真菌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毛霉菌属(Mucor)。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显示,同一地区不同农家制作的酱块,绝大多数样品的微生物细菌菌群之间都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6.
旨在优化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从发酵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是:60%乙醇,料液比200g/L,室温下提取60 min,提取2次.此条件下异黄酮提取总量为2855.485 μg/g.  相似文献   

17.
用菌种扩繁摇床无菌培养技术,正交设计研究影响生产豆腐乳酱的主要因素和交互作用,得出豆腐乳酱最佳生产工艺参数:豆浆100ml加毛霉7g和根霉3g,28℃发酵2d,再加红曲5.33g,32℃发酵3d;之后加入面曲0.67g和米曲4.00g,28℃发酵2d。发酵液加食盐、CMC-Na、羟丙基淀粉、黄原胶、甜味绞股蓝总皂甙等调味剂。产品半固体,红色,气味香甜醇厚,回味长久;其酶活力316.972U/ml,总糖81.858.99mg/100ml,氨基氮58.99mg/100ml,黄曲霉素为0,卫生指标达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γ-氨基丁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全国不同地区生产的61种传统发酵豆制品(包括豆豉、腐乳、豆酱和酱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柱前衍生测定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研究表明,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富含GABA,从所试样品来看,腐乳样品GABA平均含量最高,为277.26mg/100g干重,含量最高的样品达1 159.46 mg/100g干重。所试豆豉、豆酱和酱油中平均GABA含量分别为116.81 mg/100g干重、68.81mg/100g干重和141.51mg/100mL。同一种类不同品牌发酵豆制品中GABA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这与发酵豆制品的不同生产工艺相关。通过工艺改进,可望富集GABA,生产富含GABA的功能性发酵豆制品。  相似文献   

19.
聂志强  王敏  郑宇 《食品科学》2012,33(23):346-350
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各自独特的生产工艺,发酵过程涉及的微生物种类较多,赋予了传统发酵食品特有的风味与功能。近年来,随着传统发酵食品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化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宏基因组学、基因芯片和实时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微生物基因序列信息为基础,主要用于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由于它们具有工作量小、重现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已经较广泛地用于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的研究中。本文综述这3种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介绍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规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映红 《食品工业》2012,(3):115-119
生物胺是一种低分子量有机碱,主要是通过氨基酸的脱羧作用生成,广泛存在于食品尤其是发酵食品中。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发酵食品中生物胺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生物胺的来源、生理及毒害作用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