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揭示工商交接烟叶包内等级内在质量一致性和可接受程度,以工商交接烟叶C3F烟包内样品为研究材料,采用逐片分级、按原烟包混级比例还原的方法,依据烤烟近邻等级关系表设计处理,分析各处理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多酚物质(芸香苷、莨菪亭)、感官评吸结果的差异与一致性。结果表明:C3F烟包中如混有同组别近邻等级和外观质量相近的近邻等级烟叶时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质量分数)、评吸得分以及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影响较小;混有非近邻等级时对烤烟的总体质量影响较大;非近邻等级中仅混有B2F可使烟叶的致香物质含量增加,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较好;原级中混有副组烟叶则严重影响烟包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5年度全国烟叶工商交接等级质量监督检查资料对卷烟工业企业调入的烟叶等级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卷烟工业企业调入的烟叶总体等级合格率为63.4%,其中51.4%的企业调入烟叶的平均等级合格率达到65%以上。调拨量大、价格较高的烟叶等级合格率相对较低,中部烟叶等级合格率显著低于上部和下部烟叶。等级质量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普遍存在混低(混入低于原等级的烟叶)现象,不仅存在部位相混、大等级相混,而且也有颜色间相互混杂现象。  相似文献   

3.
工商交接备货烟叶等级质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全国烟叶工商交接等级质量监督检查资料对商业备货烟叶等级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备货单位间等级质量有很大差异,而且商业企业备货的烟叶等级质量决定工商交接烟叶等级合格率的高低。等级质量问题分析表明,备货烟叶等级合格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混部位、混颜色、混等级等现象。在原等级中混低的比例远远高于混高的比例,调拨量大、价格较高的烟叶等级合格率较低,中部烟叶等级合格率显著低于上部和下部。本文对提高烟叶等级质量也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国烟叶工商交接等级质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5年度全国烟叶工商交接等级质量监督检查资料对全国烟叶等级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烟叶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在不同产烟省份间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44.9%~71.5%。一般需求量大、质量好的烟叶等级合格率较低。除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外,对等级质量进行分析显示,混部位、混颜色、混等级是合格率不高的主要问题。在原等级中混低的比例远远高于混高的比例;上等烟叶混低的比例远远大于中、下等烟叶混低的比例;中部烟叶混低的比例大于上部和下部烟叶混低的比例。同时,提出了提高烟叶等级质量的关键在于诚信经营、加强监督和提高分级水平。  相似文献   

5.
全国烟叶等级质量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近10年的全国烟叶工商交接等级质量监督检查资料和收购数据对我国烟叶的等级质量变化情况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从1999年到2008年,全国烟叶等级合格率经历了由低到高而后又下降的过程,这些变化与烟叶收购等级结构比例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上等烟叶的收购比例超过生产实际时,烟叶等级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出现严重的混低、混组、混部位现象。烟叶等级合格率一般是中、下等烟叶高于上等烟叶,上部和下部烟叶高于中部烟叶,质量档次低的烟叶高于档次高的。从多个方面剖析了近几年烟叶等级质量严重下滑的原因以及提高等级质量的工作难度,展望了提高烟叶等级质量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评价烤烟监督抽查过程中有关抽检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本文利用20多年全国烟叶工商交接等级质量监督抽查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1999-2018年历年抽检的烟叶基本涵盖了全国主要种烟省份和地市产区,抽检产区覆盖面和样品数量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成对双样本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2003—2020年,尽管一些等级的抽检比例与收购比例存在一定差异,但下等烟、上部烟和4级烟的等级抽检比例与收购比例非常吻合,并且不同大等级、部位、质量档次的抽检比例与相应的收购比例历年走势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结论】说明抽检等级比例和抽检方法基本上是科学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特色优质烟叶对我国卷烟产品结构提升和重点骨干品牌发展的重要性。并根据发展特色优质烟叶和优化烟叶资源配置的研究实践,从卷烟工业企业和产区共同发展的需求出发,提出发展特色优质烟叶的工作思路,并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对工商联办特色优质烟叶基地提出具体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选取国内代表性烟叶产区的C3F等级烟叶样品,以及国内卷烟工业企业用量较多的、与C3F等级接近的巴西、美国、津巴布韦、赞比亚和马拉维等5个我国主要烤烟进口国烟叶样品,卷制成单料烟。考察选取的进口烟叶与国产烟叶样品烟气焦油、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7种代表性有害成分和烟碱释放量差异,分析了5个进口国家烤烟烟叶有害成分释放量特点。结果表明:国产C3F等级烟叶烟气的单位燃烧烟丝重量NNK和苯酚释放量均值为最低,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9.
《中国烟草科学》2010,31(2):F0002-F0002,I0001
近年来,在国家局、省局(公司)的坚强领导下,在州、县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凉山烟草坚持创新,科学发展,规范发展,实现了“六年六大步、六年六突破”。烟叶生产规模由2004年的130.38万担增长到2009年的274.57万担,烟叶生产县由9个扩大到15个,烟叶等级合格率和工商交接合格率逐年提升,烟叶化学成分协调,配伍性强,“清甜香”风格突出,已进入全国卷烟生产原料的主流市场、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烤烟仿制样品为材料,根据GB 2635-1992烤烟分级标准及有关研究结果,对37个等级烟叶外观质量进行了综合的量化评价,并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外观质量各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叶的成熟度与外观各项指标都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成熟度是烟叶外观质量的中心因素;油分、色度和身份可以作为烟叶评价的一类综合指标,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可以作为烟叶综合评价的另一类综合指标.运用快速聚类分析法对烟叶样品外观指标综合评价,按等级分成4类.该分类结果基本符合现实中的分类效果,可为卷烟工业合理利用烟叶资源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尹红强 《食品科学》2019,40(1):348-353
相对于传统的实体店交易,网络食品交易的环节及参与主体类型均较多,叠加网络交易的虚拟性、跨时空性、跨行政地域性等特点,导致网络食品交易的法律关系非常复杂,监管效果并不理想,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食品交易给政府监管带来了新课题、新挑战。笔者认为,网络食品交易安全治理不是政府监管机构所能独立完成的,而应当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强制第三方网络食品交易平台建立完善的网络食品交易信息数据库,并赋予其部分"准监管"权利;同时完善网络信用管理机制建设,对网络食品经营者进行信用分类监管,引导行业协会及消费者积极参与,方能达到比较理想的综合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烟叶产业新一轮的发展,需要依靠新的改革来激发新的动能。本文分析了当前烟叶产业发展的动能需求,提出了“聚接经济”的概念,意图通过构建“平台+双边集群”的供应链模式,促进烟叶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供需对接,实现各类主体与资源要素之间的聚接生变。在此基础之上,系统介绍了聚接经济的框架设计,分析了其驱动原理,围绕如何降低烟叶产业交易成本,提出了烟草农业聚接经济的总体设计与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3.
目前烟草行业已建立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管理决策3大应用体系,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应用系统相互独立,增加了系统使用和管理的复杂度及维护成本.为此,从烟草行业信息化系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建设行业网络环境下的域间资源共享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就如何与CA认证体系对接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应用身份统一管理、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的综合解决方案,实现行业多域环境下的域间资源安全共享,促进行业信息化集成整合,支撑行业“卷烟上水平”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专利联盟的理论概念和历史沿革,分析了我国烟草业专利形势和国际化竞争态势,针对我国烟草行业科研力量相对分散的状况,建议烟草业组建专利联盟,籍由联合科研和交叉许可来实现力量集中和资源共享,并以专利池模式规模性对外许可,从而形成自主技术标准,有效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卷烟研发过程中,实验室烟丝加料加香小样制样环节仍多采用手工配料配香,存在精度低、均匀性差,及烘烤后烟丝水分精度无法精准控制等问题,突出体现为中小样制样与大线中样存在品质差异,这是一个行业共性问题。我们研制了一台可实现实验室卷烟小样制样过程自动化配料、配香、加料、加香及烘丝功能的高精度自动化加料加香烘丝一体化微型设备。应用效果显示:1)其调配精度与调配中心大线生产的精度基本一致。2)微型设备调配料、香与大线生产调配料、香相似度分别为99.11%、98.26%;微型设备烟丝加料加香均匀度为98.79%;3)经感官评价,微型设备处理烟丝制成的卷烟感官质量与大线生产样差异值为0.5分,明显优于人工操作效果。说明该设备能有效模拟大线生产过程,有利于提高研发效率。   相似文献   

16.
烟叶产业扶贫的实践与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烟草行业积极投身扶贫攻坚,主动发挥行业横跨农工商的体制优势,大力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烟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广大烟农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本文从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出发,系统总结中国烟草产业扶贫经验、深入剖析面临的压力挑战,并提出了科学推进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