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二联活菌微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二联活菌微胶囊,以期提高口服时的存活率和常温下的保存期。方法根据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的耐酸性和在人工肠液中的崩解性,确定空气悬浮法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与大小。根据恒温37℃、相对湿度60%~65%条件下贮存3个月后菌体存活率,考察其贮存稳定性。结果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微胶囊包囊产率56.49%,包囊效率87.45%。微胶囊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平整的囊膜,粒径大小基本在400~500μm。加保护剂的微胶囊菌体存活率高于10%,且远远高于冻干菌粉和无保护剂微胶囊组。结论确定了空气悬浮法制备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二联活菌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微胶囊化有利于提高活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二联活菌微胶囊,以期提高口服时的存活率和常温下的保存期.方法 根据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的耐酸性和在人工肠液中的崩解性,确定空气悬浮法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与大小.根据恒温37℃、相对湿度60%~65%条件下贮存3个月后菌体存活率,考察其贮存稳定性.结果 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微胶囊包囊产率56.49%,包囊效率87.45%.微胶囊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平整的囊膜,粒径大小基本在400~500μm.加保护剂的微胶囊菌体存活率高于10%,且远远高于冻干菌粉和无保护剂微胶囊组.结论 确定了空气悬浮法制备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二联活菌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微胶囊化有利于提高活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动物双歧杆菌BB12(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BB12)的稳定性,以香蕉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海藻酸钠-卡拉胶复合材料为壁材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和爬坡实验的基础上,以包埋产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方差分析。通过结构表征、模拟消化环境对微胶囊的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香蕉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46.00%、海藻酸钠浓度2.70%、卡拉胶5.60%、低聚果糖2.60%、搅拌时间31.00 min,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产率为73.0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双歧杆菌包埋在复合壁材中,并形成微胶囊;扫描电镜显示微胶囊内部疏松多孔。制备的双歧杆菌微胶囊在模拟胃液、高胆汁盐溶液中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本研究为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益生菌微胶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海藻酸钠和乳清蛋白作为益生菌包埋壁材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强  梁华忠  龚春雪  唐仁勇 《食品科学》2014,35(15):207-211
利用海藻酸钠和乳清蛋白分别制备包埋有两歧双歧杆菌的微胶囊,测定了不同微胶囊的粒径、包埋效率、缓冲能力和外观形态,同时还考察了不同微胶囊对两歧双歧杆菌保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清蛋白微胶囊的粒径和包埋效率均要高于海藻酸钠微胶囊,分别为202.5 μm,87.8%和118.3 μm,48.1%;虽然在高胆盐环境中两种微胶囊对两歧双歧杆菌的保护效果没有显著差别,但在低酸环境、模拟胃液和常温贮藏期中,相比于海藻酸钠微胶囊,乳清蛋白微胶囊将两歧双歧杆菌的存活量分别提高了大约5、2、0.5(lg(CFU/mL))。乳清蛋白微胶囊在pH值偏中性的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缓冲能力;在外观形态上,由高浓度乳清蛋白溶液制备而来的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呈球性和致密度,这些可能是乳清蛋白微胶囊具有较高保护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乳双歧杆菌Probio-M8是一株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有益菌,本试验以喷雾冷冻干燥工艺为基础,考察其对乳双歧杆菌M8微胶囊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干燥后微胶囊的特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微胶囊。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干燥前、后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并模拟人体胃、肠液验证微胶囊的耐受性,探究其稳定性。结果:在干燥温度40℃,蠕动速度15 mL/min,喷嘴直径1.5 mm时,ProbioM8存活率最高为73.21%,微胶囊颗粒形态较为完整。干燥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10.53%(P0.05),可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在模拟人体胃、肠液耐受试验中,胶囊中的乳双歧杆菌Probio-M8平均存活率达81.99%,具有较好的胃、肠液耐受特性。结论:通过研究喷雾冷冻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对微胶囊品质的影响,为工业规模高质量和快速生产乳双歧杆菌Probio-M8微胶囊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发挥双歧杆菌的对人体健康的保健作用,以双歧杆菌和低聚果糖的混合溶液为芯材,海藻酸钠与乳清蛋白为壁材,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将湿胶囊的包埋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双歧杆菌微胶囊制备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乳清蛋白和海藻酸钠质量比为2∶1,碳酸钙和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2,水相与油相体积比为2∶5,冰醋酸为400μL时,双歧杆菌湿润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81. 15%;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湿胶囊冷冻干燥制成干胶囊,进行耐胃酸、胆盐、肠道释放性和消化道体系实验,以游离菌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干胶囊在经过模拟消化液实验后,每毫升活菌数均高于游离菌,同时具有良好的肠道释放性。由此表明,经过优化工艺条件制备的双歧杆菌微胶囊理化性能要优于游离菌。  相似文献   

7.
将两歧双歧杆菌包埋在海藻酸钠和乳清蛋白中制成微胶囊,探索影响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的因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及条件,并对益生菌微胶囊的耐酸、肠溶性等特性展开研究。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海藻酸钠浓度为3%,乳清蛋白浓度为10%,氯化钙浓度为2%,搅拌速度800r/min。此条件下包埋率达到(78.0±2.0)%。经人工胃液处理后菌体存活率≥70%,在模拟肠液中60min后能够完全释放出来,可显著提高两歧双歧杆菌在模拟消化液处理后或在4℃储藏期内的存活率。本研究为益生菌微胶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双歧杆菌不耐酸、不耐氧的缺点,本试验建立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方法。以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形成海藻酸钙水凝胶,再与壳聚糖复合形成聚电解质膜,通过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双歧杆菌混凝胶微囊工艺,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胶囊结构,并采用模拟胃液及肠液的独立影响实验和模拟连续消化道实验考察胶囊中双歧杆菌的释放特性及存活率,探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离心菌体与1.5%海藻酸钠均匀混合,注射到1.2%氯化钙溶液中,再与0.5%壳聚糖固定化35 min最佳。此条件下胶囊形状完整,扫描电镜图显示微胶囊结构致密、具有较好的包埋性,胃肠释放实验证明胶囊具有肠溶胃不溶和缓释的载体特性,胶囊中的双歧杆菌在肠液中的存活率平均值为72.3%,经模拟消化道处理后的存活率为49.8%。此结果为双歧杆菌微胶囊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二联活菌微胶囊,以期提高口服时的存活率和常温下的保存期。方法根据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的耐酸性和在人工肠液中的崩解性,确定空气悬浮法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形态与大小。根据恒温37℃、相对湿度60%~65%条件下贮存3个月后菌体存活率,考察其贮存稳定性。结果制备的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微胶囊包囊产率56.49%,包囊效率87.45%。微胶囊表面覆盖着一层光滑平整的囊膜,粒径大小基本在400~500μm。加保护剂的微胶囊菌体存活率高于10%,且远远高于冻干菌粉和无保护剂微胶囊组。结论确定了空气悬浮法制备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二联活菌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微胶囊化有利于提高活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长双歧杆菌BBMN68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双歧杆菌BBMN68分离自广西巴马长寿老人粪便,已证明其具有双歧杆菌普遍的生理功能。为解决其不耐酸、不耐氧的缺点,本实验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以海藻酸钠、乳清蛋白以及VE为壁材,在氮气体系中采用挤压法包埋该双歧杆菌活菌体制备湿微胶囊和冻干微胶囊。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乳清蛋白和VE质量分数分别为2%、3%和10%条件下制备的湿微胶囊在酸奶中保存21 d仍能保持106 CFU/g以上的活菌数,耐胃酸实验2.0 h时活菌数仍高达3.16×107 CFU/g,肠溶实验中微胶囊在2.0 h实现完全崩解;海藻酸钠和乳清蛋白质量分数为2%和3%,氮气环境下制备的冻干微胶囊通过恒温加速实验测定可在室温条件下贮藏长达75 d。通过微胶囊包埋技术较好地解决了长双歧杆菌BBMN68不耐酸、不耐氧的缺点,同时也提供一种新型有效的补充肠道益生菌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