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文物的考古学观察,是研究古代服饰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成都十陵后蜀赵廷隐墓出土女乐俑为研究对象,应用考古类型学、三重证据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整理文物信息、比对同期及同地区图像、考辨相关文献等研究路径,对M1:70、M1:72号两件女乐俑的服装进行了名物考证、形制分析,为研究五代时期服装史提供了新的材料与观点。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服饰与妆饰在中国戏曲服饰与化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其却是学界关注较少且研究较为薄弱的部分。由于元代大量文人参与杂剧创作,以至于与元杂剧服饰与妆饰相关的文献资料较以往戏曲服饰与妆饰研究而言显著增多。同时元代墓葬出土杂剧服饰与妆饰考古资料进一步印证了剧本文献资料中相关服饰与妆饰的记载。本文采用二重证据法,通过文献资料与墓葬出土元杂剧服饰与妆饰考古资料相结合,比对分析研究,进而还原元杂剧服饰与妆饰的原貌。  相似文献   

3.
鉴于目前国内学术界尚缺乏对中华服饰从文化层面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北京服装学院联合来自国家社科院等多所权威机构的知名专家,开展《中华服饰文化研究工程》。本文即是针对研究工程提出的几点研究设想。工程的研究对象以汉民族服饰为主,以服饰发展历史为线,以文化个案研究为点,围绕中华各民族服饰文化的演变问题,探究导致服饰形制嬗变与服饰文化变革的深层因素。研究工程构建了多维立体研究架构,并明确在社会生活史的宽阔视野之下,以物质文化史的研究方法为主展开研究。研究工作以二重证据法为基础,辅以口述史与田野调查等新研究方法,将宏观论述、中观考察、微观分析结合起来进行服饰文化综合研究。研究的成果形式将体现为学术著作、学术论坛、服饰文化数据库等多种形式。总之,研究工程对于加强和推动中华服饰文化研究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被服学科内容丰富而且日益完整。大致分为六个方面。 首先是史论,又称为变迁论。研究世界和民族有关的风俗中、服装史、服装材料史,服饰史等。 其次是管理论,研究被服经济学、被服管理学、以及商品学等。 三是着装论,研究服饰心理学、服饰专论、服饰社会学、服装卫生学、被服气候学,被服服用性能等。  相似文献   

5.
汉代百戏包罗了众多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最具时代特色的为角抵戏和乐舞杂戏,但其服饰却是学界触及较少且常常被人遗忘的领域。以汉代百戏中的角抵戏和乐舞杂戏服饰为例,采用二重证据法,通过文献史料结合文物史料比对分析,深入探讨汉代百戏中的角抵戏和乐舞杂戏服饰发展的社会背景、形制及其与汉人日常生活服饰的关系。研究表明:汉代角抵戏服饰与艺人的假形装扮密切相关,其形制特征为头戴假面,身着羽毛或兽皮材质,且与扮演的角色相得益彰,并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汉代乐舞杂戏由日常生活中表演舞蹈、奏乐的艺人和滑稽的俳优组成,其服饰形制特征为交领右衽袍服、宽松裤子等汉人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汉代角抵戏和乐舞杂戏服饰虽然不能对汉代百戏服饰包罗万象,但是从某种角度也突出了汉代百戏服饰的时代特色,并彰显了汉代百戏服饰与汉代社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中国特色服饰流行元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意义,20世纪60到70年代中国在特有的经济政治环境下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流行文化现象。梳理建国后60-70年代中国服饰流行元素的发展脉络,为中国现代服饰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使现代中国服饰史研究更具独特性、系统性。以现有的研究成果来说,重点都放在了研究建国后服饰审美意识发展以及服饰流行特点两方面,将建国后各时期服饰特点与审美意识都作了阐述,但却少有文献研究建国后60-70年代服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本文通过研究中国60-70年代改革开放前各时期具象的服饰元素,以小见大梳理服饰服饰元素的发展脉络,对中国特色服饰流行现象特点分析,将中国特色服饰流行元素与现代女装设计相结合,探讨每一阶段的服饰文化,为现代女装服装设计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对其进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敦煌石窟供养人服饰艺术图像资料具有历史悠久、序列完整、数量巨大、形态丰富、文化交融、民族特色等几个方面的特征,并说明它们对中国古代服饰史学科建设、石窟考古研究和当代服饰工艺美术研究、设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盘扣是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不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对服饰亦有点睛之笔,能生动的表现中国服饰重意蕴、重内涵、重主题。其随中国服饰的演化中逐建改变,肩负着传承民族服饰元素的重担又于传统中融入时代气息,与现代服饰完美结合走向国际舞台。论文结合盘花扣纹样造型、工艺创新,分析探究了皮革材料在盘花扣的应用,对盘花扣传承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9.
《粉黛罗绮: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是2015年7月由三联书店出版的服饰史研究方面的相关书籍。作者以前沿的研究方法、丰富的文献和图像资料,书写了中国古代女子服饰时尚的不同断面,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本文为陈宝良教授为此书撰写的书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国古代少数名族服饰的研究是中国服饰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诚然,这一定程度上也归因于材料的匮乏。然而,但凡言及中国历史上服饰的变革,又皆与少数名族有关,与广义上“服饰胡话”有关。随着考古专家辛勤工作的持续,通过对契丹族服饰文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契丹族的文化,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们的生活习俗和生产实际,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大团结,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北朝服饰在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服饰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后世服饰的发展无不受其影响。因此,对北朝服饰进行细化研究,对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服饰和中国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朝服饰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属于服饰通史研究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后北朝服饰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题研究迅速发展,从最初的零星研究逐渐发展到宏观研究,再深入到断代、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拓展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盘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思维,针对目前专业领域内盘扣造型与技艺的研究居多,而关于盘扣与服饰的空间关系研究较少的现状,采用个案分析法结合创新实践,通过梳理盘扣的起源与发展,归纳与分析盘扣的常见造型、材质及工艺技法,对比不同时期盘扣在服饰中的排列组合方式,实践盘扣在创意女装中排列布局的个性设计,探索其对服装整体造型和风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变盘扣在服装设计中排列布局的固有思维,不仅可以增加服装的个性、趣味和层次感,而且也为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服装多元化设计提供了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Xia F.  Cai J.  Lei H. 《丝绸》2017,(4):43-51
Due to the long period of nomadic, migration and mixed living state, there were few written records about the clothing style in quite a long time, regardless of the unofficial history. No kind of clothing and pattern could be found before the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takes the epic of She minority " Gao Huang Ge" and fragmented historical data as the clue and depends on investigation records (such as "Alien races Picture of Qing Dynasty") about the She minority in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clothing style in the pictures and the clothing collected by Fujian and Zhejiang Museum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se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and costume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elements and "legacy of ancestors" in the clothing, proposes and summariz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style of She minority clothing. © 2017 China Silk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4.
顾韵芬  高岩  李丹 《纺织学报》2008,29(2):81-85
 为丰富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史的研究,从服饰技术成果融入、服饰制度形成与完善、服饰等级观的出现等方面分析金代女真族服饰文化的融合表现,梳理归纳了4种民族间服饰文化交流的互动形式:榷场互市贸易、朝贡与回赐、外迁与内聚、战争与抢掠占有。从横向研究金代女真族服饰文化的整合性发展,认为金代女真族服饰文化整合性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跳跃性、渐进性和强势性等特性,对现阶段研究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发展历史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春秋淹城主题乐园奄王这一角色的表演类职业服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重点分析春秋服饰元素对春秋淹城表演类职业服设计的影响,归纳设计原则与方法,合理设计出春秋淹城表演类职业服,完善了旅游景点表演类职业服的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6.
高云兵  黄萍  骆王琴  高山 《纺织学报》2016,37(11):120-125
为研究时空变化背景下的服装特征及表现手法,从四维理念角度出发,提出服装的3 种类型及其对应的设计模式,即运动的服装下寄生模式、时间的服装下共生模式和变化的服装下变生模式。分析和总结了实现四维服装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技法,说明四维理念可通过视错、镂空、褶皱和多面等寄生方式,样式、色彩、图案、工艺等共生形式,服装穿着功能和材料外观等变生形式在服装上得以实现和表达,深入研究了四维理念下服装的视觉特征和设计模式及技法,丰富了四维服装设计理念的理论研究,为其实践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凤颖 《国际纺织导报》2010,38(5):70-72,74,75
客家文化一直是文化研究的热点,客家服饰文化作为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通过对客家妇女服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了当地客家妇女生活的环境、着装习惯、民俗风情等实际状况,同时对客家妇女服饰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地收集与整理,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深入考证、分析和研究,将客家妇女服饰史划分为4个时期(前奏期、萌芽期、鼎盛期和衰落期),分析了各个时期服饰的特征,为研究客家服饰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设计师设计客家服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于虚拟展示在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并不全面,实际成功应用案例较少。畲族是我国东部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其服饰文化有千年历史。本文将现代虚拟展示方式创新运用在畲族服饰文化中,运用Marvelous Designer 9完成畲族服饰创新款式,并将畲族服饰色彩及纹样等传统元素巧妙地转化应用于虚拟服装布料中,结合C4D进行舞台设计,最终呈现整个虚拟民族服饰发布会展示设计。虚拟服装展示设计可以在保留文明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可以进行现代服饰的创新应用,增强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喜爱与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9.
徐强  甘应进 《国际纺织导报》2007,35(9):75-76,78
介绍了刺绣的历史、种类及工艺技术特征.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了刺绣手法在现代服饰上的运用.阐述了刺绣在服装设计上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