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素体型不锈钢443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新型铁素体不锈钢SUS443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领域的安全性能,以Fe、Cr和Ni的迁移量为表征指标,以SUS304奥氏体不锈钢做为参比,研究铁素体不锈钢在醋酸溶液及含氯醋酸介质中的重金属迁移行为以及浸泡时间和温度对迁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下,SUS443不锈钢的重金属迁移量要小于SUS304不锈钢中相应元素的迁移量,表明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不锈钢电热壶中6种重金属的迁移量。方法以10%乙醇(V:V)注入不锈钢电热水壶中至额定容积(或至最高水位线),通电煮沸,微沸0.5 h,补充10%乙醇(V:V)至原体积,室温放置24 h。同一件测试样品连续进行3次迁移试验,每次均使用一份新的浸泡液。用ICP-MS测定浸出液中铅、镉、镍、铬、砷和锰6种重金属元素的迁移量。结果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加,6种重金属的迁移量急剧下降。结论本研究首次以10%的乙醇为模拟介质处理不锈钢电热壶样品,分析结果对实践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食品接触用304、316不锈钢为研究对象,探究不锈钢中Ni、Pb在20、40、70℃恒温条件,以及加热煮沸、高压蒸汽灭菌特殊条件和组合工况3类常用食品加工条件下的迁移行为规律。实验采用全浸没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法监测重金属迁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工况条件对Pb迁移量变化趋势影响较小,不锈钢与食品模拟液接触后Pb立即少量迁出,后期迁移量几乎不随时间变化,最终迁移量维持在15μg/L左右。不锈钢主要组成元素Ni迁移量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加,且316不锈钢中Ni迁移量高于304不锈钢;Ni迁移量、迁移速率均随加工工况温度升高而增加;由于前期30 min特殊工况预处理时,Ni迁移量较快增长,组合工况条件下后期恒温长时间迁移过程中,其迁移速率减缓,且最终迁移量基本相等。为预测不锈钢中Ni迁移变化情况,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在恒温迁移过程中,其迁移规律符合溶出动力学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食品加工条件对食品接触用304、316不锈钢中铬(Cr)元素迁移规律的影响,通过全浸泡迁移实验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测得在不同温度、高温煮沸、高压蒸汽灭菌等生产条件下,不锈钢中Cr向体积分数为4%的乙酸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Cr迁移与生产条件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产条件下,不锈钢主要组成元素Cr迁移量随接触时间延长及加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70℃温度条件下长时间迁移Cr元素平均迁移速率为40℃时的1/3与4倍;煮沸、高压蒸汽灭菌短时迁移时Cr平均迁移速率较40℃分别提高约为4和9倍。温度越高,不锈钢中Cr迁移量越大,尤其是煮沸、高压蒸汽灭菌等特殊工况对重金属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迁移数据进行拟合发现,Cr迁移行为符合Fick定律,其扩散系数与温度相依性可采用阿伦尼乌斯定律来表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材质不锈钢食具容器中铬、镍迁移量的差异,以及不同测试条件对迁移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迁移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奥氏体不锈钢食具容器中铬、镍迁移量远小于马氏体和铁素体;铬、镍迁移量与乙酸浓度成正比,且马氏体不锈钢食具容器的铬、镍迁移量增加幅度远大于奥氏体;浸泡静置时间对重金属迁移量的影响不明显;相同材质不锈钢食具容器的不同部位铬、镍的迁移量差异明显.结论:不锈钢食具容器的材质、乙酸浓度以及样品部位的差异对铬、镍迁移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
输欧食品接触材料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汇总和分析2000~2010年欧盟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对原产自中国(含中国香港)的食品接触材料的通报数据,得出尼龙和蜜胺塑料餐厨具、不锈钢餐厨具为中国输欧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高风险产品,芳香胺迁移量、甲醛迁移量和铬镍重金属迁移量为高风险检测项目,意大利、德国、英国等为敏感性高风险输入国,并分析通报原因。为企业有的放矢提高产品质量、规避贸易风险提供帮助,并建议监管部门及时向出口企业宣贯、讲解欧盟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通报欧盟RASFF通报情况、高风险产品和项目,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意识,积极主动学习了解国外法规和通报情况。  相似文献   

7.
童俊  陈美春 《中国食品》2013,(18):60-63
建立了应用氢气碰撞反应气-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测定不锈钢食具容器中9种重金属迁移量的新方法。利用氢气作为反应气的动态反应池(DRC)技术,达到去除质谱干扰的作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不锈钢食具容器的Pb、Cd、Ni、Cr、As、Al、Cu、Zn 8种可迁移重金属,各重金属元素的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2-1.0000,检出限在0.043 ug/L-1.43ug/L,加标回收率在85.1%-105.1%,RSD在2.8%-7.6%,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适用于不锈钢食具容器种可迁移重金属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更加科学、真实的反应出烟用食品包装内衬纸中重金属(As、Pb、Cr、Cd)的迁移量。方法 ,采用醋酸对烟用内衬纸中可转移性重金属进行萃取,;并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方法中的Box-Behnken模型(BBD)优化了醋酸提取烟用内衬纸中可转移性重金属的条件。结果 结果表明,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样品称样量1.0 g,醋酸浓度4.0%,萃取时间4 h,萃取温度60 ℃,在此条件下烟用内衬纸中可转移性重金属的理论提取含量为分别为铅1.44 mg/kg,砷0.105 mg/kg,镉0.081 mg/kg,铬镉4.31 mg/kg。结论 ,预测值与测定值相对误差分别为0.35%,3.97%,4.54%和0.97%,与理论预测值相差不显著,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流通领域进行抽样,设定两种浸泡条件,对不同材质的不锈钢餐具的重金属迁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奥氏体型不锈钢的重金属铅铬镍迁移的检出率及超标率均低于铁素体型不锈钢和马氏体型不锈钢;而在相同材质下,于4%乙酸浸泡溶液中加入300 mg/L氯化钠,会使镍、铬迁移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大大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锈钢餐具中12种金属元素(镉、铅、铬、锌、镍、锰、铜、铝、铁、钴、钼和砷)的迁移量,以体积分数4%乙酸作为食品模拟物,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建立测定不锈钢餐具中12种金属元素迁移量的方法,并对25批次不锈钢餐具进行测试。测试方法的线性范围在0.1~500μg/L之间,方法检出限在0.001~4.2μg/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4.0%~109.5%之间,重复性测定相对偏差(n=6)在1.0%~5.0%之间。通过不锈钢餐具中12种金属元素的迁移量测试,结果发现, 12种金属元素均被检出,其迁移量与金属元素在不锈钢餐具中的含量有关,并且迁移量随着迁移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