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知母水溶性小分子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对胰岛素抵抗HepG2 (IR-HepG2)细胞糖代谢的作用.方法 采用水提取,膜分离方式制备知母提取物;采用高浓度胰岛素持续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加入知母水溶性小分子提取物保温24 h后,测定对照组和加药组细胞内葡萄糖消耗量、肝糖原含量及己糖激酶(hexokinase,HK)、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的活性.结果 知母水溶性小分子提取物明显增加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提高IR-HepG2细胞HK、PK活性,增加肝糖原含量.结论 知母水溶性小分子提取物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下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肝HK、PK活性,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增加肝糖原合成,促进糖代谢. 相似文献
2.
3.
为探究藻蓝色素(phycocyanin, PC)体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采用胰岛素体外诱导方式,分别设置5个胰岛素浓度梯度(10-9、10-8、10-7、10-6 、10-5μmol/L)以及6个时间梯度(0、12、24、36、48、72h)处理HepG2细胞,以葡萄糖消耗量和细胞存活率为指标,确定建立胰岛素抵抗型HepG2细胞模型的较佳作用浓度及时间。检测PC干预后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糖原合成和存活率,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探讨PC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抵抗型HepG2细胞模型最佳诱导时间和浓度为36h、10-7μmol/L;不同浓度的PC可以提升胰岛素抵抗型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PC能够上调正常HepG2和胰岛素抵抗型HepG2细胞中IRS1、IRS2、GLUT1、GLUT4基因的转录水平,并且增加细胞中IRS1、AMPK、GSK-3β以及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研究结果表明,PC能够显著提升胰岛素抵抗型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通过激活胰岛素调节相关的IRS1/AKT信号通路,增加AMPK的磷酸化和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4基因表达,加速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改善细胞胰岛素抵抗。研究结果显示,PC在预防或改善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方面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4.
薰衣草精油对HepG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薰衣草精油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溴化二苯偶氮盐(MTT)法观察薰衣草精油和20%的薰衣草精油含药血清对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HE染色法观察薰衣草精油对HepG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薰衣草精油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薰衣草精油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20%的薰衣草精油血清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与5-氟尿嘧啶血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薰衣草精油处理HepG2后细胞数及体积减少,胞浆和细胞核浓缩;不同质量浓度的薰衣草精油作用HepG2后出现明显的凋亡细胞群及坏死细胞.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的方式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食品工业科技》2013,(08):158-160
研究了薰衣草精油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溴化二苯偶氮盐(MTT)法观察薰衣草精油和20%的薰衣草精油含药血清对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HE染色法观察薰衣草精油对HepG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薰衣草精油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薰衣草精油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20%的薰衣草精油血清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与5-氟尿嘧啶血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薰衣草精油处理HepG2后细胞数及体积减少,胞浆和细胞核浓缩;不同质量浓度的薰衣草精油作用HepG2后出现明显的凋亡细胞群及坏死细胞。结果表明,薰衣草精油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的方式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草苁蓉乙醇提取物(Boschniakia rossica ethanol extract,BREE)对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H2O2诱导Hep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采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BREE对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的释放率,以及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及丙二醛(malondialdelyde,MDA)水平;蛋白印迹法测定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总蛋白及其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核内转移。结果:BREE单独处理时,在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对HepG2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与模型组相比,BREE能显著提高氧化损伤细胞的存活率;降低氧化损伤细胞培养液中LDH、ALT和AST的释放;降低细胞MDA水平,增高细胞SOD活性和GSH含量。氧化损伤发生的不同时期,ERK、JNK、p38 MAPK和NF-κB蛋白均有激活,而BREE在氧化损伤发生1 h时减少ERK激活和NF-κB核转移,氧化损伤发生12 h时减少JNK蛋白激活。结论:BREE对H2O2所致Hep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ERK、JNK的活化和NF-κB的核内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巴莲莲子生物碱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抗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巴莲莲子生物碱提取物的体外抗癌效果进行研究,以证实巴莲莲子生物碱提取物的生理活性作用。采用噻唑蓝法、4’,6-二脒基-2-苯基吲哚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巴莲莲子生物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巴莲莲子生物碱可以抑制HepG2细胞的体外增殖,但是对正常肝细胞L02无毒性,不影响其增殖。通过对癌细胞形态的观察发现随着巴莲莲子生物碱质量浓度的提高,更多的癌细胞被诱导凋亡从而死亡。同时,巴莲莲子生物碱能上调HepG2细胞的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p53、p21基因表达和下调Bcl-2、Bcl-x L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癌细胞凋亡。巴莲莲子生物碱是一类生物活性成分,实验条件下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癌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不同比例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HepG2细胞影响,通过体外培养细胞60μM不同比例LA/ALA培养24 h,通过反转录PCR研究不同比例LA/ALA对HepG2细胞SREBP-1、FAS、HMG-CR、LDLr和Apo B蛋白等脂代谢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组1(LA)、组2(10:1 LA/ALA)、组3(5:1 LA/ALA)、组4(1:1 LA/ALA)、组5(1:5 LA/ALA)、组6(1:10LA/ALA)和组7(ALA)7组比例中,1:1 LA/ALA比例处理细胞效果最佳,此比例脂肪酸通过下调HepG2细胞SREBP-1和FAS基因的表达来降低细胞TG的含量;下调HMG-CR基因的表达,上调LDLr基因的表达来降低细胞TC和LDL-C含量;通过上调SR-B1基因表达增加胆固醇逆转运,从而实现对HepG2脂代谢的有效调控。此多不饱和脂肪酸体外营养评价模型,为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最佳营养比例推荐及食用植物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营养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花椒麻素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不同剂量花椒麻素的总抗氧化能力、还原力以及对羟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并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模型,探讨其在细胞水平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花椒麻素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和总抗氧化能力,且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但对DPPH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较弱。花椒麻素在较低质量浓度(0~50 μg/mL)条件下可使HepG2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增加,但当花椒麻素质量浓度达到100 μg/mL时,细胞SOD活性显著增加,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因此,花椒麻素是一类潜在的抗氧化物质,可用于此类功能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笃斯越橘花色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作用于肿瘤细胞后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氧化产物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水杨酸比色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对DPPH·、·OH、O-2·、H2O2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能力,采用试剂盒测定GSH-PX、CAT、SOD的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笃斯越橘花色苷清除DPPH·的能力略大于VC,清除其他三种自由基的能力和总还原能力都小于VC,并且作用于肿瘤细胞后,细胞内GSH-PX、CAT、SOD的活性都随笃斯越橘花色苷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而细胞内MDA的含量随笃斯越橘花色苷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呈线性关系。结论:笃斯越橘花色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强,并对肿瘤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氧化产物的含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兰花芽是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良好来源,营养价值极高,近年来被广泛研究。该文对西兰花芽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潜在机制进行探讨。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发现西兰花芽提取物可使结肠癌Caco-2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密度下降,且细胞出现凋亡状态。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表明西兰花芽提取物能够抑制两种肿瘤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CaCl2组对 Caco-2和 HepG2细胞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030±0.002)、(0.043±0.004)mg/mL。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发现西兰花芽提取物可使细胞凋亡比例达到82.95%。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表明,西兰花芽提取物可能通过诱导细胞产生ROS,降低线粒体膜电势,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Caco-2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众的蛋白质来源是肉、蛋、乳和豆品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种肉及肉制品。肉品作为高蛋白类物质,在生产、加工、贮存和销售环节易受微生物与内源性酶的影响而腐败变质。此外,抗生素与激素滥用、重金属污染和各类肉品掺假问题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且极大威胁民众人身安全,扰乱市场秩序,降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目前,传统肉品检测技术操作繁琐、样品处理时间长,无法实现快速、低廉、准确的肉品大规模筛检。近年来,新兴技术,特别是微流控技术的发展,能够很好解决传统肉品检测的弊端。本文主要从微流控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未来趋势及微流控设备在肉品质量安全上的创新性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新一代肉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化角度全面分析了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在评价细胞毒性的基础上,以Hep G2细胞为模型,利用流式细胞仪评估了提取物的细胞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当浓度为5 mg/m L时,其清除能力与阳性对照BHT相当;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对NO自由基也有良好的清除效果,但其整体清除能力不及BHT;当浓度为5 mg/m L时,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对亚油酸脂质过氧化表现抑制,但其抑制效果低于BHT;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当浓度为5 mg/m L时,其总抗氧化能力与同浓度下的BHT接近。在浓度为0.05~5 mg/m L范围内,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对Hep G2细胞不显示毒性;当处理浓度为0.5、1、5 mg/m L时,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的阳性细胞率与阳性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75.22%、72.36%和78.2%。中国沙棘乙醇提取物不仅在体外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在Hep G2细胞内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HepG2为研究对象,细胞产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HepG2细胞滚瓶培养工艺:接种量4×10~7个/瓶,培养时间48 h,滚瓶转速9 r/min,此条件下每滚瓶HepG2细胞产量预测值10.56×10~7个/瓶,验证试验得到实际细胞量为10.88×10~7个/瓶,与理论预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约为3.03%。体外抗肿瘤试验表明,硒酸壳聚糖(Seleno-Chitosan,CS)对96孔板和滚瓶培养HepG2细胞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169μg/m L和245μg/m L,表明细胞大量聚集可产生药物拮抗现象。该试验结果为抗肿瘤疫苗研发及肿瘤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Nanoemulsions represent one of the emerging formulations for nutraceutical delivery. However, the possible 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the small droplet size (diameter <200 nm) is still unknown. In this study, three nanoemulsions emulsified by modified starch, Tween 20 and whey protein isolate, respectively, were prepared and their cytotoxicity was examin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corresponding micron-sized emulsions. Caco-2 cell monolayers were used to mimic the small intestine epithelium. Integrity of the cell membrane and tight junctions was tested by measuring the lactate dehydrogenase leakage and 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 respectively. All three nanoemulsions did not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eir micron-sized counterparts, suggesting no apparent toxicity of the nanoemulsions on the small intestine. Meanwhile, the possible hepatic toxicit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MTT assay on HepG2 cells. It was found that nanoemulsions made with modified starch and whey protein isolate, but not Tween 20, affected the cell viability/proliferation more than did the micron-sized emulsions. Further in vivo investigation is required to examine the possible hepatic toxicity of nanoemulsions. 相似文献
18.
蓝莓多酚对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累积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肝细胞脂肪累积模型评价蓝莓多酚清除肝细胞脂肪累积的能力及揭示蓝莓对脂肪肝的潜在预防作用。方法:用70%乙醇超声提取蓝莓果浆30min,经XAD-7大孔树脂纯化得到蓝莓多酚;采用福林-肖卡法和pH示差法测定鲜果中总酚及花色苷含量;用油酸(oleic acid,OA)诱导HepG2细胞脂肪累积并建立模型;分别从噻唑兰染色吸光度(MTT值)、甘油三酯(TG)值、细胞内脂滴形态三个方面评价蓝莓多酚的作用。结果:蓝莓中多酚及花色苷含量分别为(573.9±6.9 )、(156.1±9.1)mg/100g。蓝莓多酚能显著降低1.0mmol/L OA 诱导的肝细胞脂肪累积,其中100μg/mL蓝莓多酚对TG的清除率达到40%。结论:蓝莓富含多酚类物质,对脂肪肝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是开发相关保健食品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9.
分析小麦低聚肽氨基酸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对其保护过氧化氢所致人肝癌细胞(HepG2)氧化损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不同浓度小麦低聚肽作用HepG2细胞4 h,然后用150μmol/L过氧化氢氧化损伤细胞4 h,以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含量评价小麦低聚肽对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组分高达93.44%,谷氨酸及脯氨酸含量较高;小麦低聚肽具有增加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内ROS生成、降低细胞内MDA含量的活性,对减少HepG2细胞的氧化应激及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从细胞水平上揭示了小麦低聚肽对过氧化氢所致的肝脏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