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米糠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酸值(酸值(KOH)27 mg/g)米糠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预酯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甲醇用量30%(占原料质量)、硫酸催化剂用量3%、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5 h.酯交换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甲醇用量30%、氢氧化钠催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0 h.在此最优条件下测得转化率为96%.一级薄膜蒸发工艺参数为:真空度0.097 MPa,温度100℃,转子转速300 r/min,物料流量300 g/h;一级刮膜式分子蒸馏工艺参数:进口温度170℃,出口温度150℃.真空度20 Pa,物料流量295.70 g/h.  相似文献   

2.
两步法催化废白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白土油为原料,采用酯化和酯交换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选用硫酸铁作为酯化催化剂,选用氢氧化钠作为酯交换催化剂。利用正交实验优化两步法工艺条件,得到酯化反应中各因素最佳的水平组合为硫酸铁用量4%、醇油摩尔比14∶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 h,得到酯交换反应中各因素最佳的水平组合为醇油摩尔比6∶1、氢氧化钠用量1.4%、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5 h。在最佳的酯化和酯交换工艺条件下,总转酯率达到96.4%,所得的生物柴油主要质量指标与0#柴油接近。  相似文献   

3.
固体酸连续催化桐油预酯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以固体酸为催化剂催化桐油预酯化反应。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停留时间、床层温度等因素对预酯化效果的影响。优化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1,反应时间88 min,床层温度65℃。在此条件下桐油的酸值可降至0.8 mgKOH/g,达到生物柴油后续酯交换反应酸值小于1.0 mgKOH/g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酸值米糠毛油作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在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基础上用固体碱催化剂补充酯交换反应,考察了甲醇质量分数、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最终转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反应条件,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3.8%(占油质量),甲醇质量分数26.8%,反应温度66.5℃,反应时间4.4 h,在该条件下转化率可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5.
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由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地沟油预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是:浓硫酸用量为2%、甲醇用量为16%、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4h;地沟油酯交换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是:甲醇20%、KOH用量1%、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h,且制备所得的生物柴油达到国家生物柴油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体酸、碱催化餐饮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首先用煅烧后的(NH4>)2>SO4>/Al2>O3>催化甲醇和餐饮废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进行预酯化反应,然后再用煅烧后的Na2CO3/Al2O3催化甲醇和餐饮废油脂中的甘油三酯进行酯交换反应.结果表明,经预酯化的餐饮废油脂在以正己烷为溶剂、溶剂用量为1.5 mL/g(oil)、醇油摩尔比为15:1、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 h和催化剂用量为8%的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转酯率为96.85%.  相似文献   

7.
以高酸值废油脂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即先用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催化废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和甲醇酯化反应降低原料的酸值,然后分离出硫酸氢钠,加入氢氧化钠催化中性油酯交换生产生物柴油。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5℃,催化剂硫酸氢钠用量4%,醇油摩尔比为12∶1,反应4h;酯交换反应条件是:在65℃下加入0.8%的氢氧化钠,醇油摩尔比为6∶1,反应时间为1h,最终生物柴油的得率为93.2%。该两步催化法具有不产生酸化废水,不需要耐强酸设备,同时硫酸氢钠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以B酸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催化脂肪酸酯化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离子液体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甲醇流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4 h,甲醇流量50 mL/h,催化剂用量4%的最佳反应条件下,转化率达99.55%,脂肪酸酸值(KOH)由反应前的181.42 mg/g降到0.82 mg/g。  相似文献   

9.
采用硫酸作催化剂,利用高酸值油脂与甲醇进行预酯化反应;再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进行酯交换反应.结果表明:预酯化的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8∶1、催化剂用量0.25%、反应时间1h,游离脂肪酸的转化率达到97.2%;酯交换的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1、催化剂用量0.5%、反应时间0.5h,生物柴油的收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10.
菜籽油脚浸提油酸值高、杂质多,不利于酯交换生产生物柴油,故采用四水硫酸锆为催化剂对浸提油进行甲酯化降酸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酯化降酸条件为:醇油摩尔比12∶1,催化剂加入量3%,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70℃。在最佳酯化条件下浸提油的酯化率达到98.55%,降酸油酸值(KOH)降为0.81mg/g,磷含量降为0.006%;四水硫酸锆的插层性能还能使浸提油中的磷脂、色素随胶体一起沉降下来,脱色率高达73.6%。将处理后的降酸油进行固体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含量为91.8%。  相似文献   

11.
对碘值60棕榈油与大豆油调和而成调和油在0℃、10℃、20℃三种温度条件下进行冷冻性能研究。在0℃情况下,即使棕榈油含量仅10%,也会很快混浊和结冻;在10℃情况下,含2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15天以上澄清透明;在20℃情况下,含4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25天以上而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2.
大蒜精油和姜精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证明大蒜精油和姜油的抗氧化活性,力求为两种精油作为天然多功能食品添加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以用超临界CO2萃取的大蒜油和姜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精炼大豆油为底物,采用史卡尔(Schaal)法,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大蒜精油和姜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将其与用量均为0.02%的TBHQ和维生素E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和姜精油对大豆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大蒜精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能力整体上要明显强于姜精油,并且0.02%大蒜精油的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0.02%TBHQ和0.02%维生素E,然而实验中姜精油的抗氧化性能均不及0.02%TBHQ和0.02%维生素E。此外,实验研究还发现两种精油添加于油脂中,都会对油脂的颜色和气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庞晓慧 《中国油脂》2021,46(1):32-37
以共轭二烯烃、共轭三烯烃、过氧化值、羰基值平均增长速率以及110℃的氧化诱导时间为指标,对比研究了美藤果油、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同时探讨了在60℃加速氧化过程中3种植物油主要微量组分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植物油中共轭二烯烃、共轭三烯烃、过氧化值、羰基值平均增长速率为美藤果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氧化诱导时间为美藤果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甾醇、多酚的损失率为紫苏籽油>美藤果油>亚麻籽油,维生素E的损失率为紫苏籽油>亚麻籽油>美藤果油;多不饱和脂肪酸损失率和饱和脂肪酸增加率为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美藤果油。因此,认为美藤果油氧化稳定性最强,亚麻籽油次之,紫苏籽油最弱。  相似文献   

14.
花生油中掺杂棉籽油、大豆油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以掺入这两种油的花生油为样品,通过伯利哀试验和气润色谱法测定不同掺入量的混浊温度和脂肪酸组成,从而对花生油的掺杂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5.
研究开发以精炼高油酸菜籽油为基油的煎炸专用油,设计合理的煎炸油配方。根据棕榈油、棉籽油、高油酸菜籽油等常用煎炸油的煎炸特性、脂肪酸组成及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得到了油酸含量高于45%、亚麻酸含量低于4%、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30%的配方油,并通过方程运算和预实验,得到最佳配方为高油酸菜籽油、24度棕榈油、棉籽油质量比范围50%~64%∶0%~36%∶0%~24%。通过计算机筛选出5种配方油,其中配方油5 (高油酸菜籽油与24度棕榈油质量比为64∶36)煎炸稳定性好,煎炸寿命长,油炸食品感官效果好,因而是煎炸配方油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双低菜籽营养调和油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双低菜籽油富含油酸,以双低菜籽油为主研制了两种适合不同人群的调和油,两种产品油酸含量接近50%,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80%以上,脂肪酸组成合理,n-6与n-3 PUFA比例为4.7:1和5.6:1.油品氧化稳定性良好,品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且价格合适.  相似文献   

17.
植物油由于其优良的润滑性、退火清净性、离水展着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成为冷轧轧制油基础油研究的趋势。以菜籽油为基础油,通过添加23.72%高黏植物油、1.34%极压抗磨剂、1.02%脂肪酸、4.88%抗氧剂、11%乳化剂和2.7%消泡剂,开发出一种高黏度,抗氧性、极压抗磨性、低温流动性和乳化效果好的薄钢板冷轧轧制油,其母油性能完全达到奎克公司同类产品标准,乳液性能满足我国行业使用标准。使用植物油开发绿色冷轧轧制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石油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茶油与橄榄油营养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详细地介绍了茶油和橄榄油的理化特性以及营养价值.茶油和橄榄油是以营养、保健、天然闻名于世界的两种植物油脂,其理化特性指标相似,脂肪酸组成也极为相近.  相似文献   

19.
海藻油、鱼油和DHA调和油在烹调过程中DHA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海藻油、鱼油及DHA调和油在烹调过程中DHA的损失情况,模拟烹调环境,对海藻油、鱼油和DHA调和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藻油、鱼油在加热条件下DHA损失较大;而将海藻油、鱼油添加到植物油中作为含量相对较低的DHA植物调和油时,在加热及烹调环境中DHA损失会大大降低,在一般家庭烹调炒菜条件下,DHA损失率在5%以内,保留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20.
以芝麻、花生、油茶籽、油菜籽为原料,通过热榨工艺与冷榨工艺制取油脂,比较分析不同工艺制取油脂的基本理化指标、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总酚含量、生育酚含量、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制油工艺对4种原料制取的油脂的基本理化指标及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热榨菜籽油、热榨芝麻油、热榨花生油、热榨油茶籽油的总酚含量分别是冷榨工艺的4.76、2.08、2.99、1.17倍;冷榨花生油、冷榨油茶籽油、冷榨芝麻油、冷榨菜籽油的生育酚含量分别是热榨工艺的1.19、1.17、1.12、1.07倍;冷榨芝麻油、冷榨花生油、冷榨油茶籽油、冷榨菜籽油中甾醇含量分别是热榨工艺的1.21、1.29、1.27、1.2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