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碱酶两步法提取米渣中蛋白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先用碱溶法从大米渣中提取蛋白质,然后用碱性蛋白酶对碱提残渣水解,进一步提取蛋白质,两步提取使米渣蛋白质提取率达到78.8%。  相似文献   

2.
对糊精、酪蛋白与变性淀粉、蔗糖两组壁材组合制备的海藻油微胶囊,采用酶法破壁与超声波法破壁,然后分别用氯仿-甲醇法、碱性乙醚法和酸水解法提取油脂,甲脂化后气相色谱分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微胶囊样品,破壁方法和油脂提取方法的不同均会对DHA的含量测定有影响.同一种破壁方法,采用碱性乙醚法提取油脂测得的DHA含量较其它方法高;同一种油脂提取方法,酶法破壁测得的DHA含量比超声波法测得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籽油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热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强化提取法三种方法对猕猴桃籽油进行提取,对其油的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气相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所得油脂的品质差异不大,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在92%以上,但超声波强化提取法提取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茶渣中蛋白质酶法提取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蛋白酶法提取茶叶加工后茶渣中蛋白质的工艺。结果显示,碱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提取效果较好;碱性蛋白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为酶加量49/6、液固比35:1(mL/g)、提取时间4h,提取率可达34.29,6;复合蛋白酶法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酶加量39,6、液固比35:1(mL/g)、提取时间4h,提取率可达18.69/6;双酶法提取中,采用先复合蛋白酶,后碱性蛋白酶,提取效果较好,并且碱性蛋白酶占总酶加量比例对提取率的影响较大,当碱性蛋白酶占25%时,提取率达到最大,为42.19,6;双酶法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pH8.0,温度60℃,酶加量49,6,提取率可达47.8%。  相似文献   

5.
苦荞麦蛋白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酶法、酸法和碱法分别进行苦荞麦蛋白质提取试验。结果证明采用碱性蛋白酶法提取工艺效果最好,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温度35℃、酶的用量为50U/g、料水比1:12、pH=11、反应时间30min,迅速灭酶.在pH为4.2的溶液中进行沉淀,去离子水洗,最后经过喷雾干燥即可得苦荞麦蛋白质固体粉末,蛋白质的提取率为76%,其固体粉末的蛋白质含量为68%。  相似文献   

6.
热力法和酶解法提取鱼鳞胶原蛋白的工艺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草鱼鱼鳞为原料,采用热力法和酶解法提取鱼鳞中的胶原蛋白,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分析所得胶原蛋白的性质。酶解法提取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克蛋白中加入7500U的Alcalase碱性蛋白酶,鱼鳞∶水=1∶20(w/v),60℃水解4h,胶原蛋白的水解度为6.43%。热力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鱼鳞∶水=1∶20(w/v),121℃提取15min,提取率为45.47%。酶解法提取的胶原蛋白的黏度、吸水性和起泡性大于热力法提取的,但保水性、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及泡沫稳定性小于热力法提取的。  相似文献   

7.
以板栗仁为原料,分别采用水提取法、酶辅助法、微波辅助法提取板栗仁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设计,分别研究3种方法对板栗仁多糖的提取得率。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法的提取得率最高,为9.34%;其次是酶辅助法,为7.36%;水提法最低,为6.24%。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3种方法提取得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所谓的生物类黄酮就是指维生素P,是一种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不是某一种单一的化合物,而是某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及活性的物质总称。生物类黄酮在抗氧化、抗血栓、保护心脑血管等方面有着良好的表现,故一直深受人们重视,对其研究工作也一直在进行,目前,生物类黄酮的提取主要有有机溶剂萃取法、醇提取、酶法、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及超临界萃取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菊芋中菊糖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亮  王俊杰  王锋  王铭 《食品与机械》2007,23(4):76-79,91
采用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热水提取法提取菊糖,筛选出最好的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提取法最佳。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20、时间35min、温度90℃。菊糖得率达72.03%。  相似文献   

10.
主要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碱法提取大米蛋白工艺,并且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时间、水料比和碱液浓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拟合了三种因素与提取率的关系;预测最佳提取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0.35%,提取时间2.3 h,水料比7.8,经实验验证,其结果与之基本吻合.通过喷雾干燥,得到大米蛋白粉成品.  相似文献   

11.
大豆皂苷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食品科技》2008,33(1):122-125
以大豆豆渣为原料,对大豆总皂苷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研究.考察大豆皂苷的有机溶剂回流提取方法、索氏提取法、微波提取和超声提取方法对大豆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几种提取方法及提取方法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提取法的提取率高,但实验步骤较多,有机溶剂用量相对较大、提取速率慢、时间较长;索氏提取的温度较高、提取时间长,且提取率较低;而微波和超声方法则相对简单些,其提取的提取率高、时间短、温度低、提取速率快.微波和超声技术用于天然产物生理活性成分的提取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实验首先优化出了微波提取牛蒡籽油的工艺参数,然后将微波提取和其他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牛蒡籽油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223 s、提取功率303 W,液料比10∶1(mL:g),在该提取条件下,牛蒡籽油的得率为17.940%;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微波提取时间短,得率高。  相似文献   

13.
库拉索芦荟中芦荟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库拉索芦荟中芦荟多糖的3种常用提取方法的提取条件分别进行研究,得到热水浸提法、微波辅助法和超声波辅助法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分别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比较了3种方法对芦荟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最有利于库拉索芦荟中芦荟多糖的提取,超声波辅助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800 W,超声波时间9 min,料液比为1∶30(g/mL),芦荟多糖的提取率为5.42%。超声波辅助法芦荟多糖的提取率分别比热水浸提法和微波辅助法提高了4.43%和3.83%。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single- and multiple-stage extraction procedures on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deoxynivalenol (DON) from maize were studied. Naturally contaminated maiz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DON levels were used for analyses. In the multiple-stage procedure, extraction of the ground samples was sequentially performed up to five times with water as the extraction solvent.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DON was determined for each stage. When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single-stage extrac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multiple-stage extraction, there was a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traction yiel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single-stage procedure underestimated the concentration in maize by a factor of up to 24% depending on the initial DON level. The extractability was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which could be used to optimize the multiple extraction conditions during the analysis of maize for DON. In general, two extraction steps were acceptable for the extraction of approximately 90% of DON from maize. In the study,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the extractability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for different times at room temperature by single-stage extraction procedure. Although, 15-min extraction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shorter or longer extraction procedures,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相似文献   

15.
大豆胚芽油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波强化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分别提取大豆胚芽油。在对提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将3种方法的萃取效率及所得胚芽油的理化性质、磷脂、不皂化物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萃取方法与油品的关系,全面评价萃取方法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的出油率最高,但提取时间长;超声波强化法的出油率次之,提取时间最短,但溶剂用量大;超临界CO2萃取法出油率较低,但时间较短,流程简单无溶剂残留。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胚芽油的磷脂含量低,不皂化物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综合考虑,超临界CO2萃取法是提取大豆胚芽油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桂元  黄文  刘莹  程水明 《食品科学》2012,33(2):110-114
以茯苓皮为原料,建立超临界CO2萃取茯苓皮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有机溶剂提取法对比。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夹带剂(95%乙醇)用量、萃取压强、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超临界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夹带剂用量按每克茯苓皮2.0mL、压强35MPa、温度65℃、时间60min,总三萜化合物萃取率为2.06%;有机溶剂提取法得总三萜化合物萃取率1.39%。优选出的萃取工艺稳定可靠、简便易行,较有机溶剂提取法萃取率高出48.2%。  相似文献   

17.
利用纤维素酶-乙醇结合法提取人参总皂苷。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体系pH、纤维素酶添加量、乙醇浓度、酶解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人参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得到最优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50℃、提取次数为2次,pH为5.0、乙醇浓度为40%,酶添加量为1.5%、固液比为1∶12、提取时间为2h。在最优条件下,纤维素酶-乙醇结合法提取人参总皂苷的得率为2.73%。对比试验证明,纤维素酶-乙醇结合法提取的人参总皂苷提取率高于参考条件下回流提取法和浸提法。结果证明纤维素酶-乙醇结合法可以得到较高的人参总皂苷提取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冷榨法、索式提取法、亚临界丁烷萃取法对接骨木籽油得率、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接骨木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索式提取法和亚临界丁烷萃取法3种方式提取接骨木籽油,参考国家标准测定其理化指标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3种提取方式中,亚临界丁烷萃取法的得油率最高(28.8%),索式提取法次之(27.6%),冷榨法最低(18.8%);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所得的接骨木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最低,碘值最高;3种不同提取方式所得的接骨木籽油脂肪酸组成相似,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所得的接骨木籽油的亚麻酸含量最高,为46.94%;3种提取方式所得的接骨木籽油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但亚临界丁烷萃取法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冷榨法与索式提取法。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对接骨木籽油的品质存在一定影响,亚临界丁烷萃取法对接骨木籽油有较高提取率,所得油脂品质较好,是提取接骨木籽油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提取方法对龙眼多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龙眼为原料,利用水提法、酶提法、础提法、酸提法、超声法五种方法来提取龙眼多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下龙眼多糖的提取率、还原力、DPPH.清除率、单糖组成等的区别,比较五种提取工艺的优缺点。实验结果表明,五种提取方法相比较,酶提法得率最高,达到6.78%,碱提法得率最低,为1.84%。酶提法得到的龙眼多糖抗氧化性最好,超声法所得多糖的活性次之,而碱提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20.
黄精中水浸出物、多糖和皂苷综合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精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浸提温度、料液比和时间对水浸出物、多糖和皂苷提取量的影响。单因素实验得出: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是浸提温度和料液比,时间对综合提取影响较小;正交试验分析得出: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0℃,料液比1∶30(g∶mL),浸提时间3 h。在此优化条件下,水浸出物、多糖和皂苷提取量为67.92%,25.82%和6.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