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火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四川、重庆的毛肚火锅、鸳鸯火锅等,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流行,且派生出各种火锅族。丰富多采的火锅,各具特色,但特色来自火锅料的配制及制作。笔者事厨多年,曾做过多种火锅。现介绍一种特制红汤火锅底料,汤料的配方及制作。借《上海调味品》一角,以飨广大读者。 火锅底料的配方 花生油1000克、牛油500克、郫县豆瓣酱600克、干红尖辣椒100克、蒜仁50克、大葱75克、生姜25克、醪糟汁150克、冰糖50克、大料35克,桂皮、山奈各20克、草果10克、香叶5克、丁香2克,香草少许。  相似文献   

2.
针对市售传统牛油火锅底料风味易被衣物吸附的问题,以红棕油、棕榈油、棕榈油与牛油混合油(棕榈油与牛油比例分别为7∶3、1∶1及3∶7)及牛油所制得的6种火锅底料为原料,模拟火锅食用时布料吸附火锅底料风味物质的过程,对火锅底料进行感官评价,并通过感官评价、电子鼻分析和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对火锅底料风味物质的布料吸附特性进行研究,探究红棕油和棕榈油替代牛油对传统火锅底料风味物质布料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红棕油和棕榈油不会影响火锅底料的感官;吸附红棕油或棕榈油火锅底料风味物质的布料感官评分较高,且在电子鼻W5S感应器的响应值较低;GC×GC-MS检测结果表明布料吸附不同油脂制备的火锅底料的风味物质具有较大差异;ROAV结果表明醇类及醛类物质贡献最大,布料吸附6种火锅底料风味物质的共有关键风味成分(ROAV≥1)有α-松油醇、芳樟醇、正辛醛、壬醛、癸醛、反式-2-壬醛,相较于牛油,红棕油及棕榈油能减少布料吸附的风味物质。综上,红棕油或棕榈油火锅底料感官好,其风味物质的布料吸附性较低,可以取代牛油火锅底料。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四川火锅底料的来源、味型及调味技术,研究了火锅底料的发展趋势,总结了鸡肉精膏、鸡肉粉的加工工艺、营养、风味等特点,并将其运用到火锅底料调味中,确定了鸡肉精膏、鸡肉粉的添加对火锅整体风味及口感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火锅底料是烹调火锅的基本调料,用以调制火锅,效果显著。其实,高明的厨师用火锅底料烹调麻辣菜肴,风味独特,味道更佳。笔者近日采用重庆袋装的火锅底料制作几种麻辣菜肴,受到顾客好评。现价绍如下: 一、麻辣排骨 原料:猪肋排骨800克,袋装火锅底料45克,酱油10克,香油5克,料酒10克,色拉油适量,姜葱、蒜苗各5克。 制法:  相似文献   

5.
甘蔗火锅底料,是饮食行业中的烹调底料.具有按传统比例配备的动植物油脂、辣椒、豆豉、豆瓣、老姜、大蒜、醪槽、食盐、花椒、味精等调料,其特征是在上述调料混合物中还加入一定配比的甘蔗汁。本发明利用甘蔗汁低糖清香的特点,替代原火锅底料中白冰糖.同样起到调味作用,保持原有的香,鲜、麻、辣特点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宗春霞 《食品指南》2013,(12):62-64
进入冬季,许多人都选择热气腾腾的火锅温暖身心,自己做锅底既费事又味道不足,所以超市的麻辣即食火锅底料成为不少入的选择。不过,近年火锅底料“出事”不少,前几年有添加石蜡、苏丹红等问题,今年11月四川南充市通报在一家火锅店的火锅底料中检出罂粟碱、吗啡等毒品成分,虽然这些不是普遍现象,但是如何选择一种更健康的火锅底料?  相似文献   

7.
天然马蹄甘蔗汁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正奇 《饮料工业》1999,2(1):25-26,31
马蹄甘蔗汁是中医传统食疗保健理论记载的食疗验方。对天然马蹄甘蔗汁饮料的工艺技术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羟基氯化铝澄清马蹄汁,方法简便,效果良好;马蹄原汁与甘蔗原汁以6:4的比例混合所得产品的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复合甘蔗汁凉粉软糖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甘蔗汁凉粉软糖的最优配方为甘蔗汁50%(V/V)、凉粉10%(V/V)、复合胶6%(V/V),该配方研制的软糖具有口感甜香、风味怡人的特点,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蓝莓甘蔗汁复合饮料的配方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蓝莓甘蔗汁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为蓝莓浓缩原浆35%(v/v),甘蔗汁15%(v/v),柠檬酸0.15 g/100 m L,魔芋粉0.20 g/100 m L,该配方配制的天然果汁饮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麻辣火锅底料中麻辣风味的物质含量与感官强度的关联性, 构建麻辣风味与咸度之间的数学模型。方法 采用理化及感官分析方法对6个麻辣火锅底料产品的麻辣鲜咸4种主要呈味物质含量及典型感官风味特性展开分析, 结合Stevens函数解析4种呈味物质的物理量与感官强度的关联性, 最后构建产品麻辣物质含量与咸度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 火锅底料产品中的辣椒素类物质、酰胺类物质含量与产品的辣度和麻度之间存在良好的Stevens函数拟合度, 同时构建了火锅底料产品咸度与产品中辣椒素类物质、酰胺类物质和盐含量自然对数值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R2≈0.96)。结论 麻辣火锅底料中麻辣物质含量与辣度和麻度间的关联性符合心理物理学模型, 同时对产品咸度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麻辣物质在食品复杂体系中减盐相关研究及后期低盐产品研制提供数据支撑和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香辛料对牛油火锅的风味贡献影响,选择较优香辛料配方的牛油火锅底料为试验样品,同时以不添加香辛料的牛油火锅底料为对照,从感官、滋味、风味各维度分析样品的风味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牛油火锅中添加2.2%香辛料对火锅整体风味有较大贡献。由感官和滋味指标结果得到,香辛料能显著(P<0.05)增加牛油火锅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辣椒素类物质总量的含量,同时添加香辛料的火锅中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达到对照样的1.41倍和1.70倍,感官结果证明添加香辛料的牛油火锅其咸味、辣味、鲜味和甜味维度的感知强度增加,此外香辛料能有效平衡牛油火锅的酸味,协调牛油火锅的整体香气。由GC-MS分析结果得到香辛料的主要风味化合物茴香脑、桉叶油素、草蒿脑、α-蒎烯、γ-萜品烯、月桂烯等在牛油火锅中均ROAV>0.1,对牛油火锅的风味有较大贡献,赋予牛油火锅辛香、木香和甜味等风味特征,使牛油火锅的头香更突出且整体风味更柔和。  相似文献   

12.
麻辣火锅以其麻辣鲜香的口感和风味浓郁的特色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文章综述了火锅底料风味物质的检测方法,并对基础原料、火锅用油、熬煮加工工艺和风味释放等影响火锅底料风味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梳理。此外,文章还基于重庆火锅底料研究的现状展望了未来行业的研究方向,旨在为火锅底料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牛肉(牛里脊肉)为原料,在不同比例NaCl和KCl组成减盐配方的火锅底料中涮制不同时间,比较KCl替代比例及涮制时间对牛肉感官评价、剪切力、蒸煮损失率的影响,并探究牛肉在减盐火锅底料中涮制前后盐含量、钠含量与钾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牛肉在NaCl、KCl质量比7∶3的减盐火锅底料中涮制各时间点感官评分均最高,在不同比例NaCl和KCl组成的减盐火锅底料中涮制,剪切力均随涮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涮制160 s后增加最显著;牛肉盐含量与钠、钾含量均随涮制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相同涮制时间下牛肉钠含量随减盐配方中KCl替代比例的升高而降低,且钠含量降低比例与KCl替代比例接近。减盐火锅底料能在不影响牛肉风味与食用品质的前提下,降低火锅钠摄入量30%左右,推荐减盐火锅底料KCl替代比例为30%,推荐牛肉涮制时间为120 s。  相似文献   

14.
炎热夏季,人们总会不停地寻找天然清火润燥的“秘笈”。其实,天然秘笈一直就在我们身边——甘蔗汁,能清、能润,甘凉滋养的营养佳品。但很多人犯了难,家用榨汁机无法榨纤维含量高、硬度大的甘蔗,而市面上的甘蔗汁饮料既不天然又不卫生……“它”的出现,让在家就能随时享用天然甘蔗汁的梦想成真。  相似文献   

15.
李般程  刘赟  祝强  黄龙 《中国油脂》2023,48(12):51-53
为解决牛油火锅底料夏季软化形变及轻微化油问题,对酯交换法制备的高硬度牛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硬度、固体脂肪含量(SFC)进行了分析,并与老火锅牛油、混合牛油(由棕榈油和老火锅牛油以质量比1∶1混合而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牛油在基本理化指标上存在一定差异;3种牛油脂肪酸组成一致,各脂肪酸含量有明显差异;4℃时混合牛油的硬度最高,20~40℃时高硬度牛油的硬度最高,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高硬度牛油的硬度变化最小;温度超过10℃时,高硬度牛油的SFC最高,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SFC下降速率最低。综上,高硬度牛油可以更好地保持牛油火锅底料在货架期的外观形态。  相似文献   

16.
马蹄甘蔗汁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马蹄甘蔗汁饮料的生产工艺、配方、加工技术,并就保持原汁原味、克服过量沉淀物、避免色泽偏暗,以及澄清工艺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具有温度低、杀菌效果好、无残留等特点,在液体食品杀菌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探明低温等离子杀菌对甘蔗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和电子鼻对不同处理电压和处理时间下的甘蔗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电源电压的升高,甘蔗汁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逐渐增加。低温等离子杀菌能够提高甘蔗汁中已醛的含量,也会导致酸、呋喃、硫化物等物质的产生。通过电子鼻分析可知,在40~60 kV,处理1 min的甘蔗汁,其香气特征与新鲜甘蔗汁接近。电子鼻主成分分析可以对新鲜甘蔗汁和低温等离子体杀菌的甘蔗汁进行较好的区分。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值与甘蔗汁中的挥发性物质存在相关性。50 kV下会有较多的芳香醛类物质产生,而70 kV下则有大量酸、呋喃、硫化物生成。综合考虑挥发性物质和电子鼻表征结果,在40或50 kV下处理1 min,甘蔗汁能够较好地保持原有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香辅料及其剂量对火锅底料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辣椒、花椒和豆瓣不同配比的火锅底料风味成分进行检测。7个样品分析出84种风味成分,包括醇类14种,烯类43种,酯类11种,酸类3种,酮类2种,酚类1种,其他类10种,其中醇类、酯类和烯类为主要成分,占总风味成分的80%以上。牛油火锅中的主体成分为茴香脑、乙酸芳樟酯、D-柠檬烯、3-烯丙基-6-甲氧基苯酚、芳樟醇、β-月桂烯、反式肉桂醛等。辣椒为火锅底料产生(+)-3-蒈烯、β-甜没药烯和2-十一烯醛;花椒为火锅底料产生乙酸芳樟酯,豆瓣为火锅底料产生山梨酸等特殊风味成分。三种物质在火锅底料中添加量比例越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越高。本研究为提升火锅底料风味成分,量化火锅底料中关键成分的比例和含量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非线性泛函理论,对火锅底料所含的物质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对影响火锅底料风味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采用蒸馏萃取的方法(SDE)对市面上红油火锅底料中的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以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表明影响火锅风味的化合物主要有烃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等。在多种挥发物质中共性物质主要有茴香脑、石竹烯、γ-萜品烯、罗勒烯、月桂烯、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莰烯、α-蒎烯、棕榈酸甲酯、乙酸芳樟酯、(-)-4-萜品醇和芳樟醇。在此基础上,对各类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所确定的S1、S2和S3 3个主成分,其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0.7%,基本反映出了火锅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麻辣火锅底料中可能添加的7种鲜味剂进行研究,发现1号风味膏、2号风味膏、3号风味膏、酵母提取物呈酸性,1号鸡精、2号鸡精、味精靠近中性;7种鲜味剂在pH值为7时,其鲜味表达最充分;7种鲜味剂的最适口浓度:1号风味膏为0.40%,2号风味膏为0.30%,酵母提取物为0.30%,3号风味膏为0.40%,1号鸡精为0.20%,2号鸡精为0.30%,味精为0.60%;发现麻辣火锅底料中影响鲜味剂的鲜味被人感知主要受咸、甜、辣三大因素影响,其中食盐最适合鲜味剂鲜味表达的浓度分别为:1号风味膏、2号风味膏、2号鸡精、味精的最适食盐浓度为1.5%,酵母提取物、3号风味膏的最适食盐浓度为2.0%,1号鸡精的最适食盐浓度为1.0%;食糖最适合7种鲜味剂鲜味表达的浓度均为2.0%;辣作为一种刺激的感受,随着辣度的提升,其对鲜味被人感知有掩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