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实验分别采用CTAB法、碱法、改良型碱法、改良型SDS法等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比较其提取质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总DNA提取方法进行优化,以便高效、节约的应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型SDS法稳定性好,能够有效破壁,DNA的质量高,A260/A280为1.76,介于1.75~1.85之间。提取所需时间较少,仅需40 min,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总DNA高效、快捷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耐热核酸酶基因nuc、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基因clfA和SmaI限制性酶切片段特异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筛选引物,建立并优化了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us aureus,SA)的多重PCR体系。采用10株SA和46株非SA验证了该多重PCR具有很好的特异性。PCR检测的灵敏度在DNA水平上达到1.197 3 ng。人工污染样品,当起始污染量为1.2个/g时,37℃增菌培养6 h即可检出。一共检测了43份样品,检出3份阳性样品,其中有2份阳性样品与传统方法一致,另外一份阳性样品用测序验证。作者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特异、快速地实现对SA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对FTA滤膜用于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PCR直接检测(无需增菌)模板制备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FTA滤膜制备模板时,FTA滤膜吸附样品,干燥后采用10%SDS煮沸该滤膜,可消除结合在FTA滤膜上的PCR抑制因子,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模板可有效地扩增出目的基因。因此,使用FTA滤膜法制备模板DNA,为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PCR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姜延龙  张宇  田波  霍贵成 《食品科学》2006,27(5):265-269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ureus)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传统方法包括选择性培养、生化鉴定等步骤,耗时长、灵敏性差,很难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要求。PCR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的现代方法之一,其目的基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耐药性相关基因、毒素基因、酶基因及多种特异性鉴别基因。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的各种目的基因,并简要介绍了多重PCR及实时定量PCR等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关内容展开论述,并阐释了PCR技术检测原理与应用特点,通过研究细菌培养与DNA提取、合理设计引物、多重PCR反应条件优化、PCR反应检测等内容,以期提高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市场中流通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7):149-154
分别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标准株为样本,提取其DNA,以大肠杆菌的pho 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 A基因和沙门氏菌的inv A基因作为靶基因,建立可以同时检测这3种菌株的多重PCR方法。与国标法对照,探讨多重PCR技术检测乳品样品中3种细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与国标法检测的结果一致,人工模拟试验结果稳定,多重PCR具有快速、敏感和特异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因子检测的PCR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因子检测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这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它致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氨基化磁性纳米粒子进行优化,再用优化后的纳米粒子分离牛奶样品中微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结合PCR检测,可以达到100 CFU/m L的检测限。在此过程中,纳米粒子与DNA的复合物直接加入到PCR体系中进行检测,无需洗脱、纯化等步骤,这样既减少了操作步骤,也减少了DNA损耗,还起到了浓缩的作用。而且,此方法中纳米粒子无需抗体等生物分子标记,成本非常低廉,在生命物质的快速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与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重PCR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快速鉴定和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多重PCR方法。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基因、耐甲氧西林基因和4种肠毒素基因nuc、mecA和sea、sec、sed、see建立6重PCR反应体系,并对PCR体系,引物浓度进行优化。6对PCR引物均能特异地扩出相应的目的基因。对4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与应用单重PCR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实验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在一个反应体系中鉴定和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谱携带情况,探讨与食物中毒发病相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类型。方法:取食品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通过PCR技术检测样本18种不同型的肠毒素基因的携带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品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主要检出sea、seb、sei、seg、sel、sem、sen等基因,其中sea基因检出率最高,达到77.27%;sei、seg、sem、sen基因具有相关性,检出率为9.09%;seb、sel基因的检出率为4.55%。结论:在食品中主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sei、seg、sem、sen、seb、sel等基因,其中,sei、seg、sem、sen基因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enterotoxigenic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122 samples, including 60 raw milk, 32 white cheese, 10 kashar cheese, 10 butter, and 10 ice cream samples obtained from Samsun province, Turkey. In this study, S. aureus was detected in 64 samples, including raw milk (45/60; 75%), white cheese (12/32; 37.5%), kashar cheese (3/10; 30%), butter (3/10; 30%), and ice cream (1/10; 10%) samples. A total of 81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 S. aureus by PCR with the presence of 16S rRNA and nuc genes. The presence of genes encoding the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 (SEs) SEA, SEB, SEC, and SED was detected by multiplex PCR.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seven isolates from the raw milk samples (7/51; 13.7%) were enterotoxigenic; five of them produced SEA (5/7; 71.4%), one produced SEB (1/7; 14.2%), and one produced SEA+SEB (1/7; 14.2%). Four isolates from the white cheese samples (4/21; 19%) produced the SEA (1/4; 25%), SEC (1/4; 25%), SED (1/4; 25%), and SEA+SED (1/4; 25%) toxins. Two isolates from the kashar cheese samples (2/4; 50%) were found to be enterotoxigenic; one produced SEA (1/2; 50%) and the other produced SED (1/2; 50%). One isolate from the butter samples (1/4; 25%) showed enterotoxigenic character (SEB, 1/1; 100%). The products were found to be potentially hazardous to public health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levels of contamination were higher than 105–106 cfu/g ml in 39% (25/64, 17 raw milk, 7 white cheese, and 1 butter) of the analyzed samples.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乳品生产链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污染及耐药情况,从部分乳品生产企业采集乳样(生鲜牛乳、生产车间半成品牛乳、成品牛乳)523份,按照GB 4789.10-2010及PCR方法分离鉴定Sa菌株1;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Sa分离株对12种抗生素的药敏性,并利用多重PCR方法分析Sa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与其耐药相关基因(mecA、blaZ)的关联性。结果显示,乳样Sa总分离率为24.9%(129株),其中生鲜牛乳、中间半成品牛乳及成品牛乳Sa污染率分别为37.5%、7.1%和0.0%;受试Sa分离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97.7%)最高,其它依次是氨苄西林(95.4%)、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61.9%)、阿莫西林/克拉维酸(61.7%)、红霉素(39.7%)、四环素(36.6%)、盐酸林可霉素(35.2%);所有菌株均对苯唑西林、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敏感;多重耐药Sa分离率为69.8%,主要对青霉素类、磺胺类、大环类脂类、林可胺类及四环素类表现出多重耐药;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129株测试Sa的nuc、blaZ、mecA阳性率分别为100.0%、60.5%及0.0%;不同生产环节乳源Sa携带blaZ基因与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表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乳品生产链Sa污染及耐药现状已不容乐观,应引起重视,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李宝  凌云  刘绿叶  沈辉  万夕和 《食品科学》2010,31(10):212-215
目的:评定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日常检验数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为0.1,适合于每一个水产品样本的检测结果。结论:利用日常检验数据评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天津地区乳房炎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天津地区奶牛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情况以及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为科学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参考以及防控兽药残留提供依据,采用甘露醇高盐培养基和冻干兔血浆对采自天津地区7个牛场50个样品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经分离鉴定确定分离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其他致病性葡萄球菌。对分离出的金葡菌进行8类2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PCR扩增耐药基因,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9株金葡菌分离株对8类29种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其中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平均耐药率为77.01%和89.66%,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均低于50%。分离株对青霉素G、乙酰螺施霉素和林克霉素表现为完全耐药(100%),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恩诺沙星、新霉素和大观霉素等耐药率在20%~40%之间。分离株的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示,耐药基因阳性检出率普遍小于耐药基因表型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根据编码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的sea基因、编码耐热核酸酶的nuc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水产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双重PCR-DHPLC检测方法。以30株参考菌株进行特异性实验,除所试8株金葡菌出现目的片段和阳性吸收峰外,其余菌株均未检测到目的片段与阳性吸收峰,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实验结果表明,检测灵敏度达到菌液浓度50CFU/mL,比普通的凝胶电泳高一个数量级。利用建立的双重PCR-DHPLC检测方法对240份水产品进行检测,共检出2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9.2%,其中含有肠毒素基因有8株,占总样本的3.3%,与国标法检出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实验证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DHPLC方法不仅可以特异、灵敏、简便快速且高通量的实现对水产品中金葡菌的检测,而且也可通过对肠毒素基因的分析,方便地判断出该菌株致病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16.
17.
金枪鱼种类繁多,市场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基于DNA的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金枪鱼制品品种掺假检测.而DNA提取对DNA检测技术的运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28份深加工金枪鱼产品为样本,采用3种DNA提取方法(SDS法以及2种市售试剂盒)进行DNA提取,并对DNA的质量、得率、PCR扩增及方法的可操作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食品工业科技》2013,(09):359-363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本文综述了Real-time PCR技术原理、分类及其在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