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静电纺再生丝素纳米纤维载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新  张幼珠  何莉 《丝绸》2007,(6):17-19
将丝素和药物双胍醋酸盐共溶于质量分数为98%的甲酸,制得均匀的纺丝液,再静电纺丝制备丝素/药物纳米纤维膜。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貌的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含药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丝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其释放在水中药物的吸光度来计算释药速率,其释药速率随纤维直径的减小而加快。抑菌圈定性测试显示丝素/药物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优异的抑菌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载药PLA/TCH芯壳结构纳米纤维,以疏水性聚合物PLA-六氟异丙醇溶液作为“油相”,以模型药物盐酸四环素(TCH)水溶液作为“水相”。通过改变水油比例制备载药纤维,并对其形貌及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研究表明:PLA/TCH纳米纤维表面光滑,亲水性能良好,纤维膜更为柔软;载药纤维可连续稳定释放14 d;随着水油比增加,药物释放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乙基纤维素/酮洛芬复合载药纳米纤维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载药前后的乙基纤维素纳米纤维分别进行了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用六氟异丙醇为溶剂制备的纳米纤维膜表面光滑,没有粘结现象,纤维直径在500~600 nm之间;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载药乙基纤维素纤维;X射线衍射表明,酮洛芬以无定形的状态存在于纳米纤维中;释药结果表明,酮洛芬在7天左右的累积释药率达到50%左右,可以用作药物缓释材料模型。  相似文献   

4.
将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丙烯腈( PAN)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备了PAN纳米纤维多孔膜,并对静电纺PAN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纤维直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力学性能以及过滤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AN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明显增加;对应的静电纺多孔纤维膜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都减小、过滤效率降低.其中,由PAN质...  相似文献   

5.
以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相容性和降解产物无毒性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PLGA载盐酸四环素(Tet)纳米纤维膜,制备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及细胞与膜的黏附、生长情况;用紫外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药物的吸光度,并计算其释药速率;通过改良的Kirby-Bauer方法观察其体外抑菌性能。结果显示:不同载药量纳米纤维膜的平均直径在360~470 nm之间,无显著差异;载药量为10%的纳米纤维突释最大,在体外可持续释药27 d以上。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瞬时、长效的抑菌活性。SEM结果显示人成骨样细胞MG-63与纳米纤维膜在支架上共培养后生长良好,表明其细胞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6.
将药物阿司匹林、聚乳酸(PLA)和丝素蛋白(SF)同时溶解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体积比为7∶3)的二元溶剂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PLA/SF复合纳米纤维.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形貌,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其成分,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释放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药物的吸光度,并计算其释药速率.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药粉质量分数的增高而减小,且PLA和SF能很好地复合;SF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纤维释药速率最大;释药速率随着药粉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加快.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一种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能够用于伤口敷料的纤维材料,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以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体系制备纺丝液,以水为凝固浴,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进而以环丙沙星为模型药物对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进行载药整理,制得一种可用于伤口敷料的载药纤维。通过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载药性、释药性等测试对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纤维直径约为40μm,表面呈沟槽结构,力学强度可达2.5 c N/dtex;细菌纤维素再生后,晶型发生了改变,从纤维素Ⅰ型转化成纤维素Ⅱ型,且结晶度从66.3%降低至36.2%;载药和释药结果显示,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在碱性条件下载药量最高,载药纤维在酸性条件下释药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聚丙烯腈(PAN)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制备纺丝液并进行静电纺丝,用熔喷聚丙烯(PP)非织造材料为基材接收静电纺PAN纳米纤维膜,制备PAN静电纺/PP熔喷复合材料。研究了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对纤维直径及均匀度的影响,优化了静电纺丝工艺,在此基础上改变纺丝时间控制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复合的静电纺纳米纤维含量,通过AFC-131滤料性能测试系统测试了PAN静电纺/PP熔喷复合材料的空气过滤性能。结果表明,在熔喷非织造材料喷覆静电纺PAN纳米纤维膜后,过滤效率明显提高,颗粒越小,过滤效率提高越多,且随喷覆时间的增加,过滤效率提高,滤阻增加,但滤阻增加值小于过滤效率增加值,综合考虑在纺丝时间为10min时,可以制备高效低阻的PAN静电纺/PP熔喷复合非织造过滤材料。  相似文献   

9.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不同载药量的槲皮素/大麦醇溶蛋白载药纳米纤维膜体系,以期成功开发一种功能活性物质的缓释体系。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槲皮素分子很好地分散于大麦醇溶蛋白分子中,随着槲皮素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直径逐渐降低。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槲皮素几乎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纤维中,负载量过高时,有部分未溶解槲皮素晶体析出。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载药纤维膜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槲皮素和大麦醇溶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大麦醇溶蛋白纳米纤维可实现槲皮素缓释12 h。由此表明本研究开发的大麦醇溶蛋白纳米缓释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方法制备亚百纳米纤维成纤率低、结构不可控、纺丝条件要求高等问题,选择聚丙烯腈(PAN)作为模型聚合物,提出一种静电-气流接替牵伸低黏高电导率射流制备亚百纳米纤维的方法。研究了亚百纳米纤维的成形过程及机理,探讨了纺丝工艺参数,表征了纤维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PAN溶液质量分数为9%、TBAC质量分数为0.3%、电压为17 kV、气流压力为0.1 MPa时,能够获得平均直径为90.91 nm的PAN亚百纳米纤维;制备的PAN亚百纳米纤维膜的断裂强度显著增加,为7.24 MPa,是常规静电纺丝制备的PAN纳米纤维膜断裂强度的2倍。  相似文献   

11.
通过静电纺丝及后续的水热处理工艺制备载有二氧化钛的聚丙烯腈纤维膜,该纤维膜具有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性能。静电纺丝得到的初生纤维中含有钛酸四丁酯、硝酸钆、聚丙烯腈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表面光滑(直径约为320 nm)。再将初生纤维膜置于特氟龙水热釜中进行水热处理;纤维变成表面凹凸不平的多孔纤维(直径约为350 nm,BET比表面积为17.45 m2/g);结合XPS和XRD测试结果证实载有anatase相二氧化钛(Gd/N-Ti O2)晶体的聚丙烯腈纤维膜制备成功。在室温条件下,这种有机/无机杂化纤维膜对罗丹明B水溶液具有明显的可见光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2.
Electrospinning is a process used to produce ultrafine fibers with diameters in the nanometer range. Electrospun fiber mats have high potentials for biomedical uses, due to their high surface area and ease of drug incorporation into the fibers. They can be used as carriers for drug delivery and can enhance drug release and skin permeabil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pare electrospun fiber mats and to incorporate extracts from the fruit hull of mangostee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extract release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extract incorporated in the electrospun fiber mats and in the cast films. Poly (vinyl alcohol) (PVA) was selected as the polymer matrix. Extracts in the amount of 2.5%, 5%, and 10% w/w, based on the weight of PVA, were incorporated with 10% w/w PVA to finally obtain electrospun fiber mats and cast films. The extract content was evaluated by anti-oxidative activity using the 2,2-diphenyl-1picryhydrazyl (DPPH) method. The morphology of the electrospun fiber mats was analyzed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ameters of the fibers were in nanoscales and that no crystal of the extract was found at any concentration of the extract. The extract contents in the electrospun fiber mats prepared at 2.5%, 5%, and 10% w/w of the extract were 9.6%, 9.7%, and 10.8% of the initial loading concentration, respectively, whereas, those in the cast films were 23.9%, 14.5%, and 21.0%, respectively. The release of the extract from the electrospun fiber mats prepared at 2.5%, 5%, and 10% w/w of the extract at 120 min were 73.2%, 83.6%, and 81.3% w/w, respectively. However, much slower release from the cast films was observed (i.e. 4.3%, 29.1%, and 40.8% w/w,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同轴静电纺丝制备聚丙烯腈多孔中空超细纤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怀云  熊杰 《纺织学报》2012,33(11):6-10
 为制备较理想的多孔中空结构纤维,以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N, 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作为皮层纺丝液,先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N, 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聚氧化乙烯/ N, 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为芯层纺丝液,进行同轴纺丝制备复合纤维,然后分别在去离子水中经超声振荡析出水溶性高聚物,所得纤维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 N, 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为芯层纺丝液时,同轴纺丝并经过后处理得到的纤维孔和中空结构都比较少;而以聚氧化乙烯/ N, 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为芯层纺丝液时只能得到具有致密的多孔结构纤维;只有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为芯层纺丝液时可以制备聚丙烯腈多孔中空超细纤维。  相似文献   

14.
聚苯胺/聚丙烯腈导电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玮  赵金安 《纺织学报》2006,27(10):32-34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PANI-DBSA)与聚丙烯腈(PAN)共混,通过常规腈纶湿法成型技术制备出PANI-DBSA/PAN复合导电纤维。采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PANI-DBSA在PAN中的分散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PANI-DBSA含量对复合纤维力学性能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I-DBSA在PAN基体中分散均匀,呈纳米尺寸分散,在较低的PANI-DBSA含量下复合纤维中的导电网络已经形成;PANI-DBSA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导电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电导率可达10-3S/cm。  相似文献   

15.
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一种新型吸附材料,即水解聚丙烯腈/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研究不同凝固浴成分比例、凝固浴温度、凝固浴碱浓度、卷绕牵伸比和二浴水解时间等条件下,该复合纤维对镉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该复合纤维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聚丙烯腈与羟基磷灰石质量比为7∶3时,水解聚丙烯腈/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对...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质量分数为22%的聚酰胺6(PA6)/甲酸溶液为纺丝液,以3种具有不同过滤效果的传统空气过滤材料为基布,制备了PA6纳米纤维复合材料,计算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纳米纤维层含量、基布之间的关系,测试了试样的透气率、过滤效率和过滤阻力。研究发现,随着静电纺丝时间的增加,基布上沉积的纳米纤维层增多,复合材料中的孔隙数目按指数规律增加,平均孔隙面积、孔隙率和透气率则按指数规律下降,透气率与孔隙率之间呈现线性关系。纳米纤维有效地改善了传统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传统聚丙烯腈(PAN)纤维的制备成本并实现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对木质素/PAN共混溶液的黏度进行研究,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不同比例的木质素/PAN复合纤维,确定其最佳纺丝工艺。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同步分析仪、单纤维物性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含量为35%的木质素/PAN纤维仍具有均匀致密的结构,其强度达到 3.81 cN/dtex; 加入木质素后,二者的协同作用赋予了复合纤维良好的热稳定性,该复合纤维在低成本碳纤维和功能纺织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声速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牵伸倍数和不同预氧化程度的PAN纤维进行取向度和预氧化程度的测试,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对PAN纤维取向度和预氧化程度表征中声速仪是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果可靠的仪器,配合X射线衍射仪,可以用来研究PAN纤维非晶区的取向结构,与X射线衍射仪所测芳构化指数(AI)来表征预氧化程度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聚丙烯腈初生纤维的微观结构,在凝固浴前增加一个悬浮有氧化锌晶须的乳液槽,使氧化锌晶须在聚丙烯腈初生纤维通过乳液时渗入其内部,起到抗静电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悬浮有单针状氧化锌晶须的乳液其抗静电效果优于悬浮有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乳液;当聚丙烯腈初生纤维在悬浮有单针状氧化锌晶须的乳液中停留时间为20 s时,聚丙烯腈纤维体积比电阻率降为4.5×1010Ω.cm,当停留时间达到60 s后,聚丙烯腈纤维的体积比电阻率可降到4.1×108Ω.cm。  相似文献   

20.
杨彦功  贾曌 《纺织学报》2006,27(6):62-63
 介绍了腈纶表面接枝大豆蛋白质的理论与实验效果。结果表明,腈纶经表面水解、酰氯化、接枝,可以制得蛋白质表面接枝改性纤维。接枝后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度为1.9~2.1 cN/dtex,断裂伸长为25%~30%。SEM观察表明,在腈纶表面接枝大豆蛋白质,可以赋予纤维表面完整的蛋白质覆盖层,说明在腈纶表面接枝蛋白质可以制成表面覆盖蛋白质的改性腈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