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茶叶酸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采自江西婺源的粗老绿茶中提取茶叶多糖,通过Sevag法脱蛋白得到精制茶叶多糖,应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HPGPC)分析茶叶多糖纯度并测定其分子质量,进一步测定茶叶多糖的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单糖组成、糖醛酸组成等理化指标,同时对其进行紫外和红外光谱扫描,考察其光谱性质。结果表明:该茶叶多糖组分为均一性高的酸性多糖组分,分子质量约为289 734 D,糖含量为55.1%,蛋白质含量为1.8%。该茶叶多糖酸性组分主要由鼠李糖、核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1.26∶3.18∶4.08∶1.00∶1.52∶3.92,该茶叶多糖酸性组分中含有大量半乳糖醛酸,含量为33.5%。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多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SephadexG-100凝胶柱纯化制备得到茶叶多糖,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鉴定了茶叶多糖的纯度并测定其分子量;同时,使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作为流动相并用已知分子量的右旋葡聚糖作为标准曲线研究了茶叶多糖在凝胶色谱柱(UltrahydrogelTM500)上的色谱行为,研究发现,由于茶叶多糖的分子量随着流动相的离子浓度的改变而改变,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是不适合用作测定茶叶多糖的分子量的方法的。然后,本研究以自制茶叶多糖纯品作为标准品,以UltrahydrogelTM500(7.8×300mm)为固定相,0.6ml/min蒸馏水为流动相,折光示差检测,对多种茶叶中茶叶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在80.4%~93.2%(RSD=5.42%)之间,回归方程为:C=0.2503×10-6A-0.0087,r=0.9997,其浓度在0.604~6.04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该方法是简单、准确、可靠的,适合于作为茶叶多糖原材料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ICP-AES测定茶叶及土壤中铜和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以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湖南省株洲县、宁乡县两地的农家茶叶和茶产地土壤中Cu、Pb元素的含量.结合茶叶卫生质量标准和国家现行的无公害茶及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的标准,对农家茶叶和茶产地土壤中Cu、Pb元素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产地茶叶中Cu、Pb的含量均未超出评价标准的限量值,且全部茶产地土壤均符合国家无公害茶及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春茶中Pb含量与对应的土壤中Pb含量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其中Cu含量与土壤中Cu含量之间关系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不同茶叶中茶氨酸含量的测定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茶氨酸的方法,用于比较红茶、绿茶、甜茶等各种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采用的色谱柱为C18色谱柱,以甲醇和0.05%体积分数的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8nm,柱温30℃,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茶氨酸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以茶氨酸浓度为横坐标,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4299.366X 14.828,相关系数R为0.9997.通过对各种茶叶的测定,比较其中含有的茶氨酸的量.茶氨酸的加样回收率为101.06%,对各种茶叶方法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为0.5%,该操作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测定发现红茶、绿茶、甜茶等各种类型的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与茶叶类别有关.  相似文献   

5.
红茶、绿茶、乌龙茶活性成分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与方法:通过醇提得到各种茶多酚提取液,酒石酸亚铁法测定了多酚的含量;水提得到各种茶多糖提取液,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其中多糖的含量.通过DPPH·法、水杨酸法及邻苯三酚法测定不同茶叶中多酚、多糖含量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的影响,对比研究八种茶叶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茶叶中多糖的含量从2.19%增大到2.89%(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绿茶),抗氧化能力:红茶>绿茶>乌龙茶(DPPH·法);红茶>绿茶>乌龙茶(水杨酸法);红茶>乌龙茶>绿茶(邻苯三酚法);不同茶叶中多酚的含量从1.71%增大到9.75%(绿茶>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结论:茶多糖和多酚足茶叶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绿茶的抗氧化作用丰要来自茶多酚,红茶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来自茶多糖.除乌龙茶多糖提取液外,两种抗氧化成分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含量成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茶叶阻断N-亚硝基吗啉体外合成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5份茶叶阻断 N—亚硝基吗啉体外合成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各类茶叶阻断率如下:绿茶89.04%(n=60),CTC 红砰茶86.99%(n=13),紧压茶85.4%(n=7),花茶84.99%(n=21),乌龙茶82.9%(n=9),晒青61.89%(n=13),中国工夫红茶54.98%(n=22)。影响阻断能力的因素有:品种、产地、加工方式、茶汤加入量、茶叶贮存及茶汤放置时间等。  相似文献   

7.
茶叶粉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茶多酚、茶氨酸、茶膳食纤维以及茶多糖等。人们常倾向于以嫩茶为名优品种,但很少有人关注不同采收时期的茶粉间益生作用的区别。为探究不同采收时期茶叶粉的益生特性,该文对嫩茶、中等嫩茶和老茶3种不同采收时期的绿茶粉进行了基本成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3种茶叶粉进行24 h体外厌氧发酵,测定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及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差异。结果表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主要的儿茶素含量随着茶叶嫩度的降低而减少,茶氨酸、膳食纤维和茶多糖则相反。3种不同嫩度的茶叶粉均能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以及丰度。对于乳酸菌、双歧杆菌、拟杆菌等有益菌,茶叶粉促进其增殖,促进效果老茶显著高于嫩茶和中等嫩茶;对于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肠球菌等细菌,茶叶粉可以抑制生长繁殖。茶叶粉还能提高肠道菌群发酵产生的SCFAs含量,老茶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陈丽  陆安霞  刘飞  叶玉龙 《食品科学》2022,43(17):389-397
茶多糖是一类复合型多糖,结构十分复杂,本文介绍了影响茶多糖含量的因素以及茶多糖结构的解析方法和特征。茶多糖含量在茶树品种、成熟度、茶树器官、茶叶加工方法和茶树生长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存在差异;其结构组成单元包括8 种中性单糖、2 种糖醛酸、1.87%~38.00%蛋白质、18 种氨基酸和少量无机元素等,分子质量为2.56~3 900.00 kDa;糖链由单糖通过(1→2)、(1→3)、(1→4)、(1→2,4)等多种方式通过O原子连接而成,且存在分支;有些茶多糖分子存在三股螺旋结构;茶多糖分子会缠绕结合在一起形成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聚集体;结构解析方法包括色谱、光谱、核磁共振、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此外,本文还简要归纳了茶多糖的构效关系,以期为后续茶多糖的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汉中市不同县区主栽茶叶品种鲜叶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汉中茶区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以乙酸铵和乙酸铵、甲醇、乙腈的混合溶液(乙酸铵:甲醇:乙腈=1:2:2,V:V:V)作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为338 nm;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茶叶中的茶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方法的精密度高和重复性好。加标回收率在87.85%~96.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25%。汉中茶叶茶氨酸含量总体较高,均值可达3.55 g/100 g。宁强县种植的龙井长叶茶氨酸含量最高,为5.3 g/100 g,远高于群体种茶氨酸最高值4.72 g/100 g。结论就茶氨酸而言,不同品种茶树的差异较大,且新引进品种优于群体种。  相似文献   

10.
甘肃陇南六种茶叶生化成分及微量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重法、比色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OES)首次分析比较了甘肃陇南6种茶叶生化成分含量及4种微量元素的溶出特性。结果表明:陇南6种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88%~4.44%,可溶性多糖含量为3.61%~6.31%,茶多酚含量为19.24%~26.01%,除老鹰茶不含咖啡碱外,其他茶叶咖啡碱含量为2.67%~3.09%;4种微量元素的平均溶出率为ZnMnCuFe。通过对不同品种陇南茶主要生化成分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陇南茶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但不同品种茶之间各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