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rra  P 陈伯山 《印染助剂》1990,7(2):33-37
本文研究了用亚硫酸钠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羊毛织物使其获得防缩性能时,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对羊毛纤维的化学物理改性的影响.处理浴中某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促使细胞膜复合体表皮-表皮的变态,而使羊毛织物具有防缩性能的却取决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2.
羊毛纤维表面具有鳞片结构,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则织物在洗涤时收缩很大,而真丝绸本身轻薄、易收缩、易起皱,如何有效地提高此类织物的防缩防皱效果,一直是染整工作者不懈努力解决的难题。介绍了热反应型水溶性聚氨酯羊毛防缩剂DM-3501在羊毛和真丝织物上的防缩防皱整理,表明该产品在此类织物上应用具有优异的防缩防皱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防缩方法对羊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莉  刘玉森  王洋 《纺织学报》2010,31(8):21-25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不同防缩整理方法对羊毛各项性能的影响,选用过氧化氢、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壳聚糖、过氧化氢/壳聚糖和次氯酸钠/壳聚糖等6种防缩处理工艺,分别对羊毛纤维及织物进行防缩处理实验。测试防缩处理前后羊毛纤维的断裂强力、摩擦性能、表面形态和织物缩绒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研究各种防缩方法对羊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纤维损伤、织物缩绒性和环保性能等方面综合比较,在所选用的6种防缩方法中,过氧化氢/壳聚糖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羊毛纤维的特性,通过单独使用电解活性水和电解活性水联合生物酶两种处理方法,验证电解活性水改善羊毛防缩性能的可行性。并通过DFE、缩球直径及密度等指标作为评判羊毛防缩效果的依据,结合电镜图观察羊毛纤维表面鳞片结构的变化和处理的均匀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上,活性水及活性水联合生物酶的处理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实现羊毛纤维鳞片层的剥除,从而改善羊毛纤维的防缩性能。  相似文献   

5.
羊毛防缩一步法上海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刘振东由于羊毛纤维外表具有鳞片结构,所以羊毛织物在洗涤过程中,纤维之间产生定向摩擦效应引起相互缠结,造成毡化收缩,使织物的外型尺寸越洗越小,并越洗越厚。这样既不美观,也影响穿着,给使用者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羊毛防缩整理工艺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羊毛纤维特有的缩绒性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使织物失去了原有的外观和服用性能,尤其在机洗时更容易出现,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要进行以防毡缩为目的的防缩整理。文章概述了羊毛防缩整理的现状,介绍了目前羊毛防缩整理常用的三大类方法,即加法、减法和加减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对各种方法的整理效果以及整理工艺的比较,对今后防缩处理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羊毛制品的毡缩特性,给服用和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羊毛制品的可机洗性尤为重要和迫切.文章探讨了羊毛防毡缩的几种方法,介绍了有机硅防缩剂的防缩机理和特点.通过在不同织物上采用不同的防缩整理工艺,并对防缩效果进行测试对比,说明有机硅防缩剂在羊毛防缩整理中具有较明显的效果,研究和开发有机硅防缩剂也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工艺设计机理 羊毛纤维表面具有鳞片,且鳞片展是由根部指向尖部。羊毛纤维在水中搅动出现的毡缩主要是纤维定向移动的结果,这种移动是趋向根端的,即定向摩擦效应,是造成毡缩的主要原因。所以防结处理理论及其工艺设计主要都是围绕减少纤维间摩擦差异而发展起来的。采用聚合物(树脂)处理的防缩机理,主要在于树脂沉积引起纤维与纤维粘接,从而使纤维固定,因而防止纤维移动并失去方向性的摩擦作用,同时在纤维表面上大量覆盖聚合物也防止鳞片表面互相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推出了许多羊毛防结树脂,其种类有尿醛、蜜胺甲醛缩合物,乙烯聚合物、硅…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经氯化、树脂处理过的羊毛的染色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防缩处理,防缩羊毛的特性也作了论述,对防缩羊毛染色的具体工艺作了较详细地介绍。采用毛用活性染料Lanasol染料染防缩羊毛,只要选择合适的工艺,可以完全满足机可洗的要求,而且染色均匀,重现性极佳,满足大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羊毛纤维的防缩及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羊毛的结构与特点进行分析 ,介绍了羊毛易产生毡缩的原因 ,论述了羊毛进行防缩处理的原理及方法 ,并对羊毛纱线的防缩及染色工艺作了系统的研究。经过丝光防缩处理后的羊色 ,改善了羊毛纤维的柔软度 ,增加了光泽和舒适感 ,还具有机可洗的特点。该工艺已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对羊毛制品向高新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