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基因芯片的概念、原理及其主要类型作了介绍,对基因芯片的主要特点作了概述,详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营养成分检测、食品微生物检测、转基因食品检测、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重点讨论了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食品常见致病菌的检测和分型,并对该技术在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大明  张静 《食品科学》2004,25(8):188-190
基因芯片技术为全面快速准确地分析鉴定水体、空气、土壤和食品等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技术工具和平台。本文扼要综述了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基因芯片检测微生物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分离纯化食品微生物DNA的方法和要求,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食品常见致病菌及其在食品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该技术在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详述了PCR技术和基因芯片这两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两种方法特点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详述了PCR技术和基因芯片这两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两种方法特点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全新微量分析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概念、基因芯片在肉品检测中的应用、探讨了基因芯片技术的优缺点,旨在为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问题会对大众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从根本上提升食品安全质量至关重要。调查显示,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最大原因为微生物,所谓微生物,即不易用肉眼看到的微小生物,其中某些致病菌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微生物因素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而导致食用者出现腹泻现象的病例,全球每年就高达10.5亿人,其中不乏一些对儿童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病例,因此加强食品微生物检测尤为重要。这样可以有效地从源头上提升食品卫生质量,为食用者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微生物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代谢产物、自动化仪器、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举例说明了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学、核酸探针技术、PCR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一些应用,通过对比指出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是今后微生物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因芯片技术在病原性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因芯片技术是鉴别微生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全面、快速、准确地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扼要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食品中病原性微生物的基本原理、检测过程、存在的问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食品领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支持。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利用检测技术能够降低安全问题的出现,对群众健康提供有力的保护。文章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为国家食品安全方面的完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推动效果。食品安全检测中,利用食品残留物检测技术、转基因检测技术以及掺假检测技术等,可以使食品生产领域更加有序,同时也能够满足广大群众不断提高的食品安全需求,是国家食品工程系统化革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免疫标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免疫标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免疫胶体金技术和发光免疫测定法,并概述这些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最新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得检测技术成为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基于生物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同时,由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交叉衍生而来的新技术,也已逐步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该文介绍了FTA-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核酸探针、基质分子印迹、生物芯片、免疫层析、生物传感器等新技术,并对这些新技术的优缺点及运用前景,予以系统的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3.
食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随着食品生产中加工技术的多元化、原料选择的多样化及加工过程的复杂化,使得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日趋复杂化,而且生产流通环节中诸多污染因素也严重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准确、快速、简便以及高通量的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所迫切需要的.蛋白芯片是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且微型化的分析技术,目前正在成为众多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蛋白芯片在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环境监测等领域已经体现出了其独特的应用价值.随着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蛋白芯片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食品中营养成分分析,食品微生物控制,农兽药残留检测等方面都已经出现了蛋白芯片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农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正在向着检测方法与技术的通量化、快速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而免疫检测方法由于其具有特异性和灵敏性、其试剂具有稳定性、操作具有简便性,因此适合推广应用。其中蛋白芯片法与传统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比较,具有高通量,样品用量少,一份样品可同时进行多指标分析,大大降低了检测的成本,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并且检测限与灵敏度等均与ELISA方法相当。动物源性食品种类和成分较为复杂,目标化合物的检测限较低,各目标化合物的性质差异大,且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组分。因此,近年来蛋白芯片在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增多。本文就蛋白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免疫学技术、酶抑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方便、快速和经济等优点,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广泛应用的主要有免疫吸附法和免疫层析法两大体系,其中免疫吸附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最常用,而免疫层析法则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colloidal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GICA)为代表。本文介绍了免疫学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应用的原理及特点,并对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近几年来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微流控纸芯片,又称纸芯片,是用纸张代替了传统的微流控基底材料并将生化反应微缩于几平方厘米大小的纸上,构成的微型实验室分析系统。由于其低成本、便携性、热稳定性等优势,在质量控制与快速检测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和潜力。本文综述了纸芯片近几年在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传统二维纸芯片制备过程中选择的纸质基材、微流控芯片亲水/疏水材料与技术和表面改性,深入三维结构纸芯片的流体通道构造,通道微阀、折叠等流体控制方式;重点介绍了2016—2022年纸芯片在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方面(农兽药残留检测、致病菌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和食品掺假鉴别)的最新应用进展,并讨论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纸芯片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微流控纸芯片是一种新兴的集成化、便携化、低成本化的检测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与传统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更多应用场景下的检测,其中结合比色法的微流控纸芯片具有成本低、检测快、易于携带、结果易于分辨等特点,可以满足大批量、短时间检测的需求,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质量控制、临床诊断等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比色法微流控纸芯片的制作工艺、检测方法及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包括食品成分分析、农药残留、致病菌、重金属及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等,同时对比色法微流控纸芯片的加工技术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纸基微流控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食品分析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传统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主要依赖于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昂贵且费时,寻求简单、快捷、大众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纸基微流控芯片技术作为一种简便、高效、低成本的检测手段,可以实现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的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及便携化,因而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本文着重介绍了纸质微流控芯片技术在食品成分、农药残留、致病菌、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已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并展望了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