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南瓜籽制油工艺分为压榨法、萃取法、水酶法三大类,并依据此分类对当前南瓜籽制油工艺及各工艺优、劣势进行综合论述。同时,对南瓜籽制油工艺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获得高品质南瓜籽油及推进南瓜籽油产业成熟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浸出法制油是目前油脂企业最为常用工艺,但在实际生产中,很多因素都会对浸出制油产生影响;该文介绍浸出法制油基本工艺及一些影响浸出制油因素。  相似文献   

3.
南瓜籽油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冰 《粮油加工》2008,(5):60-6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南瓜籽油研究开发状况,提出了针对不同品质的南瓜籽制油工艺.并重点对南瓜籽冷榨制油同时生产南瓜籽蛋白粉的综合利用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杨帆 《中国油脂》2004,29(7):5-10
制油加工工艺标准是我国油脂加工业重要的标准之一,为了适应我国油脂加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内外油脂行业的实际情况,从安全防火标准、制油工程工艺设计、验收、生产、制油企业库房工艺设计管理、清洁生产4个方面对油脂行业加工工艺的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针对我国油脂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标准体系建议.  相似文献   

5.
玉米胚芽油的开发及玉米提胚制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钢 《中国油脂》1991,(4):38-40,60
本文通过对玉米胚芽油的食用性、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的阐述,提出了我国对玉米胚芽油开发应用的必要性。并介绍了我库玉米提胚制油技术的应用情况,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了在玉米提胚制油工业中,如何合理选择提胚纯度和提胚率;对机榨制油和浸出制油工艺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化水酶法提取葵花籽仁油工艺, 探究水酶法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葵花籽仁为原料, 研究预处理条件(粉碎程度、预处理温度、时间、pH)和酶反应条件(反应温度、时间pH、酶制剂种类)对葵花籽仁油提油率的影响, 并比较水酶法制油工艺与压榨工艺、浸出工艺对葵花籽仁油品质的影响。结果 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最优预处理条件为95 ℃、pH 4.8、60 min; 最佳酶反应条件为55 ℃、pH 4.8、采用复合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各1 mL)、反应3 h; 水酶法提油率可达90.17%。水酶法所制葵花籽仁油的过氧化值优于浸出法, 但酸价高于压榨法所制毛油, R值明显高于压榨法和浸出法所制毛油; 维生素E含量明显低于压榨法和浸出法所制毛油; 3种方式所制毛油的脂肪酸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过工艺优化, 水酶法提取葵花籽仁油的最高提取率约90.17%, 接近其提油率的上限。  相似文献   

7.
杨锐 《中国油脂》2007,32(11):68-71
分析探讨了冷凝、蒸发系统污垢的形成及清洗工艺。实践表明,化学法循环清洗浸出制油设备具有工艺简单,劳动强度小,清洗效率高,对设备腐蚀程度小等特点,特别适合于中小型制油企业。还对化学清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浸出制油企业的设备污垢清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温压榨、溶剂浸出、炒籽后高温压榨及预榨-浸出几种不同工艺制备花生油,对得到的花生毛油及花生饼粕的品质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制油工艺对花生油及饼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榨花生毛油的香味清淡,色泽最浅,酸值和过氧化值最低;压榨毛油的甾醇含量普遍高于浸出毛油,热榨油甾醇含量小于冷榨油;热榨毛油和热榨饼浸出毛油的白藜芦醇含量高于冷榨毛油和浸出毛油,冷榨毛油白藜芦醇含量高于浸出毛油,冷榨浸出毛油白藜芦醇含量最低(0.42 μg/mL);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花生毛油VE 含量有很大差别,冷榨花生油含量最高(25.2 mg/100g);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花生毛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差不大;冷榨饼的氮溶解指数最高(50.75%),其它几种制油工艺得到的饼粕的氮溶解指数相对较低(12.25%~22.60%);热榨饼浸出毛油的AFB1含量高于其它工艺制取的花生毛油中的含量,并且随着炒籽温度升高,AFB1 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9.
亚麻荠籽压榨制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亚麻荠籽压榨制油及毛油精炼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其压榨制油工艺条件为:蒸炒温度110℃,蒸炒时间20 min,加水量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压榨2次,出油率较高(31.7%),饼中残油低(6.8%)。通过对精炼脱胶、碱炼脱酸、脱色、脱臭过程的考察,得到各个工段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
酶技术在油脂适度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酶技术在油脂适度加工中的油料预处理制油工艺中的主要应用——水酶法预处理制油、超声波/微波辅助酶法预处理制油、萌发预处理水酶法制油的原理与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燕麦为原料,正己烷为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为自变量,燕麦粕的残油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残油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燕麦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5℃、每次浸提时间为80 min,浸提次数为3次,此时残油率的预测值为0.655%,其实际残油率为0.654%。  相似文献   

12.
油棕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从其果实中获得的棕榈油年产量已超过大豆油,成为世界第一大油脂。近年来,热风、微波、连续式等杀酵技术,溶剂浸提、超临界萃取、水酶法等油脂提取技术,物理法、化学法及分子蒸馏法油脂精炼技术,以及干法、溶剂法、表面活性剂法等油脂分提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大大促进了棕榈油加工业的发展。阐述了油棕鲜果杀酵、油脂提取、精炼、分提等工序,对棕榈油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溶剂法提取油莎豆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油莎豆油的生产、开发与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油莎豆油,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次数、时间、料液比、温度对油莎豆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油莎豆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石油醚(60~90℃)作溶剂,油莎豆油得率最高。提取2次以上,油莎豆油得率增加不大。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加,得率增加,超过3h后得率的增加趋势不明显。料液比为1:10(g/mL)时,得率较大。随着提取温度的升高,油莎豆油得率增大,30~50℃之间增幅较大。各因素对油莎豆油得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次数。结论:石油醚(60~90℃)作溶剂时,油莎豆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h,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40℃,提取3次,该条件下,油莎豆油得率为27.20%  相似文献   

14.
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滨锦葵籽仁为原料,利用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中心组合实验研究了固液比、提取温度、酶用量、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油脂出油率的影响,确定了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海滨锦葵籽仁油提取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酶用量>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水酶法提取海滨锦葵籽仁油的优化工艺参数为:酶用量0.024 mL/g,提取温度63℃,固液比1∶6,提取时间23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海滨锦葵籽仁油提取率达到24.281%。  相似文献   

15.
油茶籽油是世界上四大木本食用油之一,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菌、抗炎、保肝、抗氧化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等重要保健功效。随着中国油茶种植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势必进一步推动更为绿色、高效的茶油加工新技术的发展。文章综述了压榨法、有机溶剂浸出法、临界流体萃取法、水代法及水酶法等茶油提取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比较了各种提油技术的优、缺点,旨在为加快研究"安全、营养、经济"的茶油提取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香榧种仁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榧油的工艺条件。利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25L/h,萃取时间3h。在此条件下香榧油得率为47.19%。各因素对香榧油得率的影响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以氯化钠为助剂的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辅助提取柑橘皮中香精油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柑橘皮为主要原料,氯化钠为助剂,石油醚为提取溶剂,以柑橘皮中香精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助剂添加量、研磨时间、研磨珠粒数和料液比等4个因素进行研究,优化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辅助提取柑橘皮香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在氯化钠添加量为4%(W:W),研磨时间为35 min,球磨研磨珠粒数为10粒,料液比为1:40(m:V)的工艺条件下,香精油提取率最高为1.87%,比传统的热回流法提高了36.50%,且大大缩短提取周期,便于大规模生产。结论微切变—助剂互作技术为柑橘皮香精油的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营养成分、提取工艺、功效作用以及复配4个方面对核桃油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目前提取工艺和提取复配方法对核桃油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核桃油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tract tomato seed oil us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which include moderate electric field (MEF), low temperature microwave (MW), radio-frequency (RF), power ultrasound (US) and combined low temperature microwave-power ultrasound (MWUS) at different solid to liquid (S/L) ratio and power level. A green solvent (ethanol: ethyl acetate)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oil from tomato seed and a mass transfer kinetic study was studied to find the extraction kinetics and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MWUS assisted extracted oil was observed to have the highest extraction yield (23.07%) as well as the best quality of oil extracted. The extracted oil using MWUS treatment was mainly composed of PUFA (Linoleic acid), MUFA (Oleic acid) and Stearic acid. Low temperature microwave-ultrasound assisted extraction (MUAE) increased the linoleic, stearic and oleic acid content by 30.91, 5.16 and 7.29% respectively in tomato seed oil composition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Soxhlet extraction (SXE) method.Industrial relevanceThe novel ‘Low temperature microwave-ultrasound assisted extraction (MUAE)’ technology presents a promising result combina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y for the extraction of oil. The impact of low temperature dipole moment of microwave followed by low intensity ultrasound cavitation leads to the breakdown of the tomato seed matrix. Further, this combination improved the extraction yield although the solvent used very lower solubilit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solvents. The quality of the extracted oil following MUAE technology was found to be much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extraction. Hence this combination presents a good scope for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industry, with good commercial value and be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kes it more acceptable.  相似文献   

20.
废白土中油脂回收工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蓖麻油脱色后的废白土为原料,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专业提油设备,采用6#溶剂浸出工艺回收废白土中的油脂.工艺操作稳定,回收的油脂通过精炼可达到国际1#蓖麻油标准,脱油后的废白土残油量小于5%.介绍了专业提油设备的结构和工艺流程,讨论了生产实践中作业温度、萃取次数等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