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木耳多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本试验研究了黑木耳多糖的降血脂作用。采用不同浓度黑木耳多糖对高脂模型小鼠进行试验,研究黑木耳多糖对高脂模型小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木耳多糖组小鼠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不同程度低于高脂模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却极其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提示黑木耳多糖确具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2.
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罗祖友  胡筱波  吴谋成 《食品科学》2007,28(10):596-600
许多天然多糖因其重要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关于多糖的抗肿瘤与增强免疫、抗氧化、降血糖、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的研究报道较多。本文综述近10年来国内18种植物多糖降血糖与降血脂活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何首乌多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提何首乌多糖和碱提何首乌多糖对高脂模型小鼠进行试验,研究何首乌多糖对高脂模型小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以及总脂酶(LA)的影响.结果表明,何首乌多糖剂量组小鼠的TC、TG和AI均不同程度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而HDL-C、 LPL、HL和LA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表明何首乌多糖确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果胶类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果胶类多糖是植物细胞壁多糖类家族中结构最为复杂的一种,具有优良的胶凝性和乳化性及多种生理功效。详细介绍了果胶类多糖在结构、化学组成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以红树莓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对红树莓多糖进行提取,再经过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并且分别采用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分子量和单糖组成,通过动物实验对其降血脂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RP-I分子量为11220.1845 Da,单糖组成为由葡萄糖组成的均一多糖。灌胃RRP-I后的高血脂大鼠,血清中的四项指标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HDL-C(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RRP-I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G、TC和LDL-C水平均呈下降趋势,而HDL-C呈上升趋势,呈现出一定量效关系,表明RRP-I具有降血脂作用。以上结果表明RRP-I可以改善高血脂症大鼠的血脂水平,为红树莓多糖降血脂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豆作为我国传统作物,有很长的耕作历史,但由于国内对大豆的深加工起步较晚,对于深加工的副产物豆皮、豆渣的研究利用较不充分。而豆皮、豆渣中富含膳食纤维,是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和大豆果胶(soybean pectin,SP)的良好来源。SSPS和SP结构和性能相似,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国外,对SSPS和SP的研究较早,对SSPS和SP的提取工艺、分子结构组成、流变学性质、乳化性质以及稳定酸性乳饮料的机制等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研究。国内起步晚,SSPS和SP的工业化生产始终未成健全体系,SSPS及SP的提取工艺存在不成熟、提取纯度不高及功能性质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对SSPS和SP的结构、生物活性、以及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探究苹果果胶(Malus pumila pectin, MP)的理化性质、抗氧化及降血脂作用。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其分子质量分布,并测定其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单糖组成等理化性质,采用红外光谱法推测可能存在的结构;体外抗氧化实验评价其抗氧化能力。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利用MP灌胃干预,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血清脂质含量、血清抗氧化指标,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P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2~45 kDa,糖醛酸含量为66.51%、酯化度为13.43%,主要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0.60∶9.35∶0.58∶1.14∶0.9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P具有典型的多糖类特征吸收峰,含有吡喃糖环,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体内降血脂实验表明,MP能抑制高脂饮食大鼠体重的增长(P<0.05),降低因高脂饮食导致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增加(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提高大鼠抗氧化体系相关物质的水平(P<0.05),降低丙二醛水平(P<0.05),减轻...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剂量的两种黑木耳酸性多糖(Auricularia Polysaccharide,AP)对高脂模型小鼠进行灌胃,研究黑木耳多糖对高脂模型小鼠脂肪指数及相关酶类影响并初步探究黑木耳酸性多糖的降血脂作用。结果表明,两种黑木耳多糖均可增加小鼠粪便中的胆酸盐含量、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acyltransferase,LCAT)含量(p0.05)以及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triglayceride lipase,HSL)含量(p0.05);降低小鼠脂肪指数、HMG-CoA还原酶(Hydroxy 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 inhibitor,HMGR)含量以及胰岛素(insulin,INS)活性;且碱提除蛋白多糖组(JC组)的效果优于碱提不除蛋白组(J组)。说明两种黑木耳多糖可通过调节相关酶的活性,达到降血脂的效果,且JC组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剑麻果胶多糖脱蛋白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蛋白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比较5种方法对剑麻果胶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法与D152弱阳离子交换树脂结合法蛋白脱除率较高,并且多糖损失率较低,综合考虑为最佳方案。最佳条件为:先在木瓜酶用量2%、pH 5.0、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条件下脱蛋白一次,然后再利用D152弱阳离子交换树脂,在30℃恒温,pH 5.0条件下静态吸附4 h脱蛋白一次。经过最佳条件处理,剑麻果胶多糖的蛋白脱除率88.54%,多糖损失率9.2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低酯果胶、香菇多糖复合与乳酸钙交联制备低酯果胶-香菇多糖凝胶珠的工艺, 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凝胶珠进行结构表征。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探究乳酸钙浓度、固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凝胶珠硬度的影响, 并通过红外光谱、质构分析、流变分析及扫描电镜对凝胶珠进行结构表征。结果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出低酯果胶-香菇多糖凝胶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 乳酸钙浓度6.2%、固化时间44 min、固化温度48 ℃, 此条件下制备的凝胶珠硬度为35.60 gf。与低酯果胶凝胶珠相比, 低酯果胶-香菇多糖凝胶珠产生了更强的氢键相互作用, 并且其弹性、内聚性及动态模量均有所提高。结论 香菇多糖可以有效改善低酯果胶凝胶珠的机械性能与质构特性, 本研究将为果胶凝胶珠体系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常晨  包怡红 《食品与机械》2017,33(1):199-202
桦褐孔菌多糖是桦褐孔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一种潜在的保健成分。文章阐述了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以及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桦褐孔菌多糖进一步研究以及活性开发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淫羊藿多糖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淫羊藿多糖是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调节免疫、抗病毒、抗氧化等功能,且安全无毒,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现从化学组成及含量、生物活性、安全性、炮制方法对含量的影响以及提取5个方面,对淫羊藿多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淫羊藿多糖的开发前景,为淫羊藿多糖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食品工业科技》2013,(05):372-375
海洋多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重要的能量来源,而且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应用在护肤品中保湿性能较好,还可以保护皮肤,延缓皮肤衰老。同时为优良的重金属解毒剂,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螯合作用。对于极易侵染人皮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絮状表皮癣菌有极强的抗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和石膏样癣菌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是一种对皮肤无毒、无刺激的优良的天然护肤品原料。   相似文献   

14.
为分离纯化新疆芜菁果胶多糖,并对其进行组成分析及免疫活性评价。本论文采用水提醇沉法结合不同凝胶柱色谱制备新疆芜菁果胶多糖,理化分析表明:该果胶多糖纯品的总糖含量为78.86%±1.01%、糖醛酸的含量为15.82%±1.05%、硫酸基的含量为0.14%±0.05%,但不含有蛋白质和总酚;经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新疆芜菁果胶多糖纯品为同时含有α-及β-构型糖苷键的吡喃糖;HPGPC测得分子量为838 kDa;PMP衍生化分析发现由鼠李糖与半乳糖醛酸两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94:98.06;通过RAW264.7细胞模型,发现当新疆芜菁果胶多糖浓度在12.5~100 μg/mL时,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活性与吞噬能力,有效刺激细胞释放NO、TNF-α、IL-1β和IFN-γ细胞因子,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说明新疆芜菁果胶多糖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可以作为天然免疫调节剂应用于功能食品或者制药工业。  相似文献   

15.
大豆果胶类多糖组成特性及空间结构的初步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大豆果胶类多糖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采用DEAE Sepharose FF分离大豆果胶类多糖(SHPP),获得酸性糖组分(SHPP-A)和中性糖组分(SHPP-N),并分别对其单糖组成、分子质量及空间结构进行检测.光散射研究表明SHPP-A和SHPP-N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094×105和2.293×105;离子色谱检测表明SHPP-A所含单糖及物质的量比为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半乳糖醛酸:甘露糖=4.27:7.76:28.82:3.77:40.35:14.59;从单糖组成来看,SHPP-N属于半乳甘露聚糖.通过红外光谱结合层析分析发现SHPP-A是一种含β-型和α-型糖苷键的糖蛋白,SHPP-N仅含有β-型糖苷键;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分析均表明,SHPP-A的空间结构较SHPP-N具有更大的柔韧性和伸展性.  相似文献   

16.
17.
    
In this study, microwave extraction (ME) of pectic polysaccharides (M-CPPs) from cantaloupe peels (CPs) is optimiz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with a Box–Behnken design (BBD). The optimum ME parameters are liquid–solid ratio 26.04 mL g−1, microwave power 543.04 W, irradiation time 6.38 min, and pH 1.5. Compared heat reflux extraction polysaccharides (H-CPPs), the yield, the contents of neutral sugars (TSC), uronic acids (UAC), total flavonoids (TFC), total phenolics (TPC), sulfate groups (SGC) of M-CPPs increased by 156.06%, 15.33%, 7.27%, 1019.05%, 1.75%, and 57.89%, but the molecular weight (Mw) and degree of esterification (DE) reduced by 29.08% and 24.81%, respectively. M-CPPs exhibit superior antioxidant and hypoglycemic activities than H-CPPs,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its higher UAC, TFC and SGC, lower Mw, and DE. There is almost no change in the monosaccharide types of isolated polysaccharides, only a change in molar ratio. Results proved that ME is an efficient technique for the extrac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pectic polysaccharides (CPPs) from CPs with high yield, strong antioxidant, and hypoglycemic activities for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and food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8.
19.
竹叶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及黄酮类物质等。竹叶多糖作为竹叶提取物中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和降血脂等功效。近年来,为提高纯度、提高产率和保留生物活性,竹叶多糖的提取和纯化技术有了许多创新。其次,对竹叶多糖的复杂结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及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加深。本文综述了竹叶多糖在提取纯化、结构解析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深入研究竹叶多糖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推动竹叶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为后续开展对竹叶多糖进行结构修饰等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以增强生物活性,并为其在食品、医药和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动竹叶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