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青钟  陈宝良  胡金凤 《酿酒》2010,37(2):64-67
通过在不同室温条件下,黄酒坛酒煎酒(灭菌)和瓶装酒灭菌后不同冷却方式对酒口味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室温在12℃或以下,坛酒煎酒后降温速度稍慢的酒口味优于降温速度稍快的酒,贮存五年的陈酒也有差别;室温在15℃或以上,坛酒煎酒后降温速度稍快的酒口味优于降温速度稍慢的酒,贮存五年的陈酒也有差别;瓶装酒灭菌后快速冷却的酒口味优于冷却慢的酒。  相似文献   

2.
黄酒灭菌温度有煎酒温度和瓶装酒灭菌温度两种,煎酒温度为85~95℃,瓶装酒灭菌温度为80~88℃。影响和决定黄酒灭菌温度的因素有:耐热乳酸杆菌、其他耐热细菌、霉菌孢子、耐热型α-淀粉酶、固形物量等。黄酒酸败主要是由乳酸杆菌发酵产酸引起的。(孙悟)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在室温25℃的情况下,瓶装黄酒杀菌后采用放置室内自然冷却,采用23℃的自来水冷却,采用0℃冰水混合物快速冷却,放置于35℃的温水中在室温下慢速冷却,放置过夜,第2天中午进行品评酒的风味。比较采用不同冷却方法制得的酒的风味差别,进行打分排序。结果发现采用快速冷却的黄酒风味明显优于自然冷却和慢速冷却的黄酒。夏季生产的瓶装黄酒在杀菌后,采用冷水冲淋,快速冷却改善黄酒风味的方法简便可行,而且效果显著,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加热方法提高低度瓶装黄酒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褚维元 《食品科学》1995,16(10):56-58
对用加热方法提高低度瓶装黄酒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度黄酒装瓶后。经90℃,7min加热处理,室温下静置1周,沉淀分离,再经巴氏杀菌处理,可保证黄酒稳定性,且对酒质风味无任何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胡玲萍 《酿酒科技》2007,(3):114-115
灭菌是黄酒生产的关键工序之一.古代黄酒的加热杀菌技术经历了"温酒"、"烧酒"和"煮酒"3个发展阶段.目前,黄酒企业对瓶装酒采用高温(80~90℃)灭菌法;对成品酒的灭菌主要采用蒸汽加热方法.黄酒灭菌的创新技术有微波杀菌、脉冲强光杀菌和强磁脉冲杀菌技术.(孙悟)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瓶装黄酒杀菌条件如杀菌温度、时间等对酒质、风味的影响作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实验表明:杀菌温度在60℃-65℃之间,黄酒风味随杀菌时间延长酒质得到改善。当杀菌温度超过70℃,杀菌时间控制在1h以内,当75℃杀菌,超过30min,黄酒风味有下降的趋势。80℃以上,黄酒风味随杀菌时间延长而变劣。  相似文献   

7.
<正>黄酒,也称为米酒,酒精含量一般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是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之一。由于黄酒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空气和容器中的细菌容易使黄酒变质,因此罐装黄酒要经过灭菌工序。灭菌  相似文献   

8.
瓶装黄酒杀菌条件与风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瓶装黄酒杀菌温度、时间等对酒质、风味的影响作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实验表明:杀菌温度在60℃-65℃,随杀菌时间延长酒质得到改善;当杀菌温度超过70℃时,杀菌时间应控制在1h以内;当75℃时杀菌超过30min,黄酒风味有下降的趋势;80%以上,黄酒风味随杀菌时间延长而变劣。  相似文献   

9.
酯类物质减少,酸类物质增加,酸酯比例失衡,是低度白酒贮存后口味淡薄、出现不愉快气味的主要原因.影响低度白酒水解的因素有:酒体溶解氧、酒体总酸含量、温度、光线、酒体乙醇分子与水分子的缔合度等.延缓低度白酒水解过程的措施:①生产中尽可能减少酒中进入氧气的机会;②在勾调时,稍微提高总酸含量,使总酸的含量达到一个相对的饱和度,可延缓低度白酒贮存期水解的速度;③应避光、相对低温贮存;④金属离子在促进酒体稳定和提高酒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金属离子在酒体中的存在,能加强醇分子与水分子的缔合能力.(陶然)  相似文献   

10.
张中岳 《酿酒》2007,34(4):81-82
根据盘管式瞬时灭菌机工作原理,计算和简化了盘管式瞬时灭菌机杀菌温度变化曲线,参比黄酒巴氏灭菌的杀菌强度,计算果酒瞬时灭菌细菌致死量A,评价瞬时灭菌关键限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黄酒的机械化灌装易出现“热浑浊”现象.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由高温灭菌和灭菌后酒未冷却就装箱堆放引起。解决“热浑浊”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有水冷法、风冷法和自然冷却法。(孙悟)  相似文献   

12.
毛青钟  宣贤尧  鲁端刚 《酿酒》2007,34(2):78-81
阐述了绍兴酒酿制过程的生化特性:配料的特殊性和酒种的多样性;发酵状态的多样性;低温长时间浸米;包含所有绍兴酒醪的发酵特点;微生物的多样性、复杂性;接种方式独特;菌种保存方法独特和神奇;是糖化和以多品种、高密度的酵母与乳酸杆菌(细菌)协同作用的混合发酵并行的过程[即:边糖化与边酵母发酵、边乳酸杆菌(细菌)发酵同时协同进行的三边发酵];香雪酒以细菌(乳酸杆菌)发酵为主,酵母作用小,是真正意义上的细菌(乳酸杆菌)为主的发酵;酒液之间勾兑多;较高的灭菌温度;成品酒的贮存.  相似文献   

13.
陈靖显 《酿酒科技》2004,(3):121-122
黄酒的勾兑不是盲目的调配,需要先经过平衡计算,按计算结果进行勾兑,使黄酒中的酒精度、糖分、总酸、氨基酸态氮等指标达到符合质量要求的平衡点,经检测后再进行小幅调整。勾兑前原酒需进行稳定性试验,注意原酒中金属离子含量及焦糖的选用,勾兑时搅拌充分,把好过滤与灌装质量关。(陶然)  相似文献   

14.
黄酒仓库贮存坛酒的酸败原因及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不同黄酒企业、不同仓库、不同车间、不同贮存年份(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等)的仓库坛酒酸败几率的统计、理化和微量成份及微生物的测定、产生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黄酒仓库坛酒酸败的原因是漏坛、包装损坏和虫害,煎酒时工艺条件控制不当等,主要微生物是细菌(杆菌),初步鉴定为乳酸杆菌;酸败坛酒中高含乳酸乙酯等香气物质,可作调味和调香用;得出了催陈黄酒的最有效方法和降低仓库坛酒酸败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对侗乡糯米酒与朝鲜族米酒酒曲制作工艺、生产工艺以及成品酒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以糯米为原料采用淋饭法酿制而成,但酒曲制作差异、发酵周期不同导致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甜酒药中的菌群分析及保鲜甜酒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传统生产的甜酒药进行微生物的种类分析,得出甜酒药中存在3大主要菌群:根霉3.6×107 CFU/g,细菌9.5x103 CFU/g和酵母茵1.7x 105 CFU/g.对分离出来的根霉进行淀粉水解酶的活性测定,得出甜酒药中根霉的淀粉水解酶活力为2380.6U.保鲜甜酒的制作最佳工艺为发酵时间为36h左右,发酵温度28...  相似文献   

17.
对150 g塑料杯装新鲜甜酒分别采用热力和微波2种方法进行杀菌来研究新鲜甜酒的贮藏期,确定保持新鲜甜酒风味的杀菌强度,并对杀菌处理后的产品在5℃条件下进行稳定实验。结果表明,经70℃、21 min,75℃、16 min,85℃、7 min和80℃、12 min热杀菌及功率为800 W的微波炉处理55 s后的产品,其感官质量指标基本没有受到影响;85℃处理7 min的产品保鲜期可长达40 d;微波灭菌55 s的产品保鲜期可长达50 d。  相似文献   

18.
传统黄酒发酵醪的酸败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起传统黄酒发酵醪酸败的主要因素有:淋饭酒母质量差、麦曲质量差、浸米浆水酸度的影响、米质差、蒸饭质量差、投料配比不正确、前酵温度控制偏高或偏低、清洁卫生不好、后发酵后期气温的快速升高、原料不清洁等;防止发酵醪酸败的措施有:保持生产清洁卫生、提高麦曲和淋饭酒母质量、控制浸米工艺、采用优质原料、提高蒸饭质量、严格控制投料配比和发酵温度等工艺条件、协调三边发酵平衡。(孙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