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研究开平市产酱油中铵盐含量及其污染来源,为酱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酱油中的铵盐和氨基酸态氮含量,计算铵盐比率和合格率;检测原料焦糖色中氨氮含量和糖蜜中铵盐含量。结果半成品酱油铵盐合格率(100%)和成品酱油铵盐合格率(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01相似文献   

2.
对比国外研究成果和国际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研究了我国部分地区所产焦糖酱色所含的4—甲基咪唑含量,认为在酱油中添加焦糖酱色并不对人体造成危害,希望对添加焦糖色的问题从政策上做出适当决定。  相似文献   

3.
焦糖色对老抽酱油色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添加焦糖色配制的老抽酱油的色度(L、a、b及△E值)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焦糖色品种、浓度均对老抽酱油的色度产生显著影响.配制后加热温度达85℃以上后,对老抽产品的L、a和b值影响不显著,加热时间对老抽产品L、a和b值影响不显著,但添加焦糖色后老抽酱油L、a和b值在贮存期间稳定性不佳.本试验得到添加焦糖色的L、a和b值理论拟合曲线,可作为配制老抽酱油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酱油、酸水解植物蛋白、焦糖色素中乙酰丙酸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酱油、酸水解植物蛋白(HVP)、焦糖色素中乙酰丙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酱油中乙酰丙酸含量较低,酸水解植物蛋白中乙酰丙酸含量较多(最高含量为15.79%),而焦糖色素中也测出含有乙酰丙酸(最高含量达8.02%)。故此认为采用乙酰丙酸指标来判定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1980年4月27日刊登了上海市徐汇区财政局陈锦德、林志平同志的来信《浓色酱油为何多年不见了?》,对停止在酱油、食醋中添加酱色的有关规定提出了不同意见。该文认为:上海生产的焦糖酱色中4—甲基咪唑含量低于国际卫生标准;酱油中不加酱色节约了麸皮等淀粉原料,但增加  相似文献   

6.
老抽酱油中氯丙醇的新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
添加焦糖对酱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酱油理化及感官指标的变化阐述了添加焦糖对酱油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酱油感官指标中色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油色素的形成分酶褐变和非酶褐变,迈拉德反应为非酶褐变的主要反应。酱油的色主要是发酵过程中本身的产生的,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添加的焦糖色,通过对发酵过程中原料、温度、水分等因素的控制及焦糖色质量的把关,达到酱油色泽红褐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酵母抽提物添加时间对酱油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电子鼻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未添加酵母抽提物(YE)酿造酱油(编号为YE0),发酵前期(入缸)、中期(发酵30 d)和后期(发酵60 d)添加YE酿造的酱油(编号为YE1、YE2和YE3)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四种样品通过GC-MS共检测到49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YE1中酯类、醛类、醇类和酮类的含量最高,这些物质有利于丰富酱油中的麦芽香、焦糖香、花香和果香,可使酱油风味更加饱满和谐,其中,3-甲硫基丙醛、5-乙基-4-羟基-2-甲基-3(2H)-呋喃酮(HEMF)是酱油典型香气的主要贡献物者;随着中、后期添加YE,酯类、醛类、醇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与在酱油发酵前期添加YE相比,在发酵中期和后期添加YE对酱油的风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酱油感官指标中色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酱油色素的形成分酶褐变和非酶褐变,迈拉德反应为非酶褐变的主要反应,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添加的焦糖色,通过对发酵过程中原料,温度,水分等因素的控制及焦糖色质量的把关,达到酱油色泽红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焦糖色对老抽类酱油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将几种焦糖色样品分别加入到生抽酱油中进行试验,观察其对酱油沉淀现象、气味及染色等感官指标的影响。认为酱油的感官指标受所加焦糖色品质的影响较大。优质焦糖色可提高老抽酱油的品质,其中以蔗糖制的焦糖质量最好,红色指数高,染着性好。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以面粉和小麦粉混合发酵酱油(FWSS)和纯小麦粉发酵酱油(WS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理化指标、氨基酸组成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结合感官评价结果分析两类酱油风味品质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除总酸外,其他理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FWSS酱油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均高于WSS酱油,差异较大的为谷氨酸含量(FWSS=21.11%,WSS=20.35%)。挥发性化合物测定结果显示FWSS酱油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其中酱油中常见的香气活性物质4-羟基-5-乙基-2-甲基-3(2H)-呋喃酮(HEMF,焦糖香),4-乙基愈创木酚(4-EG,烟熏香)含量差异较为明显,与感官评价结果中FWSS酱油其烟熏香味、焦糖香味更加丰富的结果一致。表明在工业生产中,加入40%的面粉替代小麦粉发酵酱油(FWSS),可明显降低酱油中总酸含量(FWSS的总酸含量为1.15 g/100 g,WSS的总酸含量为1.24 g/100 g),提高酱油的香气饱满度和滋味特征。本研究可为高盐稀态酱油的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food additives such as iron sulfate, magnesium sulfate, zinc sulfate, citric acid, gall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on the reduction of 4(5)‐methylimidazole (4(5)‐MI)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soy sauce model system. The concentration of 4(5)‐MI in the soy sauce model system with 5% (v/v) caramel colorant III was 1404.13 μg/L. The reduction rate of 4(5)‐MI level with the addition of 0.1M additives followed in order: iron sulfate (81%) > zinc sulfate (61%) > citric acid (40%) > gallic acid (38%) > ascorbic acid (24%) > magnesium sulfate (13%). Correlations between 4(5)‐MI levels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y sauce, including the amount of caramel colorant, pH value, and color differences, were determined. The highes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4(5)‐MI levels and the amount of caramel colorant and pH values (r2 = 0.9712, r2 = 0.9378).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amel colorants in 8 commercial soy sauces were estimated, and ranged from 0.01 to 1.34% (v/v).  相似文献   

14.
酱油烧菜发乌、无红亮光泽主要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配比、酱醪发酵、焦糖酱色质量等原因造成。该文对“老抽王”酱油生产工艺中酱醪发酵阶段利用添加红曲提高产品质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产品的色率增加21447,红色指数增加1.21,黄色指数增加1.85,试验样品炒出的菜光泽红亮。  相似文献   

15.
<正> 背景资料 焦糖色是我国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天然色素的一种。又名焦糖、酱色,为深褐色的黑色液体或固体,有特殊的甜香气和愉快的焦苦味,易溶于水,不溶于通常的有机溶剂及油脂。焦糖色以食品级糖类如葡萄糖、果糖、蔗糖、转化糖、麦芽糖浆、玉米糖浆、糖蜜、淀粉水解物等为原料,在121℃以上高温下加热(或加压)使之焦化,并进一步处理制得。 2002年,我国焦糖色年产量约20万吨,产值约3.6亿元人民币。而其它天然  相似文献   

16.
2种不同工艺酱油原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用SPME萃取结合GC-MS分析了2种不同工艺酱油原油的挥发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组分的相对含量,2种酱油中共鉴定出117种(7大类)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天然晒露的酱油共有62种,低盐保温发酵原油有84种,所鉴定的风味化合物包括15种醇,10种酚,18种酸,19种酯,21种醛酮化合物,27种杂环化合物和7种含硫化合物。其中O-愈创木酚、乙酸、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酸、2-甲基丁醛、苯甲醛、苯乙醛和三甲基吡嗪为2种酱油中都存在的主体物质。尽管酱油中多数香气成分含量极微,但是多种香气成分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酱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酱油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连续流动分析-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酱油样品经25 ℃超声15 min预处理,乙酸锌-亚铁氰化钾体系沉淀蛋白质后,自动进样且采用气泡隔断样品,并经透析膜透析,采用双通道同时测量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在0.025~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在83.54%~98.56%之间,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3%;硝酸盐在0.25~5.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在92.95%~102.32%之间,精密度试验结果RSD<2%。该方法准确、高效、灵敏,可以用于测定酱油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相似文献   

18.
焦糖色素在调味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5,22(6):16-17,25
介绍了以淀粉、葡萄糖母液(或木糖母液)及糖蜜废液等为原料生产制得的焦糖色素,其特性为深褐色至黑色的液体、块状、粉末状或糊状物质,无臭或略带异臭(焦糖香味),具有愉快的苦味。焦糖色素的特征指标为色率、红色指数、波美度、粘度和盐水沉淀等。根据所使用催化剂的不同将焦糖色素分为普通法(不加氨法)、铵盐法(亚硫酸铵法)和氨法等几类,根据型号的不同将焦糖色素分为普通单倍型、普通双倍型、酿造型、老抽红型和特红型等,并介绍了不同型号焦糖色素在酱油、食醋和黄酒等调味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