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冬油菜关键生育期SPAD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不同叶位及叶片不同部位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植株全氮含量及籽粒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求应用SPAD仪诊断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的最佳测试叶位及位点。结果表明,油菜主茎顶部4片完全展开叶SPAD值存在显著空间差异,增加施氮量能显著提高各叶位叶SPAD值,同时减少叶位间的差异;六叶期、蕾薹期以顶4叶(TIA)SPAD值对氮素的敏感性最大,初花期和盛花期则最低。不同部位间,六叶期和初花期以中部SPAD值对施氮量增加的响应最敏感,盛花期则最迟钝,蕾薹期介于顶部和基部之间。综合分析认为,应用SPAD仪监测油菜氮素营养状况的最佳测试叶位和位点为主茎顶4片完全展开叶中部,该部位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和植株全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满足氮素营养快速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测定叶片氮素含量是甘蔗氮素营养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本研究利用桶栽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供氮水平,研究了叶绿素仪用于甘蔗氮素营养快速诊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甘蔗叶片SPAD值、叶片氮含量及蔗茎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而稳定增加;当施氮量超过一定水平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甘蔗叶片的SPAD值、叶片氮含量和蔗茎产量的增幅趋缓,甚至下降;叶片SPAD值在不同甘蔗品种间具有差异。结果还表明:甘蔗叶片的SPAD值与叶片含氮量、蔗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甘蔗氮素丰缺,并用于指导甘蔗施氮。  相似文献   

3.
采用土培试验,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对50份甘蓝型油菜材料进行氮素吸收效率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基因型的氮素吸收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氮素供应水平较高时不同基因型氮素吸收效率的变异更大;在油菜各器官生物量、各生育期地上部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和各种农艺性状等指标中,根系生物量差异最大,表明根系生物量可能是评价油菜氮素吸收效率的重要指标。氮素供应水平较高时,氮高效基因型与氮低效基因型地上部生物量的差异从五叶期到成熟期呈增高的趋势,有效角果数、株高和第一个有效分枝高度差异显著;而施氮水平较低时,地上部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千粒重和每角粒数差异也不显著。供氮水平改变时,氮高效基因型的油菜生物量、籽粒产量和茎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及多个农艺性状指标都有显著变化,而氮低效基因型的相应指标变化则较小,表明氮高效基因型对氮素供应水平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油菜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淋失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氮肥(CK),氮肥全部基施(TJ),氮肥60%基施、40%做越冬肥追施(TJD),氮肥60%基施、40%做薹肥追施(TJT),氮肥60%基施、20%做越冬肥、20%做薹肥追施(TJDT)。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分期施用可明显增加油菜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其中以TJDT处理效果最佳,与TJ处理相比,TJDT处理的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6%、2.1kg·kg^-1氮和4.9%。同时,TJDT处理的氮素淋失量也最小。氮素平衡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氮素平衡影响不大,但是均比氮肥集中做基肥施用(TJ)的表观损失明显减小。尽管油菜收获后,各施氮处理土壤氮素均有盈余,但分期施肥盈余量明显高于TJ。研究表明在油菜生产中,氮肥分期施用既能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又可获得较好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6个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及其组配的30个杂交种为材料,设置N0(不施氮)和N1(150kg/hm2)两个施肥水平,研究了油菜杂交种与常规种成熟期氮素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1)杂交种各器官的氮素含量均高于其亲本,增施氮肥后差距更明显。(2)杂交种氮素积累量在低氮条件下明显高于其亲本,而在高氮条件下与亲本的差距缩小。(3)杂交种成熟期氮素分布在茎秆中的比例明显少于亲本,而分布在籽粒中的比例高于亲本。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Al(N,210kg·hm^-2)、A2(N,270kg·hm^-2)、A3(N,330kg·hm^-2)3种施氮水平和距窄行玉米B1(0cm)、B2(15cm)、B3(30cm)、B4(45cm)4种施肥距离对玉米一大豆套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A3)相比,减量施氮(A1、A2)提高了大豆R2、R5期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和根瘤固氮潜力,以距玉米15cm处施肥的根瘤固氮能力较强;玉米、大豆的籽粒产量、地下部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以A2处理的最高;施肥距离过大和过小均不利玉米、大豆产量的提高和氮素的吸收利用,以距玉米15~30cm处施肥效果最佳;减量施氮18%(A2)时,B2、B3处理相对常规穴施(B1)处理,玉米、大百及玉米一大豆系统的籽粒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总氮含量均显著提高,土壤氮素贡献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肥75、150和225kg/hm2平均分别增产41.9%、70.3%和66.2%,籽粒含氮量分别提高9.1%、14.2%和13.1%,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59.6%、111.6%和108.0%。施氮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籽粒需氮量,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显著下降。氮肥用量在150kg/hm2时,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气体交换参数及产量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干旱和低磷双重胁迫对油菜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在不同生育期受到干旱和低磷胁迫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会明显降低。在干旱和低磷双重胁迫下,苗期油菜Ci降低、Ls升高,表明气孔限制是导致Pn降低的主要原因;而蕾薹期和花期Ci升高、Ls降低,表明非气孔限制是导致Pn降低的主要原因。对单一的胁迫而言,低磷胁迫对油菜叶片Pn影响最大的时期是蕾薹期,而干旱胁迫对油菜叶片Pn影响最大的时期则是花期;与对照相比,它们均显著降低了油菜的株高、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胡麻产量、氮素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无论施氮与否,胡麻各器官不同生育阶段氮素养分吸收、累积和转运规律的基本趋势一致,但其变化量与施氮量有极大关系。施氮量为55.2kg·hm-2时,叶和茎中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及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最大;叶中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及贡献率要比茎高出89.18%、83.36%和86.36%。胡麻籽粒中47.10%-57.66%的氮素来源于叶,22.46%-30.94%的氮素来源于茎,21.00%-30.48%来自籽粒生长后期从土壤中吸收。施氮量为27.6、55.2、82.8 kg·hm-2时,胡麻籽粒产量分别比不施氮增加了10.21%、16.92%和15.55%。施氮量为27.6-55.2 kg·hm-2时,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偏生产力分别为51.10%-68.63%和51.54-97.16kg·kg-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生态环境,施氮量在27.6-55.2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氮肥施用与烤烟氮素营养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营养诊断与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烤烟叶片硝酸盐浓度速测结果与烟株氮素营养状况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烤后烟叶产质量和内在化学成分中总氮和烟碱含量有较大影响;烟株大田生育期内最新平展叶硝酸盐浓度呈反"S"型变化,该曲线可用二元四次方程曲线拟合,相关关系极显著;不同农户烟株硝酸盐浓度下降的反"S"型曲线在横坐标水平上出现较明显变异,纵坐标方向变异较小.最新平展叶硝酸盐浓度与施氮量和烟叶氮素含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能够反映大田烟株氮素营养状况,可用于大田烟株氮素营养速测.  相似文献   

11.
通过15N标记方法研究氮素的吸收、分配、再分配与油菜早熟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早熟油菜品种中油116(ZY116)生育期比中晚熟油菜品种中双11号(ZS11)短9d,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短5d和4d。早熟品种ZY116在全生育期吸收的氮素比中晚熟品种ZS11更多的向籽粒中转移,而中晚熟品种ZS11则是花期吸收的氮素向角果皮中转移的更多,角果期氮素从角果皮转移到籽粒的更少,均达显著水平。早熟品种ZY116在营养生长阶段吸收的氮素在后期的分配速度明显快于ZS11,如ZY116苗期吸收的氮素从花期生长到角果期时再分配速度为3.22mg/d,从角果期生长到收获期时再分配速度为3.71mg/d,而ZS11分别为2.48mg/d和3.10mg/d。  相似文献   

12.
为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保持油菜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与不同密度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对二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密度为20万~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即1m宽带内播种两行油菜,1行紫云英),间作油菜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和碳的养分累积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油菜单作(MR)的趋势,间作油菜株高、根长、根颈粗、单株鲜重和产量接近于或显著高于密度为30万株/hm2的单作油菜。在保持油菜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同时,间作模式可以收获3 592~5 724kg/hm2的紫云英绿肥。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均表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势(LER〉1)。  相似文献   

13.
在棉田免耕套栽条件下,研究了油菜氮磷钾(NPK)肥施用效果及肥料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了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从而显著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N、P、K三要素增产效果依次为:N〉P〉K。通过对肥料效应模型的筛选,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油菜氮(N)、磷(P2O5)、钾(K2O)的适宜推荐用量分别为205kg/hm^2、76kg/hm^2、35kg/hm^2。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1961—1965年、1981—1985年及2004—2006年3个时期我国冬油菜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氮、磷、钾及硼肥的施用效果,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及肥料贡献率。结果表明,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近期油菜主产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及有效硼含量大幅度上升;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有效硼含量较20世纪80年代也略有增加。但由于土壤养分临界值水平的提高,近期土壤有效氮、磷、钾、硼的缺乏范围存在扩大趋势。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以增产量为标准,近期施用氮、磷、钾、硼油菜籽增产高于其它两个时期。施肥在油菜籽产量中的贡献率从1961—1965年间的23.8%和1981—1985年间的54.5%增长到2004—2006年间的55.1%。总体上,我国冬油菜种植区土壤养分肥力稳中有升,但速效养分相对缺乏面积扩大;施肥对油菜籽单产的贡献率增大,油菜丰产必须建立在科学施肥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以中双9号、中油杂11号和华油杂14号油菜为材料,测定花后短柄叶光合速率及生理指标,探讨短柄叶光合衰退与叶绿素含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短柄叶光合速率随叶片衰老而逐渐降低,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在叶片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含量逐渐上升。油菜叶片光合衰退与RuBPCase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光合速率的下降可能与油菜叶片衰老过程中N含量、叶绿素降解及蛋白质合成受抑制相关;SOD和CAT水平逐渐降低及MDA含量升高也表明,叶片衰老过程中氧自由基胁迫抑制光合作用。叶片光合作用与油菜单株产量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短柄叶光合速率,特别是短柄叶衰退的中后期光合速率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直播油菜结实期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种种植密度下直播甘蓝型油菜结实期的源库关系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角果长、宽分别在开花后19d和25d左右达到最大值,角果大小有随密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单位角果皮面积承担的籽粒数(SNPA)及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籽粒重(PPA)都随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每角粒数和角果长度或角果面积都符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超过1.97万株/667m^2),株高、茎粗、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均下降,但群体单位面积角果数、角果面积增大,产量增高。密度继续增加,群体单位面积角果数和角果面积减少,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0号(ZS10)和中油杂5号(ZYZ5)为材料,研究迟直播条件下氮、磷、钾的"3414"肥料效应,确定最佳施肥量以减少迟直播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总生育期和苗期各指标影响不大。ZS10的主花序长、总角果数、千粒重与氮肥显著相关;ZYZ5的实际产量与氮肥显著相关。磷肥与各性状间关系不显著;钾肥与ZS10的每角果粒数、ZYZ5的实际产量达到显著相关。随着氮肥增加,菜籽含油量下降而蛋白质增加;磷肥对菜籽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影响不大;适量的钾肥有利于含油量的增加但对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