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2.仿样方法 (1)先锋试样 因为仿色是染整生产上的第一道工序,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投产前针对客户的来料来样,将拟定的工艺、处方按比例缩小后在上述染样机上进行仿色(打小样)试验。  相似文献   

2.
关于小样与大样生产的差异一般工厂都有发生.仿色小样即仿样配色,是指工厂根据客户来样进行合理的配色打样以符合来样要求的一种手段.仿样配色前必须了解客户来样织物的纤维名称、组织规格、染色牢度要求和需要在何种光源下对色等等.如何利用先进电脑配色得出能染成接近于标样色相的染料配方是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化验室仿色打样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旭  贺良震 《印染》2009,35(12)
为提高化验室仿色打样效率,介绍了印染厂化验室利用"塔形图"色卡,采用中点法、中线法和中心法进行仿色打样的技巧,包括第一次染色配方确定、染液配制和配方微调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仿色打样教学设置背景和教学对象定位,仿色打样实训教学的目的和必要性;详述了本校仿色实训的安排和教学方法,包括单色和宝塔图样卡的制作、仿色步骤、原则与技巧,以及仿色教学案例。在本科院校中本校是首次试行"纺织针织染色工"国家职业资格考证院校,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在染整生产第一线及纺织品面料贸易公司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相似文献   

5.
采用烘箱保温法改进纯棉针织物的活性染料冷堆小样仿色工艺,探讨了混合碱剂比例、反应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冷堆染色工艺的影响。优化的烘箱保温法工艺为:以烧碱与水玻璃的混合碱剂,混合比例(1∶5),保温温度为70~80 ℃,保温时间为12~15 min。结果表明,小样仿色织物的表面得色量与同处方冷堆12 h工艺的相近,可大大缩短小样仿色时间,提高仿色效率。  相似文献   

6.
(1)舒适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讲究生活舒适。(2)休闲型 休闲文化在时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3)超级型  服饰面料向超级化方向推进,也是今后的一种趋势。(4)健康型  健康是人类的需要,也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5)功能型 织物的功能正在逐步扩大和提高。(6)新风格型 新型风格的织物,如仿麂皮、仿桃皮、仿丝绸、仿精毛纺等。(7)艺术型 服装是一种实用艺术,而且还是一种时间艺术。(8)文明型 服装是人类文明的镜子。21世纪面料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丝光棉纱线染色生产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多年生产实践,提出从订单技术审核,原材料选用,染色工艺制定,化验室仿样,对色把关,丝光与染色生产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来严格把关,着重加强现场管理,从而提高丝光棉纱线染色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4 仿色、打样 4.1 仿色 根据工艺设计所选定的染料和糊料,对来样进行仿色,从而制定出具体的印花色浆配方.制定印花色浆配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涤粘中长织物分散/士林喷染染色,仿样困难,耗时长,从而影响生产。本文介绍一种较为简便、快捷的仿色方法,并提出了在仿色过程中,染料对染浴pH值的相容性、轧染和喷染时染料上染率的差异、拼混时染料的选择等注意事项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变形横截面纱的出现 1958年在日本首次生产的聚酯长丝是具有圆形横截面的正规型纱。 1964年帝人公司和东丽公司分别生产了三叶形纱(其商标名分别为Silpearl和Sillook),以制作仿丝织物。 1971年帝人公司生产了高细旦纱(商标名Silmond),由于此纱细旦化(约 1旦),可以获得精细的织物手感。 1972年帝人公司又生产了纯聚酯的差异收缩结合长丝(DCCF)纱(商标名Mixel Ⅱ),它是结合几种具有不同热收缩率的聚酯纱而制成的。 1980年出现了粗细节花式纱,如旭化成公司生产的仿短纤纱(商标名Solosowaie)。 1980年以后,开始进入流行天然纤维的时代,发展了纯聚酯的仿短纤纱织物。当用几只各具有不同喂入速度的喷嘴生产纱时,由快速喂入喷嘴制成的长丝环绕慢速喂入喷嘴制成的长丝盘绕起来,产生竹节样的纱线表面,用这种纱可以通过改变纱线生产工艺和后处理条件而制成各种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从国内相关专利看专色油墨配墨设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专色油墨配色方法及配墨设备的相关专利,以反映国内专色油墨配墨设备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专色油墨配色理论模型较成熟,已有相应的配色软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国内智能专色油墨配墨设备较少,在环保和清洁生产的前提下,实现专色油墨调配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徐海松 《印染》2006,32(8):39-43
系统介绍了计算机配色的理论基础,给出了染料配方自动预测的详细算法和流程,并讨论了颜色匹配应用中的相关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服饰纹样色彩配色效能,利用自适应颜色聚类及自动配色机制,实现基于意象场景的服饰纹样自动配色。以京剧脸谱为范例,搜集了三类角色共计150幅脸谱图像作为源图,采用分割、降噪等操作获取脸谱主体内容;利用二分K-均值聚类算法,对单一样本进行逐一自适应色彩提取,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聚类获得各角色脸谱提取色色值、占比及共现比率等特征参数;最后设计融合颜色聚类数、共现比率及目标区域特征要素的动态配色机制,开发色彩解析和纹样自动配色软件。实验结果表明,配色控制参数、源图类型、纹样形态等因素影响选色顺序及最终配色效果,实现基于意象场景的纹样色彩自动迁移,为当代服饰纹样色彩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于染色的神经网络计算机配色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有染色配色理论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配色算法,并进行了仿真试验.从仿真过程和结果看,BP网络具有学习能力,对于更新的工艺环境、新的染料系列、新的配方数据可以随时重新训练配色系统,从而实现配色系统的自动调整;还可以改变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数目,适应不同采样设备获取的色信息.简化了配色的算法,简化了基础数据的建立,有效减小了配方的色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大部分色纺企业仍然依靠有经验的配色人员进行人工配色,存在配色效率低、配色精度差等问题,提出运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色纺纱的黑白纤维混合配色进行预测,并与使用Datacolor MATCH系统模拟染料配色方法和基于颜色混合模型中的Kubelda-Munk双常数理论的配色方法对黑白纤维混合配色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上述3种方法均可对麻灰纱的黑白纤维混合配色进行有效的预测,配方的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7.36%之内,且配方样品与标准样品的色差小于1;比较而言,3种黑白纤维混合配色的预测模型中,基于BP神经网络的配色方法适用性及精度最佳,配方的相对误差最高,为3.08%。  相似文献   

16.
提高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应用精确度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正日益广泛。为更充分地发挥系统应有的效能,文章结合印染用测色配色系统的生产实践,从测色、颜色质量控制、配色、数据管理和系统维护等方面给出了提高测色配色系统应用精确性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印染测色配色技术与设备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徐海松 《印染》2003,29(12):41-43
回顾印染测色配色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历史,分析比较了三种测色方法即目视法、光电积分法和分光光度法,列表比较了自动配色的分光光度计相关性能指标和常用机型,展望印染测配色技术与设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人工配色繁复、效率低而现有的计算机配色修色算法不能满足生产实践需求的问题,在MatLab软件中开发出了一套计算机辅助色纺纱配色系统,并对该系统中的配色模块和修色模块进行了改进。在配色模块,采用在[0 1]区间对未知参数M 值和对单色纤维初始配方赋值迭代的方法,改进了采用M 值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初始配方求解算法;在修色模块,采用单色纤维调整量中间函数差最小的方法,改进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三刺激值或反射率修色算法。该模型经过1~2 次修色可得到色差小于1 的配色结果,能满足色纺纱生产中多组分、定比例的配色、修色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徐海松 《印染》2006,32(10):41-43
色彩的数字化管理技术是数字信息技术与颜色科学相结合的产物,而计算机自动测色与配色则是现代纺织印染工业中色彩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技术.色彩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必将为我国传统的纺织印染行业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印染业中的计算机配色工艺设计了一种利用测色仪进行颜色校正、实现颜色远程传递的算法。该算法以Pantone标准色卡为参照,对企业和客户端不同测色仪的测试结果进行校正,以解决同一样本在不同测色仪上的色度值误差,使企业和客户对产品的色泽要求最终达到一致,从而将客户的颜色效果传递给企业,方便企业进行计算机配色。实践证明,提出的远程校色方法能够帮助印染企业改进颜色传递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