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烤烟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近几年全国品种审认定的几个烤烟新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小区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烟100、新品种RG17与对照品种K326的产量相当,显著高于新品种K346、云烟87、云烟85和龙江911;中烟100的产值最高,与K326、RG17、K346、RG17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云烟85和龙江911;其它农艺性状基本与对照品种相当。  相似文献   

4.
八个烤烟品种(系)特性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3~1994年进行了8个品种(系)特性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V3个新品系综合性状好,抗病性强,具有产质兼优的特点,适于绥化地区黑土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黑土壤种植烤烟的氮肥形态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 0 0 0~ 2 0 0 1年连续两年在黑龙江省中等肥力的粘壤土上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不同形态氮肥配比对烤烟的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每公顷施纯氮 4 5 0kg ,采用 75 %NO- 3-N 2 5 %NH 4 -N的配比 ,烟叶中钾、还原糖等成分的含量较高 ,与烤烟品质关系密切的化学成分比例适宜 ,产值及上中等烟比例等经济指标最佳。  相似文献   

6.
烤烟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8.
2013~2014年,在广东省内对6个甘蔗新品种(系)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粤甘47号和粤甘43号较对照(ROC22和ROC16)增产、增糖幅度大,居参试品种前2名,它们均表现为早熟高糖,农艺性状优良。粤甘47号表现为萌芽好、分蘖力较强、植株较高、中大茎、有效茎数中等;粤甘43号表现为萌芽好、分蘖力强、全生长期生长稳健、植株中高、有效茎数多。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蒲城县烤烟品种种植单一问题,选出适宜我县烟区的优质适产、耐旱、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为区域化种植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于1990~1992年进行了三年品种比较试验。材料和方法参试品种三年中共有16个品种(系)参加试验,由于参试品种各年有所增减,只有8个品种(系)参加两年以上,其中 NC89为主对照,G-140为第二对照,红花大金元为第三对照(见  相似文献   

10.
河南浓香型烟区烤烟品种(系)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应河南省特定生态条件下的优良烤烟新品种,以2010年区域试验为基础,采用AMMI模型对4个试点7个品种(系)的主要经济性状和感官质量进行了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品种(系)产量在适宜范围内,均价和上等烟比率因环境不同而存在变异,品系Y102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率最高,具有特殊适应性;Y106产量高、质优且适应性广;H8190产量较高,均价和上等烟比率低于对照,稳定性较好;优选一号综合表现优于对照;8182和8122经济性状表现较差。烤烟品种(系)的感官质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Y102和Y106评吸得分高且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1.
应用AMMI模型评价烤烟品种产量适宜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MMI模型对2010年昭通烟区8个烤烟品种区域试验的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8个参试品种中,各品种产量的基因型(品种)效应、环境效应和基因型(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云烟97平均产量最高,PVH19平均产量最低,丰产性表现顺序为:云烟97>云烟99>云烟203>云烟87> KRK26> K326>红花大金元>PVH19;稳定性表现顺序为:云烟99> K326>云烟97>云烟203>云烟87> KRK26> PVH19>红花大金元;在参试地点环境范围内,品种云烟97和云烟99表现较佳,模型分析结果与各品种实际表现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2.
豫中浓香型烟区新引烤烟品种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合豫中烟区生态条件并达到优质、适产、抗性好、浓香型特色突出的烤烟新品种,2009年在平顶山烟区进行了6个品种比较试验.对6个烤烟品种NC297、NC102、KRK26、KRK28、NC89和中烟100的生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外观品质及内在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KRK26和KRK28大田生...  相似文献   

13.
以吉林延边主栽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烟田水分、烤烟生长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移栽20 d后,垄下深松处理(T1和T2)烟田各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常规起垄(CK),移栽40 d和60 d后,50 cm以上各土层含水量均是垄下深松结合揭膜后中耕培土处理(T2)>对照>垄下深松;(2)垄下深松处理(T1)旺长期烟叶氮素和磷素含量高于对照,垄下深松结合揭膜后中耕培土处理(T2)团棵期与旺长期烟叶氮素和磷素含量高于对照,且烟叶钾素含量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3)T1和T2可不同程度促进烤烟生长,增大叶面积,增产增质,其中垄下深松结合揭膜后中耕培土处理烤烟经济性状各项指标和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产量和产值分别较对照提高310 kg/hm2和5997.9元/hm2。  相似文献   

14.
生物钾肥对烤烟产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钾素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生物钾肥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比较了生物钾肥与化学肥料的效果,并对开展生物钾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烤烟最佳移栽时间,以秦烟96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调查了移栽期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期向后推迟,烤烟产量、均价、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移栽期改变对烤烟化学成分影响显著,且不同叶位存在一定差异。与对照相比,化学成分适宜程度因叶位而不同,移栽期延后,4个叶位,烟叶化学品质均先升高后降低;同时,腰叶、下二棚叶化学品质优于顶叶、上二棚叶。秦烟96在洛南烟区的适宜移栽时间为5月10日,适宜的移栽期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进而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贵阳烟区不同成熟度鲜烟叶素质特点和适宜成熟度特征指标,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下中上3个部位由低到高3个成熟度鲜烟叶的含水量、色素、主要化学成分,以及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随着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片、叶脉和整叶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类胡萝卜素/叶绿素逐渐增高,且达到显著差异;总糖、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从不同成熟度的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均价、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质量综合分析表明,下中上3个部位适宜成熟度为XM2、CM2、BM2,即下部烟适宜成熟度外观指标为叶面60%黄绿色,主脉变白1/3以上;中部烟为叶面70%黄绿色,主脉变白1/2以上;上部烟为叶面80%黄绿色,主脉变白2/3以上。  相似文献   

17.
福建南平烟区烤烟合理施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不同氮磷肥比例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肥比例为1:0.8时能改善烤烟农艺性状和产质量,与未施磷肥处理相比,在现蕾期最大叶面积增加325 cm~2,产量增加150.6 kg/hm~2,产值提高2100元/hm~2。不同磷肥比例对烟叶含磷量无明显影响,且随着磷肥比例的增加,烟叶的综合质量效益有降低的趋势。综合认为,在南平植烟土壤条件下,氮磷比例为1:0.8时,烤烟的综合质量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氯量对烤烟氯含量和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不同施氯量对烟株氯含量、积累量及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氯量上升,烟株氯含量和积累量均表现为显著上升的趋势,整株氯含量和积累量与施氯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氯量从0kg/hm~2提高到48kg/hm~2时,上部叶中的氯明显增加;但施氯量进一步增加到96 kg/hm~2时,中部叶和下部叶中的氯增加较为显著;茎和根中的氯随施氯量增加而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施氯量在24 kg/hm~2时,烤后烟叶产质量较好,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不施氯或施氯太高均不利于烟叶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烤烟品种对莴苣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明治”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不同烤烟品种根、茎和叶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化感作用差异显著,化感作用强弱依次为叶>茎>根,对莴苣根长的化感作用强于芽长,且随着用量的增加化感作用呈现增强趋势;其中,中烟100 和K326的化感作用较强,NC102和新育成推广品种(系)CF220次之,NC89和云烟87较弱。  相似文献   

20.
龙岩烟区不同施肥方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福建龙岩烟区五种不同的施肥方法对烟株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细单条沟施肥方法相比,双条沟施肥和宽单条沟施肥可有效提高烟叶产质量,而撒施、四侧外注施肥方法则不能提高烟叶产质量,通过比较分析,宽单条沟施肥法比较适合在福建龙岩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