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7.
8.
9.
10.
河南浓香型烟区烤烟品种(系)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应河南省特定生态条件下的优良烤烟新品种,以2010年区域试验为基础,采用AMMI模型对4个试点7个品种(系)的主要经济性状和感官质量进行了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7个品种(系)产量在适宜范围内,均价和上等烟比率因环境不同而存在变异,品系Y102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率最高,具有特殊适应性;Y106产量高、质优且适应性广;H8190产量较高,均价和上等烟比率低于对照,稳定性较好;优选一号综合表现优于对照;8182和8122经济性状表现较差。烤烟品种(系)的感官质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Y102和Y106评吸得分高且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1.
应用AMMI模型评价烤烟品种产量适宜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MMI模型对2010年昭通烟区8个烤烟品种区域试验的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8个参试品种中,各品种产量的基因型(品种)效应、环境效应和基因型(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云烟97平均产量最高,PVH19平均产量最低,丰产性表现顺序为:云烟97>云烟99>云烟203>云烟87> KRK26> K326>红花大金元>PVH19;稳定性表现顺序为:云烟99> K326>云烟97>云烟203>云烟87> KRK26> PVH19>红花大金元;在参试地点环境范围内,品种云烟97和云烟99表现较佳,模型分析结果与各品种实际表现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耕作措施对延边烟田水分、烤烟生长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延边主栽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烟田水分、烤烟生长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移栽20 d后,垄下深松处理(T1和T2)烟田各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常规起垄(CK),移栽40 d和60 d后,50 cm以上各土层含水量均是垄下深松结合揭膜后中耕培土处理(T2)>对照>垄下深松;(2)垄下深松处理(T1)旺长期烟叶氮素和磷素含量高于对照,垄下深松结合揭膜后中耕培土处理(T2)团棵期与旺长期烟叶氮素和磷素含量高于对照,且烟叶钾素含量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3)T1和T2可不同程度促进烤烟生长,增大叶面积,增产增质,其中垄下深松结合揭膜后中耕培土处理烤烟经济性状各项指标和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产量和产值分别较对照提高310 kg/hm2和5997.9元/hm2。 相似文献
14.
生物钾肥对烤烟产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钾素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生物钾肥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比较了生物钾肥与化学肥料的效果,并对开展生物钾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烤烟最佳移栽时间,以秦烟96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调查了移栽期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期向后推迟,烤烟产量、均价、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移栽期改变对烤烟化学成分影响显著,且不同叶位存在一定差异。与对照相比,化学成分适宜程度因叶位而不同,移栽期延后,4个叶位,烟叶化学品质均先升高后降低;同时,腰叶、下二棚叶化学品质优于顶叶、上二棚叶。秦烟96在洛南烟区的适宜移栽时间为5月10日,适宜的移栽期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进而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探讨贵阳烟区不同成熟度鲜烟叶素质特点和适宜成熟度特征指标,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下中上3个部位由低到高3个成熟度鲜烟叶的含水量、色素、主要化学成分,以及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部位随着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片、叶脉和整叶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类胡萝卜素/叶绿素逐渐增高,且达到显著差异;总糖、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总氮、烟碱、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从不同成熟度的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均价、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质量综合分析表明,下中上3个部位适宜成熟度为XM2、CM2、BM2,即下部烟适宜成熟度外观指标为叶面60%黄绿色,主脉变白1/3以上;中部烟为叶面70%黄绿色,主脉变白1/2以上;上部烟为叶面80%黄绿色,主脉变白2/3以上。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同施氯量对烤烟氯含量和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不同施氯量对烟株氯含量、积累量及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氯量上升,烟株氯含量和积累量均表现为显著上升的趋势,整株氯含量和积累量与施氯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氯量从0kg/hm~2提高到48kg/hm~2时,上部叶中的氯明显增加;但施氯量进一步增加到96 kg/hm~2时,中部叶和下部叶中的氯增加较为显著;茎和根中的氯随施氯量增加而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施氯量在24 kg/hm~2时,烤后烟叶产质量较好,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不施氯或施氯太高均不利于烟叶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