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胶原蛋白涂覆棉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胶原蛋白具有独特的3股螺旋结构,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极具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拓展纤维素的应用领域和开发新型绿色纤维素纤维,采用高碘酸钠对棉纤维进行局部有限选择性氧化,然后与胶原蛋白溶液反应,制备了涂覆胶原蛋白棉纤维。结果表明:经高碘酸钠有限氧化后棉纤维的断裂强度降低不明显;胶原蛋白分子通过席夫碱C N双键共价结合在棉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氧化棉纤维的聚集态结构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为了进一步拓展氧化纤维素的应用领域,采用高碘酸钠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制备了二醛基纤维素棉纤维,用红外光谱、X衍射等手段分析了氧化棉纤维的聚集态结构。结果表明轻度氧化棉纤维的结晶度略有提高,而深度氧化棉纤维的结晶度降低;氧化棉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氧化程度的提高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较优的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棉纤维的工艺,选择高碘酸钠用量、氧化时间和氧化温度进行正交试验,综合考虑棉纤维的醛基含量和强力损失率,选取适宜的氧化工艺为:高碘酸钠用量1.5 g/L,40℃氧化2 h.  相似文献   

4.
采用胶原蛋白溶液对经高碘酸钠有限氧化处理的棉纤维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胶原蛋白交联棉纤维。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研究胶原蛋白与棉纤维的交联机理,并分析了胶原蛋白浓度、处理时间、反应温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交联效果的影响以及经胶原蛋白处理后棉纤维的性能。胶原蛋白交联棉纤维的优化工艺为:胶原蛋白用量1%~2%,反应温度35~40℃,处理时间1 h,pH值4~5,高碘酸钠质量浓度1 g/L。处理后棉纤维断裂强力有所提高,断裂伸长率略有降低,初始模量增大,弹性变形增加。  相似文献   

5.
研究棉纤维经丝胶处理后的聚集态结构.采用高碘酸钠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再利用丝胶溶液对棉纤维进行处理,使丝胶涂覆于棉纤维上,通过FT-IR、XRD和DSC等方法对处理后棉纤维的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丝胶蛋白分子与氧化棉纤维之间形成了共价结合键;氧化棉纤维经丝胶蛋白溶液处理后结晶度无明显变化,其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浩  林红  陈宇岳 《纺织学报》2008,29(8):18-22
 采用氢氧化钠对棉纤维进行预处理,再进行选择性氧化,可以有效提高氧化棉纤维的醛基生成量。对比研究经高碘酸盐选择性氧化后碱预处理棉纤维与普通棉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经碱预处理后棉纤维化学组成无变化,但当碱液质量分数增加到25%,其晶形结构从纤维素Ⅰ逐渐转化为纤维素Ⅱ,且结晶度不断下降,使棉纤维对高碘酸盐的可及度和反应性大大提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经碱预处理的氧化棉纤维醛基吸收峰强度大于未预处理的氧化棉纤维。在8和32 g/L高碘酸钠氧化条件下,氧化棉纤维醛基含量随碱液质量分数增加均不断提高,而其结晶度不断下降,但当碱液浓度和氧化剂质量分数较高时,氧化过程中棉纤维的醛基增加量和降解程度都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7.
液氨处理前后棉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朱慧珍  黄小或  任小勇  周翔 《印染》2003,29(4):8-10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反相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测定了液氨处理前后棉纤维的形态结构、超分子结构,并测试其力学性能。实验表明,棉纤维经液氨处理后表面变得光滑;结晶度降低,部分纤维素I转化成纤维素Ⅲ;纤维内部尺寸较大的孔穴数量减少,尺寸较小的孔穴数量增多;某些物理机械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处理对棉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汪澜  姜志新  严峻 《纺织学报》2006,27(10):77-79
用XRD、TGA、SEM等方法测定并分析了超声波处理对棉纤维的形态结构、结晶形态、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力求为超声波在棉织物染整加工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改变了棉纤维的形态结构,使棉纤维的天然扭曲消失,纤维表面变得粗糙;使棉纤维的结晶度降低,结晶尺寸减小;棉纤维的热裂解温度降低,热稳定性变差;棉织物的断裂强度降低,断裂延伸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采用了氢氧化钠对棉纤维预处理后,针对其不同浓度对丝胶蛋白氧化棉纤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丝胶蛋白对棉纤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胶原蛋白结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胶原蛋白来源和应用相当广泛,经济前景可观,胶原分子结构的研究日益重要.本文概括总结了近年国内外胶原蛋白结构研究的重要进展,着重描述了胶原主要的组织分布、类型和结构,为在此基础上揭示胶原蛋白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利用胶原蛋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王浩  杜兆芳  许云辉 《纺织学报》2019,40(11):119-124
为开发高品质的棉制品,采用氧化壳聚糖与丝胶蛋白共价结合制备氧化壳聚糖/丝胶蛋白复合物,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功能改性整理。研究了各因素对棉织物质量增加率的影响,得出最优工艺参数。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复合物及其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经高碘酸钠氧化后引入活性基团醛基,与丝胶产生席夫碱反应制成复合物整理剂,将复合物应用于棉织物的整理,可与纤维产生化学键合,并在其表面交联成膜;随着壳聚糖氧化度的增加,复合物中丝胶溶失率明显减少;复合物改性棉织物的强力和吸湿性变化不大,而折皱回复性、防紫外线性和抑菌性均明显提高;3次水洗后,棉织物的质量增加率稳定在4%左右,其耐洗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阔叶木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碘酸钠(NaIO4)选择性氧化纤维素得到双醛基纤维,提供了活性反应部位,可引入其他带电基团,增加纤维的润胀能力和分散特性,有利于制备微纤化纤维素(MFC)时机械处理过程中纤维的分丝帚化。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和浆浓对NaIO4选择性氧化阔叶木浆的影响,通过测定醛基含量和聚合度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优化反应条件,同时探讨了打浆预处理以及体系的pH值对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料的醛基含量随着氧化过程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氧化剂用量和浆浓的增加而增加,聚合度则呈现下降的趋势。NaIO4用量对氧化阔叶木浆纤维的醛基含量和聚合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浆料的打浆预处理对NaIO4的氧化反应影响不明显,反应体系pH值的影响较为明显。NaIO4氧化阔叶木浆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2~3 h,NaIO4用量50%,浆浓2%~3%,pH值5~6。  相似文献   

13.
厉成宣  范雪荣  王强  王钦清 《印染》2007,33(21):1-4
以高碘酸钠氧化棉织物为载体固定过氧化氢酶,研究其固定化的主要条件,考察了固定化酶的性质。试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固定在氧化棉织物上时,棉织物的最佳氧化条件为:NalO4浓度0.20mol/L,氧化时间8h,氧化浴pH值6.0,氧化温度40℃;过氧化氢酶固定化的条件为:过氧化氢酶用量0.20mL/(g棉织物),固定化时间24h。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比游离酶提高了约10℃,使用温度范围变宽;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为7.0与游离酶相同,在酸性范围内稳定性较游离酶差,但在弱碱性范围内稳定性比游离酶好。  相似文献   

14.
以NaIO_4作氧化剂,氧化木薯淀粉制备双醛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淀粉乳含量10%,高碘酸钠与淀粉物质的量之比1.1:1,反应溶液pH值3,反应温度40℃,搅拌反应3h。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制备的双醛淀粉产品中双醛含量93.5%,产率96.7%。制得的双醛淀粉经红外光谱表征,波长1 750cm~(-1)处出现明显吸收峰,波长2 750cm~(-1)处出现弱吸收峰,说明产物中醛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xidation reaction on the primary alcohol groups in cellulose involving the 2,2,6,6-tetramethyl-1-piperidinyl oxoammonium ion (TEMPO) and determin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xidized cellulose (OC). The applicability of OC in polysaccharide systems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EMPO, sodium bromide (NaBr), and temperature on the oxidation reaction time, yield, and selectivity for primary alcohol groups were examin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The reaction time de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levels of TEMPO and NaBr. The yield increased with the level of NaBr and decreased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Selectivity increased with the temperature and decreased as the levels of TEMPO and NaBr increased. The optimum levels of TEMPO and NaBr and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the production of OC were determined as 0.3 mM/100 mM anhydroglucose unit (AGU), 50 mM/100 mM AGU, and 25 °C, respectively. The water and oil binding capacity and viscosity of cellulose increased with oxidation. Wheat starch containing OC exhibited a decreased initial pasting temperature and setback, but increased peak viscosity, gelatinization, and retrogradation enthalpy (Δ H ). The hardness of the wheat starch ge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upon the addition of OC.  相似文献   

16.
竹原纤维是从竹材中直接提取的一种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为进一步拓宽竹原纤维的应用领域,采用高碘酸钠为氧化剂,对竹原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可反应生成活性基团醛基,有利于对竹原纤维的进一步功能化改性。进一步对氧化后的竹原纤维失重率与强力损失率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碘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氧化时间的延长,竹原纤维氧化程度提高,纤维降解程度加深,失重率增大,强力损失率增加。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对氧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以尽可能减小氧化竹原纤维的失重率及强力损失率。  相似文献   

17.
用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棉纤维制得二醛纤维素,并采用FT-IR、XPS法分析了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棉纤维及经丝素蛋白溶液处理后氧化棉纤维的结构。结果表明:棉纤维经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生成了二醛纤维素(DAC),并且二醛纤维素上的醛基随着氧化程度的加深不断增多,氧化后纤维素大分子中的羟基及氢键结构逐渐减少,表明氧化的过程也是棉纤维大分子不断解聚的过程;氧化棉纤维经丝素蛋白溶液处理后,二醛纤维素上的醛基与丝素大分子上的氨基直接形成亚胺(席夫碱)结构。  相似文献   

18.
双醛淀粉湿强剂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以高碘酸钠为氧化剂合成双醛淀粉的工艺条件,通过对不同氧化度双醛淀粉的红外光谱和结晶研究,对制备DAS的反应进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根据需要可制得不同氧化程度的双醛淀粉,与原淀粉相比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