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氟化烷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alkyl substances, 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近年来,随着PFASs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全球范围内的多种介质中都普遍检出该物质。食物中PFASs污染水平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家和民众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论述近年来国内有关食物中PFASs污染水平研究的进展情况,对国内主要动物源食品(蛋、水产、肉、乳制品等四类)和生活饮用水中PFASs的污染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食品中的PFASs污染特征,采用危害指数评估我国人群通过主要食品带来的PFASs暴露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
丁林玉  雷素珍  曾红亮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0):336-341,350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食品接触材料中被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可以作为PFASs的载体,使PFASs进入人体,在血液和器官中积聚分布,从而导致各类健康问题。本文对PFASs的危害及在食品中的污染研究进行了概述,综述了PFASs在饮用水、乳及乳制品、肉类、蛋类、水产品及果蔬等食品中的污染情况,分析了PFASs通过大气、水源、土壤等进入食物的途径,总结了PFASs对人体的危害:导致心肌发育毒性、使细胞膜病变和改变人体胆固醇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食品中PFASs的应对措施。减少食品包装中PFASs的过度使用,寻找新的PFASs替代物,减少PFASs经食品摄入,正成为我国食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rorinated alkylated substances, PFAS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脂肪烃类化合物,自上个世纪50年代合成以来,该类化合物以其优良的稳定性及表面活性作为加工助剂被应用于多种民用及工业领域,如纺织品、灭火器和油漆等行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空气、沉积物、饮用水、海水和食品等多种基质中均可检测出全氟类化合物,说明其已在生态系统中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作为一类新型持久性污染物,全氟烷基化合物已引起了科学和法规上的研究兴趣。目前对食品中PFASs的污染调查主要集中在动物源性食品中,而对植物源性食品的调查尚缺乏。本文综述了中国及其他国家市场食品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水平,比较国内外各种食品中全氟化合物污染水平的差异,并通过文献报道的污染水平对当地居民存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为全面了解并控制PFASs污染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肝脏、肾脏、肌肉)中13种全氟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经0.2%盐酸-乙腈振荡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和石墨化炭黑(GCB)3种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2.5 m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2.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经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分离,电喷雾负离子扫描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13种化合物在0.05~1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2~0.05 μg/kg,定量限为0.06~0.15 μg/kg。在0.2、1、2 μg/kg三个添加浓度水平,13种全氟化合物平均回收率为62.3%~119.3%,相对标准偏差为3.5%~19.9%。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度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13种全氟化合物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5.
利用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同时测定人参中1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方法。样品经0.1%甲酸-乙腈涡旋提取,以0.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引入内标法进行辅助定量,选取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进行分离,采用正负离子切换的质谱扫描模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9种化合物浓度在0.005 ng/mL~250 ng/mL时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1 1;精密度为1.09%~5.57%(n=6);定量限为0.05 μg/kg~100 μg/kg;采用3个浓度进行加样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4%~117%,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不大于15%,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对实际样品中检出的氯化胆碱、矮壮素、丁酰肼进行膳食暴露评估,3种化合物单一危害、总危害计算结果均小于1,膳食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不同人群通过一次性纸杯摄入全氟辛酸(PFOA)及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风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一次性纸杯中PFOA及PFOS向不同食品中的迁移量,结合调查所得一次性纸杯的消费数据,利用点评估方法计算PFOA及PFOS通过一次性纸杯向不同人群的急性及慢性暴露量,并评估其急慢性暴露风险。结果表明,20种一次性纸杯中,PFOA及PFOS向食品中的迁移量分别为ND~23.70×10-3 ng/cm2、ND~4.10×10-3 ng/cm2;PFOA及PFOS的急性人群暴露量分别为45.67×10-3~168.36×10-3 ng/(kg·d)和7.91×10-3~29.14×10-3 ng/(kg·d),慢性人群暴露量分别为0.16×10-3~4.05×10-3 ng/(kg·d)和0.02×10-3~0.51×10-3 ng/(kg·d),均远低于欧盟推荐的每日摄入耐受量。人群通过一次性纸杯摄入PFOA及PFOS的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全氟有机化合物(PFCs)的污染水平。分别对贵阳市主要农贸市场14个品牌不同批次的食用油进行样品采集,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全氟己酸(PFHxA)、全氟庚酸(PFHp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全氟十二烷酸(PFDoA)、全氟十四烷酸(PFTA)及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7种PFCs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共检出2种PFCs,以全氟庚酸(PFHpA)为主;在大豆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0.1186μg/kg,检出率为16.1%;在玉米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6.9796μg/kg,检出率为14.3%;在色拉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1.2127μg/kg,检出率为12.5%;在压榨菜籽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8.9011μg/kg,检出率为25.0%;在花生油中,PFHpA的平均含量为0.4914μg/kg,检出率为7.1%,同时有2个花生油样品中检出全氟壬酸(PFNA),其平均含量为6.4918μg/kg;在所受检的浸出菜籽油和调和油样品中,未检出PFCs污染。通过对14个品牌不同批次的样品进行比较,发现贵阳市市售食用油中PFCs的污染存在较大差距,以压榨菜籽油和大豆油污染最严重,但其含量不会对贵阳市市民产生即时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21种全氟类化合物残留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1%甲酸—乙腈提取,C18、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碳黑(GCB)净化,通过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甲醇—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监测,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扫描。结果:21种全氟类化合物在0.2~1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S/N=10)为0.25μg/kg,在0.25,0.50,1.25μg/kg 3个加标量下,平均回收率为71%~118%,批内精密度为3.5%~18.3%(n=6);批间精密度为2.2%~13.8%(n=3)。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以满足动物源性食品中全氟类化合物快速、准确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研究深圳市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状况及暴露风险,为引导消费和开展安全监管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随机采集2018—2019年深圳市市售畜肉、禽肉、水产品共计511份,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样品中氯霉素的含量,采用点评估法计算深圳市居民通过食用动物源性食品的氯霉素暴露量,并采用暴露边界比(MOE)法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160份畜肉和60份禽肉中未检出氯霉素,291份水产品(包括贝类、虾、淡水鱼)中氯霉素检出率为26.80%(78/291),其中贝类样品中氯霉素含量为0.05~205.00μg/kg,平均值为13.71μg/kg,检出率为37.21%(64/172);虾样品中氯霉素含量为0.05~2.20μg/kg,平均值为0.20μg/kg,检出率为13.64%(3/22);淡水鱼样品中氯霉素含量为0.05~1.90μg/kg,平均值为0.11μg/kg,检出率为11.34%(11/97),所有样品中氯霉素总检出率为15.26%(78/511)。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深圳市居民膳食动物源性食品摄入氯霉素的平均日暴露量为2.06×10-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广西主要食品中砷污染的水平,评估居民膳食无机砷暴露量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0-2015年广西主要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含量数据和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的方法 ,计算广西居民膳食中无机砷暴露水平及其分布情况,并利用暴露限值(MOE)法评估其潜在健康风险。结果 16 567份食品样品中,总砷检出率为42.71%(4 735/11 087),无机砷检出率为48.07%(2 634/5 480)。总砷平均含量以海洋甲壳类最高,其次是海水鱼类和软体动物;检测无机砷食品样品中,平均含量为0.018~0.072 mg/kg,其中以大米无机砷平均含量最高。除大米、新鲜水果、蛋及其制品、畜禽内脏直接采用其检测的无机砷结果外,其他食品均通过总砷转换到无机砷而进行暴露评估。一般人群和高消费量人群膳食中无机砷的平均每天暴露量MOE值均1,但18~34岁男性组高消费量人群每天无机砷暴露量的MOE值≤1。大米的贡献率远高于其他食物,是居民膳食中无机砷的主要来源。结论广西居民膳食中无机砷暴露风险总体上是安全的,而对于18~34岁男性组高暴露量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大米是广西居民的主要食品,大米的安全问题需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1.
短链氯化石蜡(short 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是碳原子数在10~13之间的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CPs),它是一类结构复杂的混合物。目前,膳食中SCCPs污染状况的检测数据较少。为了解我国北部膳食中SCCPs的污染现状,于2016年在9 个城市分别采集了9 种膳食样品,共计81 份,采用在线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测定膳食样品中SCCPs含量并分析其同系物的分布模式。结果表明,膳食样品中SCCPs含量范围为2.30~496.49 ng/g(湿质量),并且同系物分布以低氯取代Cl6~Cl7的C10-/C12-SCCPs为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华北地区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在1.1~3.8之间。膳食暴露风险小于100,即说明膳食暴露风险尚可接受,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人类健康没有存在风险。测定膳食中的SCCPs含量并分析其分布模式,为了解我国膳食中SCCPs的污染状况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部分食品中铅镉污染水平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解浙江省食品铅镉的污染水平状况,2004年对9个监测点14大类1836份食品中铅和1757份食品中镉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结果:铅含量范围在0.005—13.8mg/kg;浙江省食品铅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有1696份。占92,6%。符合CAC标准的有1498份,合格率为91.45%。铅含量较高的食品为茶叶、皮蛋、海水软体类、猪肉,平均值分别是1.64、0.98、0.39、0,34mg/kg。食品中镉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有1464份,合格率为88.0%,符合CAC标准的样品有1468份,合格率为91,5%。镉含量范围在0.001—17.41mg/kg,含量较高的食品是猪肾、海水软体类、海产鱼、海水甲壳类,平均含量为1.56、1.01、0.59、0.49mg/kg。浙江省茶叶、皮蛋、猪肉受铅污染,海产品、猪肾受镉污染较重,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通过建立暴露评估模型评估不同塑料餐具对人体的风险水平。以聚苯乙烯类、聚丙烯类、密胺、聚乙烯类4类常用塑料餐具为对象,将餐具内典型毒害物质分为5类,再根据解释结构模型构建风险传递路径,并将路径划分为三个阶段进一步建立暴露评估模型。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将模型程序化。实例应用可得,四类餐具按毒害物质总危害指数排序:聚苯乙烯类(2.24E+00)>密胺(6.94E-01)>聚丙烯类(2.98E-01)>聚乙烯类(2.66E-01),且聚苯乙烯类对人体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定的风险可接受值为1.00);餐具在接触油脂类食品时总危害指数最高(2.62E+00),约为水性、酸性、酒精类食品的6.30、2.63、5.72倍,其中聚苯乙烯类餐具接触油脂类食品时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此外,食品贮存周期、微波炉加热时长与餐具对人体的风险成正相关,某些情况下可对人体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这表明:一些符合标准的塑料餐具对人体也会存在不可接受的暴露风险,而风险的产生与食品类型、消费者的餐具使用习惯(贮存周期和微波加热的偏向)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居民面制食品中铝的暴露评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东省面制食品中铝污染的状况,并对居民来源于面制食品的铝摄入状况进行暴露评估。方法:2009年从广东省21个地市的超市、食杂店、集贸市场等随机采集面包、馒头、包子以及油饼油条类食品共840份,按照国家标准GB/T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方法测定其中的铝含量。将2002年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调查人群按照不同的年龄、性别分成10组,分别计算面制食品消费量平均值和第97.5百分位数(P97.5)情况下各组人群铝的摄入情况。结果:面制食品中铝平均含量为210.30mg/kg,调查人群来自面制食品的平均铝摄入量0.10mg/(d.bw),为每日可耐受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的0.73倍,从总体上看,2002年广东省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人群来源于面制食品的铝摄入水平是安全的。面制食品消费量为第97.5百分位数的情况下,调查人群总的铝摄入量为0.61mg/(d.bw),为ADI的4.35倍,各组的铝摄入量平均值和第97.5百分位数铝摄入量分别为ADI的0.61—2.49倍、3.05—14.78倍,超出ADI倍数最高者为组1的2—7岁少年儿童。结论:需要关注广东省居民膳食铝食用安全情况,尤其是对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在此基础上,尚需要纳入其它含铝高的食物调研,进行更加精细和全面的膳食铝健康危害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5.
双酚A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人体暴露于双酚A可能会带来健康问题.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双酚A生产国,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对双酚A的暴露量进行系统性评估,缺乏相应的食品接触材料数据库.因此,了解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的双酚A暴露风险及国内外主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及消费者食品选择指导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6.
17.
深圳市食品中铅污染的暴露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2004-2006年深圳市各类食品中铅污染水平,根据每标准人日各类食物的撮入量数据,评估深圳市民铅暴露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中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研究方法,制定深圳市食品污染物监测工作方案,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食品中铅的含量,并按2002年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调查中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与实测食品中铅的含量相乘得到食品中铅的实际摄入量.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FIWI)值评价深圳市居民膳食中铅摄入的安全性.结果 12类食品中铅的均值为0.013~1.568 mg/kg,除粮食、水产品、豆制品外,其余食品铅的检测值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以蔬菜及蛋制品上升的幅度最大;三年来深圳居民膳食铅的一般摄入量及占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PTWI)的百分比分别为:96.11μg (44.85%)、106.16 μg(49.54%)和101.42 μg(47.33%),但膳食铅的偏高摄入量及占PTWI的百分比分别为:362.85 μg (169.56%)、408.32 μg(190.80%)和393.99 μg(183.85%);膳食中铅主要来源为粮食、蔬菜、畜肉和蛋及蛋制品(占80%以上).结论 深圳市食品中铅的平均暴露量是安全的,但偏高暴露量超过PTWI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全国居民营养调查数据,了解湖北省城乡居民铬营养摄入的现状。根据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和各类食物铬含量数据,评价人群膳食铬的营养水平。方法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方案调查取样,并按营养调查中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与实测食物中的铬含量相乘得到食物中铬营养的实际摄入量。并按城市和农村、不同性别、不同经济收入、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以及糖耐量指标分级,分别评价不同人群的铬营养状况。结果湖北省城乡居民的每日人均铬摄入量为53.17μg,城市为48.70μg,农村为55.47μg。结论湖北省居民可能存在铬摄入偏低或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