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不同热加工温度及时间对南极磷虾肉脂质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热风干燥加工工艺。将南极磷虾肉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进行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得到南极磷虾粉,用正己烷和无水乙醇混合溶液提取其中的油脂成分,并测定其过氧化值、酸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和时间对南极磷虾肉脂质品质有显著影响,加工温度升高,脂质过氧化值、酸值和TBA值升高;加工时间延长,TBA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酸值和过氧化值受时间影响不大;加工温度和时间对脂肪酸组成均无显著性影响。南极磷虾肉最佳热风干燥加工条件为65℃、1 h,在此条件下,磷虾肉脂质过氧化值1.02 meq/kg,酸值30.950 mg/g,TBA值0.440,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47.766%。  相似文献   

2.
通过向南极磷虾肉中添加茶多酚(TP)、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研究3种抗氧化剂在45、85和105℃热加工条件中对南极磷虾肉脂质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3种抗氧化剂下南极磷虾肉脂质得率大小为TBHQ组>BHA组>茶多酚组;茶多酚在85和105℃能有效降低脂质过氧化值,在45、85和105℃能有效降低脂质硫代巴比妥酸(TBA)值;TBHQ在105℃能有效降低脂质过氧化值,在45、85和105℃均能显著降低虾肉TBA值,在85和105℃能有效降低脂质酸价;BHA在85和105℃能有效降低脂质过氧化值和酸价,在45和85℃能有效降低虾肉脂质TBA值。3种抗氧化剂中,TBHQ对南极磷虾肉脂质抗氧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感官、色泽、酸价、TBARS和胃蛋白酶消化率为指标,探讨了温度对南极磷虾粉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30、35℃三种贮藏温度下,贮藏温度越高,南极磷虾粉各项品质指标下降越快。三组样品在贮藏第165d后均未达到货架期终点,感官指标分别为0.92、1.01、1.21;酸价分别为2.03、2.19、2.29mg/g,胃蛋白酶消化率分别为92.58%、92.09%、91.51%,均符合鱼粉国家标准特级品指标;TBARS值均未超过鱼粉的20mg/kg限值。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贮藏165d后南极磷虾粉仍有较好的品质,表明船上生产的南极磷虾粉具有较好的贮藏性。   相似文献   

4.
以感官、色泽、酸价、TBARS和胃蛋白酶消化率为指标,探讨了温度对南极磷虾粉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30、35℃三种贮藏温度下,贮藏温度越高,南极磷虾粉各项品质指标下降越快。三组样品在贮藏第165d后均未达到货架期终点,感官指标分别为0.92、1.01、1.21;酸价分别为2.03、2.19、2.29mg/g,胃蛋白酶消化率分别为92.58%、92.09%、91.51%,均符合鱼粉国家标准特级品指标;TBARS值均未超过鱼粉的20mg/kg限值。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贮藏165d后南极磷虾粉仍有较好的品质,表明船上生产的南极磷虾粉具有较好的贮藏性。  相似文献   

5.
南极磷虾粉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4 ℃和40 ℃条件下,光照、氧气条件对南极磷虾粉贮藏性的影响,将南极磷虾粉储藏于8种不同条件下,以色差、总虾青素、硫代巴比妥酸、游离脂肪酸、吡咯含量为指标,分析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4 ℃贮藏温度下,南极磷虾粉的各指标变化均不显著。而在40 ℃贮藏温度下,有氧条件下光照组氧化降解最多,总虾青素、TBARS、吡咯分别达(14.46±2.40) nmol/g、(56.33±2.29) mg/kg、(168.00±1.43) μg/g;有氧条件下避光组水解酸败最多,FFA的含量最大为7.92%。结论:贮藏于低温环境下有利于虾粉的品质保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南极磷虾粉用途,确定南极磷虾粉制备过程中适宜的蒸煮条件。方法:本文采用不同蒸煮条件处理南极磷虾,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蒸煮温度、升温时间、保温时间对南极磷虾粉中蛋白质、脂肪含量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结果:提蛋白和提脂肪用的南极磷虾粉三个因素的主次顺序是蒸煮温度、保温时间、升温时间;提蛋白用的南极磷虾粉最佳蒸煮条件是:蒸煮温度为70 ℃,保温时间为4.0 min,升温时间为1.5 min,此条件下南极磷虾粉蛋白质含量为63.4%;提脂肪用的南极磷虾粉最佳蒸煮条件是:蒸煮温度为80 ℃,保温时间为5.0 min,升温时间为2.5 min,此条件下南极磷虾粉脂肪含量为23.4%。结论:根据南极磷虾粉原料用途,选择适宜的蒸煮条件,从加工源头把控南极磷虾粉品质,不仅可有效保证南极磷虾粉品质,还可降低生产成本,避免蒸煮过度。  相似文献   

7.
南极磷虾脂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流动的关键环节,在南大洋的食物链(网)中处于核心地位。南极磷虾可能也是地球上多细胞生物中生物量最大的单种生物。南极磷虾因其巨大的生物资源量及其良好的营养、功能特性和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脂质的分布、组成和含量,营养与功能特性;分析了捕获时间、区域、年龄,生长阶段和环境等因素对南极磷虾脂质含量及其组成的影响;比较了南极磷虾脂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提取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评述了南极磷虾脂质加工和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南极脂质及其产品的稳定性研究进展。本文总结、分析,评价了为国内外南极磷虾脂质研究和开发利用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南极磷虾粉贮藏品质,延长保存时间,研究了脱氧剂(还原铁粉)对南极磷虾粉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贮藏165d后,加入脱氧剂可将南极磷虾粉感官评分由未加脱氧剂的1.21降低到0.93,酸价由2.29mg/kg降低到2.00mg/kg。在贮藏过程中,加入脱氧剂可减慢磷虾粉色泽变化速度,且脱氧剂组TBARS值均低于对照组,但在本实验所涉及贮藏时间内对胃蛋白酶消化率影响并不明显。综合各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说明加入脱氧剂可有效抑制油脂酸败,减慢色泽变化速度,较明显提高南极磷虾粉的贮藏性能,因此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南极磷虾粉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南极磷虾粉贮藏品质,延长保存时间,研究了脱氧剂(还原铁粉)对南极磷虾粉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贮藏165d后,加入脱氧剂可将南极磷虾粉感官评分由未加脱氧剂的1.21降低到0.93,酸价由2.29mg/kg降低到2.00mg/kg。在贮藏过程中,加入脱氧剂可减慢磷虾粉色泽变化速度,且脱氧剂组TBARS值均低于对照组,但在本实验所涉及贮藏时间内对胃蛋白酶消化率影响并不明显。综合各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说明加入脱氧剂可有效抑制油脂酸败,减慢色泽变化速度,较明显提高南极磷虾粉的贮藏性能,因此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南极磷虾粉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南极磷虾粉加工与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磷虾因其巨大的生物资源量,较高的营养特性和良好的应用特性受到广泛关注。南极磷虾粉是目前南极磷虾船载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粉的加工与贮藏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了南极磷虾粉加工技术的改进研究进展,分析了加工与贮藏技术对南极磷虾粉营养与品质特性的影响,评价了南极磷虾粉安全性评价和应用研究的进展,并对南极磷虾粉加工、贮藏技术及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孙睿  孟祥慧  陈萍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4):133-137
以新鲜野生蕨菜为原料,接种植物乳杆菌Z17(Lactobacillus plantarum Z17)进行发酵,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于相同条件下发酵42 d,探究发酵过程中接种植物乳杆菌Z17对蕨菜的总酸、还原糖、pH、色度、褐变指数、咀嚼性以及黏性等理化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Z17后蕨菜的pH下降速率以及还原糖含量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煮制中心温度对新疆熏马肉熟化过程中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煮制中心温度为60、65、70、75、80、85、90、95 ℃时,熏马肉的蒸煮损失、色泽、剪切力、肌节长度、肌纤维直径,并分析质构特性。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熟化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结果:随着中心温度的升高,蒸煮损失率显著增大(P<0.05)。色泽a*、b*值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L*值先增加后减少,在70 ℃时a*、b*值达到最小值,L*值达最大值。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且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成正相关(r=0.777)。肌节长度显著降低(P<0.05)。中心温度升高,硬度显著增大(P<0.05);弹性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黏聚性与咀嚼性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SDS-PAGE结果表明,随着中心温度升高,大分子质量蛋白质发生降解。结论:煮制中心温度70 ℃是影响熏马肉品质的关键温度。  相似文献   

13.
添加玉米粉对蛋糕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蛋糕的质构特性、理化性质和感官性质,系统地分析了玉米粉对蛋糕品质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以感官品质为考核指标,确定了玉米蛋糕的最佳配方和玉米最佳粉碎粒度。玉米蛋糕不仅具有保健功能,而且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4.
分析研究了水产饲料生产中,豆粕部分替代菜籽粕、棉籽粕及鱼粉的利弊:在试验期市场价格下,豆粕部分替代鱼粉、菜籽粕和棉籽粕后,保持相同蛋白水平,水产饲料的原料成本可下降3%,并使水产饲料的氨基酸组成更趋合理,饲料蛋白利用率更高。本试验条件下,当最终饲料产品为膨化颗粒时,豆粕部分替代菜籽粕、棉籽粕及鱼粉后,产品加工质量无明显变化。当产品为硬颗粒时,替代后颗粒坚实度变化不大,但耐水性变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浸泡保脆工艺对老山芹解冻后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老山芹为原料,以溶出钙量及脆度和咀嚼性为指标,从六种保脆剂中筛选保脆剂,对样品进行低温热浸泡保脆处理,并以保脆剂复配比例、保脆剂浓度、浸泡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浸泡保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合老山芹的保脆剂为海藻酸钠-氯化钙复配型保脆剂,最佳工艺条件为:保脆剂复配比1:1.8,保脆剂浓度(以浸泡液计)4 g/L,浸泡时间29 min,此时老山芹中溶出钙含量为98.93 mg/100 g,较未处理样品显著增加(P<0.05),脆度和咀嚼性也较其他条件显著提高(P<0.05),且溶出钙含量与脆度和咀嚼性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0.792)。以氯化钙-海藻酸钠低温热浸泡老山芹,可有效保持其解冻后外观品质和口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总状毛霉为主要菌种,探究发酵对豆粕营养和风味的增强作用以及鲁氏酵母耦合发酵和豆粕原料超声前处理对毛霉发酵豆粕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总状毛霉发酵能显著提高豆粕中性蛋白酶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感官品质、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并有效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剂活力;28 ℃发酵60 h,各发酵豆粕蛋白酶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与未发酵豆粕相比,总状毛霉发酵豆粕蛋白酶活达到1032.4 U/g,可溶性蛋白、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3.16倍、13.64%和5.65倍,胰蛋白酶抑制剂活力降低了84.57%。豆粕原料超声前处理和鲁氏酵母耦合发酵均有助于强化毛霉发酵豆粕的品质,其中超声前处理后毛霉和鲁氏酵母耦合发酵豆粕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从4375 U/g下降到350 U/g,减少了92%,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7.69倍,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2.92%,有效提高了豆粕的营养和感官品质,为豆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对豆粕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热处理对豆粕的蛋白质、能量及抗营养因子均产生影响。加工不足或过度均会降低豆粕的营养成分和饲喂价值。豆粕的来源及加工因素也影响着豆粕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温度、时间、颗粒度条件下,对低温脱脂豆粉进行干热处理,测定其脲酶活性(UA)和氮溶解指数(NSI)。研究了干热条件下抗营养因子和营养价值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豆粉干热处理的最佳方案为温度115℃,时间40min,颗粒度110目。  相似文献   

19.
以22只巴美肉羊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胴体品质、食用品质以及脂肪酸的组成,从性别角度分析巴美肉羊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公羊的胴体重、胴体长、胴体深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母羊(P<0.05)。在食用品质方面,母羊的嫩度和熟肉率显著高于公羊(P<0.05),公羊肉的L*值显著高于母羊(P<0.05)。电子舌结果显示,巴美肉羊的滋味中咸味和鲜味较为突出。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测定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巴美肉羊中3-羟基-2-丁酮、2,3-辛二酮、1-辛烯-3-醇、己醛、己酸、庚酸和辛酸占主要地位。公羊的2,3-辛二酮、癸酸含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而母羊中的3-羟基-2-丁酮、苯甲醛含量显著高于公羊(P<0.05)。在脂肪酸中,公羊的反油酸、二十碳二烯酸含量显著高于母羊(P<0.05);母羊的棕榈酸、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公羊(P<0.05)。公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P/S)高于母羊。总体上,公羊的胴体品质和脂肪酸的营养价值优于母羊,但母羊的食用品质较公羊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强化鲁氏接合酵母(JL-02)对酱油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JL-02菌株耐盐性、成曲pH和中性酶活力、不同酿造工艺两种酱油的理化指标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JL-02菌株耐盐性高达16%,成曲pH为6.85±0.08,中性蛋白酶活力为(2109.2±45.2)U/g;强化鲁氏接合酵母后的酱油总酸含量为(1.14±0.01)g/100 mL,较对照组有所增加,而还原糖含量为(1.06±0.01)g/100 mL,pH为5.09±0.03,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氨基态氮含量并无明显差异,均达到特级酱油标准。同时成曲、对照组和实验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15、52和57种,而后者新增呋喃类风味物质(2-正戊基呋喃、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和2,3-二氢苯并呋喃),对三组样品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良好。本研究为今后酱油企业进行强化酵母菌株酿造酱油工艺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