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针对当代柯尔克孜族研究"饰"重于"技",以及史学研究注重文献研究而较缺乏实证考据的研究现状,文章采取文献与实物研究相结合更侧重实物研究的二重考证方法,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阿合奇县、乌恰县等相关县乡的传统地织机织造技艺进行田野考察,并与传承人交流学习,分析新疆柯尔克孜族传统织造技艺的织造流程与织机类型对布幅的限制,并由此来分析柯尔克孜族传统袍服的结构,佐证布幅决定结构这一概念。通过对其传统织造技艺的分析,得出地织机织造的局限性影响布幅的幅宽,幅宽决定了服装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瑶族织锦在工艺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工艺学的角度,对富川平地瑶织锦的织造流程与工艺特色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从中归纳出平地瑶织锦“挑花”工艺的挑织规律。研究表明:富川平地瑶织锦是一种正面织造,经线显花的经锦织物。它的“挑花”工序非常繁琐,需要在斜织机上采用竹扦挑起数根经线显花,其纬线全部包裹于经线中,正反两面图案用色相反。通常该技法由经验丰富的女工根据预设图案挑织而成,极富地方特色和民族手工特色。此项研究分析对助力平地瑶织锦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对鲁锦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鲁锦的织造技术进行探究,并收集、整理大量的鲁锦图案,用工程技术学的方法探讨了几种典型图案的织造技术,重点分析经线显花技术,认为日本博多织与鲁锦之间在经浮显花技术存在一定历史渊源。通过鲁锦“包袱带”加工,分析独特的“挂经”织造技术。基于鲁锦“七个字”织纹图案,剖析源于古代的一经穿多综的省综穿综方式,并分析鲁锦的挑花技术。认为鲁锦的部分织造技术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是用现代织机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冯岑  刘枫 《丝绸》2000,(1):25-28
对高速织造时经线张力的变化,伸长与弹性及摩擦特性等方面做了理论性探讨,对伟线张力,纬线结构和材料与速度的关系作了分析。提出除传统强造工艺因素外,高速织造时的织物幅宽,综框数目,梭口形状等对经线动态负荷的影响,阐明引纬控制装置对缩小纬纱张力波动范围,降低少断头率起到秉作用。  相似文献   

5.
《丝绸》2021,(8)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诸多中华民族传统织造技术面临传承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柯尔克孜族约尔麦克织造技艺发展现状,采用数字化保护实现约尔麦克传统织造技艺现代化传承与传播。提出了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方法:图文视频资料的收集并建立资料库;约尔麦克织造工序、织造技艺和织物本身的三维建模和动态展示;建立数字化虚拟展示平台将搜集到的资料置入平台中,设置交互系统进行衍生设计,扩大约尔麦克的传播范围。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非遗约尔麦克保护与传播,同时为传统织造工艺的数字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栽绒地毯极具地域民族特色,其核心工艺技法少有文献记载,文章采用田野调查、文献查阅、视频采集、采样绘图、实践操作等研究方法,结合示意图对其工序、原理、技法进行系统概括。研究认为:维吾尔族地毯工艺研究首先要明确认知织机、工具和工序原理,其工艺发展之初到成熟经历了数次工具和技法的优化与变革;手工纺纱、"Z""S"向加捻、经线栽绒等手工艺的成熟,推动新疆地区染织类工艺技术的发展;地毯编织从简单的"单经扣"到稳定、牢固的"双经扣"栽绒技法的变革,深刻影响了国内地毯织造工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喀尔喀部蒙古族传统家具的命名意义和命名方式,并参照了《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和《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定名标准(试行)》以及乌日切夫和杨·巴雅尔编著的《蒙古族家具》中的命名方式,在以标准规范指导下的专家确认的方式来对蒙古族传统家具进行命名的基础上,提出"年代+材料+造型结构+颜色+工艺技法+装饰图案+家具类别"的喀尔喀部蒙古族传统家具的命名方式,以特殊结构的法器柜、特殊用途的驮箱、特殊图案的蒙古族传统家具的命名为例,来证实本文提出的喀尔喀部蒙古族传统家具命名方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该发明是一种生产紧密型纺纱时使用的网格状吸聚圈及其织造方法。这种紧密型纺纱用网格状吸聚圈由经线与纬线梭织成管状,经线与纬线的交织点经热定型后相互黏结。这种紧密型纺纱用网格状吸聚圈的制造方法包括:原料选择、整经、织造、切割和热定型。  相似文献   

9.
江西传统夏布绣属民间绣活,其以苎麻手工织造的绣地材质夏布命名。文章以江西新余夏布绣博物馆馆藏的传统夏布绣和夏布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小红的口述为研究范畴,兼对江西省内分宜县双林镇夏布织造基地的田野调查,从传统夏布绣的历史演变、织绣工艺及图案寓意揭示其技艺特征。江西传统夏布绣选用夏布作绣地,因其有材美工巧与就地取材之便,其在刺绣工艺与审美文化上有着汉族民间绣活的共性,醇厚的绣地与稚趣的图案相得益彰,遵循实用绣"制器尚用"的造物理念。  相似文献   

10.
对影响子午胎帘子布边部经线密度高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帘子布织造、浸胶工序的生产过程,通过改进工装、设备、工艺的控制,减小帘子布边部经线密度高的比例,提高经线密度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1.
免捻免浆经线用涤纶长丝研制成功一种取名为‘珍珠丝’的免捻免浆经线用涤纶纤维日前在上海前进合成纤维厂开发成功。该产品手感酷似强捻丝.经丝织厂整经、织造实际使用表明.整经顺利,在通常织造速度下可顺利机织,布面无织庇.织造用经线一般均需强捻或上浆处理,而该...  相似文献   

12.
河北民间土织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近年来,土织布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对河北民间土织布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土织布在色彩、图案、织造工艺方面发展至今的特点以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在色彩、图案、织造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探索性研究和分析,有利于河北民间土织布的继承与发展,使其作为现代家用纺织品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生活需求,具备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壮锦是我国的四大名锦之一,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锦"意为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是壮族的工艺特色,以浅色棉纱为经、彩色丝绒为纬,"通经断纬"编织而成。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术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瑶锦是少数民族织锦之一,以染色棉纱或丝线织造,以经线作底,经纬起花,是经典的经起花工艺,纹样以花草和几何纹为多。  相似文献   

14.
芦扉花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通色织土布"中最经典的品种,体现了织造艺人的看家本领。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询、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整理了大量南通色织土布芦扉花布的布样与图片。从织造工艺和织物分析的角度对传统芦扉花布和新式芦扉花布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两种芦扉花的织造工艺流程和织造各项参数相差并不大,影响其图案的关键是织物组织和色纱排列的巧妙配合。通过分析与试织等方法得出结论,为南通色织土布芦扉花布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土布的批量生产和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丝绸》2015,(9)
传统的艾德莱斯绸织造工艺以人们的生产经验为依据,没有形成统一的的纹样设计方法和计算方法。在对艾德莱斯绸传统工艺做了总结和分析后,找到了一种艾德莱斯绸的纹样工艺设计方法。以传统艾德莱斯绸中的典型图案绘制出一个花纹循环,通过对花纹宽度、花纹高度,以及整经根数的计算确定花纹大小、整经根数和组数,最后采用该方法进行了艾德莱斯绸的织造,得到织物小样。结果表明这种纹样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印度纺织工艺品可以分为三大类:机织物、印染织物和刺绣织物。在机织物范畴,印度的手工织物以其独特的优美、雅致、绚丽、精致和优质吸引着人们。印度工匠对世界纺织工艺品领域的特殊贡献之一是派多拉(PATOLA)——西印度的织造工匠与印染工匠奏出的一曲和谐的交响乐。这是一种印喀脱(1KKAT)技术,即先将经线与纬线扎染然后织造,不同色彩的纱线相互交织形成设计纹样。  相似文献   

17.
实地考察了海南黎族原始腰机的织造工艺,从黎族原始腰机提花的编排组织方法人手,探讨了提花的工艺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力图从逻辑上和系统上对腰机的挑花工艺进行分析说明.该机一般以纬线提花,并在母体和子体图案中以彩经相隔.  相似文献   

18.
徐铮 《丝绸》2014,51(10)
作为民国时期机器丝织物产品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式字牌蕴含了品名、商标、厂家等大量生产和技术信息,是近代染织品牌意识崛起的重要反映。通过对大量字牌实物进行研究和分析,归纳总结了这个时期机器丝织物端式字牌的分类、款式特点和图形构成方式。同时通过组织结构的分析,推断出针对不同类型字牌织物的织造工艺和上机图,特别是"中心独花式"端式字牌织物,根据其相同花区经线在织物正身和字牌部分提升相同规律被打破的织造特点,提出了"副目板"生产工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接2000年第3期)这块经锦;是由3组共5色经线织成的经二重平纹织物,其幅宽约36cm(除去残缺部分),经密为每厘米168根(其中表经占1/3.为56根).纬密25- 26根,纬向花纹循环横贯全幅.如除去铭纹“万世如意”4字,每单位的经线循环约为15.7cm。每单元的纬线循环约3.9cm,约含100根纬线,其中纹纬数为50根,织物总经根数为6048根,分12区,每区504根.含168付色经。据此可以决定其上机工艺和织造方法。图1为2色经二重平纹经锦的织造上机图.图2为3色经锦的织造图。图中甲为织物结构图(左下角切去表经A或B,以显 露夹纬D、里经B或A…  相似文献   

20.
目前针对于史前织造技艺的研究处于相对欠缺的状态,为提供可靠的实证考据,文章以民族学中织机织造技艺考察为重点,通过对新疆相关乡镇的田野考察,获取地织机织造的第一手图文资料,并从织造技术的角度来探究地织机在中国古代纺织史中所处的时期。由调查可知,新疆地织机主要构件为:线综、分经棍、打纬刀,对应"纺"的工具为纺轮,所用纱线以毛纤维为主,根据分析得出地织机的出现时间应不晚于商周时期。地织机的使用范围覆盖全疆,可织造出平纹与平纹地提花织物,掌握地织机织造技艺的民族主要涉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