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乳清为主要原料高密度培养干酪乳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乳清为原料高密度培养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STL3102),用于生产浓缩发酵剂.在5L发酵罐研究了pH控制和补料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加碱控制pH对菌体生长有利,控制pH为6.0时的菌体干重最高.不同碱液对菌体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流加NH3·H2O菌体的产量较高,24h时菌体干重达3.74g/L.在流加NH3·H2O,控制pH6.0条件下,对菌体补料发酵进行了研究.采用30g/L为初始乳清浓度,发酵16h以1.0mL/min恒速补料,发酵44h,菌体干重达4.79g/L,此时测定发酵液中活菌数为1.95×1011CFU/mL.  相似文献   

2.
对以糖蜜为原料培养高核酸酵母NY-1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由实验得知,培养基最适初始pH为5.0,采用酵母浸粉和尿素的复合氮源,菌体生长较好;提高糖蜜中蔗糖水解率,可以延长酵母生长的对数期3h,有利于提高核酸酵母的浓度;采用挡板瓶提高溶氧后培养该酵母,菌体干重可达到15.4 g/L。  相似文献   

3.
对产聚唾液酸菌株大肠杆菌WX J11进行6 0 Co诱变 ,筛选出高产突变株WX J4 ,其聚唾液酸产量可达 10 0 1mg/L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即在 2 50mL的摇瓶中 ,2 50r/min转速下 ,37℃恒温培养 6 5h ,起始 pH值为 7.8,装液量为 4 0mL ,使聚唾液酸的产量提高到 150 0mg/L .聚唾液酸在菌体生长停止后释放到培养基中 ,动力学上表现为次级代谢产物 .此外 ,还对聚唾液酸的提取、水解和唾液酸的纯化作了初步研究 .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pH值控制策略对大肠杆菌CCTCC M208088发酵生产聚唾液酸的影响。采用高浓度磷酸盐培养基(20g/L磷酸氢二钾)缓冲pH值,聚唾液酸产量达到1.9g/L,但大量磷酸盐残留在发酵液中,影响聚唾液酸的后提取处理。把培养基中磷酸盐的质量浓度降至2.5g/L,同时流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控制pH,聚唾液酸产量提升至2.3g/L,但是NH4+在发酵前期16h即消耗完毕。进一步采取氨水流加控制pH策略,聚唾液酸产量提升至3.2g/L,同时菌体浓度大幅增加至12.5g/L,导致40g/L初始山梨醇在20h耗尽。最后,在氨水控制pH的同时,向发酵体系中流加山梨醇,聚唾液酸产量和生产强度分别达到了4.8g/L和0.16g/(L.h),比优化前(高浓度磷酸盐发酵)分别提高了152%和188%。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的 pH值对谷氨酰胺转胺酶 (MTG)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产酶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初始淀粉质量浓度及中后期碳源流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pH值对菌体的生长和产酶模式产生明显的影响 ,当发酵过程的 pH值控制在 6 .5时 ,最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酶的合成 ,在此条件下可得到较高的菌体干重 (DCW )和酶活 ;初始淀粉质量浓度以 3g/dL较适宜 ,其DCW和MTG酶活最高 ,DCW为 2 5.1g/L ,酶活水平达 2 .94U /mL ;中后期采用流加碳源的策略使发酵时间比分批发酵最好水平缩短 12h左右 ,酶活提高到 3.0 5U/mL ,各项指标均比分批发酵最好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  相似文献   

6.
pH值控制对发酵生产γ—亚麻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采用被孢霉为生产菌株,使用发酵法进行γ-亚麻酸发酵的研究,研究证明,发酵液pH值对发酵各类参数有明显影响,γ-亚麻酸发酵时控制pH5.5或稍低较为合理,在此pH条件下进行500L罐发酵,发酵菌体干重达63g/L,油脂产量达24.6g/L,γ-亚麻酸产量达2.45g/L。  相似文献   

7.
放射型根瘤菌WSH2601生产辅酶Q10的摇瓶发酵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放射型根瘤菌 (Rhizobusradiobacterium ,WSH2 6 0 1)作为辅酶Q10 的生产菌株 ,研究了氮源、碳源、接种量、溶氧、初始 pH、发酵温度及添加物等因素对细胞生长与产物辅酶Q10 合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玉米浆和酵母膏是较好的氮源 ,葡萄糖与蔗糖是辅酶Q10 发酵的较好的碳源 ,接种量对辅酶Q10 发酵的影响不大 ,为 4 % .适宜的初始 pH值为 7,番茄汁能较好地促进细胞的生长 ;添加玉米浆、L 甲硫氨酸、番茄汁和异戊醇有利于产辅酶Q10 ;溶氧对细胞生长与产物辅酶Q10 合成的影响较显著 .通过正交试验初步确定了发酵条件 :碳源为 1.5 g/dL葡萄糖和 2 .5 g/dL蔗糖混合物 ,酵母膏 0 .8g/dL ,初始pH 7,每 5 0 0mL装液量为 5 0mL .最后经综合优化条件 ,在摇瓶发酵条件下 :菌体生长量 (以干重计 )为 13.8g/L ,发酵液中辅酶Q10 产量达到 2 2 .7mg/L ,比优化前分别提高 34%和 5 3% .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富硒米曲霉摇瓶实验基础上进行了发酵罐放大实验。结果表明,分批发酵在第32 h胞内硒达到最大值2.896 mg/g,比摇瓶提高15%,此时菌体干重最大值9.8 g/L;指数补料在第30 h胞内硒最大值3.3 mg/g,比分批发酵提高14%,同时菌体干重最大值12.6 g/L,比分批发酵提高28%,指数补料更有利于菌体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纳豆芽孢杆菌合成维生素K_2的能力,构建了纳豆芽孢杆菌体内维生素K_2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1,4-二羟基-2-萘甲酸-聚异戊二烯转移酶(MenA)—过表达菌株,并在5 L发酵罐水平考察了不同pH对该过表达菌株生长和维生素K_2合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menA基因的过量表达能使Bacillus subtilis natto维生素K_2合成量提高51%。单一恒定的pH不能满足既能使菌株生长充分,又能最大化产物合成的条件。通过分析不同pH下发酵过程曲线和动力学参数,提出了两阶段pH控制策略:即在发酵前期0~40 h控制pH 7.0,发酵后期40~80 h控制p H 4.0,菌体生物量和维生素K_2合成量分别达到了(11.46±0.67) g/L和(63.60±1.81) mg/L,是原始菌分批发酵pH自然状态下的1.5倍和2.6倍。  相似文献   

10.
地衣芽孢杆菌ZJUEL31410产胞外弹性蛋白酶的分批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高产弹性蛋白酶的地衣芽孢杆茼ZJUEL1410的分批发酵条件.采用5L生物发酵罐对地衣芽孢杆茵ZJUEL31410胞外弹性蛋白酶的分批发酵过程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弹性蛋白酶的合成与菌体生长部分相关,细胞生长在24 h时达到最大(茵体干重为8.9g/L);发酵6 h时比生长速率(μ)达到最大值0.18,弹性蛋白酶合成在30 h达到最大值373 U/mL;在搅拌速度500r/min,初始葡萄糖质量分数为7.4%条件下,弹性蛋白酶活最高,体系中溶氧最多;提高搅拌功率可改善茵体的代谢过程,加快代谢速率,提高弹性蛋白酶活性.本文为地农芽孢杆茵规模分批发酵和流加发酵产弹性蛋白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5 L磁力搅拌发酵罐上,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SFZ-37生产鼠李糖脂进行分批发酵,并对发酵过程进行监测,pH值在发酵过程中基本维持稳定,发酵结束时,菌体生物量可达4.41 g/L,鼠李糖脂产量达到11.61 g/L,底物甘油残量达到11.69 g/L。根据实验数据构建了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及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OriginPro 8.0软件对其进行了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菌株分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和底物消耗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酿酒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诱变获得的酿酒酵母突变株YF(ZnCl2r,Ethr)为试验菌株,通过摇瓶发酵、发酵罐补料分批发酵,对突变株发酵生产谷胱甘肽进行研究.确定发酵罐分批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 6.0,接种量为20%,搅拌转速为150 r/min,通气量为250 L/h.在补料分批操作方式下,分别考察了摇瓶培养、发酵罐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以氨水为中和剂,替代CaCO3,对耐氨米根霉R.oryzaeJS-N0-2-02进行15L自动发酵罐的分批和分批补料发酵及其发酵动力学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起始糖浓度,产酸期补糖可明显提高菌体L-乳酸比生产速率和耗糖产酸能力,提高L-乳酸产量和纯度,降低残糖。在发酵起始时添加1 g/L CaCO3能进一步提高补糖发酵的L-乳酸比生产速率,增强发酵后期菌体耗糖产酸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L-乳酸产量和纯度,降低残糖。发酵结果:起始糖浓度为120 g/L,25h时补糖使最终发酵总糖浓度达137 g/L,发酵培养60 h,L-乳酸产量可达101.8 g/L,纯度97.3%,菌体耗糖转化率76%,比生产速率0.27 g/g.h,残糖降至3 g/L。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嗜鞣管囊酵母(Pachysolen tannophilus)P-01发酵玉米秸秆糖化液生产纤维乙醇的体系。在原料酶解时用磷酸缓冲液(pH4.8、0.0667mol/L KH2PO4-Na2HPO4溶液),更适合P-01发酵;玉米秸秆糖化液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0.3g/L,蛋白胨0.5g/L,尿素0.2g/L,(NH4)2HPO40.1g/L,吐温800.25mmol/L,聚乙烯醇25mg/L,L-谷氨酰胺0.625g/L,pH5.0;添加油酸对发酵结果的影响不明显;在发酵至36h补料,乙醇最终体积分数为2.05%,比对照(1.54%)提高了33.17%。  相似文献   

15.
补料分批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5L发酵罐中分批补加葡萄糖对发酵生产谷胱甘肽(GSH)的影响。采用20g/L初糖质量浓度,在发酵12h至27h每隔3h分别补加22、24、24、24、24g/L和22g/L葡萄糖,可以使酿酒酵母在发酵33h时GSH质量浓度达到72.49mg/L,细胞干质量浓度达到28.52g/L,分别为初糖20g/L分批培养方式的2.86倍和4.93倍。补料分批发酵可以明显促进酿酒酵母生长和提高GSH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酿酒酵母分批补料发酵合成谷胱甘肽(GSH)过程中pH与温度对GSH产量的影响。通过先研究工程菌所表达的酿酒酵母中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在不同pH及温度下的酶学特性,再以此为基础在分批补料发酵过程进行pH值和温度控制的优化。结果表明:与初始发酵条件相比,pH控制在5.5~7.5的变化范围内菌体生物量达到(44.80±1.20)g/L,胞内GSH含量为(19.74±0.51)mg/g,GSH产量为(884.35±27.30)mg/L,分别提高了10.07%、3.35%、13.76%。当温度控制在35℃时,菌体生物量达到(46.30±1.55)g/L,胞内GSH含量为(19.84±0.44)mg/g,GSH产量为(918.59±29.22)mg/L,分别提高了3.87%、13.70%、18.17%。研究表明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对pH控制和温度的优化来提高GSH产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聚苹果酸产量,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优化种子培养基成分及比例。通过摇瓶试验,确定曲拉通的添加时间和添加量。在5 L小罐上进行转速、通气量和pH的单因素试验。通过5 L发酵罐的割罐试验,在葡萄糖浓度低于10 g/L时,将发酵液排出2 L,再将2 L灭过菌的不同浓度的发酵培养基补入发酵罐中继续发酵,确定割罐法的最佳补料成分。结果:得到5 L小罐的最佳转速500 r/min、通气量5.5 L/min、pH控制在4.5。发酵24 h后,加入0.4 mmol/L曲拉通,一批次所得聚苹果酸的总量达到318 g。在处理好的发酵液中加入10%的甲醇,去除杂质普鲁兰后,再继续加入4倍体积的甲醇,得到聚苹果酸沉淀,得率为80.52%。结论:采用上述方法每升发酵液的聚苹果酸产量提高了46.8%,单一批次的发酵时间增加了40 h,产聚苹果酸总量是原来的2.25倍。降低了发酵成本,简化了后提取的工艺,为聚苹果酸的进一步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50L自控式发酵罐上进行了ε-聚赖氨酸(ε-PL)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主要考察了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pH、搅拌转速对ε-PL发酵和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控制pH在5.0以上时有利于菌体的生长,但ε-PL基本不合成,甚至出现降解现象;当维持pH在4.0左右时,能促进ε-PL的合成。搅拌转速为300 r/min时,有利于溶氧和传质,400r/min时,由于剪切力过大,导致菌丝断裂,ε-PL产量下降。通过控制发酵中后期pH4.0和搅拌转速300r/min的pH反馈控制自动流加补料培养,可获得最大的ε-PL产量7.36g/L,产率0.072g/g,产量较优化前提高近10倍,产率提高2倍。  相似文献   

19.
对干酪乳杆菌非连续性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不添加补料,得到L-乳酸的最大浓度为76.9g/L,L-乳酸的产率为64.1%,最大细胞干重为6.5g/L。而发酵过程进行分批补料的试验结果证明,添加葡萄糖是发酵L-乳酸的有效方法,L-乳酸的最终浓度为90.7g/L,产率为75.5%,细胞干重为8.6g/L。L-乳酸产量提高了17.9%,细胞干重提高32.3%,L-乳酸纯度为9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