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普洱茶不同贮藏时期微生物种群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研究在8个不同贮藏时期的普洱茶中鉴定出黑曲霉、产黄青霉、根霉、木霉、灰绿曲霉、酵母、芽孢杆菌、无芽孢杆菌、球菌、乳酸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不同温度贮藏过程品质变化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成品普洱荼在不同温度(-15℃,10℃,常温,45℃)贮藏过程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初步得出结论:茶多酚、氨基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8):142-148
为探讨超高压处理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研究了普洱生茶经100500 MPa超高压处理后的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感官品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理化成分含量经超高压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符合普洱茶自然陈化的一般趋势;生茶在300500 MPa超高压处理后的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最后进行了感官品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理化成分含量经超高压处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符合普洱茶自然陈化的一般趋势;生茶在300400 MPa下处理时感官评分较对照组高,口感和自然陈化的2年普洱茶相仿;经300 MPa下处理的生茶样品的香气组分与对照组相比,萜烯、酯类、醇类和醛类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烷烃类和酮类有所下降,并且新增了α-柏木烯(1.26%)、4(14),11-桉叶二烯(1.55%)、癸醛(0.71%)等香气成分,这对普洱茶的风味改善起到良好效果,并与感官评定结果相符合,说明适当的超高压处理对加速普洱茶的陈化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普洱茶是云南省极具代表性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养身、贮藏价值,在我国茶叶市场份额中占比较高,用其制成的茶汤色泽明亮、滋味醇厚,更有清胃生津、去油解腻的功效。当前伴随产业规模扩大、竞争格局调整,生产经营者对于普洱茶蕴藏的经济、文化价值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知,相关工艺体系也不断成熟。本文主要聚焦普洱茶贮藏过程,对其含水量、多酚变化状况、相关性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是促成普洱茶多酚类物质转化的重要因素,水分的增加有助于加快普洱茶发酵进程,缓解其苦涩口感,同时促进茶色素的累积。因此,在加工、渥堆过程中,要科学控制含水量,促进其滋味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究普洱茶品质与年份、贮藏地点之间的关系,选用分别贮藏于昆明和广州两地的,贮藏时间在2年~14年的7个普洱生茶和8个普洱熟茶样品,分析其在不同贮藏环境和时间下安全性、理化品质以及感官评价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整体上普洱茶的贮藏环境安全。广州仓更利于生茶的转化,转化效率高,能够较快达到降低苦涩、提高醇和的效果且整体老茶陈香更为明显,而昆明仓更利于突出普洱生茶甘甜香或单一药香。仓储对普洱生茶香气的影响可能大于原料本身。对普洱熟茶而言,广州仓的转化更快,但若希望长期贮藏且追求老茶的木香、药香等陈香品质则建议贮藏在昆明仓。对于熟茶香气而言,原料比仓储条件的影响更大。贮藏14年内,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品质都有所提升。该文首次提出普洱茶的品质评价应分为3个维度,包括转化的安全因子、品质因子和转化强度因子,并针对普洱茶的不同的特性将理化指标与其进行初步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不同容器贮藏对普洱熟茶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绵纸对照, 选择纸箱、木箱、陶罐、铁罐4种容器对普洱熟茶进行12个月的贮藏。通过感官审评、香气成分测定和理化分析比较贮藏过程中普洱熟茶的品质变化。结果 贮藏过程中, 不同容器贮藏对普洱熟茶感官品质影响较大, 其中, 陶罐和木箱贮藏后普洱熟茶陈香馥郁; 陶罐贮藏后滋味甜醇; 不同容器贮藏的普洱熟茶香气组分的组成差异较大; 贮藏过程中, 不同容器贮藏对普洱熟茶呈味物质变化差异较大, 贮藏12个月后, 其中, 陶罐中普洱熟茶的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最高, 咖啡碱含量最低, 与感官滋味有纯甜味相一致, 铁罐中普洱熟茶的茶多酚、儿茶素、黄酮、茶黄素含量升高, 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 导致滋味出现粗、涩。结论 在贮藏过程中茶样之间的品质变化差异显著, 12个月之内存放普洱熟茶品质最优的贮藏容器为陶罐, 但长期贮藏普洱熟茶的容器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采用伏安电子舌对不同贮藏年限的普洱茶进行快速检测。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到电子舌的模式识别中,提出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 CNN)与极限学习机(ELM)组合的模式识别模型(1-D CNN-ELM)。采用该模型结合伏安电子舌对5种不同贮藏年限的普洱茶进行分类鉴别,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结合支持向量机(SVM)或极限学习机(ELM)的模型相比,1-D CNN-ELM对普洱茶贮藏年限的分类效果更优,其测试集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Score分别达到98.32%,98.0%,98.0%,0.98。试验表明深度学习方法适用于对电子舌信号进行模式识别处理,且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制一种普洱茶果冻食品,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将普洱茶经浸提、减压真空浓缩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工艺配方,结合感官审评和理化指标的检测筛选出工艺的最佳配方为:茶水比1∶30,琼脂1.0%,卡拉胶0.05%,柠檬酸0.05%,白砂糖15%,食盐0.05%,蜂蜜1.5%。通过上述优化工艺制作普洱茶果冻。   相似文献   

9.
以水为浸提液,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的茶水比例和筛目数等对普洱熟茶茶粒得率的影响,后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普洱熟茶茶粒的制作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茶粒得率的影响因素及其顺序为浸提茶水比例,浸提温度和筛目的选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浸提温度90℃、茶水比例为1:40、筛目选择80目的条件下,茶粒得率为35.4%。  相似文献   

10.
尹训 《美食》2010,(4):8-8
<正>2009年中国茶行业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2009年5月18日,"龙润茶"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这也是我国7万家茶叶企业中首家上市公司,结束了产茶大国没有茶叶股的历史。而龙润涉足普洱茶仅仅4年多的时间,尤其在经历了2007年的那场普洱茶泡沫,如此迅速走出低谷,充分反映了普洱茶市场的回暖和潜力。  相似文献   

11.
12.
本研究应用正交实验以茶膏中特征物质含量及感官评价为依据,对普洱生茶膏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了普洱茶膏浓缩过程中特征成分的变化。优化的普洱茶膏加工条件:茶水比为1∶20,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35 min,浓缩温度为100℃,此条件下普洱茶膏中特征物质综合含量最高,感官评价得分也相对较高。在普洱茶膏加工的浓缩过程中,茶多酚、氨基酸含量下降,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先升后降,茶褐素则不断累积。本研究制得的茶膏感官评价得分和特征物质含量都高于市售茶膏,优化工艺合理、可行,为普洱茶膏加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普洱茶多糖提取工艺及翻堆样中含量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为溶剂,用无水乙醇做沉淀剂提取茶多糖,研究了云南普洱茶茶多糖提取最佳方法并测定不同翻堆样普洱茶(人工接种优势菌种,“渥堆”封闭发酵,10d翻堆一次,40d结束)中茶多糖含量。试验证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无水乙醇浸提4h,取茶渣,沸水提取40min,重复3次,2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渥堆”是普洱茶制作过程中的一道特殊工序,是形成普洱茶品质特征最关键的一步,翻堆样中茶叶渥堆时间越长,茶多糖含量越高,一翻堆含量仅0.45%,到四翻堆上升到1.68%,以上均为干物质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继开发普洱茶系列产品,研制一款既保留普洱茶营养价值不散失普洱茶香味的新型曲奇饼干。方法以云南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通过调制、挤注、烘培、灭菌等工序进行加工,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黄油,茶粉和烘烤时间对普洱茶曲奇饼干的感官分数的影响,测定了样品的微生物指标,筛选出最佳制作工艺。结果最佳工艺配方以低筋面粉100 g,黄油76%普洱茶茶粉13%糖粉45%奶粉8%牛奶15%1%鸡蛋50%,烘烤温度(上火190下火170),烘烤时间13min结论 筛选出的优化组合将扩大普洱茶系列产品,为普洱茶多元化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不同陈化时间普洱茶的挥发性组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测定18个普洱茶挥发性物质。结果从18个普洱茶中共鉴定出98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4种甲氧基酚类、11种醛类、15种醇类、13种酮类、4种酯类、2种呋喃类、2种含N化合物、35种碳氢化合物及2种其他类物质。陈化时间短(4年)的普洱生茶中醇类(31.01%)和碳氢化合物(22.92%)含量高,甲氧基酚类化合物含量低(1.3%),具有明显的晒青毛茶香气特征。陈化时间长(≥25年)的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聚成一类,这类普洱陈茶甲氧基酚类化合物含量高(7.52%~39.17%),且不同陈化时间的普洱茶样本之间香气特征相似,仅通过香气无法推断其陈化时间。结论本研究为消费者正确认识和收藏普洱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种不同的浸提方法与两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制备茶膏,对其进行成分和活性物质的分析,并与市售茶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沸水浸提、真空减压浓缩的茶膏样品,其氨基酸、茶多酚、总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及其他活性成分(没食子酸、咖啡碱、茶氨酸)的含量较其他处理的平均值分别高16.95%、21.96%、24.93%、48.80%、45.31%、63.42%、0.48%、13.52%、38.85%。市售生茶茶膏的营养素、酚类物质及活性成分的含量普遍差异较大。因此,规范茶膏生产工艺,保证产品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能保留普洱茶营养价值和风味的蛋黄酥。方法以云南普洱茶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分析普洱熟茶粉添加量、水油皮油面比、烘烤时间和糖粉添加量对普洱茶蛋黄酥感官分数的影响,筛选出普洱茶蛋黄酥的最佳制作工艺。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普洱熟茶粉添加量2.5 g/100 g面粉、水油皮油面比40 g/100 g、烘烤时间25 min、糖粉添加量15 g/100 g面粉。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88.69。结论此工艺生产的普洱茶蛋黄酥具有茶叶特有的微弱苦味,使得蛋黄酥甜而不腻,增添风味的同时也具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混合物红外光谱原理及方法,对不同产地普洱茶组成差异进行整体分析与评价,探讨普洱茶“一山一味”说法的科学性。方法 选取易武、景迈等云南12座茶山古树晒青茶, 对其超微茶粉、水提取物及提取残渣进行透射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测试, 并标准化处理为FT-IR或二阶导数红外光谱(Second derivative infrared spectroscopy, SD-IR), 进一步通过相似度评价、光谱差异分析及特征峰强度比较对不同茶样的物质组成差异进行识别与评价。结果 12种茶叶FT-IR谱间相关系数(R)高于0.98, 均具有3354、2925、1649、1517、1451、1239、1147、1039、764、611 cm-1等共有峰, 但SD-IR谱的1649、1577、1568、1540、1532、1147、486 cm-1等峰具有不同的强度或形状。景谷、易武、贺开茶粉486 cm-1处峰强度相对较低, 其中景谷的最低, 约为攸乐茶的75%。结论 12种茶叶的化学组成整体相似度很高, 景谷、易武、贺开茶样相对独特,但与其他茶样的光谱差异亦不到2%。据SD-IR谱486 cm-1处峰强度可快速比较不同茶样中咖啡因相对含量, 不同茶山茶样间可利用SD-IR谱差异进行鉴别。总之, 不同茶山茶叶间或多或少的组成差异均可在红外光谱上体现, 红外光谱法适用于普洱茶组成差异整体识别与评价, 普洱茶“一山一味”说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