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墨角藻作为低成本的吸附剂处理制革废水。制革废水呈黄棕色且具有高浓度的Cr(Ⅵ)。因此,使用Cr(Ⅵ)溶液和4种颜料混合,模拟制革废水,基于Box-Behnken设计,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吸附过程。选择初始溶液pH、生物质含量和预处理中CaCl_2溶液浓度为主要参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H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生物质含量和CaCl_2溶液浓度是主要的影响参数。在最优条件下,98%的Cr(Ⅵ)和88%的染料被除去。相比Temkin,Langmuir和D-R等温模型,Freundlich等温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平衡数据。另外,证实了吸附后的吸附剂可以作为糙皮侧耳菌生产酶的支持基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墨角藻作为低成本的吸附剂处理制革废水。制革废水呈黄棕色且具有高浓度的Cr(Ⅵ)。因此,使用Cr(Ⅵ)溶液和4种颜料混合,模拟制革废水。基于Box-Behnken设计,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吸附过程。选择初始溶液pH、生物质含量和预处理中CaCl2溶液浓度为主要参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pH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生物质含量和CaCl2溶液浓度是主要的影响参数。在最优条件下,98%的Cr(Ⅵ)和88%的染料被除去。相比Temkin,Langmuir和D-R等温模型,Freundlich等温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平衡数据。另外,证实了吸附后的吸附剂可以作为糙皮侧耳菌生产酶的支持基质。  相似文献   

3.
染料对革中Cr(Ⅵ)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国际标准的DIN5 3 3 1 4方法 ,测定成革中Cr(Ⅵ )的含量 ,并且讨论了不同染色在紫外、浸汗、老化等条件下 ,对成革中Cr(Ⅵ )含量的影响。在 3种外界条件下 ,紫外光照对成革中Cr(Ⅵ )含量影响最明显 ,而不同的颜色中又以直接红对成革中Cr(Ⅵ )含量干扰最大。  相似文献   

4.
陈林  邱廷省  陈明 《针织工业》2004,(2):114-116
以B-5和C-7的诱变菌株作为生物吸附剂,展开了吸附Cr(Ⅵ)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B-5和C-7的最佳诱变时间分别为25 min和20 min,到达稳定期的时间要比未诱变菌株缩短10 h左右,两菌株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诱变后两菌株分别在pH 6.5、[Cr6 ]为40 g/L和pH 5.0、[Cr6 ]为35 g/L的条件下,最大吸附率分别为93.8%和95.3%;经过处理后的实际废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特性。以废弃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制备原料,采用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三聚磷酸钠进行固化,制备成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复合型吸附剂。探究了pH值、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的投加量对Cr(Ⅵ)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的用量为0.5 g时对Cr(Ⅵ)吸附率最高达到92.30%,pH=6时对Cr(Ⅵ)吸附率最高达84.32%。动力学数据分析表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生物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同时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08.23mg/g;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证实吸附反应发生吸附剂的颗粒表层,主要活性基团为-OH,-COOH。上述结果表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对Cr(Ⅵ)吸附性能良好,绿色环保,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一类新型的固态结晶性多孔功能材料金属有机骨架(MOFs),其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孔径可调性,以及丰富的活性位点、特殊的半导体结构和高水稳定性,已在水环境修复研究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利用MOFs材料在水中染料、重金属Cr(Ⅵ)离子去除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印染废水的自身特...  相似文献   

7.
8.
以稻壳为原料,经磷酸预处理后,将其用于废水中Cr(Ⅵ)的吸附。当废水中Cr(Ⅵ)初始浓度为200 mg/L、稻壳投加量为30 g/L、吸附温度为30℃、pH为2.5、吸附时间为2.5 h时,Cr(Ⅵ)的吸附率达91%。稻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是0.993 9和0.999,不是颗粒内扩散控制速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酸性媒染染料废水中的六价铬Cr(VI)对水体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以柳絮纤维为原料,通过限氧裂解法制备了KOH活化生物质炭(CBK)、NaOH活化生物质炭(CBN),采用吸附批实验法研究模拟染料废液pH值、吸附剂投放量、温度效应等对柳絮纤维生物质炭吸附处理Cr(VI)的影响,利用动力学和热力学相关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探究柳絮纤维生物质炭对Cr(VI)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CBK较CBN比表面积显著增大,表面吸附位点增多;在模拟废液pH值为2时,CBK、CBN对Cr(VI)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2.68、47.16 mg/g,且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热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主要为多分子层吸附,同时还伴随着化学吸附,该吸附反应是自发进行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可显著提高柳絮纤维生物质炭对Cr(VI)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0.
以明胶(GE)和两性聚乙烯胺(PVAm)为原料,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明胶/两性聚乙烯胺(GE/PVAm)凝胶珠,用于去除水中的Cu(II)和Cr(VI).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了GE/PVAm的化学基团结构信息,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GE/PVAm的微观结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GE/PVAm去除...  相似文献   

11.
以杨梅单宁、落叶松单宁和黑荆树单宁为鞣剂,模拟制革工艺条件,制得三种固载单宁皮粉材料(IT-HP),并将其作为成品革模型化合物,研究其所含单宁对Cr(Ⅵ)的还原吸附作用.系统研究了pH值、单宁含量以及初始Cr(Ⅵ)浓度对还原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单宁对Cr(Ⅵ)的还原率和吸附率大小顺序为黑荆树单宁>杨梅单宁>落叶松单宁,其值均随pH值升高而降低;单宁对Cr吸附率随单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H=3.0、初始Cr(Ⅵ)含量为50~100 mg/kg时,IT-HP中5%的单宁可使残留在溶液中和吸附在IT-HP上的Cr(Ⅵ)含量均小于5mg/kg.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球形木素珠体(SLB)进行两步化学改性,接枝具有固化SLB自身结构和造孔功能的氰基官能团以及对重金属离子存在吸附作用的胺基官能团,得到胺化氰乙基木素吸附剂(SLBAN)。实验探索了SLBAN对Cr(Ⅵ)溶液的吸附行为,考察了SLBAN用量、吸附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依据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LBAN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当吸附剂用量为2 g/L,pH值为2时,吸附约3 h达到平衡,Cr(Ⅵ)去除率达到86%左右,在328 K,SLBAN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02 mg/g;吸附过程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整个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过程,吸附过程为熵推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制民用碳渣对深色革提取液脱色后,用分光光度法对其中Cr(Ⅵ) 含量进行测定.碳渣对有色溶液具有良好的脱色性能:在30 ℃,pH=11.0的条件下,用3g碳渣对20 mL的提取液脱色3 h,除了黄色染料溶液外,其余染料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5%以上,对Cr(Ⅵ)离子不吸附,排除了检测中有色溶液对Cr(Ⅵ)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用聚乙烯亚胺改性稻草秸秆(PEI-RS),研究处理温度、吸附剂用量、处理时间和溶液初始浓度对Cu(Ⅱ)和Cr(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p H5、处理温度35℃、吸附剂用量0.2 g、处理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40 mg/L的Cu(Ⅱ)和30 mg/L的Cr(Ⅵ)的吸附率分别达到94.99%、96.16%。PEI-RS对该2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以废弃革制品中的皮革为吸附剂,进行了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考察了废弃革制品皮革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废弃革制品中皮革吸附Cr(Ⅵ)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拟合;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Cr(Ⅵ)的去除率在不断升高最后趋于稳定;吸附时间延长,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对Cr(Ⅵ)的吸附量逐渐增大,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适用于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吸附剂吸附Cr(Ⅵ)的吸附过程;溶液pH值增大,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吸附溶液中Cr(Ⅵ)的吸附量随之减小;而温度升高,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吸附Cr(Ⅵ)的吸附量增大的幅度不是很大。故利用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制备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Cr(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加脂剂组分对成革中Cr(Ⅵ)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热对皮革的作用,分析了一些制造皮革亚硫酸化加脂剂的组分在皮革中对Cr(Ⅵ)含量的影响,发现制造加脂剂组分的碘值高低与诱发皮革中Cr(Ⅵ)的产生直接相关,而与制造加脂剂的原料来源无关。如在相同的光热条件下,植物类梓油诱发力最强,鱼油其次。本文也同时描述了能够降低成革中Cr(Ⅵ)的铬能净助剂、国产塔拉栲胶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将不同质量比的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和硝酸铈(Ce(NO3)3)溶于稀乙酸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PVA/CS/Ce(NO3)3共混纤维毡。运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吸附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pH、时间、浓度对Cr(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毡对Cr(Ⅵ)的吸附是基团与基团的螯合作用,pH=4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对Cr(Ⅵ)的吸附饱和量为59.81mg/g,Cr(Ⅵ)的去除率达到87%。  相似文献   

18.
李勇 《印染》2005,31(8):36-37
水溶性染料废水是印染废水中较难处理的一部分。采用合成的聚硅酸镁铁,利用吸附和混凝两种作用,其脱色效果高于粉末活性炭等其他吸附剂。试验表明,聚硅酸镁铁合成药剂投加量为1g/L、pH值11时,大部分水溶性染料废水经脱色后,色度接近于0。  相似文献   

19.
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玉米淀粉、丙烯酰胺、氢氧化铁胶体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淀粉基两性絮凝剂,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对产物的官能团、微观形貌和失重率进行测试与表征,同时考察吸附时间、絮凝剂用量和温度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絮凝剂是表面褶皱、多孔立体结构、热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含有氨基、羟基、醛基等活性基团;增加絮凝剂加入量、延长吸附时间及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Cr(Ⅵ)的去除率,去除率最高可达95.4%。  相似文献   

20.
归纳了皮革加工过程和贮存环境中产生Cr(Ⅵ)的影响因素,如加脂剂、pH、检测方法、贮存环境中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等,并详细阐述了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皮革工业中Cr(Ⅵ)的含量,概括了防治或减少皮革中Cr(Ⅵ)含量的主要措施。提出皮革中Cr(Ⅵ)超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制革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控制好工艺参数外,还应具体分析产生Cr(Ⅵ)的主要原因并利用联合防治的方法确保皮革中Cr(Ⅵ)达标,以期为制革企业治理皮革中Cr(Ⅵ)提供参考方法,加快推动皮革企业的清洁生产,使我国的制革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