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穗腐病不仅会造成玉米减产、籽粒品质降低,还会产生真菌毒素污染谷物,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选用智能真菌毒素消减机对不同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的玉米进行柔性擦皮处理,采用国标方法测定处理前后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变化。结果显示,低污染水平玉米(DON≤1 000μg·kg-1、ZEN≤200μg·kg-1)经真菌毒素消减机处理,每处理1次真菌毒素的脱除率达到15%~30%;高污染水平玉米(DON> 2 000μg·kg-1、ZEN> 500μg·kg-1)经真菌毒素消减机处理,每处理1次真菌毒素的脱除率仅达到10%~20%。表明智能真菌毒素消减机能够去除玉米籽粒表面的真菌毒素,玉米加工过程可选用合适的清理工艺,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臭氧熏蒸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消除效果,固定臭氧质量浓度为150 mg/L,以蒸馏水调节玉米胚水分至不同质量分数(5%、10%、15%、20%、25%、30%),并熏蒸不同时间(20、30、40、50、60、80min),分析熏蒸处理后玉米胚中真菌毒素含量以及玉米胚和玉米油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胚水分质量分数为2...  相似文献   

3.
出入境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检测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真菌毒素(Mycotoxin)是一类由真菌产生的毒性二次代谢产物,广泛污染农作物、食品及饲料等植物源性产品。目前已知的有200多种,按其主要产毒菌种可分为曲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不同质量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3种真菌毒素含量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种真菌毒素含量与生霉粒含量和杂质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玉米中3种真菌毒素含量并没有呈现同时增加或降低的趋势;新玉米中3种真菌毒素远低于储藏3个月后的陈玉米;东北玉米中3种真菌毒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山东玉米。  相似文献   

5.
利用湿热和碱性条件对真菌毒素的破坏作用,以不同质量分数淡碱(NaOH)溶液调节玉米胚达到适宜蒸胚水分质量分数(14%),用115 ℃过热蒸汽蒸胚30 min,对蒸胚前后玉米胚及所制取玉米毛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含量进行检测,研究淡碱蒸胚对玉米胚及其毛油中真菌毒素的降解消除效果及碱液质量分数对降解消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液质量分数为5.29%时,淡碱蒸胚对玉米胚中ZEN和DON的降解消除效果最好,ZEN含量从697.41 μg/kg降至246.25 μg/kg(降解率64.69%),DON含量由2 417.07 μg/kg降至802.83 μg/kg(降解率66.78%),所制取玉米毛油中ZEN含量从266.44 μg/kg减少至140.02 μg/kg,DON含量从150.76 μg/kg降低至108.47 μg/kg;碱液质量分数为6.55%时,淡碱蒸胚对玉米胚中AFB1的降解消除效果最好,AFB1含量从7.91 μg/kg降至0.77 μg/kg(降解率90.30%),所制取玉米毛油中AFB1含量从2.11 μg/kg减少至0.51 μg/kg。随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大,淡碱蒸胚所得玉米胚及其毛油的色泽有所加深,毛油酸价和过氧化值明显降低。采用淡碱蒸胚不仅能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进行有效降解,大幅降低玉米胚及其毛油中真菌毒素含量,同时也能降低玉米粕中真菌毒素含量,实现玉米油食用安全和玉米粕饲用安全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调查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AFs)、玉米赤霉烯酮(ZEN)和伏马菌素(FBs)含量,了解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典型真菌毒素污染状况,为评估市售食用植物油安全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在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集各类食用植物油共5 968份,用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检测AFs、ZEN和FBs 3类真菌毒素,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5 968份食用植物油中真菌毒素总检出率25.75%;4 933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AFs检出率为13.42%,AFs总量最高含量达到1 043.05 μg/kg,超标率为1.62%,且超标样品全部为花生油,散装花生油样品超标情况尤为严重;1 190份食用玉米油中ZEN检出率为72.35%,最高含量达到2 326.00 μg/kg,超标率为11.76%;667份食用玉米油中FBs检出率为2.85%,总的检出率较低,检出值大部分较低。结论 我国食用植物油中真菌毒素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花生油中AFs污染较为严重,玉米油中ZEN污染较为严重,需要重点进行跟踪监测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7.
小麦中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中黄曲霉毒素总量、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先采用胶体金快速检测卡法、免疫亲和柱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进行快速检测,再用免疫亲和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国标方法进行验证,从而根据实验室检测项目需要,快速对样品进行检测,既保证了准确度,又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8.
李娜  陈郝 《中国食品》2022,(1):124-126
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会对粮油加工副产物带来许多影响,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导致饲料产生色泽变化、营养成分丢失等影响口感的情况,使畜禽出现采食欲望降低、免疫能力减退、神经功能障碍等问题,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正确认知粮油加工副产物中真菌毒素消除技术,成为迫切需要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真菌毒素是由多种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它们对食品和饲料的污染已经给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乳酸菌作为去除真菌毒素的一种替代策略,在大规模、低成本的食品减毒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潜力。本文总结了食品中几种主要真菌毒素的特征,从乳酸菌对真菌毒素产生的抑制、体外吸附、体内毒性缓解等方面概述相关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关注乳酸菌减毒在食品体系中的应用,以期为乳酸菌在食品和饲料中作为真菌毒素天然清除剂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肥育猪浓缩料中霉菌总数及霉菌毒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饲料标准贮存条件及高温高湿贮存条件的方法,比较其霉菌总数、主要产毒菌的种类、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肥育猪用浓缩料在相对湿度小于67%、温度(22&#177;2)℃的标准贮存条件下,两个月内霉菌总数及毒素含量变化较小。在相对湿度为(80&#177;2)%、温度为(30&#177;2)℃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存放15d,霉菌总数为7.7&#215;10^5cfu/g,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1&#215;10^5cfu/g,主要产毒菌种类有黄曲霉、寄生曲霉、绿青霉和镰刀菌等;存放32d,黄曲霉毒素含量为20.8μg/kg,超过浓缩料毒素限量标准20μg/kg;存放56d,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为18.3μg/kg,来超过标准限量500μg/kg。  相似文献   

11.
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对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乳酸菌抗突变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公众关注的焦点,常规的食品防腐剂由于其可能的致癌致畸副作用,促使人们寻找可替代的天然安全防腐剂。乳酸菌具有充当天然防腐剂的潜质和优势,其抗真菌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人们经过研究发现乳酸菌可以产生有机酸、肽类及脂肪酸等抗真菌类物质。本文就当前抗真菌乳酸菌研究进行综述,对不同抗真菌物质进行详细阐述,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15株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旨在筛选出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及乳酸菌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以及还原能力评价试验,系统评价了15株受试乳酸菌的菌体及其胞外分泌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的菌株特异性。菌株L14(植物乳杆菌)在上述3种评价体系中均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次是菌株L15(唾液乳杆菌),表明这两株乳酸菌在减轻机体氧化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介绍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可能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在体外实验中,乳酸菌及其无细胞提取物能清除机体羟自由基(HO)、过氧化氢(H2O2)、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可抑制脂质过氧化、螯合金属离子,具有总还原能力及SOD酶活性。并介绍了乳酸菌抗氧化活性的体内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Pyroglutamic acid is present in high amounts (0.5g/ 100g) in many cheese varieties-and particularly in extensively ripened Italian cheeses such as Grana Padano and Parmigiano Reggiano. An in vivo model system for cooked mini-cheese production and ripening acceleration was set up to demonstrate the ability of thermophilic lactic acid bacteria, used as a starter, to produce pyroglutamic acid (pGlu). In mini-cheeses stored at 38 and 30 degrees C for up to 45 d, all starters tested produced different amounts of pGlu. In descending order of pGlu production, the bacteria analyzed were: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and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lactis. Evidence for the presence of glutamine to pGlu cyclase activity in lactic acid bacteria was provided. Cell lysates obtained from cultures of L. helveticus, L.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 L. delbrueckii subsp. lactis, and S. thermophilus showed the ability to cyclize glutamine to pGlu, resulting in processing yields from 1.4 to 30.3%, depending on the subspecies. Formation of pGlu from free glutamine appeared to be similar to that observed using a glutamine-glutamine dipeptide substrate.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pplied, pGlu aminopeptidase activity was only detected in L. helveticus. Thus, pGlu formation in long-ripened cooked cheese may depend on the activity of thermophilic lactic acid bacteria.  相似文献   

16.
乳酸菌抗氧化活性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通过对30株乳酸菌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的实验,筛选出了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乳酸菌L3和L4。从得到的两株乳酸菌分别制备无细胞提取物(菌数为1010mL-),利用6种方法对这两株乳酸菌无细胞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L31和L4可螯合Fe2+,分别为54.3×10-和41.3×10-,清除超氧自由基分别为14.9%和87.0%,清除羟自由基分别为83.5%和45.7%,并具有还原66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乳酸菌L4SOD活性为(73.70±1.77)U/mg,但这2株乳酸菌均未检测到GSH-Px活性。  相似文献   

17.
食品在储藏过程中易受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的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许多研究发现有些乳酸菌能够通过产生的有机酸、短肽、过氧化氢、以及其自身的吸附能力等抑制霉菌生长,吸附真菌毒素,以降低食品中霉菌及其毒素的含量,延长食品货架期。对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抗真菌活性的深入研究表明,乳酸菌作为生物防腐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乳酸菌的生物拮抗作用,包括对致病菌和乳酸菌之间的拮抗。并简要论述了产生拮抗作用的可能因素或机理,为乳酸菌进一步开发提供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双层琼脂扩散打孔法,从新疆哈萨克族传统发酵酸驼乳中分离的2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9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其中茵株MLS5抑菌活性最强).通过有机酸、过氧化氢抑茵的排除试验和蛋白酶敏感性试验,初步确定MLS5产生的抑茵物质为蛋白质类细菌素.温度和pH耐受试验表明,该细菌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21℃,20 min),pH 3~6具有抑茵活性.菌株MLS5的发酵曲线表明,菌株在37℃培养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产细菌素和产酸能力,该细茵素在茵体生长对数中期产生,在生长稳定期抑茵活性达到最大.经抑茵谱试验表明,MLS5所产细菌素不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茵,而且对大肠杆菌和毛霉菌也有抑制作用,具有较广的抑茵谱.  相似文献   

20.
乳酸菌自溶对干酪的成熟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但对生产发酵剂却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研究了培养时间对乳酸杆菌LB-3自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迟滞期向对数生长期的过渡时期乳酸杆菌LB-3的自溶度最大,有73%的菌体发生自溶。同时利用透射电镜对乳酸杆菌LB-3在自溶期间菌体细胞所发生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在自溶过程中乳酸杆菌LB-3菌体细胞变得透明,细胞质浓缩.而且部分细胞壁被自溶酶水解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