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黄龙玉——黄龙玉产地的考察和思考(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黄龙玉的质量评定(分级)与价格引导 黄龙玉进入市场的时间不长,但很快就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市场中也出现了假冒黄龙玉的现象?如用“米松石”(染黄的石英岩)、加色玛瑙、大理石玉等冒充黄龙玉,用人工浸油、染色等优化处理方法,使黄龙玉饰品更美观,扰乱了市场秩序.少量黄龙玉中因有蛋白石存在,日光照射后透明度会下降.有的甚至内部会出现“起绵”现象.对此类正常的现象,商家未做出必要的解释.从而引起了部分消费者的困惑;此外,黄龙玉的价格问题如不引起注意.将成为制约黄龙玉发展的瓶颈。为促使黄龙玉作为一项特色产业健康地发展.必须注重对黄龙玉的鉴别、质量评定(分级)与价格引导。  相似文献   

2.
羽琛 《中国宝石》2014,(7):74-77
黄龙玉是近几年新兴的一个玉石品种,它一现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与青睐。它在感官等多种特性方面与以前我们所认识的玉髓、玛瑙、石英岩质玉有较大差别。本文带您从黄龙玉的特眭、产地、评价、保养等方面,立体认知黄龙玉,品鉴黄龙玉之美。  相似文献   

3.
刘涛 《中国宝玉石》2014,(4):164-167
正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所有玉石当中的绝大多数是璞玉、原玉、生玉、混沌之玉,就像混沌之初一样。混沌时,盘古用巨斧雕琢了天与地,雕琢了这个世界;玉蒙昧时,玉者用追求雕琢中国,雕琢了中国玉文化。琢玉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艺术,是中华文明最伟大的文化。它是从史前发端,唯一传承至今,还在发展的文化。琢玉艺术,绝不同于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4.
一、缅甸芦比的硅质玉前几年,因工作关系,在缅北地区进行暂短的地质考察,在缅甸的芦比村庄,由老乡带领,在一个采石场上,见有一种灰绿色的呈半透明状的“石头”。我们采得了少量标本之后,进行了初步室内研究,确定它是一种变质的灰绿色石英岩,简称为硅质玉石(不是翡翠)。野外观察表明,此种硅质玉石呈层状,  相似文献   

5.
一种曾被鉴定为“瓷片”、“白云质玉”玉髓”、“人造材料”和“凝脂玉”的玉石经鉴定,确定为“硅质玉”。这种玉石呈细粒晶质一隐晶质结构,颜色洁白,质地细腻,具玻璃一油脂光泽,折光率为1.530~1.540,相对密度为2.535~2.587,X光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它是石英质集合体。文章阐述了鉴定过程,并讨论了有关定名问题。  相似文献   

6.
重阳玉为近年来发现的具有一定前景的玉石资源。产于河南西峡重阳一带,因地名而谓之重阳玉。目前重阳玉的产地逐步扩大,已知约有5-7处,主要分布在西峡重阳,丹水,西坪一带,在玉器市上,这种玉因价格合理,加工性能,工艺性能良好,而受到了广大玉雕厂商的欢迎,销售形势看好,除满足河南省,特别是南阳地区广大厂商的需要外,亦有一定数量供应外省,主要销往陕西,湖北等省。玉雕产品则广泛销往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尤为龙船,对狮,恐龙,手镯等工艺品走俏,96年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销会上销售。重阳玉玉器正在悄悄的,然而也是阔步的走向玉雕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7.
1“桂林鸡血玉”的地质成因 据笔者长期考察、研究,多次亲临桂林龙胜县蔚青岭一带,屡屡徒步峰崖沟谷追索探查:“桂林鸡血玉”处于我国著名的“江南古陆”地质构造单元的最南端,产自元古代“四堡群”的古老变质岩带的核心部位,属于古老板块的“大洋中脊扩张带”的深海红碧玉矿化带;具有十至十二亿年的漫长形成历史;是盘古大洋造就的亘古深海宝藏,为远古地壳演变过程中难得的特殊新玉种。  相似文献   

8.
慧眼识玉     
《中国宝石》2011,(9):224-226
常听身边的明友问起.翡翠是玉吗?软玉是指什么玉?市面上出现的岫玉、玉髓、独山玉。黄龙玉。又是什么玉?如何区分它们?相信初次踏进玉石圈的你.对这些概念可能一头雾水,没关系,China Gems帮你一一了解它们。让你速成玉石达人  相似文献   

9.
黄龙玉中水草花的出现,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亦创玉石史的奇迹。那如仙境的奇幻,那如诗词的柔情,或浓墨淡彩,或疏密有致……是桃花源还是庄周的梦?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它是天地之大爱幻化出的人间之致美,任何人为艺术在它面前都会显得苍白。  相似文献   

10.
正"黄龙玉"这一概念的出现,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时日不长,但却以"黑马腾空"之势引发了十分热烈的景象:学术、业界争论不绝,市场跌宕起伏……近日,有关媒体又连篇累犊:"黄龙玉泡沫破灭"、"黄龙玉是只烫手山芋"……"黄龙玉"到底怎么了?作为珠宝业者,值得关注,我斗胆称其为"黄龙玉现象"。华夏民族早在一万两千年以前就开创了玉器,玉文化延绵至今,曾经有哪一个玉种能够在这么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