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为了确定槐树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利用抗氧化能力(T-AOC)测试盒初步测定了分离自槐树的12个内生真菌菌株的总抗氧化活性,进而采用碘量法比较了总抗氧化活性较高的菌株的抗氧化能力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的12株槐树内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4个菌株的抗氧化活性较高,7号菌株最高,达12.54U/ml;30号菌株经碘量法测定反应10d后的过氧化值仅为39.13meq/kg,说明其抗氧化活性较高且较稳定。本研究的结果预示着槐树内生真菌在探寻天然抗氧化活性产物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罗汉果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从罗汉果内生真菌中筛选8株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试验,用DPPH·清除法和·OH清除法测定发酵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8株罗汉果内生真菌发酵产物通过化学成分定性试验,推测可能含有蛋白质、多糖、有机酸、黄酮和醌类等物质。在供试液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其中菌株F5发酵液对DPPH·的清除率大小顺序为乙酸乙酯萃取相(96.83%)>VC(95.77%)>氯仿相(95.24%);菌株F5发酵液对·OH的清除率大小顺序为VC(99.36%)>原液(73.56%)>水相(61.98%),表明罗汉果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并且抗氧化的成分极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以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为萃取溶剂,对八角内生真菌BJEF13的发酵液进行连续萃取,获取不同极性萃取物。对发酵原液(BR)、乙酸乙酯萃取物(EE)、正丁醇萃取物(BE)以及水残余物(WE)的总抗氧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以及总黄酮、总酚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并呈量效关系。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顺序为:EEBEBRWE。EE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38、73、50μg/m L。BR、EE、BE和WE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5.65%、30.21%、11.59%和1.54%,总酚含量分别为20.43%、55.01%、60.82%和10.71%,总黄酮含量和总酚含量大小与抗氧化活性顺序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对八角内生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BJEF13产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在筛选确定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及摇瓶发酵条件对菌株发酵液抗氧化活性、菌株生长的影响。基础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察氏培养基、马丁培养基、豆芽汁蔗糖培养基等4种常用真菌培养基中,察氏培养基优于其他3种。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以4%葡萄糖、0.4%的蛋白胨、0.1%K_2HPO_4、0.05%KCl、0.05%MgSO_4和0.001%FeSO_4作为摇瓶发酵培养基时,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在初始pH为7.5、28℃、150 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7 d,该菌株的生长和培养液的抗氧化活性可以达到较好的水平,其生物量平均干重达0.682 6 g/100 mL,5倍稀释的乙酸乙酯萃取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57.51%。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贴片培养分离法,分别从八角果、叶、枝等健康组织中分离纯化获得24、32和23株内生真菌。分别采用总抗氧化性能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对79株内生真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从八角果实和枝条中分离获得的内生真菌BGEF11和BJEF13发酵液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总抗氧化性能分别达147.11 EeEe 11.87(μg Vc/mL)和148.16 EeEe 13.11(μg Vc/mL),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4.84%和93.58%。经形态学鉴定,BGEF11和BJEF13均为球毛壳菌。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经典的植物内生菌分离方法,从两种不同产地的竹叶兰植株的根、茎及叶片部位中共分离出16株可培养的内生真菌,其中4种真菌分离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竹叶兰,12种真菌分离自广西省百色市的竹叶兰。根据形态学观察和IT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大致分为7类,其中Phanerochaete sp.、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Diaporthe sp.、Hypoxylon sp.、Nodullsporium sp.、Chaetomium nigricolor各一株,其余10个菌株均属于Colletotrichum sp.,说明Colletotrichum sp.为竹叶兰内生真菌的一大优势种。通过对其中5种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法、Fe~(3+)还原能力法及H_2O_2自由基清除法),得到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2种菌株BSSF-2及YNLF-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80%),经鉴定菌株BSSF-2为Colletotrichum karstii,菌株YNLF-1为Phanerochaete sp.。本研究结果表明,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在寻找新型抗氧化药物的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初筛获得的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和清除O2-.能力的槐树内生真菌菌株No.7发酵液提取物对.OH导致的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清除.OH的效果,采用Fe2+-H2O2和Fe2+-VC两种羟自由基发生系统,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了小鼠肝匀浆及肝线粒体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小鼠肝线粒体的膨胀程度。结果表明,槐树内生真菌No.7发酵液提取物具有清除.OH的作用,能抑制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从而降低线粒体氧化损伤及肿胀。  相似文献   

8.
孙彬秩  田振华  刘旭 《食品与机械》2016,32(2):41-43,74
对海洋内生真菌进行化学筛选和生物活性筛选,并对由不同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培养基发酵得到的样品进行评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8株海洋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析,并进行体外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样品150103(培养基1)乙酸乙酯提取液在浓度10mg/mL时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烈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11mm;对大肠杆菌无明显抑菌效果,且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大于90%。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样品150103(培养基1)提取物所含的次生代谢产物种类较多,含量丰富。样品150103(培养基1)提取物所含次生代谢产物较多、含量较大,且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初筛获得的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和清除O2-.能力的槐树内生真菌菌株No.7发酵液提取物对.OH导致的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清除.OH的效果,采用Fe2+-H2O2和Fe2+-VC两种羟自由基发生系统,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了小鼠肝匀浆及肝线粒体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小鼠肝线粒体的膨胀程度。结果表明,槐树内生真菌No.7发酵液提取物具有清除.OH的作用,能抑制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从而降低线粒体氧化损伤及肿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从银杏叶片中分离出的1株具有高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SPE009进行鉴定分析,并优化其培养条件。方法:将SPE009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以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SPE009菌株的装液量、接种量、培养温度、初始p H、碳源、氮源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发酵液抗菌活性。结果:经鉴定,SPE009菌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其发酵液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葡萄糖含量为20g/L、装液量30m L/100m L、p H7.0和接种量3%(体积比)。在此条件下,发酵液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最高可达17.6mm,比优化前提高了21.4%。结论:银杏内生真菌草酸青霉菌SPE009发酵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为天然抗菌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丹参内生镰刀菌HBG16发酵工艺条件来提高胞外多糖产量,并分析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产胞外多糖丹参内生镰刀菌HBG16的碳源、氮源、接种量、pH四个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进行样品单糖组成分析;通过DPPH法测定胞外多糖抗氧化能力。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内生镰刀菌HBG16的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酵母粉,pH为6.0,接种量为6%;经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糖32 mg/mL,酵母粉2.6 mg/mL,pH为6.0,接种量6%,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胞外多糖的含量达到0.95 mg/mL,与预测值的偏差为2.06%。多糖主要由半乳糖组成,含量为52.09 mg/kg。随着胞外多糖浓度的增加,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0.38 mg/mL。结论: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丹参内生镰刀菌HBZ16胞外多糖产量由0.11 mg/mL提高到0.95 mg/mL,为真菌多糖的工业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以6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药用植物乌头、唐松草、独活、车前草、薄荷、泽泻为材料分离内生菌,并对内生菌发酵液和菌丝体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实验以PDA培养基分离内生真菌,以高氏培养基分离内生放线菌,测定各提取样品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其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活性菌株进行的鉴定。结果分别分离得到43株内生真菌,18株内生放线菌,其中内生真菌显示了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OH自由基有较强清除(清除率≥70%)作用的菌株有6株,占所用菌株的9.84%。其中菌株DHL-10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显示了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过氧化氢的IC50为0.26 mg/m L,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达到了0.81±0.05 mg/g和0.84±0.05 mg/g;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形态学鉴定该菌株为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 sp)真菌。本研究的结果证明,药用植物内生菌是抗氧化活性物质寻找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以核桃内生真菌LTS-6-6为研究对象,通过ABTS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及Fe3+还原能力测定等明确其代谢产物不同极性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Schaal烘箱法,以油脂过氧化值、酸值作为指标,测定添加高活性萃取物对菜(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萃取物中,乙酸乙酯萃取物(Ethyl acet...  相似文献   

14.
对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产生菌Ty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半合成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2%,蔗糖2%.蛋白胨0.1%,酵母膏0.1%,K_2HPO_4 0.1%.NaCl 0.1%,pH 6.5,装液量8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2.5%,发酵培养6d,细胞干重为8.5g/L,鬼臼毒素产量达2.418μg/L.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红景天和轮叶党参混合提取物(mixed extracts from Rhodiola sachalinensis and Codonopsis lanceolata,RCME)戊糖乳杆菌发酵条件,分析发酵产物的主要活性成分组成与含量,评价其抗氧化作用。方法:RCME中接种戊糖乳杆菌,以发酵液中的pH值、总酸含量及生物量为指标,研究发酵所需的最佳时间、培养基组成(红景天和轮叶党参混合比例)、RCME最佳质量浓度;采用比色法测定RCME发酵前后的总蛋白质、中性糖、酸性多糖及总酚含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RCME发酵前后的红景天苷和酪醇含量变化,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 (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 radical,ABTS+·)清除实验评价RCME发酵物的抗氧化作用。结果:单纯红景天提取物发酵24~72?h,其pH值和总酸含量无明显变化,随着发酵时间延长,乳杆菌数明显减少(P<0.01)。红景天和轮叶党参混合质量比达到3∶2,发酵24h后发酵液的pH值下降幅度和总酸含量升高的幅度最大,发酵48?h时后,pH值和总酸含量无明显的变化,乳杆菌数有所减少。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在1.0%~3.0%范围内,红景天苷转化为酪醇的转化率无明显差异。RCME发酵24?h后,红景天苷含量显著减少(P<0.01),酸性多糖、总酚、蛋白质及酪醇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RCME发酵后DPPH自由基和ABTS+·清除能力明显增强。结论:RCME发酵条件为红景天-轮叶党参混合比例3∶2、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1.0%~3.0%、发酵时间24?h。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丹参种子中分离纯化内生菌,筛选具有抑菌、抗氧化、抗凝血活性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从丹参种子中分离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筛选具有抑菌效果的内生菌,采用DPPH法测定内生菌抗氧化活性,兔耳缘静脉取血测定内生菌抗凝血活性。结果:从白花丹参种子中分离出11株内生真菌和2株内生细菌,从紫花丹参种子中分离出9株内生真菌和9株内生细菌。其中,一株内生真菌ZJZD-3发酵液对丹参病原菌4和6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0.1%和59.6%;内生真菌ZJZD-3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其0.5 mg/mL乙醇粗提液对DPPH清除率为91.44%;内生真菌ZJZD-3对于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径都具有一定的延长作用,并且内源性凝血途径最为明显,对家兔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性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延长率分别为48.48%、12.38%和34.44%。该菌株经鉴定为篮状菌属(Talaromyces sp.)。结论:内生真菌ZJZD-3具有很好的抗丹参病原菌、抗氧化和抗凝血能力,为丹参药效成分的工业化开发以及丹参的绿色规模化栽培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与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S.t)偶联发酵,研制具有抗氧化功效的酸奶。依次研究了发酵温度、接种量、菌种复配比等因素对酸奶质量的影响,通过测定产品对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 assay,TBARS)的抑制作用、还原能力、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所研制酸奶的抗氧化功效,并探讨了温度对后酸化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2%、43 ℃发酵、杆菌与球菌以1∶1.5复配条件下,产品品质最佳;与室温相比,5 ℃贮藏,后酸化可控。当杆菌与球菌复配比为1∶1.5时酸奶的抗氧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