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煜  孙波  接伟光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260-263,267
利用微孔淀粉包埋乳酸菌,将其用于豆粉的加工中制成乳酸菌豆粉。以喷雾干燥微孔淀粉包埋乳酸菌豆粉的菌体存活量、含水量、蛋白质分散系数及溶解性为指标,对喷雾干燥过程中的进出口温度、物料浓度及乳酸菌微孔淀粉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的进口温度170℃,出口温度80℃,浆料固形物含量为15%,乳酸菌微孔淀粉添加量4%。活性乳酸菌豆粉中乳酸菌存活量达到7.76×107cfu/mL,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扫描电镜图片显示,添加微孔淀粉后豆粉的微观结果无太大变化且乳酸菌被包埋在豆粉颗粒及微孔淀粉孔洞内部。  相似文献   

2.
微孔淀粉-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孔淀粉--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探讨了固定化条件、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及游离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包埋法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最佳条件为:微孔淀粉浓度4%,海藻酸钠浓度3%,CaCl2浓度5.5%.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最适DH值为5.7,最适温度72℃,包埋法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米氏常数为3.19 mmol/L.  相似文献   

3.
高纯度粉末状大豆磷脂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新型壁材—微孔淀粉,对制备高纯度粉末状大豆磷脂微胶囊产品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100g大豆磷脂,100g微孔淀粉和40g明胶在40℃条件下制备初始液,在进料温度50~60℃,进风温度160℃左右,出风温度90℃左右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可获得最佳效果。最高包埋率可达71%。  相似文献   

4.
微孔淀粉包埋乳酸菌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微孔淀粉吸附乳酸菌,以海藻酸钠做壁材,制备乳酸菌微胶囊。通过测定微胶囊内所含活菌数,借以获得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孔淀粉为4g,海藻酸钠浓度为2.1%,CaCl2浓度为3%时,每克微胶囊所含活菌数最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SEM)对自制微孔淀粉的结构进行观察,从观察结果中我们发现微孔淀粉颗粒表面均匀布满孔洞,并且在淀粉颗粒中心形成一个较大的空腔,该空腔可以包埋目标吸附物质,并起到保护和缓释作用。为此,本文选用了胭脂红色素和VC作为目标吸附物质,研究确定了微孔淀粉吸附胭脂红色素的最优吸附时间为140min、最优吸附温度为30℃、最优吸附浓度为8×10-5mol/L、饱和吸附剂量为33mg/g;吸附VC的饱和吸附剂量为30mg/g,并且在对VC的保护作用研究中,发现微孔淀粉起到了很好的延缓其氧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是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厌氧,利用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的一类细菌,是一种宝贵的微生物资源,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本文介绍了乳酸菌的增强免疫、抗氧化、降胆固醇、抗高血压、抗菌、改善风味等功能,这些功能目前主要被应用于食品和医疗上;还介绍了乳酸菌的一些应用技术,基因工程乳酸菌,乳酸菌产酶,乳酸菌制剂,乳酸菌淀粉包埋以及富硒乳酸菌,为功能性乳酸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盐酸水解制备木薯微孔淀粉。研究盐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研究(BET)、热失重分析(TGA)等手段研究微孔淀粉的结构。结果表明:盐酸处理木薯淀粉后形成微孔,且木薯微孔淀粉的比表面积远远大于木薯淀粉的比表面积。盐酸水解木薯淀粉的最优化工艺为:4.0%HCl、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微波联合技术提取橘皮中的色素,并以橘皮色素为芯材,加入微孔淀粉,以明胶为壁材,对橘皮色素进行微胶囊化。结果表明: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芯壁材比例1∶10,明胶浓度8%,微孔淀粉添加量为色素的4倍,包埋时间1.5h。此条件下,微胶囊产品包埋率为98.46%。微胶囊化橘皮色素对光、温度、pH、食品添加剂等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甘薯微孔淀粉制备技术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淀粉糖化酶、α-淀粉酶、普鲁兰酶水解甘薯淀粉制备一种具有吸附功能微孔淀粉载体。研究表明,淀粉糖化酶对生甘薯淀粉作用力最强;淀粉糖化酶水解制备甘薯微孔淀粉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45℃,pH值4,酶用量为1%,时间24小时,水解率为51.52%。微孔淀粉对色素、水溶性维生素、油脂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原淀粉。通过交联反应能明显提高微孔淀粉的结构性能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从酸浆中分离得到的副干酪乳酸菌L1能够与淀粉结合,产生淀粉酶,分解淀粉。本实验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副干酪乳酸菌产淀粉酶量以及温度、pH对淀粉酶活力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pH为4.0、培养温度为42℃、以6%马铃薯淀粉作为碳源、接种量为8%、培养96h时副干酪乳酸菌L1产淀粉酶量最高。副干酪乳酸菌L1产生的淀粉酶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高活性,在pH4.0时淀粉酶活力最高,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淀粉酶活力最高可达102.95U/mL。其中副干酪乳酸菌L1利用不经过糊化淀粉比利用经过糊化淀粉产淀粉酶量高,说明副干酪乳酸菌L1能利用生淀粉产淀粉酶。  相似文献   

11.
以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直接发酵法制备甘薯微孔淀粉,在单因素研究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30℃、摇床转速170r/min条件下,初始pH为5.5、3%豆饼粉、3%接种量、添加初始马铃薯生淀粉10%、前期发酵40h后,补加15%生淀粉,后期发酵45h,制得微孔淀粉吸附性能较佳;通过交联反应可提高微孔淀粉结构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乙酰化多孔淀粉吸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绒 《粮食与油脂》2009,(10):23-25
用乙酸酐对多孔淀粉进行乙酰化表面疏水性改良,制得吸油率更高乙酰化多孔淀粉;研究表明,反应体系温度为30℃,pH值为7.0~7.5,乙酸酐加入量为淀粉质量10%,反应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制得乙酰化多孔淀粉吸油率为73.5%,较原多孔淀粉提高20.4%,多孔淀粉经乙酰化后可明显提高其吸油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木薯淀粉为原材料,三氯氧磷(POCl3)为交联剂,糖化酶与α-淀粉酶为复合酶,采用一次法和两次法制备了交联微孔淀粉.测定了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率和吸油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交联微孔淀粉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与一次法相比,两次法制备的交联微孔淀粉吸附能力提高了很大的提升,当POC13用量为0.4μL/g时,吸水率和吸油率分别增加了9.22%和10.43%.SEM观察到交联微孔淀粉表面有较多孔洞,微孔化程度高;XRD结果发现交联微孔淀粉的结晶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酸法制备微孔淀粉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刘雄  阚建全  陈宗道  马嫄 《食品科学》2003,24(10):81-83
用盐酸对玉米淀粉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微孔淀粉载体。研究表明,微孔淀粉对色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原淀粉。通过交联反应能加强这种淀粉载体的结构性能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微孔淀粉制备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坚  沈汪洋  万楚筠 《食品科学》2005,26(11):154-156
改进了微孔淀粉的制备工艺。在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基础上进行了原淀粉的预处理工作,包括原淀粉的预糊化和超声波预处理。结果表明微孔淀粉的吸油率从原工艺的61%提高到97%,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综述微孔淀粉的研究概况、吸附特性及制备方法、成孔机理和应用的一些研究成果,总结了传统微孔淀粉制备工艺的不足,并在性能改良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微孔淀粉是一种新型酶变性淀粉,制备微孔淀粉的原料主要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大麦淀粉、籼米淀粉等。由于它是一种高效、安全无毒的吸附剂,可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等其它行业。  相似文献   

18.
微孔淀粉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微孔淀粉对维生素C的吸附保护作用和以微孔淀粉为芯材的油脂微胶囊化工艺,认为微孔淀粉对维生素C能起到吸附保护作用。在模拟的肠胃液中通过与普通微胶囊的对比释放实验,证明此种微胶囊具有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