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侯思涵  裴龙英  陈计峦 《食品科学》2018,39(22):202-206
以哈密瓜汁中6种关键酶活性及香气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压技术对哈密瓜汁进行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哈密瓜汁中脂肪氧合酶、醇脱氢酶、酰基转移酶、氢过氧化物裂解酶、磷脂酶A1、磷脂酶A2活性与香气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的酶与香气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不同。进一步提取2个主成分,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75.56%,主成分2的贡献率为21.83%,累计贡献率达97.39%。主成分分析中,在主成分1上脂肪氧合酶、磷脂酶A1活性与酯、醛、酮、醇4种香气物质具有很强的正相关,主成分2上醇脱氢酶、过氧化物裂解酶、酰基转移酶、磷脂酶A2活性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SPME-GC-MS)对不同超高压处理的桑椹发酵饮料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未经高压处理以及7种不同高压处理条件的桑椹发酵饮料中共检出47种香气成分,主要是醇类、酯类、酸类、醛类等,其特征香气成分为异戊醇、苯乙醇、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正己酸乙酯、苯甲醛、2-丁酮、乙酸等,赋予饮料果香、水果甜香、植物花香等特有香气。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30%,可代表原数据信息,并将桑椹饮料分为4类,揭示未经高压处理组与高压处理组以及不同高压处理组间在香气种类及含量中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赵国飞  罗理勇  常睿  陈贤明  曾亮 《食品科学》2015,36(18):120-126
模拟茉莉花释香过程,采用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的方式对茉莉花释香过程中的香型和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特征性香气物质。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到茉莉花含有47种香气成分;感官审评与气相色谱-质谱的Pearson分析结果,得出47种香气物质中有27种在释香过程中含量的变化与感官审评结果香型的转变呈显著相关。对47种香气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00%,第1主成分解释了49.88%的变异量,构成了香气物质的基础;第2主成分解释了18.67%的变异量,对香气的调节方面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系统地了解茉莉花释香过程的香型变化和香气物质转变,可为高效利用茉莉花香气物质开发对应的茉莉花食品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8种不同组成的培养基培养的平菇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培养基对平菇香气成分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香气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8种培养基生产的平菇香气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培养基平菇香气种数分布在26~35种之间,主要是醇类、酯类、醛类物质,其中醇类物质含量达到总量的一半以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6个主成分以代表8种培养基平菇的112种香气成分,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超过92%,其中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的是C组培养基和A组培养基,即70%棉籽壳、30%桑枝屑(棉籽壳含水率18%、陈桑枝屑含水率20%)培养基和100%棉籽壳(棉籽壳含水率18%)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气味活度值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树莓中典型性挥发性香气成分。方法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不同树莓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气味阈值评价16个不同品种树莓的气味活度值,并采用气味轮图法确定树莓的香气类型,运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树莓中不同香气成分对整体香气的贡献。结果Macblack和Bristol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香叶醇,总气味活度值均低于10,以玫瑰香、花香和香脂香为代表香型;其余14种树莓中Reveille总气味活度值最高,β-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芳樟醇、1-壬醛为关键性风味化合物,香气类型以紫罗兰香为主,以柑橘香和玫瑰花香为辅;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贡献率为53.98%,主成分2贡献率为46.01%,Bristol和Macblack与主成分2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余14个品种与主成分1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芳樟醇、β-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1-壬醛对树莓香气的贡献最大,是树莓的典型性挥发性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6.
苏燕  刘玉凌  周涛  夏杨毅 《食品科学》2015,36(16):158-162
以新鲜原料肉缠丝兔为对照,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反复冻融原料肉缠丝兔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缠丝兔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40种、8类,主要是醛类和杂环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45.309%,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0.673%,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4.018%,累积贡献率为100.000%,三者可以代表反复冻融原料肉缠丝兔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且反复冻融对反映第1、2、3主成分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显著。因此,为了保证缠丝兔的风味,应尽量避免多次反复冻融原料肉。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剂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提取五种宜宾芽菜中的82种挥发性香味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三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5.92%,其中第一主成分指向烃类和酯类化合物,第二主成分指向酸类及酯类化合物,第三主成分指向含氮类杂环化合物;对香味成分进行模拟量化,结合感官评定,尝试对芽菜的香气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得:主成分分析结果和香气感官评价结果保持一致,因此芽菜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可以作为芽菜香气品质潜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GC-MS)测定10个橄榄油样本中的挥发性物质,鉴定出22种主要风味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香气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至第六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6.626 1%,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始数据的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鉴定出初榨橄榄油的主要香气物质是:正己醇、(E)-2-己烯-1-醇、2-乙基己醇、柠檬烯、1-戊烯-3-醇、(E,E)-2,4-己二烯醛、正己醛、叶醇、(E)-2-戊烯-1-醇、(Z)-2-戊烯-1-醇、(E)-2-己烯醛、Z-罗勒烯、乙酸己酯、(E,E)-2,4-庚二烯醛、正戊醇;同时,构建香气质量评价模型,为初榨橄榄油的香气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肉桂、牛至、茴香精油对鲜切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11个指标,并建立综合评价函数,筛选最佳精油处理组。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反映菌落总数、呼吸强度、失重率、V_C含量、叶绿素含量、香气得分和褐变程度得分7个指标的信息;第2主成分反映总黄酮、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信息;第3主成分反映总酚的信息。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462%,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始数据的信息。结果表明,3种精油中以肉桂精油处理组的综合得分最高,可有效延缓叶绿素、V_C的下降,保持较高的总酚和总黄酮,有利于鲜切西兰花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浙江省4个不同产区红美人柑橘果皮中主要香气成分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测定红美人柑橘果皮中的香气成分, 经未知化合物分析软件自动解卷积后, NIST谱库检索对红美人果皮中的香气成分进行鉴定, 并用SPSS 22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红美人柑橘果皮中主要含有D-柠檬烯、β-月桂烯、癸醛、芳樟醇、α-蒎烯、香茅醛、壬醛、4-松油醇、γ-松油烯9种香气成分, 其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 壬醛和4-松油醇含量相对较低; 主成分分析显示PC-1的贡献率为62.02%, PC-2的贡献率为26.42%, 解释了原香气特征变量88.44%的方差信息。结论 9种香气物质的主成分分析基本可区分4个产区的红美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山东茶区春、夏、秋季绿茶为材料,运用感官审评对其香气特征进行评价,同时利用电子鼻技术对其香气成分组成进行分析。感官审评表明:春、夏、秋季绿茶分别呈现清香、栗香和花香,春茶综合得分最高,品质最佳。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中,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率为74.22%,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是24.27%,总贡献率为98.49%,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中,第一主成分PC1的贡献率为96.68%,第二主成分PC2的贡献率为3.30%,总贡献率为99.98%,两者均可以将不同季节绿茶区分开来;从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Loadings)分析可以看出,传感器7、9、2、10即硫化合物、芳烃化合物、硫的有机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烷类和脂肪族,对区分不同季节绿茶香气的贡献较大,这几类成分可能是影响不同季节山东绿茶香气差异的主体成分。研究结果为山东不同季节绿茶的判断提供了一种科学、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枇杷花发育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 HS-SPME-GC-MS) 对幼蕾期、显露期、始展期、盛花期和谢花期的枇杷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鉴定枇杷花的主要香气成分。结果 5个时期共检测出96种挥发性物质, 共分为醛类、烃类、酯类、醇类、酮类、酚类以及其他共7大类, 其中苯甲醛在各个时期含量均最高。对枇杷花发育过程中的16种主要挥发性物质进行PCA分析, 可简化成3个主成分, 累计贡献率达到95.4%。分析发现, 第1主成分与己醛、苯甲醛、二十一烷、二十四烷、苯甲醇成高度正相关, 与4-甲氧基苯甲醛、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甲氧基苯甲酸乙酯和苯乙醇成高度负相关。第2主成分贡献较大的组分是十五烷、二十六烷和十九烷, 属于烷烃类化合物。5个时期共检测出8种的主要香气物质(OAV>1), 共有的香气是己醛, 具青草香, 其在花发育过程香气的调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白玉’枇杷花香的形成有着极大的贡献。除了己醛以外, 还有癸醛、4-甲氧基苯甲醛对枇杷花香气贡献较大, 也是枇杷花的主要香气成分。结论 在不同时期枇杷花的挥发物质会有所变化,但其主要香气成分是以醛类物质为主。在对枇杷花香气开发利用上,可以选用幼蕾期和盛花期作为制作食品香料、香精等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压均质压力对烟用料液中主要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为该技术在烟用料液生产加工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分别设定不同的均质压力(0 MPa、60 MPa、90 MPa、120 MPa、150 MPa)对同一批次烟用料液进行高压均质处理,检测均质后料液中的致香物质,并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均质压力条件下料液中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及变化趋势。  结果  (1) 当均质压力从0 MPa升高至150 MPa,对所检测到的22种主要致香物质含量均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其中有18种致香物质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在实验范围内,随着均质压力的升高,料液中的各类致香物质含量及其总量呈逐渐增加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且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较高(R2≥0.8778)。(3)几个不同均质压力处理后的料液样品可以分为中低压(60 MPa和90 MPa)和高压(120 MPa和150 MPa)两类,说明当均质压力由90 MPa升高至120 MPa后,对料液中的整体致香物质含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  结论  高压均质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烟用料液中的小分子致香物质含量。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压均质技术主要通过促进料液中大分子物质的降解或水解反应,从而增加了小分子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添加哈拉道、捷克萨兹、卡斯卡特、西姆科4种酒花酿造的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检测,比较4种酒花葡萄酒的香气成分相似处及不同点。结果表明:添加卡斯卡特、捷克萨兹、西姆科3种酒花的葡萄酒挥发性成分种类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卡斯卡特、哈拉道、西姆科酒样存在着相同的特征香气成分,香气类似。聚类分析将不同的酒花葡萄酒样品聚为两组,一组为哈拉道、卡斯卡特、西姆科,另一组为捷克萨兹,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两种分析方法能较好区分出加入不同种类的酒花葡萄酒。  相似文献   

15.
主成分分析研究白酒基酒香气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85个优质基酒和普通基酒的主要香气成分数据为基础,采用R语言软件,分别对两类基酒进行4次随机抽样,每次抽取60个样品,基酒品质分析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优质基酒4次抽样主成分分析结果比较稳定,普通基酒分析结果差异较大。碎石图检验表明,优质基酒在第一、二、三主成分后断崖明显,普通白酒在第一主成分后下降平缓,没有明显断崖。分布分析表明,优质基酒密度分布图的尖峰厚尾现象明显,方差为0.560,样本间的差异小,香气成分含量范围相对集中;普通基酒分布较为分散,方差为0.925,样本间差异较大,香气成分含量范围不稳定。在白酒风味分析时,应考虑样本的数据特征,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有效指导白酒生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鼻辅助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DE-GC-MS)联用技术研究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杜仲叶水提液的主要香气成分差异性。SDE-GC-MS分析结果表明,未发酵液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31种,以醛类相对含量最高(14.3591%);植物乳杆菌、德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后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依次为45、38、51和43种,分别以酮类(18.8255%)、杂环类(25.7828%)、醇类(18.3376%)和醇类(14.1481%)相对含量最高。通过电子鼻分析,PCA和LoA主成分贡献率均大于95%,说明传感器识别效应和样品间的风味区分度较好。同时,ROAV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菌发酵增加了杜仲叶提取液关键香气成分含量,降低原本杜仲叶的青叶味。经乳酸菌发酵后的杜仲叶提取液,不仅挥发性成分数量较多,且关键香气成分含量增加显著,更有利于杜仲叶提取液香气提升。研究结果为杜仲叶产品后期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市售婴幼儿肉泥感官特性描述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感官分析市售8种婴幼儿肉泥,对得到的感官描述词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5.330%。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得到用于建立婴幼儿肉泥感官剖面的描述词为色泽、析水性、细腻度、均匀性、肉香气、果蔬香气、咸味、松软度、黏滞性、润滑性、总体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