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吃混合油好     
长期以来,家家户户习惯于食用单一品种的油脂,有什么油就吃什么油,一种油吃完了再吃另一种油.这种食油方法是很不科学的,它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正> 引言城市居民食用油供应,大多数还是采用桶装供应(每桶油180kg)。桶装油的运输装卸劳动强度大,损耗严重,且油桶的储存和清洗都存在困难,极易造成油质和环境的污染。居民食油供应发展散装运输是适应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
食油的食用禁忌杨冬梅酸败的食油不宜吃食油贮存过久可产生哈喇味,刺鼻难闻。这是食油中脂肪酸发生硬败所造成的。引起食油酸败的原因有:①水份过多;②温度偏高;③空气偏多;④日光照射;⑤杂质过多;③含有金属物质。食用酸败食油易引起食物中毒,潜伏期为3~24小...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一年元月份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油脂专业学术交流及科技情报工作会议”,至今已时过两年.两年多来,由于党在经济建设战线上的指导思想无比正确,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全国的油料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一九八○年,全国食油的产量达到55.3亿斤,国内食油收支平衡,从而结束了我国吃进口油的历史.最近两年,油料连年增产、库存骤增.一九八一年的食油产量达到70多亿斤,全国平均每人7  相似文献   

5.
正地沟油这个词汇,是近些年人们创造的。何谓地沟油?开始听说是城市地沟里污水表面浮着的一层油,被不法分子偷着弄上来,进行提炼、掺合,直接包装投入市场或用于餐饮的一种油;再后来据媒体披露,它是不法之徒在养鸡、养鸭场收购的死鸡死鸭,经过"先进技术"提炼,掺上地沟油,花生和黄豆或者别的什么植物油投入市场,然后,上了大小宾馆和千家万户餐桌的一种油。就是说,我们现在吃的面包等副食以及在任何场合食用的只要有食用油的食物,很难保证没有地沟油或者地沟油的成分。食油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地沟油引起我许多关于食油的一些回忆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帖士: 月饼为“三高食物”,即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一个广式月饼的热量可能高达850大卡,所以,月饼固然好吃,可以不能贪嘴哦,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更不能多吃。此外,月饼里的食油是经过反复加热后使用的。这种食油存放时间过长,就会氧化酸败而产生酮类,醛类等有毒物质,人吃后极易引起食物中毒,所以,月饼的存放时间最多不宜超过2周。  相似文献   

7.
丁福祺 《中国油脂》2006,31(1):79-79
吃多少油?吃什么油?怎样选购和保管油?怎样用油才科学?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2004年我国人均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是13·5公斤,即人均月消费量为1公斤多。加上鸡鸭鱼肉的动物性脂肪的消费,人均月膳食脂肪(从食品中所摄入的总脂肪量)为2公斤左右。从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看,我认为人均月2公斤膳食脂肪已经满足人体需要了。我国有些地方普遍食油过多,这与心血管病等疾病发病率高是有关系的。此外,吃油时脂肪酸平衡的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脂肪酸平衡是怎么一回事呢?油脂的学名叫“甘油三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如根据饱和程度…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国务院1977年国发141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油料生产尽快改善食油供应》的指示中特别强调“要大力开展米糠和玉米胚芽榨油。”并提出从1978年开始三年内采取在国营粮食加工厂中增设榨油设备的措施,以充分利用米糠和玉米胚油。根据文件精神,省粮食局  相似文献   

9.
棉花生长后期连阴多雨造致棉桃发育不良,所制得的棉油色深、味苦,虽经碱炼处理仍不能食用的情况不仅在山西有些地区屡有发生,而且在陕西、河南等地也曾多次发生.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而且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产棉区农民的食油供应.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进行的不多,特别是对引起发苦的究竟是什么物质,目前还未见有详细报导.今天卢秉钧同志对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十分必要,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关注这一情况,并积极开展在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一年我国的油脂产量约为六十七亿斤,比一九八0年增长十二亿斤,各种油料的产量都比过去有很大的增长。油菜籽、葵花籽、花生的生产发展更为迅速,在近三年增产的食油中,菜籽油、葵花籽油约占60%以上。全国各地大力推广米糠油,近年来米糠油年产量达二亿斤左右。随着养猪事业的发展,猪油生产亦相应增加。为此,我国食油供应的紧张形势,有了根本的好转。植物油脂的每人平均占有量已达到六斤九两,食油的消费水平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美国最近研制出一种蔗糖聚酯代用油,这种油在形状、味道、气味和作用等几方面与传统食油是一样的,然而这种油在通过消化道时不会被吸收,这就给身体过胖和心脏有毛病的人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都知道,得了高血压就不能吃得咸了,得了高血脂就不可以吃得油腻,炒菜时要少用油和盐,做菜时应尽量采用清蒸、水煮、清烩等方法。很多人因此觉得,有许多好吃的菜自己都吃不了了,整天吃些清淡的菜都没什么胃口。其实,"盐多不坏菜"已经是旧观念了,除了油和盐以外,我们还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让我们的餐桌上摆满美味佳肴的。而这些方法,其实也是我们家里通常会采用的,那就是巧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单一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一般都有一定的缺陷。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食油营养要求的提高,一大类新型食用油脂——调合油应运而生。调合油是将两种以上全精炼食用油,根据用途、组成不同,按照一定比例加工调制而成。多种油  相似文献   

14.
近日,山东齐河县展开了严查农村“问题食品”功坚战,从关注百姓“碗中餐、杯中酒、菜中油、袋中奶”等具体细节抓起,确保广大农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相似文献   

15.
张泽峰 《烹调知识》2000,(12):16-16
不论是海产品,还是鸡、鸭、肉类和蔬菜,用虾酱油腌着吃,恐怕是渤海之滨黄骅人的独特美味。下面介绍四例: 一、生腌活海蟹 原料:大海蟹10只,虾酱油200g,桂皮10g,茴香籽6g,大料瓣6个,花椒粒5g,大葱片5g,姜片5g,色拉油少许。 制法:1.大海蟹放入滴有少许食油的清水中静养1天,使其吐尽泥沙,然后用刷子将蟹壳刷洗干净,置一不锈钢盆中,倒入虾酱油,放入桂皮、茴香籽、大料瓣、花椒  相似文献   

16.
烹调过程中,食油大都是在加热情况下使用的.加热后食油的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可适应多种烹调技法.油温常以“成” 来表示,一成油温为23℃左右,油在锅底中心略有小油泡冒起时,油温为一二成;油面波动但没有油烟,油温为三四成;油面波动加剧且有油烟袅袅上升,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概述洁净型油炸食品机是国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食品机械。旧式油炸设备在炸制食品时,整体油温均达到高温,食物沉渣在油中严重碳化。使用过的食油极易酸败变质而不能继续使用。排除碳化物时也将损失部分食油,因而耗油量大。炸制的食物由于容易附着碳化物,严重影响色、香、味、形。洁净型油炸食品机利用油水不相溶的原理,将油和水放置在一起进行工作。炸制食品时只有上部的工作油  相似文献   

18.
正据专家验证,厨房油烟与炒菜时油的温度有直接的关系:当油加热超过200℃时,生成油烟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它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当油烧到"吐火"时,油温超过300℃,这时除了产生丙烯醛外,还会产生凝聚体,导致慢性中毒,容易诱发呼吸和消化系统癌症。第一招:改变"急火炒菜"的烹饪习惯。不要使油温过热,油温不要超过200℃(以油锅冒烟为极限),这样不仅能减轻"油烟综合征",下锅菜中的维生素也能得到有效保存。第二招:最好不用反复烹炸的油。有的家庭主妇为了节省油,炸鱼、炸排骨用过的油反复使用也不弃掉,殊不知这里面也含有很多致癌物质。反复加热的食油,如多次用来炸食品的食油,不仅癌物质,它所产生的油烟含致癌物也更多,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9.
茶馔美味     
虎年春节来临,许多人在慨叹,现在过年,年味越来越淡了. 为何年味淡了?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对许多中国人而言,春节就是美食节.尤其在物资短缺的时代,食油、白糖、花生、瓜子、肉、蛋、禽、鱼、虾、蟹等要凭票供应,上海市民每人每月250毫升油、500克肉、500克鸡蛋,这点食材放到现在,人多的话,几顿就可以吃...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一日三餐都要吃油,食油内有大量的脂肪。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提供热能和构成人体的脂肪组织,所含的某些不饱和脂肪酸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所必需的。但脂肪在人体内积聚过多,就会使身体肥胖。同时油脂类食物都含有一定数量的饱和脂肪酸,能转化成胆固醇,体内吸收和蓄积胆固醇过多,对进入壮年和老年期的人来说,会促使血管硬化和引起心脏等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