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硅胶颗粒为基质,在其表面接枝硅烷化试剂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进行硅烷化处理后,以链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颗粒表面合成分子印迹层,制备得到链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Ms)和空白聚合物(NMIPMs),并采用静态平衡结合法借助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研究了聚合物对模板分子链霉素的吸附能力、结合动力学和选择特性。扫描电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印迹层已经成功合成;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IPMs比NMIPMs对链霉素具有更强的吸附特性和更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硅胶颗粒为基质,在其表面接枝硅烷化试剂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进行硅烷化处理后,以链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颗粒表面合成分子印迹层,制备得到链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Ms)和空白聚合物(NMIPMs),并采用静态平衡结合法借助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研究了聚合物对模板分子链霉素的吸附能力、结合动力学和选择特性。扫描电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印迹层已经成功合成;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IPMs比NMIPMs对链霉素具有更强的吸附特性和更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以沙拉沙星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制备沙拉沙星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振荡吸附实验对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比例进行优化。印迹聚合物和空白聚合物的等温吸附线表明,印迹聚合物形成的孔穴对沙拉沙星的吸附量高于空白聚合物。在吸附过程中模板分子沙拉沙星与印迹聚合物形成两种结合位点,两种结合位点的解离常数分别为0.321μg/mL和1.577μg/mL,对沙拉沙星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1.249mg/g和3.222mg/g。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聚合物对沙拉沙星的吸附在7h达到平衡,选择性试验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沙拉沙星具有较好的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4.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甲醇/水(V/V,1/4)溶剂中合成了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及其用量和不同交联剂用量的聚合体系组成对印迹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对最佳比例制备的MIPs进行了吸附等温实验和Scatchard分析,其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分别为105.26mg.L-1和1250mg.L-1,饱和吸附量Qmax分别为18.02mg.g-1和73.50mg.g-1。并利用红外光谱(IR)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以芦丁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甲醇/水(V/V,1/4)溶剂中合成了芦丁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研究了不同功能单体及其用量和不同交联剂用量的聚合体系组成对印迹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对最佳比例制备的MIPs进行了吸附等温实验和Scatchard分析,其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分别为105.26mg.L-1和1250mg.L-1,饱和吸附量Qmax分别为18.02mg.g-1和73.50mg.g-1。并利用红外光谱(IR)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对苯基苯酚(PP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和4-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PPP的印迹聚合物(MIPs),对不同比例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预聚反应体系进行紫外光谱扫描。试验结果表明,4-Vpy作为功能单体,吸收峰变化明显,当模板分子与两种功能单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吸收峰变化最大。动态吸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MIPs和NIPs在一定时间内可达到吸附平衡,其中NIPs速度较快。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不同比例聚合物吸附量和吸附性能有一定的差异,由PPP-4-Vpy(1/2)制备的MIPs吸附量小于PPP-4-Vpy(1/3)制备的MIPs。PPP-4-Vpy(1/4)制备的MIPs和以MAA为不同比例功能单体制备的MIPs未见明显特异性吸附效果。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PPP-4-Vpy(1/3)制备的MIPs吸附性Q(2.87μmol/g)大于PPP-4-Vpy(1/2)制备的MIPs(1.44μmol/g)。在保证聚合物刚性结构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聚合物的颗粒度可提高其吸附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氯霉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扫描电镜、等温吸附实验、Scatchard方程分析及吸附动力学实验对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氯霉素的最大吸附量为51μg/mg,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且吸附速率快,2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出有机磷类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MIPs)并对其进行吸附性能评价.方法 选用氯代磷酸二苯酯为虚拟模板、以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propane trimethacry...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毒死蜱分子印迹吸附材料, 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方法 基于Materials Studio (MS)分子模拟,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surface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SMIT)制备以毒死蜱为模板的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MIPs), 考察MMIPs对毒死蜱及其类似物的吸附性能与特异性识别能力, 并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对其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以探明其反应机制。结果 MMIPs的饱和磁化强度为63.655.4 emu/g, 其动力学特性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MMIPs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在25、35、45℃时, MMIPs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80.911、93.465、101.321 mg/g。MMIPs对毒死蜱及其类似物均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分子印迹材料吸附效果好、制备时间短, 能够为复杂样品中硫代磷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构建及其他类别农药吸附材料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能特异性识别农药毒死蜱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研究其识别机制, 用于农作物中残留农药毒死蜱的分离富集及特异识别。方法 利用沉淀法制备两种毒死蜱印迹聚合物, 采用光谱手段、吸附实验和Scatchard分析等研究其结合机制。结果 制备的2种印迹聚合物对毒死蜱有特异吸附, 以甲基丙烯酸和2-乙烯基吡啶为单体制备的MIP存在两种结合位点。结论 两种单体MAA、2-VP分别与毒死蜱以1∶3和1∶2配比结合, 两种聚合物均可用于样品中毒死蜱的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罗红霉素(Rox)为模板分子,选择最佳制备Rox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聚合物对Rox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罗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Rox呈良好特异性吸附性能,后续可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应用于水体中罗红霉素的分离、富集和检测。  相似文献   

13.
以Fe3O4纳米颗粒为载体,氧氟沙星为模板,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致孔剂,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具有磁响应性的分子印迹材料(MMIPs)。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对MMIPs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等温吸附实验对MMIPs的吸附性能进行测定。结果显示,MMIPs的饱和磁化强度为MMMIPs=3.94 emu/g,在60 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QMMIPs=33.14 mg/g。MMIPs在外加磁场下具有磁分离的能力,且对氧氟沙星有很强的亲和能力,可用于对氧氟沙星进行富集、分离。  相似文献   

14.
以丙酰胺为模板分子,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体系,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出丙烯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其中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最佳摩尔比例为8:1,交联剂与模板分子最佳摩尔比为20:1,洗脱剂甲醇与乙酸的最佳体积比为9:1。吸附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底物丙烯酰胺有较强吸附性,且选择吸附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柠檬酸为碳源合成了荧光量子点(CQDs);以呋喃妥因(NFT)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合成了呋喃妥因分子印迹聚合物(NFT-CQDs-MIP)。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和荧光光谱法对NFT-CQDs-MIP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FT-CQDs-MIP对NFT有较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适用于模拟环境水体中NFT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β-环糊精衍生物为功能单体,氨基甲酸乙酯(EC)为模板分子,合成了对氨基甲酸乙酯有特异性识别和吸附的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3C-NMR)、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EC的选择性识别性能,构建Scatchard模型理论方程。结果表明,设计的反应合成路线合理,成功制备出新型EC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的氨基甲酸乙酯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共价键联分子作用对EC产生分子识别作用,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吸附功效。构建的理论方程定量解析出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有两类识别位点,动态理论方程体现出其优异的吸附特性。有关结果可为无特异性结构的氨基甲酸酯类污染物的去除和分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板分子,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为载体,多巴胺为功能单体制备磁纳米分子印迹聚合物。用制备的磁纳米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蛋白,并测定对蛋白的吸附容量。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吸附量增加,一段时间后可达到吸附饱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模板浓度增加,吸附容量相应增加;印迹聚合物及其非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人血红蛋白和牛血红蛋白的选择性吸附表明所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特异性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双酚A环氧衍生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方法 采用沉淀聚合法, 以双酚A(bisphenol A, BPA)和双酚A二环氧甘油(bisphenol A diglycidyl ether, BADGE)为双模板分子, α-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 MAA)为功能单体,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propane trim ethacrylate, TRIM)为交联剂, 偶氮二异丁腈(azodiisobutyronitrile, AIBN)为引发剂, 合成了一种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运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其形貌、物理特征进行了表征, 同时进行了聚合物的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性能研究。结果 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对10 种化合物的最大平衡吸附量为18.12~27.00 mg/g, 对10种化合物的吸附略有区别, 但差异不大, 而非印迹聚合物(non-imprinted polymers, NIPs)则对10种化合物的吸附量为7.10~10.73 mg/g, 说明NIPs吸附是由于存在物理吸附。结论 10种目标化合物在MIPs上均有吸附, 能够应用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双酚A环氧衍生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方法采用沉淀聚合法,以双酚A(bisphenol A,BPA)和双酚A二环氧甘油(bisphenol A diglycidyl ether,BADGE)为双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ethylolpropane trim ethacrylate,TRIM)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zodi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其形貌、物理特征进行了表征,同时进行了聚合物的静态吸附与动态吸附性能研究。结果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对10种化合物的最大平衡吸附量为18.12~27.00mg/g,对10种化合物的吸附略有区别,但差异不大,而非印迹聚合物(non-imprinted polymers,NIPs)则对10种化合物的吸附量为7.10~10.73 mg/g,说明NIPs吸附是由于存在物理吸附。结论 10种目标化合物在MIPs上均有吸附,能够应用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牛血清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子识别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以活化硅球为支撑载体,将其表面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戊二醛进行修饰,通过醛基共价健和牛血清蛋白(BSA),同时以丙烯酰胺(A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在水相体系中合成对BSA具有较高选择性的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对合成的聚合物进行平衡结合,吸附动力学和选择性的三个表征实验发现,该聚合物对BSA具有选择性高、传质速度和结合平衡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并通过Langmuir方程分析,证明平衡结合中吸附容量(Q)与初始浓度(C)的一致性,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印迹聚合物的饱和吸附容量Qmax为28.98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