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发酵液中纳他霉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纳他霉素的含量,选定了测定波长为303nm及参比波长为290nm,对测定方法的线性及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及定量限等进行了方法学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在0.5~6μg/mL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回收率为100.6%。实验中同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平行测定同一纳他霉素真实发酵过程的产物浓度,结果表明,2种方法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2-苯乙醇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2-苯乙醇含量的方法。用正庚烷萃取待测样品中的2-苯乙醇,然后直接测定正庚烷溶液258nm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可直接计算出发酵样品中2-苯乙醇含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19g/L,样品加样回收率为100.4%,变异系数为1.66%。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含量的新方法。采用COSMOSIL 5C18-AR-Ⅱ(4.6 × 250mm)色谱柱,以乙腈(含0.1%三氟乙酸)和水(含0.1%三氟乙酸)为流动相,流速0.84ml/min,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10nm,在20min 内检测到表面活性素。结果表明,运用本方法在1~100mg/L 范围内表面活性素浓度与积分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98),精密度为1.5%,检出限为1mg/L,回收率达到91.36%。  相似文献   

4.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克拉维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克拉维酸与咪唑的衍生物在312nm下具有特征吸收的原理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回收率为99.1%~101.7%,衍生后的克拉维酸稳定性较好,增加了测量的准确性,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简便、快速、操作系统简单等特点,对于成品及半成品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是一种用于检测发酵液中克拉维酸含量的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酵母菌生产单细胞蛋白其发酵液中含有较多叶酸。建立了用离子对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酵菌发酵液中叶酸的方法,采用C18柱,以甲醇:水=13:87为流动相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测定。测定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发酵液中克拉维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3种测定克拉维酸含量的方法,即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与生物效价法,3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三种方法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均基于克拉维酸与咪唑反应衍生后的衍生物在312nm处有特征吸收,且衍生后的色谱图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上可有效避免发酵液中其他组分的干扰;生物效价法采用KlebsiellapneumoniaeATCC29665作为指示菌。由于3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具有相关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及实验目的选用不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8.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油中微量组分的定量检测,为探索适合企业内米糠油谷维素的测定方法,建立新HPLC-UV(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测定方法。色谱条件如下:采用ZORBAX NH_2柱,流动相为乙醇,流速0.8~1.0 mL/min,检测波长324 nm。结果表明,米糠油中杂质不干扰样品出峰,谷维素各组成成分在同一时间出峰,且出峰时间小于10 min,线性范围为0.032 1%~1.284 0%,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1,平均回收率为98.57%,相对标准偏差(RSD)=0.15%(n=4)。该方法稳定,专属性强,准确可靠,适用于米糠油等含谷维素油脂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茶多酚及没食子酸为标准品,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茶多酚含量。方法通过对市场上部分宣称含茶多酚的保健食品进行测定,探讨不同仪器检测方法、不同标准物质对保健食品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结果均低于紫外分光光度法,其中紫外分光度法测定中,以茶多酚为标准品测定结果低于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的结果。结论测定保健食品样品中茶多酚含量时,应根据产品的原辅料及目的进行仪器方法及标准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麦汁、发酵液和啤酒中的嘌呤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麦汁、发酵液及成品啤酒中的嘌呤含量,分析了嘌呤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辅料比的麦汁中嘌呤含量的差异,发酵液中含有酵母与不含有酵母时检测的差异性,以及活性碳吸附对啤酒中嘌呤含量的影响。该研究为开发低嘌呤啤酒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生物法制备3-羟基丁酮的微生物发酵体系,研究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羟基丁酮的方法。发酵液高速离心后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以Hypersil NH2(300 mm×4.6 mm,5μm)为分离柱,乙腈-水(90:10,V/V)为流动相,流速为1 m L/min,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测器,柱温和检测器温度均为35℃,在25 min内可以完成色谱检测。方法回收率为95.96%~101.2%;RSD为1.69%~2.09%。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测定发酵液中3-羟基丁酮的快速、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灵敏度高的优点,适合于指导整个发酵过程中条件的优化及发酵产物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苹果树腐烂病菌发酵液中有机酸和葡萄糖的方法。采用Atlanti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以5g/L NH4H2PO4(用磷酸调pH=2.5)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6mL/min,柱温30℃,应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有机酸,示差检测器来分析葡萄糖。在此色谱条件下,葡萄糖和有机酸能很好地被分离检出,平均回收率为96.2%102.2%,精密度RSD(n=5)为0.26%102.2%,精密度RSD(n=5)为0.26%0.75%,每一样品的分析时间不超过15 min。该方法能够简便、快速测定苹果树腐烂病菌发酵体系中有机酸及葡萄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絮凝法处理苯乳酸发酵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璐  杨青  缪铭  张涛  江波  沐万孟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56-258,261
对絮凝法处理苯乳酸发酵液进行了研究。以絮凝率和苯乳酸回收率为指标,研究了7种絮凝剂对苯乳酸发酵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絮凝条件进行优化。Al2(SO4)3作为适宜的絮凝剂,其最佳絮凝条件为:pH为3.0,温度为30℃,絮凝剂用量为8g/L,以100r/min振荡35min。在此条件下发酵液脱色率达到60.88%,苯乳酸回收率达到88.13%。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普鲁兰多糖发酵液色素和蛋白脱除过程中多糖易降解、有机试剂用量大、重复次数多等问题,本论文采用D4020树脂、硅藻土、凹凸棒土等三种吸附剂,同时脱除发酵液中的色素和蛋白。通过考察时间、温度、p H、用量等因素对色素脱除率、蛋白脱除率和多糖保留率的影响,比较三种吸附剂的吸附条件和吸附效果,得出三种吸附剂对色素和蛋白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硅藻土的去除效果最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硅藻土进行了正交实验,得到硅藻土的最优吸附条件为:时间60min,温度35℃,发酵液p H3.2,吸附剂用量1.6%,在该条件下脱色率为80.17%,脱蛋白率为76.28%,多糖保留率为89.8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豆基植物发酵液在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紫花芸豆、大豆为原料,采用酵母菌、乳酸菌等多种益生菌共同发酵制备复合发酵液,并对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发酵液pH值随发酵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并逐步稳定在3.55左右,总酸由0.13 mg/mL上升至0.43 mg/mL,可溶性固形物由10.01%降低至5.73%,还原糖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先下降后保持波动平衡的状态,总酚、黄酮类物质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先迅速上升,后分别稳定在430 mg/mL和155.30 μg/mL左右,发酵液还原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体呈持续增长趋势并于发酵后期达稳定状态,分别于发酵48 h时达到最大值(0.608,3.404 mmol/L)。结论:芸豆/大豆复合发酵液常规代谢组分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规律性,且该发酵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荞麦醋发酵过程中芦丁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陕北荞麦为原料酿造食醋过程中主要功能成分芦丁的含量变化。实验表明,在酒精发酵阶段,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中芦丁含量呈上升趋势,发酵残渣中芦丁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在醋酸发酵阶段,发酵液中芦丁含量呈下降趋势,发酵残渣中芦丁含量呈上升趋势。总芦丁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彭颖 《食品与机械》2021,37(8):169-173
目的:探究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为80 mg/kg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小鼠,建立免疫抑制模型。用低、中、高剂量的冠突散囊菌发酵液,连续灌胃免疫抑制小鼠15 d,检测小鼠脾脏指数、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半数溶血值、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中白介素-2(IL-2)质量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的冠突散囊菌发酵液能显著升高(P<0.05)免疫抑制小鼠的半数溶血值、加快迟发性变态反应;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提高血清中IL-2质量浓度,分别上升至正常组的3.07,3.10,2.87倍,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免疫功能作用不明显。结论:冠突散囊菌发酵液对小鼠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HPLC-ELSD)测定酵母菌株发酵液中多元醇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Hi-plexCa色谱柱(7.7 mm×300 mm,8 μm),以纯水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为检测器;柱温为70 ℃,进样量为4 μL。结果表明,5种多元醇在0.8~6.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0.996);精密度实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平均回收率为96.73%~100.46%,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良好,准确度高,可用于发酵液中5种多元醇的检测。以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大曲和酒醅分离的酵母为研究对象,运用该方法在酵母发酵液中检测到5种多元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豌豆发酵液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的抑制效果。通过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对发酵液的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考察了不同温度和pH对豌豆发酵液抗褐变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有效成分的分子质量大小和分子极性大小作了预估。结果表明,豌豆发酵液对马铃薯PPO的抑制效果显著,浓度为90mg/mL时,对马铃薯PPO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豌豆发酵液的成分主要有肽类、有机酸、酚类、黄酮类等物质,其中的抗褐变成分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分子质量小于1000 u,为极性较大的物质。  相似文献   

20.
黄酒醪酸败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害微生物造成的黄酒发酵醪酸败对黄酒酿造的危害很大,降低原料利用率,使黄酒变质,损害其风味。该文对引起黄酒发酵过程中酒醪酸败的现象和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预防和补救的办法,以期减少酒醪酸败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